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便实用的中医方法:老百姓的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立行走状态有什么区别呢?从力学的角度来说,直立的时候,脊椎受力的方向是垂直的,爬行或者卧床的时候,脊椎受力的方向是水平的。人体虽然进化到可以直立行走,脊椎也适应直立状态,但是不能持久,每天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躺下来,让脊椎得以放松和修复。从我们的经验来说,正常人每天卧床不得少于8小时!
  都市人都很辛苦,都市熊要说的是,不管多苦多累,每天卧床休息8小时可以保证自己的身体不透支,这才是打拼天下的基础。
  
  
  
  
  下午茶的道理
  
  香港人有些有趣的习惯,其中一个就是喝下午茶。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如果有空,香港人就会到茶餐厅喝上一杯奶茶或者咖啡,再来点火腿、三明治什么的小点心。让自己轻松休息半小时,再接着工作。看港产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人们喝下午茶,这就是香港文化。
  下午茶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较为简便,而社交晚餐则一直要到晚上八时左右才开始,于是人们习惯在下午四点左右吃些点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名叫安娜玛丽亚的女伯爵,每天下午都会差遣女仆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她觉得这种感觉很好,便邀请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这种习俗传到了香港,变成了香港文化,成了当地的特色。
  下午三四点离午饭时间也过去三四个小时了,胃基本排空了,应该说有点饿了,此时补充点能量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补充些易消化又提神的食物确实是比较好的选择。
  朋友们,如果你下午工作到三四点觉得有点累,不妨也学学香港人喝点下午茶——来杯奶茶再加一两块饼干或面包就很好。然后你会觉得更有精力投入工作。
  下午茶食品的选择,以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好,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奶茶是最佳选择。自己冲泡奶茶也很简单,杯里放适量的奶粉或炼奶,加少许白糖(糖是必需的),将泡好的红茶(当然,依据口味放绿茶也是可以的)冲到杯里,搅拌一下,一杯香喷喷的奶茶就成了。有些朋友喜欢喝珍珠奶茶,其实珍珠奶茶是由奶精冲泡的,是没有营养价值的垃圾食品。有些朋友喜欢喝咖啡也可以,喝咖啡要适当吃些饼干或面包来保护胃。我不建议长期喝咖啡,咖啡对身体很多器官都有不利的刺激。有朋友喜欢下午饿了的时候吃水果,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我不建议空腹吃水果。特别是凉性的水果,比如香蕉、柿子、柚子、西瓜等。下午五点到七点最好也不要吃水果。
  
  
  
  
  营养学的误区
  
  因为几个国外保健品厂商的带动,营养学在中国大陆红火起来,还有不少人忙于考取营养师的资格证,似乎蛮像回事儿。电视上也经常播放补钙、补锌的广告,好像咱们中国人天生就缺这缺那,从小就得开始补这补那的。其实在都市熊看来,营养学从根本上就是不科学的。
  营养学认为人体内的钙元素应该占到多少比例,铁元素应该占到多少比例,锌元素应该占到多少比例等等。要知道人是有个体差异性的,老年人身体中的钙铁比例和年轻人绝对是不一样的,南方人绝对和北方人不一样,海边住的人和内陆住的人不一样,小孩和大人的也不同。大家不可能适用于同一标准,更不能把西方的标准套用到中国人的身上。如果有人严格进行这项试验,我相信这种个体差异会表现得相当明显。
  更关键的是,营养学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人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不是钙、铁、锌、硒等等元素组合起来,即使你计算得再精确,也不可能组合出一个人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是活的,离开了这个前提,你去谈补充这补充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朋友还不完全理解,比如说骨质疏松表示缺钙,应该补钙,难道不对吗?如果你是女娲,你在捏泥人,这种观点当然是对的,泥少了,加点泥嘛,水少了,加点水嘛。问题是,人是活人,这种观点自然就出问题了。咱们先不说骨质疏松是不是由于缺钙引起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都市熊以后再做说明。就算是身体缺少钙质,也不是光靠补充钙片就能完全解决的。首先,并不是钙质越多身体越好,比如骨头缺钙,但身体的其他器官并不缺钙,你又怎么确定吃下去的钙一定能到达骨头呢?朋友说不要紧啊,我多吃点钙,总能有到达骨头的吧。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钙摄入过量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身体疲倦、软弱、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现象,严重者还会头痛、肌肉痛、口渴、多尿,或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恐怖吧?长期摄入高钙,还会引起肾结石等结石性沉积,都市熊就碰到过几位,补钙补出了肾结石。
  为营养学推波助澜的是保健品厂家,实际上,绝大多数保健品都没有保健作用。将天然物质制成瓶子里的小片片,你想想还剩下多少有益的东西。或者是人工合成的维生素什么的,当做临时用药用一下是可以的,长期吃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类保健品吃下去以后真能被消化并变成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吗?都市熊甚为怀疑。有的朋友本身胃口就不好,还想吃各种保健品来补这补那,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脾胃不好,给你龙肉吃也没用。实际上,一瓶蛋白粉之类的营养成分比不上一杯豆浆或牛奶,也比不上一杯豆浆或牛奶更易为人体吸收;一瓶维生素也比不上一天一个苹果。真不明白,现代人为什么放着牛奶、豆浆不喝,放着苹果不吃,还要花大价钱跑去吃不明所以的蛋白粉、维生素。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科幻小说,说以后人都不需要吃饭了,每天一片药就足够了,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倒真是悲哀哦。
  
