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逸青虽是大乾之民,却在日本生活多年,未曾归国,日本非天朝属国,天朝在日本向无兵马。且林逸青行踪不定,贵国与日本数万大军,都奈何他不得,如何能将其逮捕回国?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敬亲王摊开了手,做出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示。

听到敬亲王说出“日本非天朝属国”这一句话,柳原前光吓了一跳,不由得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老狐狸”。

在他看来,敬亲王现在的表现,和以前大相径廷,已经颇得林义哲的“真传”了。

当年同林义哲关于苔湾善后事宜的和谈。可以说是所有日本外交官一生挥之不去的恶梦!

“贵国政府难道就对林逸青在日本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吗?”布策也听出了敬亲王话头不对,对于大乾帝国主流意识形态“天下观”中的“属国”一词代表什么意思,他是非常明白的。是以赶紧将话头又扯回到了林逸青身上,“贵国政府这样的不作为,放纵林逸青的行为,实际上是等于在帮助叛军!”

他怒瞪着敬亲王,逼问了一句:“贵国政府难道是想要颠覆日本现在的合法政府吗?”

“贵使所言差矣!我天朝一向重信义,绝不做此等下作之事!本王脑袋小。可当不起这么大的屎盆子来扣!”敬亲王有些火了,声音不自觉的大了起来,“说到底,是日本政府失政于民,致使士族无以为生,激起变乱,其咎在日本政府!林逸青助西乡隆盛清君侧,诛奸臣,乃是激于大义,平心而论,其所作所为,并无不当之处!要本王抓他,碍难从命!”

“激于大义?林逸青帮助叛军反对日本政府,亲王阁下竟然认为是大义之举?”布策感觉到自己抓住了敬亲王的把柄,立刻反击道,“这么说,亲王殿下是赞同林逸青的行为了?”

“当然!非是本王这么认为,我大乾朝野士子,凡有节义智识者,无不如此!”敬亲王猛地起身,戟指三国公使,厉声道,“日本政府以维新改革为名,任意欺压国内士族,致使士子生计无着,穷困潦倒,虽贩妻卖女仍不得温饱,此是一国政府应有之义耶?林逸青身为我天朝忠良之后,在日本多年,激于大义,助西乡隆盛为天下士子讨公道,申冤曲,不是大义之举是甚么?”

“贵使以我赞林逸青之举为非,哼哼,事情没有临到贵使头上,贵使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敬亲王愤怒的目光扫视过巴兰德和布策,“贵使也是贵族出身,倘若贵国政府也同日本政府一样,借改革之名,大肆欺压贵族,贵使难道情愿忍受吗?只怕贵使愿忍,贵国的贵族忍得不忍得?”

“我提醒亲王阁下,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您的这种说法,只是想象,并非实际情况。”布策给敬亲王吓了一大跳,他在乾国多年,对于乾国人对“大义”的理解十分清楚,他不想在“大义”这个问题上同乾国大臣们纠缠,怕引起对方的强烈反应,是以打算将话头扯回来。

“并非实际情况?看来贵使对贵国的历史,所知有限啊!”敬亲王冷笑道,“据本王所知,贵国大君主彼得一世改革时,便有这样的事啊!那位缅希科夫大元帅最终是何等下场,难道贵使不知道吗?竟然敢在本王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

听到敬亲王说出“缅希科夫”的名字,布策不由得在心里暗叫“糟糕”。

他万万没想到,敬亲王竟然会知道这位俄国名人的事。

亚历山大?丹尼洛维奇?缅希科夫出身莫斯科街头的卖饼少年,是彼得大帝青少年时代的朋友,后来的宠臣、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小沙皇彼得二世执政时的执掌实权者。俄国著名的权臣和大元帅。

自打年轻时起,缅希科夫便一直忠心耿耿地辅佐彼得大帝巩固政权、开拓疆土,是彼得大帝打造新俄罗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缅希科夫极为聪敏。具有军事和行政管理才能以及罕见的精力和工作能力,为彼得一世的改革做出了极大的成绩。所以,无论在彼得大帝时代,还是在彼得大帝第二位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时代,他都是无出其右的重臣。虽然这两位皇帝也知道他经常把国库和私产混同在一起。相当贪财,但念其功劳巨大,都宽厚地不予计较,于是他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待到彼得大帝的孙子,也就是那位被彼得大帝处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之子小彼得(彼得二世)刚11岁继位时,缅希科夫就运用手中的权势,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抚养。他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年幼的沙皇,把权力紧紧地抓在手里;二是让小沙皇与自己的女儿亲近,并强迫他们订亲。但在巩固个人权力的斗争中,缅希科夫没有得到禁卫军的支持。更未能消除敌视他的老贵族们对彼得二世的影响。在后来的女皇安娜和德国使臣的阴谋策划下,老贵族多尔戈鲁基教唆彼得二世从缅希科夫的府中逃了出来,并马上让人把缅希科夫抓了起来,还充公了这位大公爵、大元帅的全部家业,逼迫他们全家流放到寒冷、遥远的西伯利亚荒原终其残生。

