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16孙中山研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见了李鸿章吗?
  孙中山向清吏下跪求饶(1)
  孙中山向清吏下跪求饶(2)
  孙中山的一个错误
  孙中山反对双十国庆
  孙中山《国父遗教》不可不读也!
  孙中山蒋介石为什么不殉国?
  孙中山不准再打炮
  孙中山与林肯名言
  孙中山把三民主义作为“统战工具”
  孙中山的第二兴趣是“女人”
  孙中山与陈粹芬
  
  孙中山见了李鸿章吗?
  八十三岁的老国民党桂崇基,在六月一日的《传记文学》写了一篇《中山先生见李鸿章》,原文如下:
  中山先生上李鸿章书,世人固多知之。他是否见过李鸿章,则因缺乏资料,难以臆断。据唐绍仪言,一次,他返回香港,曾晤中山先生,见其器字轩昂,其时不过二十许人,即怀有大志,便断言其必将为大器。中山先生出示其所拟上李鸿章书,并请唐设法介绍见李鸿章。时唐在高丽袁世凯幕府任事,对于北洋有关人物多直接或间接认识,便代为介绍天津海关候补道徐秋畦。中山先生去天津,由徐秋畦向李鸿章为之先容。届期,徐秋畦陪中山先生往见。李鸿章见中山先生即问你叫什么名字?中山先生答孙文,其时中山先生发音犹带浓重广东音,把文字念门音。李鸿章一听,便说,你官话都不会讲,怎能做官?
  未及二三语,即端茶,差官乃高呼送客。徐秋畦乃拉中山先生一同起身告辞。行至二门,中山先生便在庭中大骂李鸿章是官僚。徐秋畦见状大为恐慌,直冒冷汗。未久,唐绍仪来天津,徐秋畦告其与中山先生谒见李鸿章经过,并言以后你不要再请我介绍任何人晋见李中堂了!
  看了这篇文字,我忍不住要对自己说:〃国民党又造假历史了,我非拆穿它不可!〃下面就是我这违章历史拆除大队的一次成绩。
  唐绍仪见了孙中山吗?
  桂崇基是江西贵溪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一九二五年回国任教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后任考选委员、国大代表。来台后任东吴大学校长。他因为在国民党内斗中,很早就给斗下来,所以早就过气了。不料他不甘寂寞,写《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等书之不足,又来这么一段历史,有历史训练的人,一眼就可看出它是捏造的,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一核对唐绍仪和孙中山的生平,便明白了。
  唐绍仪,广东香山(中山)人,一八五九年生,一八七四年清廷派出幼童赴美留学生,他是其中之一,毕业于那鲁大学。
  光绪初年回国。一八八四年,由北洋派驻朝鲜帮办税务,得到袁世凯赏识。一八九五年,随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一八九九年四月,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他随同赴任;十一月,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他又随同赴任。后来历任奉天巡抚、邮传部大政府内阁总理,后来历任外交总长等职务,。他虽跟孙中山关系不错,但孙中山死后,不容于国民党南京党中央。一九二八年九月三十日,国民党以他会被日本人利用做借民派特务以利斧把他劈死在上海,死时八十岁。
  照桂崇基所说,唐绍仪在香港见到〃二十许人〃的孙中山,孙中山〃出示其所拟上李鸿章书〃,但按此书写作年代,该是一八九四年,这年唐绍仪正在北方追随袁世凯,跑到香港去见比他小七岁的孙中山(孙中山那年二十九岁),已极可疑,因为当时孙中山无籍籍之名,唐绍仪〃返回香港〃去见他,又所为何来呢?
  何况,既说唐绍仪〃返回香港〃见孙中山,则孙中山本人,必须人在香港,才有见到的可能,无奈这年孙中山根本不在香港,他人在广州做医生,并且二月起就〃以医务委之于尹文楷,自偕陆皓东自湖南循长江东下,抵上海〃(《国父年谱初稿》)了,纵使唐绍仪〃返回香港〃,也见不到孙中山啊!
