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踏着积雪,沿黄河西岸察看地形,直到把渡河地点、河东岸敌人兵力部署、工事构筑和我军行进道路都调查清楚后,才同大家一起回到指挥部。而此时在黄河的东岸,阎锡山为了阻止红军东征,改“以攻为守”为“以守为攻”,妄图凭借黄河天堑层层设防,阻止红军东征。2月20日晚9时,徐海东发布命令,渡河战斗正式打响。次日,当太阳升起时,红15军团全部渡过黄河,并与林彪率领的红1军团会合,在兑九峪地区歼敌两个团。随后,红军像洪水一样势不可挡,一路攻城拔寨,直向纵深发展。根据毛泽东“各撒一网”的指示,红军兵分三路,呈犄角之势东进。徐海东所部为左路军,乘虚北上,向晋西北发展。3月18日,徐海东派出的侦察小分队带回一个重要情报:阎锡山为保卫自己的地盘,正集中二十多个团进攻我中路军,而太原地区敌人防务空虚。得到这个情报,徐海东大喜,决定派兵直捣敌人心脏——太原,打乱敌人的部署,减轻我中路军的压力。3月25日,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经文水、临汾东进,直逼太原。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扰乱敌人的视线,徐海东让部队有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沿途阎锡山的部队一听说“徐老虎”来了,便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逃窜。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把戏唱足,艺高胆大的徐海东竟命令骑兵连上阵,在离太原城仅五六里之远的地方飞驰,敌人站在太原城墙上,已能够看见红军骑兵的雄姿。面对人心惶惶,军无斗志的太原城,阎锡山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末日临头的恐惧感。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巢,阎锡山急调驻陕北绥德、米脂的孙楚所部两个师回晋;命令王靖国的第70师、杜春沂的独1旅和傅春怀的独3旅加强太原城防;令正在晋南隰县、石鼓的李生达、杨效欧两部十五个主力团,向徐海东所部大举反扑。当时,晋军总指挥杨爱源、骑兵司令赵承绶都亲临汾阳督战,下令太原外围各县构筑工事,加强戒备。为了以防万一,阎锡山还命令守城士兵在绥靖公署大门前堆积沙袋,架设了十几挺重机枪,以保护自己的安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阎锡山宣布:“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5万元。”就这样,他仍心有余悸,称自己“昼夜策划,十余日不能安睡”。城外的徐海东还在继续唱戏,他带兵多年,深知国民党军队的秉性,在弄不清我方兵力虚实的情况下,决不敢贸然派兵出城交战。此时,程子华率红15军团主力也在太原附近地区展开强大攻势,相继攻克了许多重要城镇,进一步造成红军即将围攻太原的假相。就这样,已经上了圈套的阎锡山对红军攻打太原更加信以为真,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数电各路兵马火速驰援太原,并请求蒋介石速派中央军入晋,共同对抗红军。徐海东见敌人乖乖地被自己牵着走,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便调转马头折回,率部与军团主力会合。
  由于徐海东巧施妙计,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分散了敌人的兵力,为我中路和右路红军扩大战果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但徐海东的红15军团却由此陷入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面对晋绥军前后夹击的态势,徐海东与程子华一合计,决定给阎锡山上演一出“先疲后打”的拿手好戏。红15军团在徐海东指挥下,故意摆出一副不敌晋绥军优势兵力追剿的姿态,有意让部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尾追的敌人若“掉队”了,就停下来休息;当敌人追上来时,又甩开大步把敌人丢在后面。阎锡山的晋绥军一贯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份苦头,没有几天的功夫,十几个团的人马就被拖得人困马乏,毫无斗志。4月4日,红15军团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8军在白文镇会师。等尾追我军的敌傅存怀旅赶到时,迎接他们的只是一座空城,红军早已无踪无影了。一天,徐海东接到侦察小分队传来的情报,后面敌人的六个步兵团已经追上来了,距我军只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徐海东在马上环视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决定在这里打敌人一个埋伏。在徐海东和刘志丹的共同指挥下,红军迅速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设下伏击圈,准备给追敌一个迎头痛击。几个小时后,徐海东从望远镜中看到敌人像一条长蛇一样向前蠕动,非常高兴,转身向一旁的通讯员命令道:“告诉各部队,要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随便开枪,把敌人全部放进来以后再打!”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徐海东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的红军便以密集的火力射向敌人。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吓懵了敌军,敌军一时阵形大乱,有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红军雨点般的子弹击中,残余之敌则四散逃跑,企图突围,无奈均被红军击退。经过激战,红军全歼晋绥军两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连,阎锡山这才真正领教了“徐老虎”的厉害。
