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想不明白。左季皋的身体一向健康,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了病。

翁叔平在朝会前,也曾派人前去联络李高阳,希望他能够和自己一道。阻止洋务派促使林逸青归国,但李高阳一直不置可否,让他甚感奇怪。但翁叔平坚信,真到了朝会的时候,事关清流一派的势力消长。李高阳身为“北清流”的领袖,是一定会和他的得意门生们发出应有的声音的。

但是现在,似乎李高阳并没有象自己期待的那样……

翁叔平又注视了李高阳一会儿,但李高阳还是垂着头默不作声,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翁叔平心中暗骂李高阳,此时他看到李绍泉在那里侃侃而谈,除了刚刚入值军处的李高阳不发一言外,另外两位军机大臣宝君和王文绍也都不说话,心中更急,便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位军机大臣景廉处。

景廉会意。迈步出班,来到金水桥前,朗声道:“启奏皇太后,皇上,臣之所见,与李制台不同。”

“噢?景中堂有不一样的见解?那便说说罢。”仁曦太后平静的说道。

“适才李制台所言,确有道理,林逸青颇有韬略,据臣所知,此人于萨人起事之前。便前往萨人首领西乡隆盛处投效,时西乡隆盛开办兵学堂,培育党羽,林氏即为学堂总教习经年。至西乡隆盛起兵时,其军中骨干,多为林氏门生,其行军作战,如臂使指,是以所向披靡。日本官军不能当,先从德国重金请来军官顾问至军中教习员弁,仍不敌林氏之门生,不得已乃向俄国借兵。”景廉道,“林氏之才,泰西诸国中亦有名声,确为难得之人才。”

听到景廉对林逸青的夸赞之言,仁曦太后若有所思的微微点头,李绍泉注意到了仁曦太后表情的微妙变化,而且似乎从景廉的话中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景廉曾任左都御史,上折子参劾过乾国派驻英国的第一任公使郭筠仙,其刀笔之犀利,李绍泉是有所领教的,景廉后曾督办新疆军务,成为左季皋的助手,虽然听说他和左季皋相处得也不好,但李绍泉知道,不能因为他和左季皋相忤,现在又兼任总理衙门大臣,便将他归到洋务派这边儿!

“依臣所见,林氏以一己之才,掌握萨人全军,并祸乱日本二年有余,可谓乱世之能将,却非治世之良才。”景廉话锋一转,“观此人之行事,乃董卓、王莽一类,其乱国之能,优于将略,臣以为,对于林氏,封在琉球,加以羁縻,使其约束萨人军民,牵制日俄可也,不可使其来京任用。”

听到这里,李绍泉这才明白景廉话中暗藏的杀着,不由得暗暗恼火。

景廉的这一番话,对林逸青的杀伤力可以说极大。

“噢,景中堂原来是这个意思。”仁曦太后不可置否的说了一句。

“皇太后,皇上,须知此人能乱日本,削俄国,亦有祸乱我大乾之能。”景廉接着说道,“此人虽是林文忠公之后,然幼时便流落海外,未受圣学教化,若加以重用,日后如有骄恣不法之事,则朝廷难以控制,必成大乱。”

“景中堂,你如何看出来,林逸青之为人行事,乃董卓、王莽一类呢?”李绍泉明白了景廉的险恶用心,待得景廉语毕,不等皇太后答话,便立刻开始了质问。

“李制台可知,日本首辅大臣大久保利通,是怎么死的吗?”景廉转身看着李绍泉,“便是为林氏带人行刺身亡,据称林氏亲手斩下大久保之首级,如此行事,董卓王莽只怕亦是难以比肩的。而大久保为日本重臣,林氏竟亲手斩之,其心性可见一般,若重用此日本叛臣,朝中大臣日后有得罪此人者,可能安于位否?若其对皇太后皇上心生不满,做出不臣之事,却又待如何?”

听到景廉说出这最后一句话,朝中大臣有不少人都是面上变色,连一直垂着头不说话的李高阳、宝君和王文绍都抬起了头。

“景中堂所言大谬!须知大久保虽为日本首相,自就任以来。挟持国主,操纵国政,虐害士族,是以四岛愤恨。昔年日本侵掠苔湾,便是此人暗中主使!林逸青斩此人之首,不光是泄日本士族之公愤,亦是雪我大乾死难将士军民之恨!大久保此等奸佞之臣,恶行累累。人人得以诛之!林逸青敢取其首级,可谓忠勇义士,这等勇行,天下少有!景中堂竟比之董卓,林文忠公英灵有知,能安于地下否?天下忠义士子闻知,景中堂又能安于位否?”李绍泉厉声道。

景廉满以为自己的话切中要害,能让支持林逸青的人通通闭嘴,但却没想到被李绍泉借大久保利通的奸臣之名和林逸青是林文忠之后反戈一击,愣是把林逸青说成了天下少有的忠义之士。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再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出话来,一张脸登时涨得通红。

“是呀!景中堂,你刚才的话,说得大大不妥。”仁曦太后适时的说道,“那大久保乃是大大的奸臣,林逸青杀了他,乃是为天下人除去公害,怎么能说林逸青是董卓呢?这也不挨着啊!”

