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了解很少,这是一个缺陷。希拉克对中国文化的喜好不是出于猎 奇,而是一种由衷的喜爱、赞叹甚至着迷。我多次陪同希拉克参观在巴黎举办的中国文物、 书法展览,他徜徉其中,流连忘返,每次都超过预定的时间。他可以弯下腰、蹲下身来将一 件文物看半天,有时提出的问题连专家都难以回答。    
        希拉克非常重视中法关系。1997年5月,他访华时同江主席共同签署声明,建立中法全 面合 作伙伴关系。他重视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国家大、人口多、发展迅速,而且他认为中国的 发展和崛起是基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一认识不能不说有其独到之处。    
        高发明、朱博英等同志把《贝尔纳黛特·希拉克访谈录》译成中文出版是一件好事,有 助于 中国读者了解法国、了解希拉克总统和贝尔纳黛特。中法关系正处于上升时期,其重要特点 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支柱都很活跃并且相互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基础是相互了解, 没有相互了解就谈不上合作。《访谈录》中文版的问世,无疑会增进双方互相了解,有利于 中法合作。译者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是值得的。我谨对他们的努力表示敬意。    
            
    中国驻法大使  吴建民 2002年7月31日于巴黎    
    


第一部分第一章 你总有一天还会哭的(1)

    帕特里克·德卡罗利斯(以下简称帕):据我手中这份“伊普索斯——观点周刊”民意测验 机构的最新调查,71%的法国人对您持有好感或非常好的看法,这个评价很可观。您认为这 么高的声望原因何在?    
        贝尔纳黛特·希拉克(以下简称贝):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那最好不过了。但我觉得 ,您 最好向法国人或您的记者同行们提这个问题,而不是问我。关于这一点,我没什么可解释的 。我就是我,仅此而已。    
            
            
    ● 帕:如果非要您说点什么原因呢?    
         贝:这是对我本人和我的一班人马不懈行动的报偿。十分明显,“捐生丁”活动起 了很大作用    
    原称“捐硬币”运动(Pièces jaunes),亦为“捐生丁”活动。法国法郎分纸 币和硬币,最小为生丁,1个法郎为100生丁。生丁又分为5、10、20、50 等种类。     
    。多年来,“巴黎医院—全法医院基金会” 1989 年由巴黎公共救济事业局创建了巴黎医院基金会。1994 年4 月22日该基金会 理事会选举贝尔纳黛特·希拉克为新主席,接替年事已高的克洛德·格里塞利教授。随后更 名为“巴黎医院—全法医院基金会”。    
    不仅在1月份发起募捐活动,而且一年到头都在为此努力工作。我认为,法国人民,不论各 种 年龄层次,都决心把团结精神化为行动,乐意向他人提供具体的帮助。比方说,为减轻住院 儿童的病痛,我们向提出请求的有关医疗机构捐赠吗啡泵;每逢秋季,我们积极推动改进急 诊急救服务和接待措施;我们还为老年人推出“生命行动”计划……为促进这些活动,我经 常前往各地区“实地考察”或出席某些项目落成仪式,参观有关儿童医院或老年医院。报纸 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对我们的行动和本人的到访加以报道……这很可能有助于扩大 您刚才所说的这种名声。    
            
            
    ● 帕:您不认为公众对您的好感也与您的性格有关,或者至少与人们从您身上看到的品质 有关吗?您对这样那样的问题的表态,公开的言谈话语,甚至包括您发脾气等等之类的。  如在“要么我要么他们”的时装流行看法上,您反对玛丽—弗朗斯·加罗和皮埃尔·朱耶二 人所持的观点 加罗夫人和朱耶(Marie…France Garaud et Pierre Juillet),戴派元老人物, 曾担任希拉克的政治顾问,使他竞选接连受挫。1979年欧共体选举前夕,贝尔纳黛特要求丈 夫同他们断绝关系,她威胁说:“不论选举结果如何,他们必须离开,否则我走。”结果希 拉克让他们告老还乡,分别回到普瓦图和克雷斯。    
    ,并警告说:“有人从不当心女人……”人们对此事记忆犹新。    
         贝:哦,不!追究我这句话要到何时?玛丽—弗朗斯·加罗时不时给我打电话,我 们彼此相处得很好。    
            