  
  
  
  排毒的误区
  
  排毒是近来才流行的概念,传统中医并无此类提法。按流行的说法,由于食物代谢等原因体内积聚了毒素,而我们需要想办法将毒素排出体外,身体才能健康。于是就有了五花八门的排毒方法,什么通便排毒、断食排毒、蜂蜜排毒、芦荟排毒、绿茶排毒等等,甚至还有灌肠排毒,这玩意儿还流行过一段时间呢。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做法都没有什么道理,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排毒需要通便,于是各种泻药借排毒之名身价倍增。比如某某排毒养颜胶囊,主要成分是大黄,吃了就泻,十分见效。可问题是,大黄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更不能长期吃。而某某排毒胶囊天天上电视广告,恨不得每人每天都来吃两粒,绝口不提副作用,也不知道有多少无知顾客受害。特别是脾胃虚寒的朋友,长期用大黄通便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从中医角度应该怎么理解排毒呢?在中医看来,人只要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就不用担心这毒那毒的,因为人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如果有任何一个脏器工作不正常,就会影响到全身的机能,也就有所谓的这毒那毒了。比如肺虚,肺虚会引起身体机能的全面下降,也容易引起便秘,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不就产生所谓的毒素留存了吗?治疗肺虚,光靠通便能行吗?我看是不够的。
  再套用现代的排毒观念,都市熊提出中医“排毒”观点:
  1。要有充足的阳气:这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你去谈排毒,去谈各种乱七八糟的排毒方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什么是阳气?都市熊在论阴阳中说过,阳气就是维持体温37℃的小太阳。阳气不足,自然百病丛生,各种“毒”自然也就都有了。
  2。大小便通:养成每天大便的好习惯,比任何药物都有用。很多朋友认为便秘一定得靠药物解决,这是误解,其实大多数便秘问题只要养成良好习惯就能很好地解决。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养生。
  3。排汗功能正常:中医认为,阳气是卫外的。按现代的理解是控制体表毛孔的。如果排汗功能受到抑制,人就容易感冒。姜辛温解表,喝了后会微微出汗,经常喝点姜糖茶会有益于预防感冒。这不是说体内的毒素通过出汗排出体外,而是增强阳气卫外的功能来抵御外邪的入侵。中医认为出太多汗也不好。
  
  
  
  
  风动,幡动,心动
  
  关于六祖慧能法师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风动、幡动和心动的故事。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现代人一般都将这段故事归为唯物和唯心之争。不过,唯心与唯物是现代人的概念,古人可不懂这个。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个故事——
  一班学生坐在课室里听着印宗老师在讲《涅槃经》这课,下面的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其中有两位调皮捣蛋的学生忽然看到窗外的幡在随风飘动,于是乎课也不听了,讨论起幡动还是风动的问题来。正好这时咱们的慧能老师经过,看不过去了,这俩学生不单不遵守课堂纪律,还在下面私下讨论问题,太不尊重老师了。于是进来大吼一声:“喂喂,坐在窗户边的那两位同学,吵什么呢,什么风动幡动的,是你们凡心妄动了吧,不好好听课就给我滚出课室去。”当然,慧能老师是得道高僧,讲话文雅一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家的修行要求心静如止水,心不妄动。其实中医的修行也一样,心不妄动才能去感知。对患者来说也是,心不妄动才不会病急乱投医。对普通人来说,心不妄动可以减少很多疾病。《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