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相比于之前火炮安置层为全通甲板的设计,中央炮位舰可以更有重点地敷设装甲,一方面解决了“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装甲布局问题,也减轻了蒸汽机的负担,此外舰艇的重量集中于船体中部,也有利于提高舰艇的机动性。

动力系统的纠结,表现在对蒸汽机的犹豫不决和对风帆设备的难分难舍上。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往复式蒸汽机作为舰艇的动力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都有待于提高,而风帆技术早已基本成熟,因而早期的铁甲舰均保留了全套风帆设备,但是这样一来高耸的桅杆对干舷相对较低铁甲舰的稳性。尤其是横稳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复杂的桅杆结构也影响了炮塔(炮塔相比于舷侧炮自然是更加先进的设计)火力的发挥。风帆加炮塔的组合中曾经有一艘悲剧性的船,这就是“船长”号,她在下水后不久就和她的设计者一道倾覆在比斯开湾的风浪之中。显然,两个时代的东西相结合,打架是难免的事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将两者中旧时代的那一个也换成新技术下的产品。

随着系统效率的提高,水管锅炉的应用和实践的检验等,蒸汽机在时代推移中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成为铁甲舰的主要动力,最终也成为了唯一的动力,螺旋桨也终于可以不用像吊舱一样整天被收起来又放下去了。

浪头接连的打来,瓦伦丁吓得闭上了眼睛,而陈伟则看着远处和“亚历山德拉”号铁甲舰同样披波斩浪前行的另外两艘地中海舰队的铁甲舰,心中充满了豪情。

他大声的唱起歌来: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向前眺望的目光,

海妖,永不动弹,

张望着,闪电劈开云层,

纷纷落下,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向前跨越的步伐,

岁月,如此地悠长,

流淌着,更长的时光,

桅杆的阴影,悄然碰响,

巨帆移换,

流浪的道路在前方等待,

自由的心中更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路的尽头,

是那完美的天涯,

在那云彩之上,

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花。”

此时军舰上的炮塔虽然都已经给防水油布罩了起来,但陈伟仍然能瞥见里面巨炮的英武雄姿。

他的脑海中,竟然浮现出巨炮开火时的情景来。

巨浪山一样的涌来,将一艘铁甲巨舰掀了起来,陈伟清楚的看到。战舰巨大的冲角露了出来。

可以算属于铁甲舰时代的火炮上舰的时间似乎是比蒸汽机和铁甲晚些,但是发展十分迅猛,从榴弹,线膛炮。液压机构,扬弹机,到后膛炮,炮塔等,革命性的变化在舰炮的发展中不断地出现。虽然发展也是历经坎坷曲折,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所谓前膛炮和后膛炮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炮弹从哪里装填,相比而言,从后部装填的后膛炮具有提高发射速度,装填较方便,适应全封闭炮塔等潜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其发明伊始固然会存在诸如性能不稳定,缺乏配套设施及人员等问题,因而尽管英国人在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上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后膛装火炮。但是实际上英国人在对这项并不成熟的新技术的态度上比当时其他国家保守不少,在前膛炮和后膛炮的问题上纠结了几十年,不过等到真正完全采用后膛炮时,它已经基本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炮塔的产生是铁甲舰火力发挥上的一场革命,早期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炮塔铁甲舰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莫尼特”号,虽说这是一艘只适合在内河航行的干舷低到甚至不能在海上充当浅水重炮舰的船,但是炮塔的应用使其名垂青史,作为可以实现全向射击的机构,炮塔的优势在于在火炮校准中用炮塔的定轴转动取代了厚重船体的复杂机动,而且炮塔的存在对射击手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虽然说把炮塔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个需要反复考虑的问题。不过炮塔的登舰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内副炮依然布置在舷侧,但是主炮很快就炮塔化了。

撞角的出现及风行则可以说是战舰发展中不大不小的一场略带有闹剧性质的事件,凭借着蒸汽机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桨船时代的撞角又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大作了一番文章,舰船的设计者们显然是认为烧煤的往复式蒸汽机带来的动力足以让上万吨的战列舰灵活地像一把匕首,而事实则是,撞角的唯一重大战绩是奥地利“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在利萨海战中撞沉了意大利铁甲舰“意大利”号如果“铁公爵”号撞沉其姊妹舰“前卫”号不算是重大战绩的话,显然后者更像是误伤。被撞沉的战舰一般都是被恰巧(显然不是经过精确计算后撞到了指定的位置)撞到了横向的舱壁,不过这也可以反映出损管上的问题。显然如果是因为进水过多导致沉没,如果水密舱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储备浮力充足,这样的悲剧大概就可以避免。

