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远”刀名,另一面为“全隆年制”款识,款下饰一升龙飞腾于山川江河之间,寓意国之强盛,驾驭自如,为刀名之含义;刀的首尾饰件皆为铁错金镂空纹,鞘的两箍为铁错金蟠螭纹,上系明黄丝带,便予配挂。“天字二十七号”“镇远”腰刀是全隆四十九年(8084年)承做,存放于紫禁城宁寿宫内,原编号为“地字十五号”,全隆五十八年(8093年)全隆帝下令将其撤出,改为“天字二十七号”,由此它正式成为“天字”号三十把腰刀中的一把。全隆御制腰刀历时47年,才完成其90把的全套制作。这批刀材质珍贵,做工考究,钢刃锋利,纹饰优美,含义深邃,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它们是“宁全盛世”宫廷御造的代表作之一。因为腰刀是全隆帝特为收藏而制作,除腰刀制造要求精而又精外,其刀鞘和盛装腰刀的箱匣在制作上也极为严格。腰刀刀鞘为木质,外蒙金桃皮,拼组成“人”字图案。选用的金桃皮是特产于中土南方的一种桃树枝条的皮,色呈金黄,很像罩有一层金漆,故而得名。据传,金桃皮具有“避恶驱邪”之功能,用此做腰刀刀鞘,既有装饰作用,且有永葆江山稳固,威震四方的象征。腰刀虽为收藏和赏玩而特制,但全隆皇帝在大阅庆典、木兰秋狝、巡幸省方、命将出征及接见外国使臣时,常陈放在皇帝身边,以示“宣威制盛”和“远靖迩安”。

时过境迁,这批御制腰刀作为历史遗存在历经风雨,流失海外后,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

“六爷觉着这刀如何?”看到敬亲王那爱不释手的样子,仁曦笑着在一旁问道。

“宝刀!天下至宝啊!”敬亲王感慨不已,嘴上说着,但目光仍未离开手中的宝刀。

“六爷这么喜欢,那这刀,我便送于六爷好了。”仁曦微笑道。

听到仁曦的这句话,敬亲王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立刻将手中的宝刀放回原处,恭立于一旁,惶恐莫名的道:“此刀乃高宗皇帝御制,皇家奇宝。臣今日得见,便已是三生有幸了,岂敢有非分之想!还请皇太后收回成命!”

“行了,六爷。这些话就别再说了,这刀还请六爷收下吧!”仁曦说着,亲手取过了“镇远”宝刀,递到了敬亲王的面前,“文宗皇帝不是曾赏给六爷一把‘白虹’刀么。我今天给六爷这刀,不过是锦上添花一回罢了,六爷就不必客气了。”

“白虹”刀为韶光皇帝御制,显凤皇帝即位后,赏给敬亲王佩带,以示亲信,可比之尚方宝剑,虽然乾朝立国以来,为防范武将专权,并无尚方宝剑制度。白虹刀也只是有这方面的象征意义,并不具备实际的权力,但在当时,确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今天仁曦太后将全隆皇帝御制的“镇远”宝刀赠给敬亲王,其中的深意,敬亲王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臣……谢皇太后恩典!”敬亲王说着,双膝跪下,双手接过了宝刀,并三叩首谢恩。

“六爷起来吧。”仁曦摆了摆手,来到桌前。又取过了一柄宝剑,递到了敬亲王的面前,“六爷看这把剑如何?”

敬亲王将手中“镇远”宝刀放在桌上,双手接过宝剑看了起来。

这把宝剑剑体长阔。平身圆脊,锻造精良,剑身中间呈水珠纹,剑身底部右面錾金,刻有文字,横为“人字七号”。纵为“贯日”,皆为隶书,左面错银横书“全隆年制”,下为错金、银、铜之龙腾霄汉图纹,柄鞘装具皆为铜质鎏金,浮雕螭龙纹饰,金工异常精美,木质剑鞘覆红色鲨鱼皮,木柄缠明黄丝带,贯明黄丝穗,剑式为中原式,是全隆朝复古之作中的极品。

“好剑!”敬亲王大声赞道。

“这剑么,六爷便也拿着罢。”仁曦微笑道。

敬亲王一愣,他不明白仁曦因何要赐给自己一把宝刀之外,还要再赐给自己一把宝剑,正要发问,仁曦便给了他答案。

“六爷,这剑名你刚才想来也看到了,我看这剑名的时候,便打算将这剑赏给在日本的那位林文襄胞弟,只可惜他现在回不来,所以这剑,六爷暂且先替我收着,到时候等他回来了,六爷便给他好了。”仁曦不动声色的说道。

“臣代林逸青,谢皇太后恩典!”敬亲王心中又惊又喜,他今天前来觐见,本来就是想和仁曦太后私下商量如何保林逸青,并将今日同俄德日三国公使会面的情形说给仁曦太后知道,但没想到仁曦太后却给自己演了这一出。

这把全隆御制宝剑名为“贯日”,赏赐的人又是执行削日大计的林逸青,这当中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

皇太后不但要保林逸青,还要等他回国之后,予以重用!

