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夏天 [苏]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昼长得简直不可思议,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又是如此之多,所以甚至象塔雷津的死这样一件事,在往常总要在头脑里停留很久,而现在好象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了,甚至对这件事的回忆,这一天里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各种各样的设想、命令、报告等等的事情所打断,这也使人产生一种感觉,好象这些回忆也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战斗继续往前发展,它每时每刻都越来越迫使你去考虑其它的问题,而不再去考虑那包在两用油布里的塔雷津的残骸……

  鲍依科在门口碰到谢尔皮林,就向他报告说,浮桥架好了,基尔皮奇尼科夫的部队正在继续扩大第聂伯河对岸的登陆场。

  这个消息是这一大里最重要的消息。既然连鲍依科也喜形于色了——这是很难得的事,——这就是说,他也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他在等待这个消息的!为了尽早得到这个报告,在整整一天之中,他好象一只叽筒,把技术装备、人士、运输车队抵令、通知等等从这里往那里,从后方向前方毫不停顿地抽送着。

  “桥架好了,他的技术装备是不是从这座桥上通过了?”谢尔皮林问。

  “关于这个问题,他没有报告。”

  “同他联系一下,问问清楚。”

  “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断他的工作呢,费多尔·费多罗维奇,”鲍依科表示不同意。“不问也很清楚:既然桥架好了,那么他们就在把技术装备从桥上运过去。”

  “你清楚,我清楚,但可能有人还不清楚呢,”谢尔皮林说。“下命令,接通电话。”趁着接电话的空隙,他问:“方面军司令部打来的电话多吗?”

  “不算特别多,还正常,”鲍依科说。“不过最后一个电话使人不大高兴。又来问我们一天俘虏了多少人,缴获了多少战利品。大概,为了写方面军的战况综合报告,他们想从我们这里再多挤一点材料。现有的数字还不足以引起震动。”

  “你是怎么回答的?”

  “我回答:有多少就是多少。俘虏我们只能抓,又不能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

  “没关系,”谢尔皮林说。“我们的包围圈还没有收拢。一旦收拢,那就都是我们的了!”

  鲍依科拿起听筒。对方听电话的是基尔皮奇尼科夫。

  “您亲自和他谈吗了”鲍依科一只手遮住听筒,问。

  “是的。”

  谢尔皮林问:“运过去什么了?”基尔皮奇尼科夫回答说:“两个重炮营已经在对岸了,第三个营正在桥上。”

  ‘这样就好了,”谢尔皮林说。“只是得感谢你架好了桥。今天你就为独立架桥营营长呈请奖励。否则,他从我们这里调走之后,就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了。其他人的功劳我们自己心中有数。祝你成功。”

  谢尔皮林挂上听筒,可是在向方面军司令报告之前,他又命令给左翼的军长沃罗宁挂电话,沃罗宁那里他今天还没有去过…… 

第二十章
 
  白俄罗斯战役打响后的第五昼夜将近结束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元帅布什被撤换,接替他职务的陆军元帅莫德尔立即飞往博勃鲁伊斯克,赶到被围的第九集团军司令部,还企图采取对策,挽救覆灭的命运。

  可以说是出于命运的嘲弄吧,三年前的今天,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正是这位陆军元帅莫德尔,当时的第三坦克师中将师长,在突破俄罗斯战线之后,首先侵入了博勃鲁伊斯克。

  而现在,时隔三年之后,莫德尔冒险飞抵博勃鲁伊斯克,又好不容易从那里脱身出来,他的工作一开头就是要签署一道道撤退、放弃城市和不惜任何代价突围的命令。

  六月二十八日这天早晨,我们的部队还不知道布什元帅的职位已为莫德尔元帅所接替,也还不知道这位新任集团军群司令所发布的首批命令。

  我们只知道这样一件有民共睹的事实:我军突破德军防线,以每天十二到十五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一是第五昼夜了,德国人的处境不妙。德国人处境不妙这一点,逐渐成了全军上下一致的感觉。

  拂晓时分,谢尔皮林离开指挥所到部队去。他也同样有这个感觉,作为集团军司令,他的这个感觉,还有从各方面获得的大量情报为依据。他不禁为此而感到庆幸,并且满怀信心,认为今后的战事将会一帆风顺。当务之急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德军脱逃。这件事,甚至比再隔几个钟点就要解放莫吉廖夫还来得重要。

  昨天黄昏,被截围在莫吉廖夭的德军拒绝投降。他们先是对我们的建议不予答复,而后又两次试图从莫吉廖夫突围:一次沿明斯克公路,另一次沿博勃鲁伊斯克公路,这就是机动部队从西面协以封锁的两条公路。可以预料,今天德军还会重新试图突围,也还会在城里继续负隅顽抗。

  虽然方面军司令部要求尽快结束莫吉廖夫的战斗,谢尔皮林却认为,如果德国人准备在莫吉廖夫城内顽抗到底的话,那么,即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要在巷战中全歼敌军,也得花上一两天时间。城市毕竟是城市,何况莫吉廖夫是个老省城。在城里,特别在市中心,有不少牢固的老式厚墙房子,有地下室和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要是敌人决心顽抗到底,那就还需要花一些力气!