缅希科夫的失势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惨遭遇,它反映了彼得大帝去世后老贵族们对改革的反扑。正因为他在改革中大权独揽,对反对派老贵族势力粗暴打压,激起了广泛的仇恨,在彼得一世在世时,因为彼得一世的信任。没有人动得了他,但彼得一世去世后,老贵族们便立刻反击,结果这位在彼得大帝为改变俄罗斯落后于西欧强国而进行的伟大事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三朝权臣、特级公爵、大元帅、最高枢密院长官、陆军院(陆军部前身)院长。海军上将、圣彼得堡省省长、法兰西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各种勋章获得者,在西伯利亚一个偏僻小镇别廖佐夫度其余生,仅仅过了两年,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我大乾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贵使熟读经史,学贯中西,当知贵国首相大久保之死。可比俄国之大元帅缅希科夫了!”敬亲王转同了柳原前光,“贵使言大久保为林逸青所害,须知以大久保之悖行种种,即便不为林逸青所杀,他日亦有别人取其性命!此人下场,可为日本政府各官之戒!”

柳原前光听了敬亲王的训斥之言,想起这些天来的遭遇,心中一时愤懑欲死。

“亲王殿下,既然您无法对林逸青采取有效的行动,我在这里提醒亲王殿下,林逸青的行为给俄国、德国和日本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三国政府会在必要时针对他采取自主的联合行动,希望贵国政府不要干涉,而要约束贵国人民,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林逸青,可以吗?”布策换了缓和的口气,对敬亲王说道。

“这是自然。”敬亲王答道,“不过,如果你们抓到了林逸青,不得随意处置,盖林逸青乃我大乾之民,纵有不法之事,亦当交由我国,此是和约明载,列国皆遵,若随意伤其性命,我国必不答应!”

听到敬亲王竟然引用了条约上的“治外法权”条款来保护林逸青,巴兰德和布策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既愤怒尴尬却又无可奈何。

这场会谈的结果,最终以敬亲王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离开总理衙门之后,三国公使各自给本国政府发去了电报,报告在北京发生的这场交涉的结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国公使的电报内容各有不同。

碰了一鼻子灰、本来是最应该也最有理由愤怒要求本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德国公使巴兰德,发出的报告却最为心平气和,他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日本的‘过度关注’已经影响到了德国和大乾帝国的友好关系”,建议政府在适当的时候“撤回军事顾问团”。“避免出现更多的悲惨事件”,“德国在亚洲的重心,是乾国而不是日本,保持同乾国在商业和军事领域的密切合作最符合德国的利益”。

而布策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却称“乾国政府有意纵容甚至支持林逸青的行动,敬亲王的态度很明确的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并且声称“乾国的行动背后似乎有英国的支持”,因此他建议“尽快结束在日本的行动,不给乾国和英国以干涉的机会”。“对于林逸青,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战场上消灭他,而不是要求乾国政府逮捕审判他”。

柳原前光给日本政府的报告则很简略,称“乾国政府有意推脱责任,无法指望乾国政府对林逸青采取行动”,并指出要求乾国出兵捉拿林逸青的危险性,“乾国会借机将日本变成乾国的属国”,建议日本政府“不要再就此事同乾国交涉,避免给乾国干涉的借口”。

而就在三国公使各自忙碌之际,敬亲王却上了进清绮园的皇家火车。前往“永庆长春”觐见。

清绮园,永庆长春,延寿阁。

延寿阁一带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是园中存放珍宝的主要地方。这些楼阁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里边除供有金佛、金塔,各种金质法器和藏文经版以外,还有大乾九位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历代名人字画、铜器、古瓷和玉器等稀世珍宝。另外,在光旭皇帝大婚前,为了修饰储秀、长寿两宫。把这两宫的珍玩也移过来不少。各地官员进献的全部礼品,也都储藏在这里。这里可以说是园中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

“六爷,你看看,这些是什么物事?”

仁曦太后指着摆在殿堂正中的十二座铜制动物雕像。对敬亲王说道。

“此是淀园海晏堂前的水力钟十二生肖铜首……”敬亲王看着这些历经沧桑的铜像,眼角竟然渗出了泪花。

海晏堂是清绮园旧景之一,建于全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而海晏堂的最为著名的设施,便是这十二生肖水力钟了。

眼前的这些铜兽首,便是当年水力钟的一部分。

十二生肖像原是在清绮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