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居里夫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法国呢?政坛人士说;科学家反复弹“国家声望”或“产业竞争力”之类的老调;可是他们实在看不出;国力与科技进展有何相关。他们认为国力即军力;而法国军队不是刚证明过是世界最棒的吗?    
        尽管如此;科学家发动的“科学宣传”运动并非全盘无效;尤其是发生了一件震动人心的事件之后。而在这次事件中;玛丽·居里再度成为中心人物。    
         


第六部  雕像第十九章(1)

        
    我们不太清楚玛丽是怎么认识艺术鉴赏家兼收藏家洛希(Henri…Pierre Roché)的。那时候的科学家不骄傲;还肯与艺术界人士时相往还;因此应该就是在某位艺术家家中;或许是在罗丹家认识的。    
        总之;两人成了很熟的朋友。因为很熟;洛希才敢请求玛丽接受新闻界的一次访问;因为玛丽素来厌恶新闻界———她当然有充分理由。    
        不断有记者要求采访她;她总是回答:“除非有科技方面的事要宣布;居里夫人不接见记者。她从不谈私事;不谈她的人生;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别人请她签名、要照片、请她演讲;甚至信件往返;她都很小心;尤其是有人问到有关癌症治疗的问题时。美丽的舞蹈家富勒患了乳癌;怕动手术;玛丽便介绍她去看雷高德医生。    
        虽然这么不喜欢新闻界;1920年5月的一天早    
    晨;她却在居里夫人实验室的办公室里会见了洛希和一个非常瘦小;名叫蜜洛妮·麦汀莉(Meloney Mattingley)的女人。她一头灰发;黑眼睛很大;有一点跛。才见面;她便告诉玛丽;朋友们都叫她蜜西。介绍她们认识的洛希;想到这次会面能激发出怎样的火花;暗暗欢喜。不过他也准备在出现不愉快场面时居中调解。    
        蜜西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妇女杂志《描绘》的总编辑。39岁的她;在华盛顿社会地位既高;政治关系又好。居里夫人的冷峻不足以吓退她;事实上;她从来没有被访问对象吓倒过;包括后来访问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她刚在英国访问了威尔斯和罗素(Bertrand Russell);这次是巡回访问全欧;视察由她的杂志转交的捐赠;究竟是怎么用在战火灾黎身上的;顺便会晤几位欧洲的重要人物。她要求访问玛丽。否定的答复显然没有让她丧气;因为她发现一位中间人可以打开那扇紧闭的门。    
        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这两个女人彼此欣赏;建立起了友谊。玛丽不知怎的;着迷于这陌生的小人儿。她似乎要向洛希证明自己不需要传译;在这方面她总是像个10岁孩子。其实蜜西的法文讲得很好;后来两人在交谈和通信时英、法文并用。但是那天;蜜西很聪明地看出居里夫人为她的英语能力自傲;也就不去剥夺她使用英语的乐趣。    
        玛丽胸有成竹;很优雅地回答蜜西的问题;也许是由于蜜西的问题得好;单刀直入。蜜西真是出色当行;她事先做好准备;得到的答复也颇让她意外。    
    例如;美国有50克的镭———玛丽一一列举它们分属哪些研究机构———而法国只有一克;就是在发现它的居里研究所里。又如居里夫人因为缺乏设备;不能继续做研究。还有;她从未因发现镭而赚到一文钱;因为她特意不申请专利。没有专利权;便没有收入。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都在接受镭治疗;而居里夫人;说得白一点;依旧是一个穷国家的穷女人。    
    多傻啊!纽约第五大道的那些人一定会大感惊讶。这也会让美国人更加理解到自己对那些战后破败的国家有责任。    
        “如果你可以许一个愿;世界上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她最后问玛丽这个问题。    
    玛丽毫不迟疑地回答:“一克镭。”蜜西记录下来;谢了她;告辞。    
    两天后;她又来按玛丽的门铃;不过这次是玛丽的住处。虽然才相识;她却比许多认识玛丽十年的人更了解她。要如何运用这份了解呢?蜜西天性善良;她仰慕玛丽;喜欢做积极进取的事;而最值得做的事;莫过于为人类造福。她常自喻为火车头;力足以移山。    
    一克镭值多少钱?100万法郎;也就是10万美元。这是1920年;一美元值十法郎。10万美元是可以募集的;只要有动人的说法;加上一个著名的人物。蜜西想;她可以向一些有钱的美国人募捐。    
    当然;要是她真的募到;玛丽必须亲自来接受这一克镭。同时;宣传成功的话;她出售自传的版税;也可以赚一笔钱。蜜西本    
    人又有什么好处呢?她的杂志所属的出版公司;将拥有玛丽初访美国系列报导的独家版权。这样做合适吗?当然。    
        玛丽喜欢这样的交谈:简单而直率。只有一件事令她担心:她去美国;媒体纷纷报导;可能会重提郎之万事件。    
        她竟肯突破禁忌;提起这件事;说明她对蜜西的信赖已到何种程度。蜜西完全了解。20年代的美国比任何时期的法国都要来得严肃。她离开巴黎时;与玛丽约好一种暗语;以便日后在电报中讨论此一微妙问题。    
        两个女人个性上有若干相同之处:两人都身体衰弱而精力过人———蜜西患有肺结核;两人都从事“男人的工作”———蜜西是医生之女;16岁便进入报社工作;而那时美国新闻界是纯属男性的天下;两人都善于理财;却又并不爱财;两人都有宗教式的狂热。但是两人初见即成知己;也因为玛丽看出她是好心、慈爱而可靠的女性;和她身边的其他女性至友一样;是在她需要时会赶来;即使人在天涯精神也常相左右的那种。    
        相识15年后;玛丽写信给蜜西;要她销毁这些年来玛丽写给她的信件;因为“那是我的一部分;你知道我多么不欲人知”。    
        蜜西在销毁之前过滤了一遍;她留下的信件内容只见证了这两个同样病残、同样无惧的战士之间不灭的友谊。    
        蜜西一回到纽约;首先清理完积存了六个月的工作。理论上;为正当理由募捐还不简单?事实上;那是劳心劳力的事。    
        阔太太们并不热心帮助玛丽;至少这样的人不多。蜜西看到这情况;决定展开全国运动。她先请一批科学家组成委员会;建立    
    权威气势;然后发动石油巨子约翰·洛克斐勒的妻子、美国副总统柯立芝的妻子、美国癌症控制协会创始人密德夫人;以及另外几位名媛贵妇参与支持;她自己则投入这场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公关活动。    
        不过;她先得翻出1911年的旧报纸;看看郎之万事件在美国报导得有多广泛;确实不少;尤其是赫斯特报系。蜜西很担心;决定各个击破。她拜访纽约每家报纸的总编辑;向他们的良知呼吁。这些总编辑并不那么重视良知;但她的言词极为有力;没有人拒绝她的要求———放过居里夫人的这段历史不提。    
        他们不仅全都遵守诺言;其中最难缠的《纽约晚报》总编辑还捐了100美元给“玛丽·居里镭基金”。    
    1922年初开始;蜜西和玛丽之间的通信充满喜悦;世上再没有谁比玛丽更了解她自己的价值;也没有谁比蜜西更能够欣赏这份价值。然而她们又都认为必须要“坦率相待”。    
        玛丽答应过要亲自来领取那一克镭;她就会去;她说过要写自传;也一定会写。已经有四家出版公司在争取出版。    
        蜜西在几乎每天一封的信中谈到镭;有时说是一喱(grain);有时说是一克(gram)。1月12日;蜜西接到洛希拍来的电报:“居里夫人问是一喱还是一克。一喱相当于十五分之一克;在实验室中是不够用的。”    
        蜜西确认是一克;她还说;美国总统要在白宫接见玛丽;亲手把镭交给她。    
        很好。玛丽写道;她可以在美国待上两周。