  集团军的左翼军今天从早晨起继续猛攻莫吉廖夫,交战的地点已经到达城郊。昨天谢尔皮林亲自在那里待了半天,扎哈罗夫一直国在那里,库兹米奇也一早赶往那里去了。今天拂晓。谢尔皮林动身到他的两个右翼军去。这两个军在完成对莫吉廖夫的包围后就一直向西,往德鲁特河和别列律纳河的方向挺进,跟踪追击没有落入莫吉廖夫包围圈的演逃的德军。

  谢尔皮林也很想尽快结柬莫吉廖夫的战斗。但是,如果把全副精力都扑在这上面,而对质逃的德军部队追击不力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给德军造成可乘之机,使他们有可能利用别列律纳河那样一个有利的防御地界,在那里落脚。

  莫吉廖夫是谢尔皮林在这次战役中所要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在那里,德军已经陷入重围,行将就俘;在那里,胜券已经完全在握!谢尔皮林是多么希望能够从某个师的观察所里,亲眼看到他的战士冲进莫吉廖夫城,冲进他开始作战的那个地方啊!但尽管如此,谢尔皮林还是动身到米罗诺夫军和基尔皮奇尼科夫军去,他认为那里更需要他去。

  到那里去必须抓紧时间,一早出发。这样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已经进行到第六天了,已经强渡了四条河,而前面还有一条德鲁特河和一条别列津纳河……尽管士气空前高涨,但是在这样的战役中,人们不免会越来越感到疲劳和睡眠不足。要从每天拂晓起就把这整台机器连续开动一个昼夜,事情可不那么简单;哪怕技术装备再多,这机器毕竟是要靠人的意志去开动的。经过这几天几夜的进攻,集团军也象一个疲劳的人一样,很难在一大清早就开始工作。它也得先舒展舒展身子,活动活动四肢,然后再一步步加快速度……

  谢尔皮林昨天傍晚就通知了两个军的军长,今天又有意赶早出发。他想以自己下部队去的行动影响他们,使这台进攻的机器早一点转动起来。

  在这件事上,谢尔皮林还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他对两个军长都说,将于凌晨五时到达。可是,在赶到基尔皮奇尼科夫那里后,他才打电话告诉米罗诺夫,说要晚一会儿再去。

  而在这个时候,米罗诺夫军的机器也已经开动了。因为米罗诺夫以为司令一清早就要到来,所以他也得相应地行动起来。

  谢尔皮林并不夸大自己下部队的意义,因为你要处处都照应周全是办不到的,而且也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大家尽管疲劳,但是积极主动的人总是比消极被动的人多得多。而话虽如此,为了对事情有利,这一次他也并不忽视这个小小的花招的作用。

  为什么先到基尔皮奇尼科夫军,而不是先到米罗诺夫军去呢?一来是因为基尔皮奇尼科夫一直是一马当先,能够最先到达德鲁特河,二来是考虑到这个年轻好强的军长的情绪。基尔皮奇尼科夫第一个占领第聂伯河对岸的登陆场,第一个架起浮桥,并让机动。部队穿过他的军去执行截断莫吉廖夫敌军退路的任务。他的所有这些功绩,是谁也抹煞不了的!但是整个战役的发展和整体利益却不可避免地要求;首先要从这个最得力的军长手里分出一个师的兵力划归友邻集团军,而后再责成他率领全军不去包抄莫吉廖夫,而是一鼓作气地径直向西推进。这样一来,如果从地图上看,他似乎已经处于与解放莫吉廖夫无关的地位,尽管一开始他是担任主攻的!

  谢尔皮林感到,不论从客观需要,还是从个人愿望来说,都要求他到基尔皮奇尼科夫那里走一走,使这个军长认识到,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强渡德鲁特河。并立即继续向别列津纳河推进。莫吉廖夫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在莫吉廖夫的德军现在已经跑不掉啦,而在基尔皮奇尼科夫面的的德军却有可能跑掉。如果基尔皮奇尼科夫军今天能够咬住德军的尾巴,到达德鲁特河的话,那么,它就会象在两天之前首先进抵第聂伯河一样,又一次完成主要的任务。

  基尔皮奇尼科夫本来也会这样完成任务的I

  但是,应该使他充分懂得自己在这次战役中的作用——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是待在主攻方向上的。只要不把莫吉廖夫一仗看作是这次战役的结束,那么事实也确实如此。

  我们并不是在莫吉廖夫结束战斗,恰恰相反,是在这里开始作战!谢尔皮林同基尔皮奇尼科夫谈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不过,在这场谈话中,以及后来同米罗诺夫的谈话中,还有一层微妙的含意。原来,从库尔斯克会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