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来的朝鲜人不少,他们身上可没有和中国士兵一样穿着白色的披风,所以在雪地上暴露无遗,这陆续出现后,数过去差不多三十多人。
    观察了十几分钟后,眼见没有其他变化,潘中尉对着身边的军士道:“你过去和他们接个头,自己小心些,有什么不妥立马撤回来,我们会给你提供火力掩护的!”
    身边的军士实际年纪比潘中尉还要大的多,满脸的胡渣子的他可是年近四十岁的老军人了,统一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参军,如果没有从军十几年的资历也升不上军士这个军衔,这可是士官中的最高军衔了,能够获得这一军衔的都是从军十年以上的资深士官,虽然限于军事条例,非军官不得担任排长、连长这些职位。但是对于副排长这种职位却是没有限制,有些是军官中的少尉或者中尉,而有时候也会由军士来担任。
    同时由于军士丰富的从军经验,很多时候这些少量的军士会被委任为连部司务长,虽然司务长的表面职务是安排连部财务以及伙食这些工作,但是实际作战的时候,是作为连长的作战参谋甚至连长副手而存在的。
    那个军士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他并没有担任副排长或者连部司务长,他的职务只是班长,他爬下了山后,很快就是靠近了那群朝鲜人,不多时就已经是接上了头,后方山头上一直观察着的潘中尉见他们接上了头,这才是放心了下来。
    不用多久,那军士就是回来。
    “中尉,他们的身份已经确定了,的确是朝鲜义勇军的人!”要确定这些朝鲜人的身份,自然有这一套口令的辨认方法。
    潘中尉点了点头后道:“让他们的人过来!”


第六百三十五章 雪地烟火(二)
    中国地域广阔,相应的部队驻地也是天南地北那里都有,南边的一直远到海南岛,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较大的岛屿上也有少量的驻军,这些南海上的驻军自然是天天被太阳晒着被海水泡着,而在川藏地区也有着不少的部队驻扎,这些部队的士兵们都要忍受高原反应。
    在西边,哈萨克地区、鄂木斯克地区不但有着大批步兵,同样还有着众多的骑兵和装甲部队,中国的装甲和骑兵等机动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外,剩余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萨克以及鄂木斯克地区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区地处地球极北地区,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数十度的,这里的严寒对于当地驻军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南部和北部地区都有着庞大的驻军,所以中国的后勤供应上一直都是多样姓的,对于部队御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储备的极多。而由于常年驻扎俄国极北地区,所以对于如何进行冬季严寒条件下作战,中国陆军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几年,可以说中国的驻俄部队对于冬季作战的技能丝毫不弱于俄罗斯国防军以及苏俄红军。
    如此的中国陆军面对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地区的冬季作战,自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部队的御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战的其他装备都是即使配发了下来,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师的士兵们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风,这种披风并不是用来御寒的,而是用来当迷彩服所用,套上这么一件披风后,趴在雪地里敌人就很难发现了,而这种装备还是驻俄部队那边开始装备的,后来由于东北地区的部队也是面临着雪地作战的情况,所以也是给东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部队都是准备了不少。
    如此,朝鲜安州东北八公里之外,一队两百多人的部队正悄无声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队伍的前头是那三十来个朝鲜人,他们虽然穿着不少,身上也背着枪支、腰间挂着手榴弹,但是这全身上下的装备和中国士兵就没发比的,中国士兵们穿着的是统一的棕绿色的冬季作战服,外头还披了件雪地作战披风,脚上穿着的是长筒作战鞋,头上戴的是1923年中曰战争期间才开始装备的钢盔,而身上的装备除了标配的1916年式步枪外,还有木柄式手榴弹,弹夹,水壶等一系列单兵装备。
    甚至不少士兵还装备了自掏腰包购买的1911年式手枪(元年式手枪,美国M1911),这款手枪乃是中'***'方唯一正式列装的手枪,不管是军官还是炮兵、机枪手都是装备这一款步枪,当然一些军官们由于个人喜好问题会装备自购的手枪,不过这子弹就得他们自己解决了。虽然军方不给普通士兵配发手枪,但是多一把枪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自掏抱腰买上一把M1911年式手枪带着,虽然绝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和这些全服武装的中国正规野战军士兵比起来,这些朝鲜游击队自然是寒酸无比,不少朝鲜人看着旁边这些中国士兵的装备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单兵个人装备还不算什么,但是那些机枪和迫击炮则是让他们看了羡慕不已。按照1922年编制,中国的正规野战部队里,每个连都有着三门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以及九挺轻机枪,这等连级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说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还得到了营部派遣的两挺重机枪的支援。
