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华元可是非常值钱的,一个普通工厂的工人工资也就是十元到十五元之间,而收入较高的知识分子群体,比如普通中学教师的收入会有五六十元,这个收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家人的收入,受限于人们的认识形态,这个年代女人绝大部分都是不会出来工作的,家庭收入基本就是靠男主人一个人支撑,当然这种情况不但是中国这样,其他国家也都一个鸟样,这年头男女平等这个词大家都在说,但是谁也没去做。
    在这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那些市中心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豪宅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住的,这就跟后世里的普通美国工薪阶层买不起上东区里的公寓一样。而距离汇东新路远一些,普通的独院包含正房数间,厢房数间,占地约半亩的普通宅院要价大概在千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对比一战时期的价格,足足上涨了四五倍,那时候买这样的一栋房屋顶多也就两百元左右。
    这些房价的增长以及其他物价的上涨实际上是抵消了中国这十几年来的国民收入增长。但这并不是说国民们的生活就没有提高,这就好比后世里里2000年以前的中国和2013年的中国,收入虽然也增长,但是物价上涨的更厉害,但是谁也没说2013年的中国生活水平比2000年还差了。
    仅仅是通过工资收入和物价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平还是不太现实的,而通过人均的粮食水平可以更好的来分析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
    二十年代之前,中国的民政部缺乏相关的数据无法得出准确的人均粮食数据,但是一个大概数值还是可以的,统一之初中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在两百五十公斤左右,之所以会这么低,主要是受到辛亥到统一这四五年里的国内战争频繁,统一发展十年后到了1924年后,人均粮食增长到了两百九十公斤。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时期,中国的农业开始大规模应用化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加上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粮食逐年增多,到了1935年的时候,人均粮食已经三百二十公斤左右。
    这个水平纵然还无法和欧美国家的人均四五百公斤的水平相比,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个成绩已经是称得上骄人了。作为对比,史实上1955年到1958年,也就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时情况最好的时期,人均粮食才三百公斤左右,八十年代后才增加到三百公斤以上,一直到2000年才超过四百公斤的水平。而后世里的人均粮食水平的提高还是建立在现代农业和杂交水稻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下。
    这年头陈敬云领导下的中国为了提高人均粮食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对国内的闲置土地进行开荒,加大化肥的应用,另外还有就是从东南亚地区进口一部分的粮食。三十年代的中国和后世里的中国对比,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主要是土地增加了不少,但是人口数量却只有后世中国的一半不到,所以纵然粮食的单位产量比不上后世,但是总体来说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人均粮食水平的增长,就已经能够最直接的说明这二十多年来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产品给民众的生活也带来了众多的便利。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1931年中曰战争又打赢了,这些都给陈敬云带来了巨大的个人声望,而这种个人声望的提高,也给陈敬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1934年末,中国第五届总统选举中,陈敬云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连任,纵然有着几个人陪同参与了竞选,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几个人都是来陪衬的,总不能说让总统选举只有一个候选人不是,那样的话读才的味道就太浓厚了。
    有些事情,那么明知道是这样的,但是也得厚着脸皮否认的。
    陈敬云是从心底里都把自己当成读才者,但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陈敬云张口就是民‘主,闭口就是自由,谁要是敢说读才他就跟谁急。
    读才者可从来都不会说自己是读才的,至于别人私底下怎么说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毫无悬念的获得总统连任后,陈敬云的施政也是继续上一届任期里的方针,基调就是继续发展工业经济,次要的就是整军备战,随着时间的过去,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已经是气味越来越浓厚了。
    1935年末,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海军限制条约即将在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失效,为了延续海军限制条约,英美在1935年末的时候就开始召集各国进行谈判,试图续签这一条约。
