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法尊法师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二 明二种人皆以布施为主
  【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为要行】。
由前所说大悲为性之菩萨,及非大悲为性者,其所求之一切增上生乐与决定胜乐,皆由布施生。故唯布施为最要之行。亲友书亦云:【了知财物动无实,当施沙门婆罗门,贪乏亲友以后世,更无至亲过于施】。

  子三 明菩萨行施时如何得喜
前说菩萨殷重行施,以财物满足求者之愿望时,即能引生殊妙欢喜,其喜相如何?颂曰:
  【且如佛子闻求施,思惟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
如佛子闻求者乞施之声。思惟彼声,便念彼等乃来向我求者,心中数数引生欢喜。虽诸阿罗汉入寂灭涅槃之乐,尚不能与之相比。则诸菩萨尽施一切内外财物,满足求者所生之妙乐,胜寂灭涅槃乐,更不待说。若以寂灭涅槃妙乐引摄其心,则必失利他之行,若以上说菩萨妙乐引摄之,则于利他倍复精勤,故不相同也。

  子四 明菩萨施身时有无痛苦
菩萨由行布施引生妙乐,能舍内外一切财物。其舍身时,能无苦耶?曰:已得大地之菩萨,彼身无苦,如割无情物。虚空藏三摩地经云:【如大娑罗树林,若有人来伐其一株。余树不作是念,彼伐此树未伐我等。于彼伐者不起贪嗔,亦无分别。菩萨之忍亦复如是。此是最清净忍,量等虚空】。宝鬘论亦云:【彼既无身苦,更何有意苫,悲心救世苦,故久住世间】。此等并依得地者而说。若未得极喜地,于身及财物未能离贪著者,彼于受害身之障缘时,其身决定发生痛苦。然于尔时,于饶益有情事,即依彼苦成倍复精进之因。颂曰:
  【由割自身布施苦,观他地狱等重苦,了知自苦极轻微,为断他苦勤精进】。
菩萨观察地狱等趣,其身恒为粗猛难忍无量重苦所逼,较自割身之苦,何止千倍。乃于自己割身布施之苦,不觉其苦,反之自身所受之苦为因,为断他有情地狱等苦起大精进。拿错译此颂曰:【由彼割身布施苦,观他地狱等重苦,彼由自身所亲受,为断他苦勤精进】。要有如是大意乐力乃可施身。未入地前可有彼意乐,故说未得地者,亦可舍身。

  癸四 明施度之差别
  【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密,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密多】。
舍思为体之施,若由了达施者受者施无空无实体之无漏慧所摄持。大般若经说:【名曰出世波罗密多】(到彼岸)。无得圣根本智,是出世智,由此所摄持之布施,亦得立为出世波罗蜜多。其未由无得圣智所摄持之布施,即世间施。此二之差别今以无漏慧差别,略说此极喜地之功德。颂曰:
  【极喜犹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获端严,破诸重暗得尊胜】。
此极喜地,如水晶珠之月轮。此有三义:一住高胜处,如上所说初地功德,住于已得彼德初地菩萨之意。住彼高胜道中,如月住虚空。以初地为彼菩萨意之一分,故说住彼意中,如眼住于首。二令所依端严,初地之胜义心,能使最胜所依之意,具足智慧光明而得端严,如月轮能使所依虚空皎洁庄严,三能胜逆品,初地能胜出自所治品之见所断障,如月轮能破一切重暗。(初品终)。

释第二胜义菩提心
  庚二离垢地分五,辛一明此地戒清净,辛二明戒之功德,辛三明不与破戒杂住,辛四明戒  度之差别,辛五结明此地功德。初中分四,壬一明此地戒圆满,二明依此故功德清净,壬  三明戒比初地增胜,壬四明戒清净之余因。今初
  【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
彼二地菩萨,由戒最圆满及功德最清净故。非但觉时,即于梦中亦不为犯戒之垢所染。此又非但不犯根本罪及性罪,即一切违越佛制之轻罪,亦皆远离也。由不起能令犯戒之烦恼,不造一切违越佛制罪业,永息追悔犯戒之火,常得清凉,故名尸罗。(【尸多】是清凉义,【罗底】是得义)。又以此是安乐之因善士所行,故名尸罗。此是就文训释。若就体相言,则以能断身语七支犯戒之能断思为相。又无贪无嗔正见三支,是七支能断思之发起。若并发起而言,则以能断十黑业道之十白业道为体。

  壬二明依此故功德清净
  云何由尸罗圆满,一切功德得清净耶?颂曰:
  【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
由彼菩萨身语意行,于醒寐一切时中,无微细罪犯所染,最极清净。故能修集十善业道圆满无缺。由身修集不杀生等前三善业道,由语修集不妄语等中四善业道。由意修集不贪欲等后三善业道。此复非唯不犯应遮之事,于尸罗中所应行者,亦在未得胜义菩提心者,不能现量决定也。彼岸,谓生死大海之彼岸,即断尽二障之佛果。到达彼岸,名到彼岸。释论释此云:【若有后句,不应减去】。由此未减业声,故成彼形。或是枳颗答罗等,故留摩字】。胜喜论师解此云:【梵语彼岸为〃波罗〃,到为〃伊多〃。二语合时,于〃波罗〃后加第二转一声〃阿摩〃字,于〃伊多〃后加初啭〃苏〃字。波罗摩伊多,合为波罗蜜多时,阿摩及苏,虽可减去。今依声明根本文:〃若有后句,不应减去〃。故虽减〃苏〃字而留〃阿摩〃,由此未减业声者,谓未减第二啭一声〃阿摩〃字。由未减故,成〃波罗蜜多〃声。或是枳颗答罗等中之〃波罗摩〃,本是〃摩〃字边。今说〃波罗摩〃,故不应减去】此谓减去【阿摩】之【阿】,而留【摩】字。于彼上加【伊】字,故成波罗蜜多。所言初啭【苏】字,似是【悉】字之误,更当研究。藏人有谓:【到彼岸之梵语,为〃波壤伊多〃,将〃壤〃字之圈平列,即成〃波罗摩伊多〃。结合时,加〃伊〃字于〃摩〃字上,减去〃阿〃字,故成〃波罗蜜多〃】。此类臆说虽多,要以胜喜论师所解为善。

