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这些了。道森,让你联系的地产中介,找到了没?”
“找到了,一位姓孙的先生,帮你选了几处房产,都是位置最好的。”道森不习惯日本和华夏的饮食,这次出来瘦了不少,面庞轮廓更加清晰,感觉变帅了点。
这让韩宣格外无语,感觉他差点就有自己帅了,开口说道:“问问他在哪,我们去接他。”
郭穆州问道:“下雪了还出门?”
“待在这里也没事干,我们是来旅游的……”
跟国宾馆的人联系好,安排两辆车出发,等开出大门后,一辆警车跟了过来。
在阜城门路口接到那位中介,下车聊了几句,问到地址,穿过平安里西大街,来到什刹海中的后海附近。
对于北京这座无水之城来说,什刹海是非常珍贵的一片水域,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与北海连通。
周围不仅有钟鼓楼、宋庆龄故居,还有恭王府这样的豪宅大院,更有北京市民文化的代表:胡同。
可谓是气场得天独厚,关门修身,出门见海。
后海水域连着故宫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王公大臣们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因此有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五十多岁老中介,自从看见这些人的架势,就有点颤颤惊惊。
刚才坐在警车里,向警察们打听到买主的身份,顿时面色潮红,跟打了鸡血似的。
超大生意上门,以至于下车面对爷孙俩人,说话都有点发抖:“这……这里有栋四千九百多平方的大院子,以前是一座尚书府,后来住进去四十多户人家。最近四合院价格涨得厉害,他们不愿意住在一起了,合计着想把那栋房子卖掉分钱。前段时间有栋300平的四合院卖了17万,他们想按这价格来,这里位置好,还要稍微高点,要价360万。”
韩宣算出一平只要七百多块人民币,乐呵笑了起来,跟以后一平十几万比起来,和白捡一样。
现在这样的大宅子还多,等以后几乎就看不到了。
打着伞踩在薄薄的积雪上,跟姓孙的中介,绕着宅子转了圈……
第531章 醇亲王北府
1994年北京平均工资545块,普通居民的收入也就三百多,公务员从1989年来,五年没涨工资,干一个小时活,时薪1块1毛钱,和美国相差几十倍。
一栋4900多平的四合院,产权属于里面43户居民,总共237人,平均每家能分到8万3000多块,这在如今是一笔相当大的巨款。
何况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谁家没点矛盾,早就受够了,前段时间全体投票,除了几家不想搬的,其它都同意出售。
少数的声音被多数人压垮,于是联系了许多家中介,希望能找到买主。
上门来看的人不少,像这么大,位置还好的宅子,在后海附近都少,可那些人对这个价格不太满意,说是再看看,然后就没了下文。
今天王大妈出门买菜回来,发现来过自己家的老孙中介,带着两个人在外面晃悠,对墙和周围建筑指指点点。
顿时来了精神,小跑往家走,忘记脚下都是雪,一滑摔个大跟头,疼得“哎呦、哎呦~”直叫。
要是再等些年,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掏手机录像,才能上去扶。
韩宣腰包厚,不怕坑,走近扶她起来,嘴里说道:“没事吧,大妈。”
“没事,扭着腰了。老孙,过来看房子的?”
王大妈拍掉棉裤上的雪,篮子里菜没事,但鸡蛋碎掉了,蛋清拉着长线往下滴。
如果是平时,她肯定要心疼半天,一毛钱一个呢,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
目光打量这个穿着棉袄的老头,看皮肤肯定是没吃过苦的那种人,绝对有钱。
而且这衣服标志她看到过,一个老鹰,叫“啊你妈”还是“啊妈你”啥的,反正老贵了。
孙老头笑道:“就来看看,里面能进去吧?”
“能,快请进!有人来看房啦,都收拾下!”
大嗓门叫得韩宣脑后发麻,悄悄离远了点,进门四处观望。
这座宅子以前应该很繁华,从它宽敞的大门和高台阶就能看出来。
墙缝里留有青苔痕迹,破旧大门依稀能见到当年红漆,兽面衔环,有兽面,没了环,布满铜锈,看不清原本是什么造型。
半边门楼倒塌了,木梁被虫子蛀掉,这些都要翻新。
里面第一道院子,北边有朝南的屋子,叫做倒座。
古代通常给宾客、书塾、男仆人居住,或者当做杂间。
现在院子用红砖搭建成屋子,完全看不见当年的风采。
其它地方也是一样,韩宣没认为能买到现成的宅子,曾经再好的建筑,也抵不过岁月侵袭。
这里已经被他们改造得不像样了,除了外面那圈坚固的高耸围墙,其它都要翻新重建。
不远处的恭王府算是保护文物,这里不算,拆了也没人管。
和外公从正门走到后院小门,出去发现后面是一片菜地,再往前就到了后海边。
算算加上这片菜地的面积,能超过六千平方,韩宣问道:“这块地算是谁的?”