“六爷今儿个算是给咱们大乾出了大大的一口恶气,林逸青不但削日成功,还连着灭了俄国人几道,让他们现在失了威风,西北和东北皆得平安,林逸青的功劳极大,现在我估摸着,俄国人和日本人定是铁了心要取他的性命,我怕他一个人应付不来,现在萨人大势已去,他的安危,便着落在母国身上了,六爷定要想法子保他平安归来。”

“臣遵旨!”敬亲王立刻应道,“臣定当保得其平安归国!”

“林逸青是必须要保的,必要时,可以兵势相迫,但六爷记着,切不可因此而同俄日构衅,咱们大乾现在的情形,六爷是知道的,经不起折腾,但又不能在俄日面前现了怯,所以这当中的分寸,就得靠六爷把握了。”

“臣晓得个中利害,皇太后放心便是!”敬亲王答道。

“当年图尔虎特部东归,众大臣皆以为招降纳叛,为邻国所不容,担心自此兵祸连结,然高宗皇帝圣慧洞明,处置极当,不但得图尔虎特部归心,俄国也未敢因此而同我大乾交兵,今儿林逸青的事儿,个中为难程度,又甚于图尔虎特部东归,六爷务须小心在意。”仁曦又叮嘱道。

“臣明白此事难办,定当小心在意!”敬亲王恭声道。

仁曦看着敬亲王,微笑道:“这些六爷想是都知道的,我这会儿唠唠叨叨的,就是给六爷提个醒儿,六爷不必惶恐。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想周全点儿总是好的,若是当真出了意外,六爷也不必担心,还有我们姐妹帮衬着六爷呢。”(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七十五章护侨先驱

听到仁曦太后最后这番话,敬亲王的心里明白,她是在给自己交了底。

有她这样的保证,敬亲王心中底定,他已然打定了主意,要放开手脚的大干一番了。

又谈了一会儿之后,仁曦太后示意觐见结束,敬亲王告退,仁曦太后命二总管李锦泰送敬亲王出园,李锦泰领命,引着敬亲王前往园中的小火车站。

在送敬亲王上了小火车之后,李锦泰的心里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刚才敬亲王和仁曦太后的谈话,他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天他也一直为林逸青的处境担忧,而刚才敬亲王和仁曦太后的对答,彻底打消了他心中的疑虑,让他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欢欣舒畅。

送走了敬亲王之后,李锦泰记起了仁曦太后吩咐的要他去储秀宫查看新选进宫的宫女子,留意要进园子的是哪些,然后回报,便顺便前往紫禁城而去。

选拔进园子的宫女,自有储秀宫的掌事宫女负责,李锦泰身为太监首领,也只管太监,正常是管不到宫女头上的,但宫女太监虽然是两个系统,却全都是侍候皇帝太后的人,相互之间需要配合,是以很多事情都是双方商量着办,仁曦太后自然清楚手下人的这些个不成文的规矩,是以才让李锦泰前去办这件事,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手下人能更好的为她服务。

李锦泰到了储秀宫,掌事宫女笑呵呵的前来迎接,她知道李锦泰的来意,没有特意把新来的小宫女们都叫来让李锦泰观看,而是直接引李锦泰去了小宫女们的住处,让他在暗处观看。

大乾宫廷里有个传统的规矩,就是太监全是中原人,而有头有脸的宫女,必须是渤人,而且必须是上三部青龙、白虎、朱雀部的渤人。无中原人宫女。凡是伺候太后、皇后、妃子、格格的宫女,中原人是挨不上边的。储秀宫的宫女更要求要正根正派,规矩也特别严。给皇太后寝宫碰完头以后,就要拜见“姑姑”(掌事宫女的俗称)了。宫女们之间有句话流传:“老太后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

乾宫里有个制度,就是宫女当上四五年,年岁大了,到十七八岁,就要打发走。好出去嫁人,这是祖先留下的恩典。新宫女入宫后,管上一代的宫女统称“姑姑”,另外,还有专管她们的“姑姑”,即掌事宫女,新入宫的宫女们都要跟她学规矩。掌事宫女的权力非常大,可以打,可以罚,可以认为哪个宫女没出息。调理不出来,打发她当杂役去。但她们一般主事时,都是当差快满的人了,急着要找替身,自己好回家嫁人,是以对新宫女也会尽心尽力的教,也会替她们说几句好话,把她们捧到台上头去,好把自己替换下来。掌事宫女的火气非常大,动不动就拿宫女们出气。常常是不说明原因,就先打先罚。打还好忍受,痛一阵过去了,就怕罚。墙角边一跪,不一定跪到什么时候。掌事宫女所有的事,都由宫女们伺候,洗脸、梳头、洗脚、洗身子,一天要用十几桶热水。日常的针线活更不用提了,掌事宫女们都是好漂亮讲模样的人。处处抢阳斗胜,对衣服鞋袜都十分讲究,天天地拆、改、做。宫女们天刚一发亮就起来,深夜里才睡,生活其实是很苦的。

“新来的这些个孩子,都很伶俐的,手艺也调教出来了,李总管看着如何?”掌事宫女指了指正在做针线活儿的小宫女们,微笑着向李锦泰问道。

李锦泰仔细的打量着这些年纪多在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宫女,这时一个小宫女似乎觉察到了有人在看她们,一抬头,目光刚好和李锦泰碰了个正着。

一般的时候,如果有新来的小宫女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