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080年(大乾光旭六年,日本明治十三年)4月17日,日本两艘撞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正式启动。经福洛特提议,英格斯将两艘军舰暂时命名为“白羊座”和“金牛座”,前者表示两艘军舰都有尖尖的角,后者则寓意军舰的产地是欧洲(西方神话中,天神宙斯曾化身金牛追求人间一位美丽的公主,后来故事的发生地用公主的名字欧罗巴命名,此即传说中欧洲名称的由来)。同年12月27日,大山岩将两艘军舰正式命名为“筑紫”、“相川”。

由伦道尔设计的“筑紫”级撞击巡洋舰,正常排水量1490吨,满载排水量1652吨,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主机采用2座卧式往复式蒸汽机,配备6座锅炉,双轴推进。设计功率2600匹马力,航速16节。舰上煤舱正常储量250吨,最大可以储存300吨。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除蒸汽动力外,“筑紫”级军舰上还配置有风帆索具,能采用风帆动力航行,设计时“筑紫”的桅杆属于直杆,张挂索具相对简单的纵帆。回国后不久,日本方面对桅杆进行了简单改造,在前桅加装了横杆(横桁)。

“筑紫”级军舰的舰体为金属结构,舰体材料主要采用的是3/4英寸厚的钢板,铆接在木质底板上,另外在水线下3。5英尺处有一段简化的装甲甲板,保护着机舱和弹药库等重要部位,但这层装甲甲板厚度仅为3/8英寸,只能给水兵们一些心理安慰而已,并无太多实际价值。除此外,“筑紫”级再无附加装甲,属于无防护巡洋舰,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减轻军舰的吨位、提高航速,以及降低成本等考虑。为增加军舰的生存力,伦道尔在军舰舷侧和机舱上方设置了多个煤舱,寄希望依靠煤堆来提供一些防护。

因为自身防护能力薄弱,而作战的主要手段又是极为冒险的撞击战术,“筑紫”级军舰外形设计上别具特色。除双桅、单烟囱外,水线以上的舰体非常简洁、低矮,如此即使对方难以瞄准,逃避敌方火力的打击,同时又能尽量隐蔽自己,不被敌方发现,以发挥撞击战术突然性的特点。但由之却造成了适航性差的恶果,该级军舰干舷极低,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高速航行,首尾主甲板也可能被海水淹没,恶劣海况下的情况可想而知。为此,“筑紫”级军舰首尾的主甲板不作为水兵工作的主区域,没有敷设柚木甲板,通常布置在主甲板的吊锚杆被安排到了前后主炮塔顶上,这样起锚作业时,水兵的工作环境相对安全,然而吊锚杆位置过高,尽管按照英格斯的要求安装了蒸汽起锚机,仍不可避免会影响起锚作业的时间。“筑紫”级军舰指挥系统的布置较有特色,在主炮塔后部、烟囱后部两处各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但装甲厚度仅为5/8英寸,烟囱后部的装甲司令塔顶部设有露天飞桥,两翼安装航行灯。此外,在后主炮附近还有一个备用的露天指挥台,安装有1具标准罗经。

沿袭蚊子船小船架大炮的设计思路,伦道尔给小小的“筑紫”级军舰安排了2门大口径后膛火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MKI型火炮,口径为10英寸(254毫米),身管26倍径,炮弹重400磅,每门炮备弹100发,正常情况下最大射击仰角10度,最大射击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米,在极限射击仰角15度时,射程可达12000米,威力在当时可谓相当惊人,3000米距离上使用实心弹可以射穿14英寸厚的钢板,这可能是伦道尔向福洛特许诺这种军舰可以战胜铁甲舰的信心所在。由于这型火炮属于从地阱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带有原始的液压复进装置,因此射速较传统的架退式后膛炮为快,为2。5分钟1发。因为该型巡洋舰的吨位较小,没有采用笨重的船面旋台式炮塔,而是将2门火炮分装在军舰首尾的露炮塔里,火炮采用水压动力转动,每门炮配备10名炮手。为了给炮手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以避免风浪的干扰和保持舰体外观连贯避免突兀以增加隐蔽性,在露炮塔外安装了一个固定不能转动的炮廓,炮廓钢板的厚度仅有3/8英寸,分别在火炮的正前方和两侧开有较大的炮门,主炮在正前方可以获得44度的射角,在左右两侧分别获得70度的射角。由于“筑紫”级军舰的干舷很低,高速航行时甲板容易上浪,未免海水灌入炮台内,炮门上均装有挡板,平时关闭,作战时向上掀放到炮台顶上。

符合当时军舰的设计标准,“筑紫”级军舰在主炮之外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用来填补舰上的火力真空。其中,4门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4。7英寸(120毫米)口径火炮,被安装在上层建筑内的4个拐角上,通过舱壁上的炮门向外射击,射界60度,这种火炮同样属于由地阱炮发展而来的原始速射炮,身管长22倍口径,每门炮备弹200发,弹重40磅。和主炮一样,为防止海水灌入,4。7英寸炮的炮门上也使用了挡板,作战时才向上打开。