  白文镇战斗之后,徐海东、刘志丹率部向晋南进发,敌军紧追不舍,企图在金口镇一举吃掉红军。徐海东果断决定,部队分头组织突围,然后寻找敌薄弱环节,给予敌人狠狠打击。当晚,刘志丹率红28军突围后向三交镇方向开进,徐海东率部突围后经中阳向暖泉方向游击。途中,徐海东从敌俘口中得到重要情报,驻汾阳之敌第66师第196旅奉命开往中阳,现敌前卫第392团已到达师庄附近。徐海东敏锐地判断出这是一支孤军,他当机立断,命令223团一个营占领师庄以西的天龙庙高地,阻击中阳县城守军的增援;以该团另两个营跑步从大石
头村的北侧高地向敌发起冲击。战斗发起后,敌团长郭登瀛指挥部队仓促应战,但由于大石头村处在一条狭窄的山沟中,红军居高临下,黄昏之前就解决了战斗,活捉了敌上校团长郭登瀛。郭登瀛是阎锡山得力干将杨效欧的心腹,徐海东很早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这层关系。因此,徐海东便把他带到东征红军总部,郭登瀛在那里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红军领导的亲自接见。然后徐海东又将他送到陕北瓦窑堡红军大学学习,希望他劝说阎锡山停止和红军的敌对行动,共同抗日。学习结束后,应我党的要求,郭登瀛回太原将我党抗日主张通过杨效欧转交阎锡山,为以后国共两党在山西合作,共同抗日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师庄一战,阎锡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几次急电南京,请求蒋介石派兵援助。蒋介石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心下十分窃喜:“娘希匹,我正愁没法收拾这个老狐狸,现在他自己求上我了,这可正是天赐良机。”于是,蒋介石派重兵紧急驰援山西,并委任陈诚为总指挥,协助阎锡山“进剿”红军。阎锡山得到了蒋介石的救援,像打了一针强心剂,又来了精神,也调集五个师和两个旅的兵力向晋南逼进,蒋、阎联手,企图将我东征军围歼于山西境内。为避免与敌决战,保存抗日实力,中央军委决定东征红军回师陕北,命左、右两路红军向西集结。为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黄河,徐海东率部阻击国民党与阎锡山的追兵,拼死抵抗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亡较大。随后,他趁敌不备,命令部队快速向渡口方向撤退。为避免一个战士受伤,徐海东不幸从马背上摔到地上,头部擦到一块石头,鲜血直流,还跌掉了两颗门牙。5月5日下午,红军全部安然返回黄河西岸,东征战役结束。不久,红军总部召开东征战役总结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风趣地说:我们的东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只是徐海东丢掉了两颗门牙,再也找不回来了!说得全场干部哈哈大笑起来。不久,徐海东又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西安事变不久,应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徐海东率红15军团赴商州共同防御亲日派的武装进攻。当亲日派武装听说大名鼎鼎的“徐老虎”来了,吓得一下后退了40里。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晋察冀边区反“八路围攻”、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温塘、张店、町店的战斗,从山西打到河北,从正太路打到平汉线。由于日夜辗转,积劳成疾,徐海东终于因吐血不止而病倒战场,返回延安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他又请命前往华中担任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并于1939年12月抱病指挥新四军第4支队进行反“扫荡”,与敌激战三昼夜,取得周家岗战斗的胜利。然而,就在这次战斗总结大会上,他又大口吐血,晕倒在讲台上,从此一病不起,永远告别了战场!1941年5月,毛泽东从延安给徐海东发来一份电报,嘱咐他:“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看完电报,流下了眼泪。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徐海东遭受迫害,于1970年3月25日逝世,享年70岁。
  徐海东将军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他是出身最苦、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位,其名如雷贯耳,人称“徐老虎”、“中国的夏伯阳”。其威名常常使敌人惊慌失措,魂飞魄散。国民党反动派曾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个人,赏额均为25万大洋。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其实,徐海东并不神秘。正如其在《生平自述》中所写的:“我这一生,所经历的道路是光荣曲折的。党把我这样一个没有文化、受尽旧社会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业工人,培养成一个高级将领。”在参加革命前,徐海东只是一个苦大仇深的窑工,然而正是这一点,赋予了他强烈的无产阶级意识,塑造了他坚强、勇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