    然而英美的举动却是没有受到各国的欢迎,首先最先提出异议的是中国,因为按照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里的相关谈判,中国代表团提出了要求将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提高到四十五万吨,也就是和曰‘本一样。
    虽然说中国内部战列舰派的力量大大减弱,但是战列舰的作用依旧是无法轻视的,哪怕是关时杰上将这个航空派的首脑也认为,航空母舰编队中,必须拥有至少一艘以上的高速战舰保驾护航,纯航空母舰编队虽然勉强也可用,但是遭遇敌舰高速舰艇近身突袭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况在数年前的中曰战争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而中国主力舰中,四艘战列舰尽管战斗力依旧强悍,但是航速只有二十八节,这个速度是很难跟上航空母舰编队的,因为航空母舰编队里,航速最低的就是航空母舰自身三十二节,而其他辅助舰艇清一色都是三十四节以上。预定用于航空母舰编队护航的少昊号则是三十一节,这个航速也算够用,但是炎帝级和舜帝级这四艘战列舰的二十八节的航速就是太低了。
    为了提高航空母舰编队的护航力量,中国海军还需要至少两艘以上的高速战列舰,然而中国目前的主力舰吨位已经用尽了,当初为了建造少昊号都是主动放弃了四艘战列舰的中期大规模改装才得以成行。


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二)
    尽管战列舰已经不再是海战的核心,航空母舰才是未来的海军核心,但是现阶段而言,高速战列舰依旧是海军不可缺少的一环,两者是搭配使用的。当然了,那些低于三十节航速的战列舰作用就不大了,不过中国海军也没继续建造三十节以下战列舰的计划。
    所以中国海军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力舰吨位,以便用来建造高速战列舰,同时海军内部还希望用一部分的主力舰吨位建造均衡姓重型巡洋舰,中国海军一直都是对现役以及建造重的条约型万吨重型巡洋舰严重不满,早就想着建造姓能更好的均衡姓重型巡洋舰了,而按照条约规定,这些均衡姓重巡由于吨位将会达到一万吨以上,所以会被划入主力舰吨位中的。
    “目前我国主力舰的吨位已经是严重制约了我国海军的发展,导致我国没有足够的主力舰来为航空母舰进行护航!”关时杰身为航空派将领,自然是从航空母舰的作战角度出发。
    陈敬云道:“我们要提高主力舰吨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是肯定的,曰‘本那边已经是威胁着退出谈判了!”关时杰如此道。
    对中国海军增长最为敏感的自然是曰‘本了,中国的代表团一提出要增加主力舰吨位,人家曰‘本立马就跳脚了,二话不说就是直接反对,而且是放出了狠话,如果中国执意要增加主力舰的吨位,那么曰‘本就会退出谈判。而美国和英国也是极力反对,声称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继续上涨会严重威胁到世界安全。美国和英国以及法国在亚洲可都是有着殖民地的美国的菲律宾、英国的英属印度支那,法国的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可都是在中国的威胁之下。
    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意大利这个打酱油的国家外,其他国际几乎都是一致反对中国要求增加主力舰吨位的要求。
    “这些人,都想着把我们限制住呢,按照我们海军的意思是,干脆退出这一条约算了,到时候大不了就来一场海军竞赛,谁怕谁啊!”宇文涛的年纪在一群海军高层中是属于年纪比较轻的一个人了,说起话来也是有些蛮横。
    一边的关时杰也是沉着脸色道:“现在他们不但反对我们增加主力舰吨位,而且曰‘本那边也是提出了增加航空母舰吨位的提议。”
    “哼,他倒是想的美,想要把航空母舰的吨位提高到和我国一样。”旁边的宇文涛如此道:“也不想想,他们有没有钱来造那么多的航空母舰!”
    曰‘本现在连十万吨的航空母舰吨位都还没用掉呢,再给他们增加吨位实际上也是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如果放宽了他们的航空母舰吨位限制,那曰本人要是发了狠一口气憋出十三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也是有可能的事情,曰‘本这个国家,向来都不能用常理来形容的。
    陈敬云仔细想着:“现在分歧那么大,那就是没办法谈了?”
    这一次的海军谈判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身上,中国想要增加主力舰吨位,同时要反对曰‘本增加航空母舰的吨位。
    另外,意大利的态度也是非常的暧昧,意大利这十几年在墨索里尼的掌控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法西斯国家,两个月前就是发动了对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进攻,而对于意大利的进攻,英法方面都是不满的。如此情况下,意大利也是不太愿意签署这一条约来限制自己的海军发展。
    六个主要签约国中,中国、曰‘本、意大利都是对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不满,这样下来几乎就是代表了这一次的伦敦海军裁军会议要无疾而终了。
    而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敬云已经知道世界大战不用几年就会大规模爆发,这段时间里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外,军事力量也要大规模整备了,不能和前几年一样小打小闹了,真正到了战争爆发时再进行大规模造舰,那么就会赶不上战争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