  陈少白回忆
  一八八二年,孙中山十七岁时候就结交了陈少白等,被呼为〃四大寇〃。陈少白后来在《兴中会革命史要》里,曾有这样的追忆:
  有一天,我在香港,他在广州,忽然药房里有信来,说:〃孙先生失踪了,药房中开销很难,收入不敷只剩十几块钱了。〃我接到信,就到广州去,替他维持店务。等了多天,一点消息都没有,心里非常焦急。到十六那天,他忽然跑来了,手里拿了很大一卷像文件的东西,他见了我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问他:〃你跑到什么地方去的?〃
  他说:〃这些事情不要去管他了。〃就打开手里的一卷纸给我,我拿起来一看,里面乃是一篇上李鸿章书,我方才知道他是跑到翠亨村的家里关起门来做文章去的。他叫我替他修改修改,我就随便修改一下,以后,他对于药房也不管理了,就到上海去要把这封信上给李鸿章。我没有办法,就让他去,同时我就替他把两间药房收拾起来,交回那些出过股本的人。
  孙先生到了上海,找着了一个香山人,就是著〃盛世危言〃的郑观应(字陶斋),托他想方法见李鸿章。有一天,在陶斋家里碰到一位太平天国的状元王韬(号紫铨,别号天南遁臾),王韬曾到过香港助英国牧师沥博士(Dr。Legge)翻译四书五经,沥博士回英国也请王韬同去,在英国住了几年,后来回到香港,为《循环日报》主笔。再回上海来,声名很盛,笔底对于世界知识,也很充分,并且他是和太平天国有关系的人,所以孙先生在陶斋家里一见如故,就把那篇大文章,同王韬商量起来,王韬也重新替他加以修正。
  这时候,王韬有一个朋友在李鸿章幕下当文案,王韬就写了封信,介绍孙先生到天津,见这位李鸿章幕下的老夫子,同老夫子商量,或者可以见李鸿章,孙先生快乐极了,就到天津去见老夫子。那时候,刚刚中日大战,打得很厉害,李鸿章至庐台督师,军书旁午,老夫子把孙先生的大文章送到李鸿章那边去,李鸿章是否看过,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后来李鸿章说:〃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先生听了这句话,知道没有办法,闷闷不乐地回到上海,陶斋看见了,就替他想方法到江海关去领了一张护照,请他出国去设法,孙先生也就乘轮到檀香山去了。
  孙先生所以耍上李鸿章书,就因为李鸿章在当时算为识时务之大员,如果能够听他的话,办起来也未尝不可挽救当时的中国,岂知所有希望完全成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洲政府。大约在是年(甲午)八九月之间,就正式成立兴中会。
  由于陈少白是孙中山的老友,他的回忆,最值得重视。当然他的回忆也须加以考订。例如他说郑观应与孙中山的关系,就太疏略了,此事牵涉到上李鸿章书的内容,不可不先弄清楚。
  郑观应影响孙中山
  郑观应(一八四一…一九二三),原名官应,字陶斋,广东香山人。他生于鸦片战争时代,觉醒于英法联军时代,在成年以后,为了救国,放弃科举,改行从商,努力学习西方语文,了解西方富强之道。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郑观应曾多方面的参与,他做过不少有关富强的文字。一八六二年,他出版《救时揭要》,后来三十年间,陆续增订,最后成为《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全书共分十四卷,一至四卷为《富国》、五至七卷为《开源》、八至十一卷为《强兵》、十二至十四卷为《节流》,共一百零二篇。有某些篇后还附有英、法、德、俄等国有关资料和张之洞、薛福成等人有关文章。
  一八九二年,郑观应在这书初刊自序中写道:
  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守旧、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未而忘本,求其洞见木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应虽不敏,……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
  这些议论,自然是两年后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人尽其才〃〃地尽其利〃〃货畅其流〃的张本。孙中山是郑观应的老乡,也是朋友。郑观应影响孙中山,自不待言了。
  国民党捏造历史
  现在再回看陈少白的追忆,便知道上李鸿章书,乃是孙中山完稿在上海见过郑观应之后,不但不成于广州,更不成于香港了。既然这样,又何来桂崇基所说的孙中山在香港向唐绍仪出示上李鸿章书呢?
  至于桂崇基说孙中山因唐绍仪之介,得识徐秋畦的事,也不能成立。据《国父年谱初稿》,一八九四年六月,孙中山〃偕陆皓东至天津,上书李鸿章〃,〃先生在沪遇香山同乡郑官应,由其函托王韬介绍于李鸿章幕僚罗丰禄。迫先生偕皓东抵天津后,先访罗,又得徐秋畦为先容,求介见鸿章,先以书进。〃则徐秋畦和孙中山的搭线,是罗丰禄而非唐绍仪。徐秋畦是李鸿章的幕僚,陈少白回忆中的〃李鸿章幕下的老夫子〃,该是指他。桂崇基说徐秋畦带孙中山见李鸿章的一些细节,虽然有趣,但是非常可疑。原因无他,以李鸿章的忙、李鸿章的大架子,他是根本不会见孙中山的!
  但是,若说李鸿章根本不会见孙中山,这对国民党的附会之徒说来,是认为脸上无光的,所以,他们就开始捏造历史。
  胡去非在《孙中山先生传》(一九三一年八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里,曾集这种捏造之大成,胡去非说:
  至北京时,冒险谒李鸿章,密陈北京政府之横暴腐败,革命之不可缓,议论雄快。李谢之曰:〃今日之革命,余亦知其不可已;然余年七十有九,精力既衰,断不能大有为,幸君努力为之,中国前途,唯君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