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之谓也。或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执此温补二字,便为温补之法,惟
用温补之药。且温补二字,特为形精不足而设,岂为病不病而设哉?虽曰温之,止言其气;
虽曰补之,止言其味。曷尝言热药哉?至于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实而不满,可下而已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满而不实,可吐而已;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邪
从外入,可汗而已。然发表不远热,而无补之意。
人之所禀,有强有弱。强而病,病而愈,
愈而后必能复其旧矣;弱而病,病而愈,愈而后不必复其旧矣。是以有保养之说。然有是说
,热药亦安所用哉?慎言语,节饮食是矣。以日用饮食言之,则黍稷禾麦之余,食粳者有几?
鸡豚牛羊之余,食血者有几?桃杏李梅之余,食梨者有几?葱韭薤蒜之余,食葵者有几?
其助则姜桂椒莳,其和则盐油醯酱,常而粥羹,别而焦炒,异而烧炙,甚则以五辣生
。而荐酒之肴,以姜醋羹羊,而按酒之病,大而富贵,
此尤甚,小而市庶,亦得以享,此吾不知何者为寒?何物为冷?而以热药为补哉?日用饮食之
间,已为太过矣!尝闻人之所欲者生,所恶者死,今反忘其寒之生,甘于热之死,则何如
?由其不明《素问》造化之理,《本草》药性之源,一切委之于庸医之手。医者曰∶寒凉之
药,虽可去疾,奈何腑脏不可使之久冷,脾胃不可使之久寒,保养则固可温补之是宜。斯言方脱
诸口,已深信于心矣。如金石之不可变,山岳之不可移,以至于杀身而心无少悔。呜呼!医
者之罪,固不容诛;而用之者,亦当分受其责也。病者之不诲,不足怪也。而家家若是,何
难见而难察耶?人惟不学故耳!
亦有达者之论,以《素问》为规矩准绳,以《本草》为斤斧法
则矣。其药则寒凉,其剂则两,其丸则百。人之闻者,如享美馔,而见蛆蝇,惟恐去之不亟也,何
哉?而所见者丘垤,及见谈泰山则必骇,不取唾而远则幸矣,尚敢冀其言之能从乎?兹正之所以难立,
而邪之所以易行也。吾实忧之。且天下之不知,过不在天下而已。在医流尚不知,何责于
天下哉?噫!春秋之法,责贤不责愚。所谓我辈者,犹且弃道学之本源而拘言语之末节,
以文章自富,以谈辨自强,坐而昂昂,立而行行,阔其步,翼其手,自以为高人而出尘表,
以天下聪明莫己若也,一旦疾之临身, 然无所知。茫
若抟风之不可得,迷若捕影之不可获。至于不得已,则听庸医之裁判。疾之愈则以为得人,
不愈则以为疾之既极,无可奈何,委之于
命而甘于泉下矣!呜呼!实与愚夫殆不相远,此吾所以言之喋喋也。然而未敢必其听之何如
耳!虽然,吾之说,非止欲我辈共知,欲医流共知,欲天下共知也。我辈共知,医流共知,
天下共知,惬吾之意,满吾所望矣!
卷三
水解三十
属性:余昔访灵台间太史,见铜壶之漏水焉。太史召司水者曰∶此水已三环周,水滑
则漏迅,漏迅则刻差,当易新水。余划然而悟曰∶天下之水,用之灭火则同,濡槁则同
。至于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未尝罔焉。故蜀江濯锦则鲜,济源烹楮则HT 。南阳之潭渐
于菊,其人多寿;辽东之涧通于参,其人多发。晋之山产矾石,泉可愈痘;戎之麓伏硫磺,
汤可浴疠。扬子宜 ,淮菜宜醪。沧卤能盐,阿井能胶。澡垢以污,茂田以苦。瘿消于
藻带之波,痰破于半夏之洳。冰水咽而霍乱息,流水饮而癃闭通。雪水洗目而赤退,咸水濯肌而
疮干。菜之以为齑,铁之以为浆,曲之以为酒,柏之以为醋。千派万种,言不容尽。
至于井之水,一也,尚数名焉,况其他者乎?及酌而倾曰“倒流”,出 未放曰“
无根”;无时初出曰“新汲”,将旦首汲曰“井华”。夫一井之水,而功用不同,岂烹煮之
间,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昔有患小溲闭者,众工不能瘥,予易之长川之急流,取前药
而沸之,一饮立溲
。元畴闻之曰∶精乎哉,论也!近读《灵枢经》,有半夏汤治不瞑,以流水千里外者八升,
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炊以苇薪火,正与此论合。乃知子和之与医,触一事一物,皆成治法。如
张长史草书妙天下,得之公孙剑器,用心亦劳矣。后之用水者,当以子和之言为制。余于是乎作水解。
卷四
风一
属性:夫风者,厥阴风木之主也。诸风掉眩,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
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运,口 抽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
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首风沐风,手足挛急,肝木为病,人气在头。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天麻汤 防风汤 祛风丸 排风汤 小续命汤 消风散
卷四
暑二
属性:夫暑者,为少阴君火之主也。诸痛痒疮疡,痈疽肿毒,及胃烦热,嗌干咳喘,唾