施者等二句,别释了达三轮不可得慧所摄持之布施波罗蜜多。未为此慧所摄持之施等,与慧所摄待之波罗蜜多相同,故亦名波罗蜜多。又彼等虽未为慧所摄持,然由回向大菩提之回向所持,亦定能到彼岸,故亦得波罗蜜多之名。是故当知波罗蜜多之义,若加业声则到于彼岸,即是已到佛地,若加具声则此能到彼岸,即有学位亦有波罗蜜多。如释布施,其持戒等由菩提心回向摄持及般若摄持,或别或总,应知亦尔。若于布施三轮犹为实执所缚者,经说:【名世间波罗蜜多】。修习布施之理,谓于菩萨施身及引生殊妙欢喜等事应先修信解。诸余财施,于最上最下之福田,下至供水等,应相续修积。复应以了达三轮不可得之空慧摄持而修。又应缘自身财物及三世善根,数数思惟为利有情应修布施。更应思惟纵不愿施,彼等亦必自然坏灭。先坏既同,则何如自心先施。如人行论云:【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当为利有情,无所惜而施】。又云:【舍一切涅槃,我心修灭度,等是一起舍,施有情为胜】。

  辛三结说地功德皆能圆满也。

  壬三 明戒比初地增胜
初地菩萨岂不圆满修集此十善业道耶?颂曰:
  【如是十种善业道,此地增胜最清净,彼如秋月恒清洁,寂静光饰极端严。】
彼虽亦实能修集,然不能如二地菩萨所修最胜清净之十善业道。初地之增胜布施,此地亦能具足,于布施外,余九波罗蜜多中,如持戒增胜之量,其忍辱等则未能尔。故说此地持戒增胜,非说无余波罗蜜多。此言十善,且以依十善所制之戒为例。当知即是总说一切戒律。如秋月有二胜法,谓能息热恼,银光皎洁。如是住清净尸罗之菩萨,亦有二法极为端严,谓守护根门威仪寂静,及容色光严。

  壬四 明戒清净之余因
  【若彼净戒执有我,则彼尸罗不清净,故彼恒于三轮中,二边心行皆远离】。
若比丘于别解脱戒最极清净。而不能除诸法有自性见。则彼尸罗终不能清净,名为破戒似善持戒,如宝积经云:【迦叶!若有比丘具足净戒,以别解脱防护而住,轨则威仪皆悉圆满,于诸小罪生大怖畏,善学所受一切学处,身语意业清净圆满,正命清净。而彼比丘说有我论。迦叶!是名第一破戒似善持戒。乃至迦叶!若有比丘具足修行十二杜多功德,而彼比丘见有所得,住我我所执。迦叶,是名第四破戒似善持戒】。说有我论即是见有所得。而复说住我我所执者,莫以共许之萨迦耶见解之。当知此说不断执我我所有自性也。初句之彼字,非指前颂所说之一切菩萨。拿错译云:【若戒清净见自性,由此彼是破尸罗。】译为【由此彼】较善。

由不断除有所得见,尸罗终不清净。故二地菩萨,离破戒时,于谁有情,修何对治,由谁能离之三轮,皆能远离有事无事等二边心行执有自性也。

  辛二明戒之功德分五,壬一明于善趣受用施果必依尸罗,壬二明生生展转受用施果必依尸  罗,壬三明无尸罗难出恶趣,壬四明施后说戒之理,壬五赞尸罗为增上生决定胜之因。今  初
已别说菩萨圆满净戒,今当通说净戒功德较布施等为大,是一切功德所依。颂曰:
  【失坏戒足诸众生,于恶趣受布施果。】
彼修施者,若能具足净戒,当于人天中感最圆满之财位。然有堕恶趣中而受圆满大财位者,如独一地狱,龙象等畜类,及大力鬼类。由彼众生修施而失坏戒足之所感也。故若无净戒,则布施之大财位果,不于善趣成熟,而成熟于恶趣。诸有欲于善趣身成熟施果者,则须善持净戒也。

  壬一 明生生展转受用施果必依尸罗
  【生物总根受用尽,其后资财不得生。】
若无净戒,则于恶趣身中成熟施果。彼唯能受用往世布施之果,最极愚蒙,不知新修布施等。若将前生布施之果用尽,则生物总根亦尽,彼补特伽罗,此后更难得感生资财也。如有人见下种,可得大果,为得后果故,更下多种,则其果聚增长不绝。若痴人,不知下种,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