第六部  雕像第十九章(2)

        
    蜜西回复;比利时国王与王后来访时待了六周;镭之女王也应该比照。再说;蜜西安排了庞大的访问计划;要六周时间才够。她得要横越美洲大陆;拜访大学、实验室;出席宴会;接受荣誉学位、奖章以及各种礼敬;这些都是捐款活动中往往要附带的。    
    玛丽说;与女儿分离六周太久了。蜜西回答;可以带女儿同行。    
        “殖民地俱乐部”表示愿意在玛丽来访时提供住处;但是蜜西说:“俱乐部很漂亮、很豪华;可是我怕你在那儿会受打扰。如果你愿意住在我家;我会很感荣幸。和此地大部分文艺界的人一样;我和丈夫生活简单宁静。我希望你在纽约期间做我的贵宾;我希望你此行不破费一文。”    
    好啊;玛丽说;可是我的女儿怎么办?蜜西的邻居;“我的朋友;驻中国公使柯兰(John RCrane)不在家;他会愿意把他的公寓暂租给我的”。    
    巴黎的报纸宣称;美国准备赠送一克镭给巴黎大学。玛丽阅后大怒。蜜西一直说这份礼物是给居里夫人的。蜜西的回答是:“那一克镭确实是给你的;给你个人的;由你决定在你百年之后如何处置。”她还加上这么一句:“如果巴黎大学需要协助;我很愿效力;不过此刻我全付时间和精力都为你服务。”    
    若说玛丽曾有过丝毫怀疑;这时也完全消除了。她让蜜西了解自己的心意:“不得你同意;我决不接受任何人的要求或建议。”3月;纽约又传来电报:“请以电报告知在法国南部成立实验室需费若干;并请寄来你和女儿的近照。”    
    玛丽确曾梦想在法国南部成立私人实验室;但是她只是口头上说说;从没以为真的能实现;更没有认真计算过需要多少经费。她回信说;成立这样一个实验室一定有益于她的身体健康和心情宁静;也有助于不能在镭研究所进行的、处理大量矿物的工作。最后她说:“如果我再告诉你;我现有的实验室也需要扩充;我因为太缺经费和人手而没法推展工作;甚至此刻我还得亲手打这封信给你;你就一定能了解我是多么需要慷慨的支援了。”    
    现在她要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