血泄血, 肿,肩胛皆内痛,心痛,肺胀,腹胀,郁闷
。风温病多发,风伤于荣,温伤于卫。血为荣,气为卫。其脉两手多沉,自汗出,身重,多
睡必鼾。三日以里,且宜辛凉解之,或辛温解之。如不已,表证未罢,大不可下。如下则胃
中虚空。四日之外,表热入里,则谵语口干,发疹潮热,直视失溲者,十死八、九。肺金为
病,人气在胸。及小儿疮疹丹 ,但发人气在腹。
白虎汤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壶丸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卷四
湿三
属性:夫湿者,为太阴湿土之主也。诸湿肿满,霍乱泄注,
肿骨痛,及腰膝头项痛,风痹痿厥,唾有血,心悬如饥,热痛始作。三阳受之,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可汗而已。如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可下而已
。或七日不愈,再传至十三日,大邪皆去,六经悉和则愈矣,肾水为病。
五苓散 葶苈木香散 白术木香汤 益元散 大橘皮汤 神助散 桂苓白术丸
卷四
火四
属性:夫火者,少阳相火之主也。诸暴死,发热恶寒,痛病大作,传为水肿,面黄身痿
,泄注脓血,赤白为利,痈肿疽毒,丹 疡疹,小儿疳
泻,腹胀,暴下如水,心胸中热,甚则鼽衄,胸胁皆痛,耳聋口苦舌干,与脏毒下血,米
谷不化,肠鸣切痛,消渴上喘,肺金为病。
凉膈散 黄连解毒汤 泻心散 神芎丸 八正散 调胃散 调胃承气汤
卷四
燥五
属性:夫燥者,是阳明燥金之主也。诸气愤郁,肠胃干涸,皮肤皴揭,胁痛,寒疟,
喘咳,腹中鸣,注泄 溏,胁肋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肉脱色恶,及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
带下赤白,疮疡痤疖,喘咳潮热,大便涩燥,及马刀挟瘿之疮,肝木为病。
神功丸 脾约丸 麻仁丸 润体丸 四生丸
卷四
寒六
属性:夫寒者,是太阳寒水之主也。诸寒冷湿痹,肘臂挛急,秋湿既多,寒咳为嗽,痰
厥心痛,心中澹澹大动,胸胁胃脘痛不可食,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上下所出不
禁,目盲,坚痞,色炱,渴而饮冷积水,足浮肿,囊缩,四肢冷,爪甲青,心火为病。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术附汤 大已寒丸 理中汤
卷四
解利伤寒七
属性:夫冒风、时气、温病、伤寒,三日以里,头痛身热恶寒,可用通圣散、益元散
各五、七钱,水一大碗,入生姜十余片,葱白连须者十余茎,豆豉一撮,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热,先
以多半投之;良久,用钗子于咽喉中探引吐了,不宜漱口;次用少半,亦稍热投之,更用葱
醋酸辣汤投之,衣被盖覆,汗出则愈矣。如遇世乱,《内经》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火
气太盛,肺金受邪,上应荧惑,大而明现,若用辛凉之剂解之,则万举万全也。若遇治世人安,
可用升麻汤、葛根汤、败毒散,辛温之剂解之。亦加葱根白、豆豉,上涌而表汗。《内经》
曰∶因其轻而扬之。扬者,发扬也。吐汗发扬寒热之邪。既吐汗之后,必大将息,旬日
之后,其邪不复作也。又一法,或于无药之处,可用酸齑汁一大碗,煎三、五
,去菜叶,猛服讫;少间,用钗子咽喉中探引吐了,如此三次;后煎葱酸辣汤投之,以衣被
盖覆,汗出则解。《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涌者,吐也。伤寒三日,头痛身热,是病
上也。在上者,固宜涌之,然后以淡浆粥养之,一、二日则愈矣。
又一法,可用不卧散解之,于两鼻内闻之,连嚏喷三、
二十次,以衣被盖覆。用此药时,当于暖室中,嚏罢,以酸辣浆粥投之,汗出如洗。嚏喷者
,用吐法也。此法可与双解散为表里也。
又有导引一法,可于一闲处用之。先教病患盘脚而坐,次用两手交十指,攀脑后风池风府,
二穴乃是风门也;向前叩首,几至于地,如此连点一百二十数;急以葱醋粥辛辣汤投之,汗出立解。
伤寒、温疫、时气、冒风、中暑,俱四时不正之气也。人若初感之,皆头痛、恶寒、身热,
及寒热往来,腰脊强,是太阳经受之也。《内经》曰∶可先治外而后治内。先用生姜、葱白、豆豉煎双解
散,上涌及汗出则解。如不解者,至五、六日,或不大便,喘满 语实热,两手脉沉,可用
调胃、大、小承气汤下之,慎不可用银粉、巴豆霜、杏仁、芫花热药,下之则必死。此先治
外,而后治内也。如大汗
之后,慎不可食葵羹、藿菜及羊、猪、鸡、犬、鱼、兔等肉。惟不先明,必致重困,后必难
治也。伤寒七、八日,发黄有斑,潮热腹满者,或痰实作止,虽诸承气汤下过者,仲景曰∶寸口脉浮滑者,可用
瓜蒂散吐之。然伤寒寸口脉浮滑者可用,杂病寸口脉沉者可吐。叔和云∶寸脉沉兮胸有痰
。启玄子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是也。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