“筑紫”级后主炮附近还安装有2门诺典费尔德式4管机关炮。这种由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火炮,是当时世界与哈乞开司、加特林齐名的优秀机关炮,原理是将多根炮管平行排列,通过转动把手,使各个炮管后的枪机依序击发,从而实现高速射击。火炮口径25毫米,炮身长965毫米,炮身重193公斤,炮架重117公斤,射速每分钟350发,射程2000米,274米距离上可击穿24毫米厚钢板。此外,舰上的小口径炮还有4门10管加特林机关炮。

作为撞击巡洋舰,“筑紫”级军舰必不可少的武器是撞角,有所不同的是,“筑紫”的撞角位于舰首水线下11英尺处。因为撞角的设置增大了舰首的兴波阻力,航速受到影响,所以在舰首处加了一个修形舰艏,保持军舰在平时航行时的流线完好,在作战时再拆卸这个修形舰艏,露出锋利的撞角。

在世界军舰发展史上占有里程碑式地位的“筑紫”级撞击巡洋舰,建成当时是世界最新式的军舰。当然,作为体现新技术、新思想的概念舰,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诸如适航性差、防护薄弱、“一遇风浪则炮难取准,偶受小炮即船已洞穿”,都是“筑紫”级军舰不容回避的缺陷,但这级军舰开辟了舰船领域的一个新类别,而且对英国乃至世界巡洋舰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此新锐的战舰,现在的对手,却是两艘旧式蒸汽船改装的炮舰。

“骊龙”号和“汉阳”号都是蒸汽运输船改装的炮舰,排水量1000余吨,装备有5门75毫米克虏伯后膛炮,此外还有4门40毫米哈乞开司5管机关炮和4挺加特林机枪,作为近战火力。但由于是旧式运输船改装,虽然更换了锅炉,二舰最高航速也只有10节左右,并且舰体为木质,没有任何装甲防护。

两艘日本军舰满带杀气的渐渐驶近,闵泳宏一边紧盯着日舰的动作,一边思考着如何对敌。

“他们真的敢开战吗?”赵文命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们就是要来偷袭咱们的。”闵泳宏沉声答道,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你看到那些商船了吗?它们都是运兵船!”

赵文命大惊失色,举着望远镜向日本船队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两艘日本商船上,有许多穿着黑色军服的陆军士兵在来回走动。(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六章仁川湾海战

“准备战斗吧!他们要开炮了。”闵泳宏放下了望远镜,沉声道。

赵文命看到望远镜中的“筑紫”号的主炮炮房向上掀开了挡板,露出了里面黑洞洞的炮口,他知道,战斗已然不可避免了。

双方的距离在快速接近,赵文命放下望远镜,叠声下达着一连串的命令,“骊龙”号升起了信号旗,通知“汉阳”号就采用现在的单纵阵迎战。

之所以决定采用单纵阵迎战,闵泳孝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骊龙”号和“汉阳”号是同型舰,各自装备有5门克虏伯后膛炮,全部为75毫米口径,其中1门为换门架式,布置在舰首,另外4门两两布置在左右两舷,采用单纵阵可以获得一舷3门火炮齐射的火力。当然,乾日琅峤海战对这些在乾国学习过的朝鲜海军军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见到两艘朝鲜军舰以单纵阵驶来,两艘日本撞击巡洋舰则摆出了横队,直扑过来。

“我们开炮吗?”看到日舰渐渐的进入到了射程,一名军官向闵泳宏请示道。

“再近一点就开炮!”闵泳宏深吸了一口气,大声的命令道。

就在闵泳宏话音刚落之际,伴随着一声巨响,一团黑烟从“筑紫”舰首的已经伸出了炮廓的主炮炮口升腾而起。

“八时二十五分,倭首舰‘筑紫’向我舰开炮,弹从我舰烟囱上方掠过入海爆炸,激扬起冲天水柱。”一位朝鲜军官用颤抖的手在当天的航海日志上这样写道。

“筑紫”号的254毫米阿姆斯特朗主炮开火后不到一分钟,“骊龙”号的左舷3门75毫米克虏伯后膛炮开火还击,3颗炮弹几乎同时出膛,流星般的掠过海面,飞向“筑紫”号,在“筑紫”号舰首附近落下爆炸,飞扬的弹片敲击着“筑紫”号的舰壳,发出刺耳的声响,令“筑紫”号上的日军官兵们心惊不已。

他们一点也没有想到,朝鲜人见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强大的“最新式巡洋舰”,不但没有调头逃跑,竟然还敢还手,而且还击的炮火还相当猛烈和准确。

8时32分,一直跃跃欲试的日舰“相川”号也开始用254毫米主炮向朝鲜军舰开火,同时朝鲜军舰“汉阳”号也开火还击,一时间仁川湾海面炮声隆隆,陷入战云硝烟之中,海面为之沸腾。

甲申仁川海战就此正式打响。

日本《东京日报》派驻的随军记者近藤远芳怀着激动的心情,记述下了战斗的经过:

“我们和野津镇雄中将一起待在运输船‘开运丸’号上;该船已经随船队驶入朝鲜的仁川湾。将近10年前,当我们勇敢的帝国军队消灭了西南贼徒时,野津将军还只是少将,并且被敌军俘虏过。可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