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mm的抚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片,为什么很少愿意看国内导演的电影。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如果电影院观众都不想进,又怎么再谈是否有人欣赏一些艺术性的电影呢。我想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的起色必须要依靠一批优秀的有前瞻性的导演。韩国电影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从来都没有对中国电影失去过信心。


访谈录电幻青春与诱惑花园(3)

    零肆:“无法摆脱这种引力。”    
    姚:你独特的艺术气质可能跟你写作出身有关。作家一般都比较敏感和细致。你的小说频繁地在国内外获奖,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日本的《读卖新闻》更是将你称为“中国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一些已经获得名声的作家,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贾平凹、陈平原等均对你赞不绝口。这些光环对于你的写作来说是否产生了某些触动和改变?    
    彭:我的写作自始至终是我的个体写作。我很感谢欣赏我的小说的各位前辈和媒体,但是我绝对不会因此去做一些改变,去刻意迎合谁的口味。写作对于我是生命的气息。也许有一天我可以不再拍摄电影,不再写歌演唱,但是我不会放弃写作。每一天我都会写作,不然身体就会有种类似于疼痛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写的东西有时长到上万字,有时短至几十字。我喜欢随身带一些便条纸,有时是突然迸发想写的冲动,我就会马上记下来。写作其实是我对存在感的一种认定。我在很多媒体上都说过,我的写作动机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了解”。因为我觉得我们本身是一个包裹在皮肤四壁之内的幽暗存在,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卷入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建立不同程度的联系。了解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所在,实际上,进入了问题,就进入了状态。创作是一种状态,灵感也是一种状态。有了真问题,才能有真感觉;有了真问题,才能有真艺术。带着了解,我才能接近一种真实、真理和真相。所以我的写作应该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互相穿透。    
    姚:你是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最早获得国际文学奖的作家,也是很多国外媒体看好的文坛新人,这点对你以后走向世界文学殿堂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道路,它会对你的中文写作产生什么影响吗?    
    彭:不会。我的写作受到的影响只来源于自我的意识和社会的变迁。我对中文写作和母语写作有自己的认识。我不是所谓的民族主义者,我只是一个热爱汉语崇拜汉语的中国作家。汉语绝不是外贸部的一个分支或者出口的一种商品,汉语本身就在世界中。我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伟大的语言之一,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用这种语言写作,我没有在世界之外的感觉。    
    姚:现在的文化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很多非常优秀传统的文化都在一点一点地丢失。包括一些学者也成了西方文化理论附庸。你的文化思想状况现在怎么样?    
    彭:我的观点是:一方面是看世纪西学的那些东西进入中国以后怎样改写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语言方式;另一方面是看看我们传统资源有没有可能在后现代的这个世界重生。我不相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在100多年的历史中烟消云散了,所以,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是一个启示,我们应该把中国的一些知识的残片,还有生命力重新发扬光大。    
    姚: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应该是中国新一代文化青年的榜样。那么,文学上呢,对于作品在最近进行了哪些思考?    
    彭:我个人认为,在文学里面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是现实感,而不是现实。有的东西你写的很真实,一点都没有作假,但写出来以后人们会觉得非常虚假。反而有的纯属虚构,没有真正发生的东西,你用文学的方式讲述出来以后,会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因为所谓真实其实不仅仅是发生学意义上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反而通过虚构这样一个途径,或者说这样一种文学的取向才能够抵达我们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我觉得这其实是在重申文学本身的一种独立的尊严,独立的价值,独立的立场。这种立场,公众千万不要武断地认为它是跟社会现实相反的,是反生活的,即使有时候它看上去像是在反生活——我当然不是指所有的文学都有这种可能,但我认为好的文学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就是说,即使这种文学看起来是在反生活的时候,它也在体现着生活的本身的真实。因为所有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完全正面的去理解它,所以我们要通过反面去抵达它。有时候,你要介入一个东西的正面的时候,你要反过来面对它的背面。就像我最近看杨德昌的电影《一一》,它就是讲那个小孩拿着相机永远在拍大人的背影。拍摄本身是一个虚构,因为它有对光线,聚焦,构图等的考虑,他拍下的是一些真实又是虚构的东西。他拍的是你的背面,你平常看不到的东西。    
    姚:美术和电影之间其实也有紧密的联系。你以前举办画展,还在国际上获过设计的大奖,明年湖南美术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你的画集。你现在还画画吗?    
    彭:很少画了。我不是超人,没办法在很多工作的情况下依然作画。这需要灵感,而灵感并不是随时都有的。如果一个人坐下来就能画,要么是天才,要么是机器。而我觉得我两者都不是。但是我画画的经历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美术素养。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艺术设计上,都给我很大帮助。有时我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些不错的图案,就马上画在草稿纸上。可能现在和美术的关系就是这样吧。但是它更深层度上已经渗入了我的内在。我最近对服装设计很感兴趣,时常研究一些服饰,觉得很有意思。    
    姚:但是我觉得美术气质不仅渗入了你的电影和文学,也渗入了你的音乐。听过你获得音乐新人奖的原创专辑《stayinyourarms》。感觉上好像是一幅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面。为什么没有想过以后在音乐上发展,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彭:我不想进行所谓的音乐上的发展。我有很多朋友在唱片公司,有些是现在当红的偶像明星。我明白到最后他们的音乐已经和自己最初的想法完全背离了。音乐对于我是情感的表达。我在北京也有一个自己的乐队。但是我们是一些真正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没想过让别人认识我们,没想过出专辑,只是自己做着玩,但是却很快乐。    
    姚:我一直很惊讶,你在文学、音乐、美术、电影,可是说艺术的主要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我想知道,艺术对于你还仅仅是艺术吗?    
    彭:艺术对于我是一道宽广的风景。我从小是在乌鲁木齐长大的,那个城市是远离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区,也是一个浓厚的艺术之都。我一直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并为此着迷不已。无论是我挚爱的写作还是其他,我都无法摆脱这种引力。这很难言喻。这是一种痴迷的状态。我想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该在我们身处的蓝色星球留下一些痕迹。而艺术应该就是我生命留下的一道痕迹。它可能透明,但终究存在。    
    零五:“它不是小说。”    
    姚:现在聊聊你的这本书吧。我看完之后觉得你是一个善于雕刻生活的人,你的文章凸显出浓厚的个人风格。甚至感觉上像是小说。    
    彭:它不是小说。对于生活的记录方式每个作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学态度。我写的全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是不想用一般散文的写法单调地记述。或者说,为什么散文就不能用我的这种方法来叙述呢。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绝对权威的艺术定理,我在乎的是每一种充分表达个体情感的可能性。这本书是我大学低年级的一部散文作品集。    
    姚:阅读这本书,我的心态是起伏不定的。一方面我对电影学院的生活也很好奇,一方面也被你敏锐的生活嗅觉所打动。其中弥漫着淡淡的感伤和美好的情感。一些部分是对生存状态的思考,一些部分则是对爱情的探讨。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彭:爱情永远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姚:你的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现在还在电影学院读书,平时要是写作的时候一般在哪里进行?    
    彭:我经常提着我的笔记本电脑在学院四处转悠。有的时候在公寓二楼的蓝色沙发上。有的时候在学院后面的星星岛酒吧里。还有的时候在学校体育场的一个无人注意的小角落。像是一种漂流,我乐在其中。    
    姚:看来你是一个浪漫的生活制造者。我很喜欢你的这本书,也谢谢你接受访问。    
    彭:谢谢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