“公家的,没人管。”
孙老头回答,见不少住户跟出来,站在门口窃窃私语,挥手示意他们别说话。
“那我要是想买这块菜园,能买下来么?”
“应该可以,要去居委会那边问问,这栋房子……你们觉得怎么样?虽然老了点,但位置很好,这片地方就数这栋宅子最大。”
“嗯,买,要是这片菜地卖的话,我也一起买下来……”
“好嘞!”
孙老头将这个消息,告诉那些住户,他们顿时激动到尖叫!
韩宣心想但愿以后别骂娘才好,不过如今确实只值这么多钱,没坑没抢,卖给谁不是卖。
这栋老房子位置挺好,但不是韩宣想要的那种老建筑,回到车里继续去看房子,路过恭亲王府时候,他看见王府大门,心头一跳。
要说北京最好的院子,那肯定是这些王府无疑了。
属于保护文物,定期保养,以现在都把它们当办公地,想拆就拆、想改就改的尿性,说不定真能弄到一座。
恭亲王府肯定没用,这里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往前探身问司机说道:“师傅,你知道这里还有王府么?”
“有啊,就在湖对岸,有座醇亲王北府。宋庆琳故居就在那,现在是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想去?”
“嗯,过去看看……”
汽车慢悠悠穿行。
两边都是胡同和四合院,走在这里,像是走在历史当中。
拐弯时候,发现路边站满了人,一个老外正在和位国人打架。
车队后面就跟着辆警车,司机听见它开启了警铃,停下来等待。
韩宣打开车窗,对一位妇人问道:“阿姨,请问他们怎么了?”
这位三十多岁,藏獒发型的妇人看了看红旗长车,心里敞亮,以为又是什么官二代。
说道:“这个美国老外嘴碎,嚷嚷着说日本结束二战已经五十年了,可是北京好像是昨天才结束战争,这不是明里暗里骂我们穷么。有位懂外语的学生,听着受不了,跟他吵了起来,然后就动手打架了。”
“这样啊。”
韩宣见他们看见警察,还互相揪住对方头发,死活不放手。
推开门下车,听到那美国人依然在骂骂咧咧,对杰森说道:“让他们住手。”
杰森点点头,走到那美国人身边,对方还以为是同胞来帮自己的,刚露出笑脸,一拳打在了他肚子上。
“嘴放干净点,别丢我们人。”
周围路人都吓傻了,哪看过这么精彩的剧情转变,他们刚才也以为是来帮那老外的。
被杰森打了的外国人,听出他美国口音,躺在地上捂着肚子,气愤道:“该死的!你是谁!我是美国大使馆的人!”
“怎么?想遣返我们?让国务卿过来说。”杰森耸肩,无所谓道。
这帮驻中大使馆的人,有外交豁免权,平时行事肆无忌惮,韩宣知道警察拿他没办法。
“先去医院,你鼻子流血了。”估计是同胞先动的手,怕他吃亏,韩宣拿出几张百元大钞递给他。
低头用英语对那美国人说道:“我会告诉伯恩斯先生这件事情,希望你能道歉,你也先去医院吧。”
躺在地上装死的老外,听见伯恩斯的名字,身体一抖,伯恩斯是大使馆的大使,而自己只是驻领事馆官员,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知道大使的名字。
抬起头看向韩宣,脑子里顿时冒出这次交流团里,一个特殊的名字。
赶忙爬起来,擦擦鼻血,自知理亏,等他告诉大使,不亏也要亏。
鼻青脸肿对那华人喊道:“抱歉,我中午喝了点酒,脑子不是很清醒。医药费多少,我会赔给你,希望你能原谅!”
路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看见被六位外国保镖和警察围着的韩宣,知道是遇见大人物了,其中几位还认出了他,表情兴奋,窃窃私语。
“好,我原谅你了。”
那华人青年见好就收,刚才怒气上来,没忍住,正愁怎么收场呢,把韩宣给的钱还回来,“我没事,谢谢你……”
让警察别处理这件事,算成民事纠纷,韩宣坐进红旗轿车,前往醇亲王北府。
看完王府布局后,十分满意,买地买了一下午,晚上去大会堂开了个会,接到晚宴款待。
韩宣和外公回钓台国宾馆后,收拾东西准备去旅游。
将在西单、三里屯买地的事情交给老爷子,留下道森帮忙处理买房事项,爷孙俩踏上追求自由和远方的火车。
至于被火车上那味道,逼到买了辆客车,继续出发的事情,不提也罢……
第532章 失败的旅行计划
铁路正在建设,北京如今还没有开通直达西南高原的火车。
原先打算去西宁,到那里之后再转火车去格尔木,然后想办法去那里。
一个电话就帮忙办好外籍人士入藏手续,国宾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