        ● 帕:但是您得承认,不正是这些“闪光点” 塑造了您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吗?一 位原则问题上不妥协、不任人摆布的女性形象!也许这正是法国人喜欢您的地方……    
         贝:我确实恪守某些原则,但您知道,本人性格的主导特征是腼腆、谨慎。所谓“ 要当 心女人”的话使我很恼火。首先,因为我认为此话很庸俗。其次,因为这是我25年前说的, 可如今还在旧事重提,真有点令人厌烦。我曾记恨那位女记者脱离背景引用了这句话。我记 得很清楚,那天她赶到科雷兹吃午饭,我去火车站把她接来,当时同桌就餐的还有一批孩子 ……我想说的是,在那个年代——因为毕竟25年了——男人自以为女人应受他们支配。 开始 彼此和和气气,随后一旦出现严重情况,就叫女方滚开!这使我很生气。为什么有能力的女 人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样担负同样的重任?正如弗朗索瓦兹·吉鲁所说的 吉鲁(Franoise Giroud,1916—  ),法国女政治家、著名记者,1953年创办 《快报 》周刊;曾任政府国务秘书(1976—1977),兼全国最高视听委员会主席。著有《权利戏剧 》,《第四权利》,《我相信的是》等书。    
    ,女人只有比男人表现得更出色,才能获得同样的职位和同等工资待遇。所以,我当时的 那句话想表达的是:女人和男人一样有能力成就事业,并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如果我说要对 女人保持警惕,只因男人们仿佛尚未意识到正在发生的这种心态的变化。    
            
        ● 帕:您刚才谈到的腼腆,是一种性格特征,还是一种社会举止?这是您受教育的结 果吧?    
         贝:是性格特征。我的妹妹就截然不同。应该说,她和我弟弟都没有受过我那样的 教育 。他们是战后出生的,这就造成了我们之间完全不同。从我本人来讲,可以说受过极为严格 的教育。直到现在我都很少谈起此事。大战爆发时,我只有6岁,因此我的童年深深打上战 争 印记。 我爸爸1939年应征入伍开赴莱茵河一带作战,1940年6月被德国人俘虏。我妈妈那时 还年轻,像其他所有被俘士兵的妻子一样,在相当悲惨的气氛中艰难度日。加之我们属于抵 抗运动成员的家属,妈妈对我管教甚严,因为她害怕我爸爸不能活着从战俘营回来。她常说 :“一定要这个丫头有出息,哪怕我独自一人养育她。要让她刻苦学习,尽快自食其力。” 后来,她总对我重复这些话,这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 帕:纳粹占领期间您住在巴黎吗?    
         贝:不,是在逃难后。开始我们住在洛特…加龙省会阿让附近的外祖父那里 洛特—加龙(Lot…et…Garonne),法国第47省,位于西南阿基坦地区,加龙河穿 过全境,多为丘陵,盛产粮食水果,省府为阿让(Agen)。    
    。由于就读的圣…马特学校在省城,我们每周骑自行车去三次,路程有12公里。回家的时候 ,要穿过一个非常陡峭的山坡,即韦罗纳小山谷!不上学的时候,母亲亲自教我功课。    
        接下来的三年,我们住在妈妈的姐姐那里,就是我大姨家,她也是我的教母。这是离吉 昂城3公里的田庄,里面有一个很漂亮的花园 吉昂(Gien),位于巴黎正南蒙塔尔吉境内、卢瓦尔河畔,有著名的安娜·德博热 古堡、国际打猎博物馆;法国著名陶瓷之乡,贝尔纳黛特父亲曾在此继承开办陶瓷厂。     
    。我那时是半寄读生,每天骑自行车到圣…玛丽亚花果学校上课,路比在洛特…加龙上学时好 走多了。我是在那里和同龄的表姊妹们一起长大的。妈妈和大姨竭尽一切使我们不受战争及 占领的困扰。然而,我们住的卢瓦尔河畔还是遭受敌机的轰炸,尤其吉昂城被炸得很惨。记 得空袭都是在夜里进行,一听到“飞堡”轰炸机响声,大家就迅速跑向花园,躲进挖好的掩 体里。轰炸声震耳欲聋,我害怕极了,总抱着玩具躲避轰炸。有时夜里有好几次轰炸。美国 人为了夺取卢瓦尔河上的桥梁,对当地目标也是“狂轰乱炸”一气。我们房前屋后的草坪上 到处都是大弹坑。我们都被眼前的一切吓坏 了。在此期间,母亲一直翘首期盼着父亲的来信。她真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女人。她和我 姨妈总是积极参加那些为被俘军人家庭、轰炸中的受害者以及其他贫困者所 进行的救助工作。她们把抗击德国侵略的抵抗运动成员藏在家里。有一段时间,我们这些孩 子不能随便到某些房间去玩,也不能喧哗吵闹,甚至说话都得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在这种动 荡不安的环境里,母亲真是为我操碎了心。她对我关心备至,我真害怕失去她,不愿离开她 一步。母亲知道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感情的人,她认为自己有责任磨炼我的性格,她不但重 视对我的教育,也教给了我做人的准则。比方说,我在吉昂学钢琴,回到马尔科以后,我母 亲每天都要让我练琴。如果练弹琴的时候表现不好,她就会不停地责备我,有时甚至用戒尺 打我的手。我母亲最受不了我的哭声,我记得她在我哭的时候经常大声冲我说的一句话就 是“您总有一天还会哭的!”现在,我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还会重复母亲所说的“您总有 一天还会哭的”!这句话对我有时还真有用。    
    


第一部分第一章 你总有一天还会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