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的结果。待敌回援,晋冀鲁豫野战军予以迎头痛击,共歼敌16400余人。刘伯承在这次战役的经验总结中说:“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是求得打运动战歼灭敌人的好办法。”这次巨金鱼战役再次显示了刘伯承深谋远虑、临机处置、果断坚决的指挥艺术,因此,新华社评论说这次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蒋介石在第一年的全面进攻中损失惨重,因此,加强了对陕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国民党军的中央防线,揭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了突破敌军的黄河防线,刘伯承专门写出《敌前渡河战术指导》。6月30日,刘邓指挥部队强行渡河作战,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渡过黄河。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全线崩溃,连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惊呼:“黄河河防失守,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见此,蒋介石急忙调三个师一个旅增援黄河防线,并派王敬久统一指挥鲁西南作战的国民党军。刘伯承根据变化的敌情,果断灵活地采取了“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当即指挥部队围攻郓城,吸引定陶、曹县守敌增援,乘机夺取定陶、曹县,再相机攻击郓城、巨野等地。然而,敌军十分狡猾,仍固守定陶、曹县不出。刘邓针锋相对,于7月7日晚,令第1纵队对郓城发起总攻,8日佛晓战斗胜利结束,歼敌15000余人,接着又连克定陶、曹县诸城。王敬久将66师、32师和70师集中在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三个集镇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刘伯承指挥野战军将敌三个整编师分割包围起来,采取“围一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术,一夜便全歼了敌第32、70师两个整编师,只有敌第66师还龟缩在羊山集。7月19日,蒋介石亲自飞抵开封指挥,同时调重兵驰援鲁西南。刘伯承利用敌援兵未到、守军较弱的有利时机,组织部队迅速向羊山集发动总攻,经一夜激战,全歼敌66师,俘敌师长宁瑞珂以下9000余人,毙伤敌5000余人,鲁西南之役遂告捷。次日,中共中央电令嘉奖刘邓大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1947年8月7日,刘邓率十几万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经过20天急行军,一路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蒋军一次又一次的追击,终于胜利地进入大别山。刘邓指挥野战军在七个月中同蒋军展开了四个回合的斗争,经过艰苦的斗争,晋冀鲁豫野战军实施了战略展开,粉碎了敌军的大“扫荡”,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把战线从黄河推到了长江沿岸,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这其中的困难是想也想不到的。刘伯承就差点葬身大别山。那是12月14日夜,刘伯承率司令部机关直属队按预定路线赶往河南光山县北向店宿营,不慎误入敌军11师主力宿营地,所幸天黑一时未被发现,只好迅速转移。在转移路上,敌军派飞机侦察时恰好地上升起了一团团浓雾,刘伯承风趣地说,这是马克思在天之灵在保佑。除了这种不期而遇的危险外,部队还经常缺衣少食,到了冬天,刘伯承带领大家自己缝棉衣,克服困难。〖BFQ〗
  1948年,中原成为两国共军争夺的关键地区。刘邓接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夺取中原的指示后,指挥晋冀鲁豫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与陈粟大军和陈谢兵团布成“品”字阵势。5月,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此后,刘伯承制定了发动钳形攻势、分割包围敌人的基本作战方针,三军会师中原,协同作战,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5月至8月间,刘伯承又指挥了宛西、宛东、襄樊及开封、睢杞等战役,尤其是襄樊战役,朱德称为“小型模范战役”,“在敌后投了一
个篮”。这次战役,我第6纵队以与敌相同兵力一举攻克襄樊,活捉敌首康泽,集中体现了刘伯承“合围钳形攻势”的战术思想。打这之后,蒋军在中原的防御基本被摧毁,人民解放军的力量迅速发展,无论在数量、士气和装备上都优于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令邓小平、刘伯承等组成总前委,华野、中野两军联手,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战略大决战——淮海战役。1941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华野、中野以几十万大军向徐州发起进攻,截断徐蚌路,围歼黄伯韬兵团取得胜利。蒋介石见局势紧急,急令黄维、李延年率两个兵团驰援徐州。刘伯承等人对黄维兵团采取了追击、侧击和迎击的战术,诱敌深入,很快包围了黄维兵团,蒋介石又急令杜聿明集团及李延年兵团增援黄维,但均被华野部队击退。12月5日,刘伯承下令总攻黄维兵团。6日总攻开始,我军日夜作战,不断压缩敌军阵地。13日,刘伯承又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发起最后攻势,至15日24时全歼黄维兵团,生俘敌兵团司令黄维和副司令吴绍周。1949年1月10日,华野经昼夜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余人。淮海战役发起时,中央军委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指挥实施淮海战役,渡江作战。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了长江防线,国民党军队四散溃逃。
  南京解放之后,中共中央令刘伯承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不久,刘伯承、邓小平又担负起解放大西南的重任。11月1日,刘邓指挥二野发起川黔战役,至12月底成都战役结束,历时两个月,刘邓率领的二野与贺龙率领的18兵团等部队共歼敌90万人。刘伯承概括地总结了这次解放大西南的经验:“西南进军,在部署上为出敌不意,突然推其侧背,断其逃路,在行动上,则猛打猛追,使敌人无喘息余地,更来不及变更原有的部署,被动应战;在政策上,尤其切实可行地执行了本军委布告的八项规定,收获很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8日,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邓主持和领导了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和被俘部队的改造工作,并领导组织了艰苦的剿匪作战。不久,刘邓奉中央命令指挥部队进军西藏,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1950年11月,刘伯承着手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0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伯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政治委员。1950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战略小组组长。1982年8月,刘伯承因健康原因主动辞去国家、党和军队的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享年94岁。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十大元帅之一。
  刘伯承年轻时就是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抱着“仗剑拯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投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在党领导下投身历次战争,立下了卓著的功勋:组织领导四川沪顺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和反“围剿”战争,历经二万五千
里长征、抗日战争,率部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发起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带领10万雄师渡黄河,挺进中原,与邓小平同志一道统一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战役,每一次战役都倾注了刘伯承大量的心血。在三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失去右眼,八九次身负重伤,一条腿也落下残疾。然而,他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赢得了“川中名将”的美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指挥艺术达到了炉火炖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刘伯承不但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孜孜苦读、勤奋著述的学者。他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刘伯承早年留学苏联,打下了较好的俄语基础,学习了不少苏联的军事理论著作,归国后长期从事编译工作,是我国最早的编译科长。他编译的外国军事理论著作,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军事科学弥足珍贵的财富。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利用作战间隙,用仅有的一只眼睛刻苦攻读,纵览斐声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书籍,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写下了一百余万字的军事著作。他的理论研究,就是为军队作战和培养军事人才服务的,所以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对于中国革命战争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成为培养军事人才宝贵的资料。
  建国后,刘伯承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在健康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仍辛苦操劳,呕心沥血,为培养我军的高级指挥干部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仅如此,刘伯承还是一个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极强的人,他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对于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向来都是反复研究,认真执行。在反对教条主义之风盛行的时候,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却仍然毫无怨言,严格自律,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磊落襟怀和高尚情操。
  中华民族是东方“龙”的民族,毛泽东称刘伯承“是条龙”,正是对他的高超军事造诣和常胜将帅的革命军事生涯的真实写照。
  刘伯承同志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将永载史册,永远被我们铭记。
  罗荣桓,原名罗镇慎,字雅怀,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一个乡绅家庭。罗荣桓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母亲贺氏善良宽厚,外柔内刚。父亲罗国理较为守旧,经营一间“永隆号”杂货铺。罗荣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