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协商之后,代理船政大臣的夏献纶决定将已经造好的“伏波”级运输舰的头两艘“伏波”、“永保”先行交付轮船招商局使用,后续新造的“海镜”、“琛航”、“大雅”、“永清”四艘同级舰建成后也归招商局。所有六艘“伏波”级运输舰招商局只付半价即可。消息传出后,上海的西方媒体无不嫉妒,尤其是英国轮船公司,“我们听说福州当局把两只福建船政建造的最大的轮船半价卖给招商局,这样的馈赠当然大大有助于招商局,使他们可以用比已经减倒最低限度运价的外国对手还要低的运价运营,而且这样还有利润。”

第一百七十五章从“威远”到“福靖”

早在“湄云”舰下水后不久,9069年的冬天,船政的工人、技术人员和洋员便开始对后来装上“伏波”号的150马力蒸汽机及配套锅炉画图研究。制图工作由位于轮机车间楼上的“绘事院”进行。在洋员的指导下,绘图学生们一笔一笔详细地勾勒各种总分图纸,完成的图纸交由木模车间,“刻木以肖其形”,制成全套模具。再依照模具由打铁、铸造厂制成成品,最后在轮机车间里打磨、合拢组装。在轮机车间组装蒸汽机时,隔壁的水缸车间也在仿造配套的两套锅炉。9071年的春天,水缸车间首先报喜,两座方形低压锅炉成功制成,沿着从水缸车间通向船台的铁轨推出,吊装进了船台上的“永保”船体内。

“永保”号下水后进行航试,测得逆风逆潮时航速为10节,顺风顺朝时可达13节,与采用同功率进口蒸汽机的“万年青”、“伏波”没有多少区别,“船极灵捷平稳,机器搭配亦均合宜,与购自外洋者无异。”

从“万年青”至“伏波”再至“永保”的短短几年时间里,船政的150马力轮船经历了完全按照外国图纸,用买来的现成舰材合拢建造,到自行更改设计,独立制造,最后完全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蒸汽时代科技的结晶蒸汽机,现在已经诞生在乾国人自己的手中。

林逸青在得知这个时代的船政竟然能够自己生产蒸汽机,也禁不住在心里感慨万端。

十年之前,乾国尚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郊,焚毁清绮园和城下之盟带来的创痛中苦苦挣扎,而现在竟然摘取了蒸汽时代的桂冠,在全无近代工业基础的乾国,这种成就无异于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带有一颗乾国“心”的“永保”号大获成功,使得船政上下倍受鼓舞。自禁烟战争以来,感受到西方科技力量的乾国人一直都梦想拥有和西方列强同样的实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此作为自强之道,但是大都通过购买“器”来实施,很少有人敢于尝试看来无异于与虎谋皮的从洋人那里直接学习奥秘绝技的制器之法。而船政通过对外国技术人员推行的一套有效的合同规范、金钱激励的机制,加之乾国官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这一梦想。

那时的船政,在建造“伏波”级的后续舰的同时,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开始了新式铁胁木壳巡洋舰“威远”级舰的建造。

“威远”舰是船政建造的第一艘铁肋木壳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700吨,是完全屏弃了“兵商两用”思想的纯粹军舰,舰长71米,舰宽10米,吃水5米,动力采用康邦250马力蒸汽机,配备190毫米换门架式主炮2门,140毫米炮7门,其中艏楼是1门140毫米炮和1门换门架式190毫米炮,两侧共6门140毫米炮,舰尾又是1门换门架式190毫米主炮,另外“威远”配备有极具威力的近战武器“林氏机枪”6挺,是当时船政建造的火力最为强大的战舰。

从外形上看,“威远”舰有别于以往的船政军舰采用的飞剪首,是典型的撞角首,而且是当时法国海军招牌式的“大鼻子”撞角首,6米长的大鼻子撞角显得霸气十足。“威远”舰的航速为14节,在船政也是首屈一指的。采用全新工艺,配备全新蒸汽机的“威远”舰一经问世,引起了多地督抚的羡慕心动。但是没有立刻外调。个中缘由,便是中枢有意要让法国人见识一下乾国在造船工业方面的进步,因而特准林义哲出使欧洲时,乘坐“威远”舰(“此次使臣走去外洋,不必租赁外轮,可乘船政新造之舰‘威远’前往”),以向西方国家展示实力。“威远”舰成为第一艘到达欧洲的东方国家的蒸汽军舰,并参加了法国新皇帝拿破仑四世为加冕大典而在普雷斯特举行的盛大阅舰式。

在“威远”建成不久,同属“威远”级的“超武”舰和“澄庆”舰也先后下水。“超武”、“澄庆”二舰无论从外形、设计以及各种尺寸,均与“威远”舰相同。而且“超武”和“澄庆”二舰所用的所有龙骨、铁肋都是乾国技术人员自已仿造的,选配的动力型号也与“威远”舰相同,舰上的康邦式蒸汽机也是由乾国工人自造的。两舰是彻头彻尾的国造产物。沈葆桢在给朝廷的奏折里不无自豪的说:“至‘超武’、‘澄庆’二舰,肋骨、轮机及船上所需各件,均系国工仿照外洋新式,放手自造,与购自外洋者一辙。”