撞角的另一个影响是,当时的军舰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后倾首,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船首处易上浪,非常不利于前部火炮的使用。当时在船体上的设计大体相同,甚至长宽比也都接近5:1,后倾首,巡洋舰尾,直壁式船舷,设计水线面的边缘也看不到直线。不过撞角的使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铁甲的防护力要胜过火炮的摧毁力,所以说撞角的复兴不是没有原因的。

铁甲舰的发展在跌跌撞撞中左冲右突,上下求索,最终还是向一个逐渐成熟的稳定思路上靠拢,军舰的大体布局和设计思路也稳定下来。而这些当初革命性的技术在横空出世后的争吵和比对中逐渐也得到了各自客观公正的评价,接下来在这些钢铁巨舰身上会开始一些较为深远的“改良运动”,而此时还不会有人知道,一些颇具革命性的改良,将着落在这个面对惊涛骇浪毫无惧色的15岁少年身上。

终于,直到海浪平息,陈伟才拉着筋疲力尽的瓦伦丁回到了船舱,他们经过走廊的时候,满身海水的模样自然遭到了水手们的打趣。

“看哪,这两个家伙刚刚打完战回来了。”

“不骗你啊,瓦伦丁,每天坚持换一套衣服,你们准能当上水手长的。”

“看看你们的衣服,咦,脏成这样了脱下来让我们替你洗洗喽?”一个水手笑着对陈伟说道。

陈伟没理他,他就掉过头去欺负瓦伦丁,“快脱啊。瓦伦丁,怕什么呀。天晴时你光屁股的样子我们都看过了。”

瓦伦丁低着头,涨红了脸,加快了脚步。那些水手哈哈哈的大笑声给丢在了身后。

“喂!你们两个!站住!”一个声音在他们俩的背后响起。

陈伟转过头,看到了几名军官,他立刻便认出了,他们是“陪审团”的成员,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看你们把这里踩得这么脏!”为首的一名军官大摇大摆径直走到陈伟面前。

“对不起。我们刚从甲板上下来。”陈伟平静的说道,“如果我们刚才和你们一样躲在船舱里,就不会把这里弄湿了。”

听到陈伟暗含讽刺的话,那名军官冷笑了一声。

“看来你很勇敢啊!黄皮肤的家伙!”那个军官俯下身子,将脸凑到了陈伟的面前,“见到长官为什么不行礼呢?你这个乾国来的小猪!”

“对不起,我以前没有见过你,也不知道你的军衔是真是假,这船上经常有人冒充军官的。”陈伟毫不畏惧的看着对方,“请问该怎么称呼你?白皮肤先生?您的名字不会和动物一样吧?”

听到陈伟的反唇相讥。几个军官全都变了脸色。

有人小声嘟囔说:“简直要造反了。”有的说:“他胆敢讥笑长官,真是胆大包天,该好好的给他一顿惩罚。”

“我是迪克逊上尉,刚刚从‘无常’号上调过来的。”对面的军官紧盯着陈伟,“你现在认识我了么?”

“认识了。”陈伟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但并没有举手行礼。

“你为什么还不向长官行礼?”迪克逊上尉洋洋得意的瞪着陈伟。

“我从不向侮辱别人的家伙行礼。”陈伟冷冷的说道,“你刚才的话,已经让我不需要再尊敬你了,长官。”

“你这个乾国猪和犹太人的杂种!”迪克逊大怒,刚要举手打陈伟。却见面前的15岁少年猛地腾身跃起,一脚踢在了他的脸上。

好似一记闷棍打在脸上,迪克逊只感觉两眼一黑,随即眼前金星乱冒。身子立时向后飞去,重重的摔在了地板上。

接着便是一阵杂乱的叫骂声和打斗声,不一会儿,这些声音无一例外的变成了痛苦的哀号。

当他好容易清醒过来的时候,却惊异的发现,几名同伴全都给打倒在地。而刚才的两个孩子,全都消失了。

迪克逊这才明白,这个外号“魔鬼小子”的少年,果真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陈伟一直不认为母亲把他送到地中海舰队来学习是个好主意。

英国自本世纪初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征服了尼泊尔,控制了缅甸。同时,又越过了马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及至禁烟战争以后,除获占香港之外,并迫乾国开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国通商的范围从南洋的新加坡、经过香港到达上海,连结成为英国人在远东及全世界所缔造的一个“松散商业帝国”。在英国人“商业重于领土”的传统观念之下,海军显然对于维护殖民地及商业的利益远较陆军更为重要,在英国民众中的地位也尤其不同。

由于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帝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BritishRoyal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其海军分布概况为:

1。大西洋舰队(ThehomeortheAtlanticstation)

2。地中海舰队(TheMediterraneanstation)

3。南非舰队(TheSouthAfricanstatio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