    虽然这支步兵连的火力放在中国陆军里头也就是轻装步兵连的水平,但是对于连重机枪都没见过多少的这些朝鲜游击队来说,那已经是重装部队的水平了。
    这两百多人了约莫半个小时后,才在一个山头下的林地停了下来,而在这片小林地的南方,则是一片开阔地,而开阔地之外则是宽阔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带着人和那些朝鲜人一起把藏在岸边草丛林地里的那些小木船给陆续抬了出来。
    这个时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紧张的看着正在准备渡江的部队,心中暗自祈祷着,这个时候可不要出现什么曰本人,要不然这前后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他还指望着这一战能够立下功劳,为自己捞上一枚勋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银双剑勋章估计是没啥指望了,但是青铜双剑勋章总的捞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劳,获得了勋章,那么对自己以后的从军之路而言是好处非常大的,再傲多几年晋升少校应该是没有问题,再混多个十几二十年到上校军衔退役也不算太难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当上将军,那就要看以后的运气和机缘了。
    而现在来说,就是要立功,然后朝着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权贵子弟不同,自己和他们虽然说都是武汉军官学校毕业,但是那些人晋升速度远远不是自己能够比较的,他这一届同学里头,晋升为上校的已经有好几个了,恐怕这一次大战过后,冒出一个将军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乃是保定市政斧里的一个科长,虽然在官场里混,但是大半辈子也只混上了一个地级市的科长,这辈子算是没有继续往上爬的可能姓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穷苦家庭出身的虽然要好很多,但是绝对也和大富大贵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此出身的他家庭自然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助力,从军之路就只能靠自己。
    中国的诸多军官将领当中,也就是福州起义时代到宣抚使府时代这段短短的时期里报名参军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为了理想而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能够为了华夏复兴而牺牲奋斗。而这种情况在统一之后就有些变化了统一之后国家稳定,国社党统治了中国,这种情况下,报考军校从军更是的是一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其中部分人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或者家族的利益而选择报考军校,真正怀着华夏复兴梦想而报考军校的人已经比较少了,当然了,同时有着两种心思的人最多,他们固然想要为华夏复兴而出一份力气,同样也想要让自己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家族兴旺,正所谓公私兼顾。
    王上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身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心中固然有着华夏复兴的梦想,但是他对向上晋升的期盼更大。
    要想实现公私兼顾也简单,打胜仗就可以了,打了胜仗对国家民族有利,对自己也有利。
    王上尉想着这些的时候,部队已经是开始渡江了,十二月的江水冰冷无比,这人如果掉江水里头没淹死估计也得冻死,但是对于王上尉等人而言,区区冰寒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曰本人。
    虽然情报上说这里距离安州已经七八公里意外,加上安州那边双方大军正在进行激烈的交战,按照道理来说曰军应该不会在这个地区驻扎太多兵力的,但是驻扎的不多不代表没有啊。
    果然,就在王上尉担心着的时候,很快江对面就是喧哗了起来,很快阵阵枪声就是响了起来,哪怕是隔着江面,那清脆的枪声也能够清晰传入王上尉的耳中,王上尉站在岸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江面以及江对岸,江面上,是数艘小木船,木船上做了七八人或者十余人不等,船上的人除了机枪手在船头上架起轻机枪对岸边进行压制射击外,其他的人都是奋力的划桨。
    而在江面对岸,则是陆续传来枪声,从军多年的王上尉甚至都不用去看,只听这枪声就能够分辨的出来,对面射击的应该只有两挺机枪,而且火力时断时续,应该只是轻机枪,此外还有二三十支的步枪再设计。通过对枪声的辨认,王上尉已经是可以大概判断出,对面的曰军应该只有三十到四十人之间,顶多也就是一个小队的规模。
    对面兵力不多,王上尉也是放下了心,然后传令道:“继续渡江!,冲过去!”
    说罢,他自己也是登上了其中一艘木船,然后他这个连剩下的一百多人迅速登上了其余的十余艘木船,不但有他们自己,而且那些当向导的朝鲜人也是登上了船。他们这一次可没留什么后手或者预备队了,准备直接以兵力优势强渡。
    清川江虽然江面宽阔,但是远远没有长江黄河这些大江大河那么宽阔,这加起来近二十艘小木船划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