“威远”级舰因价廉质优而倍受沿海各省督抚青睐,是以同属“威远”级的“横海”、“康济”两舰建成后,应直隶总督李绍泉的请求,同“威远”一道调入北洋,成为了北洋水师的第一批主力战舰。

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林义哲领导下的船政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开发新的舰型,于是在“威远”级的基础上,一级划时代的战舰“福靖”级轻型装甲巡洋舰诞生了。

为了对付日本海军的“东”号和“龙骧”号两艘铁甲舰,林义哲要求船政总工程师达士博紧急修改“威远”级的设计,为“威远”级的后续二舰“福靖”、“建靖”加装装甲,将其改装成为轻型装甲巡洋舰。于是达士博重新修改了设计,在舰体四周敷设了一层75毫米厚的装甲钢板,一些关键的要害部位则加装两层钢板,使装甲厚度达到150毫米,可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尤为难得的是,乾国工人按照达士博的设计,对船壳板也进行了特别加厚,特意让船壳板和装甲板外缘齐平,使船体更为坚固。

由于很早就对日本人的无孔不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为了保证在未来的反对日本侵略苔湾的战争中能够占得先机,对于“福靖”号和“建靖”号的建造和加装装甲工程,林义哲采取了最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第一百七十六章我的船厂我的船

在林义哲的命令下,工人们不辞辛苦的搭建起了巨大的木棚,将两座船台完全遮蔽起来,林义哲同时下令增派人手,以勘合验明身份,严格出入,没有勘合的人一概不许进入。象身为船政大臣的沈佑郸,就因为视察时因忘带勘合亦未能进入船台区。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措施,日本方面对于船政把“威远”级巡洋舰的后续两舰改造成新式轻型装甲巡洋舰一事,茫然无知,毫无察觉。是以在随后爆发的海战中一败涂地,而“福靖”级装甲巡洋舰也因此为世人所瞩目。

想到林义哲站在“福靖”号的飞桥上指挥作战的情景,身为军人的林逸青禁不住周身热血沸腾。

在“福靖”、“建靖”两舰完工之后,船政局的造舰资金也基本告罄,为了保证海军的建设发展,朝廷不但恢复了船政每月5万两银的运营费用,并且命令继续建造战舰,“以备不时之需”,并称“户部有款可拨”,在朝廷的财政支持下,船政又开始了新舰的建造。而新造的这两艘军舰,从建造伊始便确定了她们的使命海外驻防。而在击败日本,对日本的狼子野心依然充满警惕的林义哲,在北京时便给这两艘军舰起好了两个威震远夷的名字:“元凯”和“登瀛洲”。

“元凯”和“登瀛洲”是“威远”级的改进型号,除了增设75毫米的装甲带之外,火炮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原先威力巨大的两门190毫米主炮被撤除,全部改为8门140毫米后膛炮,首尾各1门,两侧各3门,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机关炮的数量,舰上一共配备有5管40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和单管40毫米机关炮各8门,林氏机枪6挺。

从“元凯”和“登瀛洲”的第一块龙骨铺设在船台上的那一天起,意味着未来乾国第一级驻外军舰的诞生。

除了“元凯”级驻外军舰,船政还建造了“飞霆”级高速通报舰以及可用于内河作战的浅水炮艇。

林义哲所主持的船政所取得的成就,令林逸青赞叹不已,但想到现下福州船政局的处境,林逸青又不免有些担忧。

他已经从李绍泉那里知道,因为朝中守旧派的反对和暗中破坏,船政又一次被经费不足的难题所困扰,正在进行的新一级“开济”级军舰的建造,面临半途而废的危险。

林义哲在世时,船政也曾多次面临经费不足的困境,多亏林义哲使出浑身解数,多方筹措,才将船政维持了下来。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大乾帝国才有了第一支实力颇为不俗的蒸汽舰队。

但现在林义哲已经不在了,目前的总理船政大臣丁雨生虽然才能出众,又有直隶总督李绍泉和两江总督沈佑郸的帮助,但他显然没有林义哲那么多的来钱渠道,难以保证船政的后续发展。

更何况,因热心洋务而被冠以“丁鬼奴”之称的丁雨生也和林义哲一样,受到朝中守旧大臣和士林的敌视,还要应付无处不在的明枪暗箭!

自己要如何做,才能保住船政这自己手中最张有份量的王牌呢?

“我们要进去吗?”看到林逸青在船政衙署门口屹立良久,面色阴晴不定,桐野千穗在一旁轻声的问道。

“不用了,我们不进去。”林逸青打量了一眼岗亭内持枪而立的红衣哨兵,摇了摇头。

林逸青原本打算来船政衙署拜会船政大臣丁雨生,但他在门口观察了一会儿之后,还是改变了主意。

自己欲要取得丁雨生的信任,势必要在他面前展露真容,虽然船政官员们大都是林义哲的旧部下和亲信,但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