“这……皇太后说的是!臣……言语不当。还请皇太后治罪!”景廉这时已然没有了刚才的神气,立刻跪下叩首道。

“罢了,景中堂,你平身罢。”仁曦太后在帘后抬了抬手。“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林逸青本是林文忠公之后,杀的又是咱们大乾的仇敌,忠义之心昭昭,不可妄加诟责,按说他杀得了大久保这样的权臣。也杀得了日本国主,可没听说他对日本国主动手吧?这说明他心里是有把尺子的。”

“皇太后所言极是!”李绍泉立刻接道,“林逸青如刺杀日本国主,日本政府必然大乱,则萨人举事定然成功,而其却舍此捷径不走,而堂堂正正决之于战阵,不改日本正朔,可见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心性光明磊落,确是难得的义士良将,臣恳请皇太后赐不吝之赏,使朝廷得有用之臣,则国家幸甚!天下万民幸甚!”

李绍泉说着,拜伏于地,连连叩首道。

“列位臣工,可还有什么话要说么?”仁曦太后扫视众臣,问道。

翁叔平眼见身为军机大臣的景廉也在这场交锋中一败涂地,不由得焦急万分,正待向自己的门生监察御史孙黎辉使眼色,却不料仁曦太后向他问道:“翁师傅,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回皇太后的话,臣确是有话要说。”翁叔平听到仁曦太后点了自己的名,心里一沉,他明知按他的计划,现在不是他发言的时候,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迈步出班。

他知道,林逸青归国一事,今日已成定局,翻是翻不过来了,但他一定要想法子将朝廷给林逸青的好处降到最低才行!

“翁师傅有什么建言?”仁曦太后看到自己那天苦口婆心的那么点拨了一番这位和小皇帝亲如父子的帝师,可他还是要出言反对,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叹息。

“启奏皇太后,臣以为,李制台所言甚是有理,朝廷对林逸青当予以封赏,以嘉其忠义之行。”翁叔平以退为进,拿出了自己的杀着,“不过,老臣以为,林逸青归国之后,当参加科考,求取功名,以为晋身之阶,方可授以官职。”

“翁师傅是说让林逸青参加科考?”仁曦太后没有想到翁叔平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不由得一愣。

“回皇太后的话,正是如此。我朝开科取士,乃国之根本,林逸青虽有削弱日俄的大功,却身负日本叛臣之名,若直接诏其来京就职,必然惹得列国议论,而其以白身入朝,天下士子闻之,恐生不平之心,是以不如让其归国后参加科考,走科举正途,一可显示朝廷海纳百川之胸怀,嘉纳忠臣义士之德意,又可平息外间物议,堵日俄两国之口,安天下士子之心。”

“翁师傅说的倒也是。”仁曦太后显然被翁叔平说动了,“只是,这林逸青的文才,只怕不如将略罢……”

“启奏皇太后,有道是真金不怕火来炼,林逸青既为林文忠公之后,虽幼时流落海外,未在天朝受圣学之教化。然萨人首领西乡隆盛是日本有名的才士重臣,学贯东西,林逸青在日本追随西乡隆盛,学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回国参考,必能高中,这样朝廷封赏有名,日俄纵然不满,也说不出什么来。”翁叔平说道。

听到翁叔平说出这一大堆话来。李绍泉明白了翁叔平的用意,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冷笑。

看样子,翁叔平为了阻止林逸青归国,下的功夫还真是不少呢!

李绍泉知道翁叔平此番建言的用心:林逸青虽然能征惯战,但毕竟是一介武夫,作八股文章的功夫肯定是不行的,让林逸青回国参考,摆明了是要林逸青的难看,借此机会不给林逸青入朝为官的机会!

更何况,就是林逸青的学问够用。他翁帝师主持闺试,又和皇帝亲如父子,不让林逸青高中是根本没有问题的!

“李制台,你觉着翁师傅的建议如何?”仁曦太后向李绍泉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翁师傅所言……甚是,臣附议。”李绍泉明白仁曦太后在心里可能已经认同了翁叔平的建议,便干脆表示了同意。

不管怎么说,他今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只要林逸青能够堂堂正正的回国,参加科考这些事情。都可以先放下!

实在不行,大不了不走科举这条路罢了!

“宝中堂,你觉得呢?”仁曦太后向军机大臣宝君问道。

“臣附翁师傅之议。”宝君哑着嗓子恭敬的答道。

“沈中堂、李中堂、王中堂,你们三位怎么看?”仁曦太后向沈桂芬、李高阳、王文绍三位军机大臣问道。

“臣附翁师傅之议。”

“臣无别议。”

“臣附翁师傅之议。”

仁曦太后瞥了一眼军机大臣景廉。没有问他,刚要转向敬亲王询问,却不料景廉叩首道,“启奏皇太后,皇上,臣还有话要说。”

“景中堂还是想说。不让林逸青来京,是吗?”仁曦太后皱了皱眉头,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林逸青来京,臣以为翁师傅之议甚善,只是林逸青可以来京,他的妾室却万万不可来京。”景廉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