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维业死了!”今野岩夫不知怎么,好象日本古代斩掉敌人首级的武士一样,跳出堑壕,高高的将李维业被砍下的人头举了起来,大声的狂吼道。

“李维业死了!”

“李维业死了!”

“洋鬼子头儿没命了!”

看到今野岩夫举着李维业的人头狂呼,法军士兵呼喝着纷纷的跃出堑壕,想要夺回他们的长官的首级,但此时大队的黑旗军士兵已经涌了上来,将他们全都阻住了。双方开始了激烈的肉搏战。

今野岩夫突然感到一阵疲倦,他放下了手中的李维业首级,坐在了一块石头上。

他的目光,不自觉的搜索起她的身影来。

他很快便找到了她。

此时的她躲在了一棵树下。又举起了手中的步枪,一枪射出,远处的一名法军军官应声而倒。

今野岩夫注意到那名军官竟然是一名少校,明白了她在做什么,不由得对她的勇敢和战技佩服不已。

她发觉到了他在看她,冲他点了点头。然后便收起了枪,将自己的身影隐没在了一团硝烟之中。

那团硝烟散去时,她已经消失了,如同她从来没有在这个战场上出现过一样。

战斗还在继续,由于法军之前消灭了大量的黑旗军,现在的黑旗军尽管全军压上,同法军激战,但人数已经大大的少于法军,近战肉搏又技不如人,渐渐的再次显露出了败象。

但就在这时,法军的左翼,突然出现了另外一支黑旗军。

看到这支黑旗军当中的数面写着“刘”字的大旗,法军士兵们的心都是一沉。

这些旗帜说明,是刘仁义的黑旗军主力到了。

这支黑旗军来得很快,而且人数众多,足足有4000多人,指挥他们作战的黑旗军将官显然是想要包围法军,而法军现在虽然处于没有指挥的混战状态(李维业的副手韦南少校刚刚被今野岩夫难以忘怀的那个女子狙掉了),但仍然没有陷于慌乱,仍然保持着建制,向河内城的方向突围而去。

看到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黑旗军竟然无法对已经陷入包围的这支法军进行围歼,今野岩夫不由得摇了摇头。

黑旗军的战力,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法军很快便突出了重围,进到了河内城中,而已然获胜的刘仁义却下令收兵,并未要部队向河内城发起进攻。

“刘军门,我军已然得胜,为何不下令追击?”徐仁和看了看已然在刚才的战斗中受了伤变得面如土色的张永清和莫矜智,有些不解的向刘仁义问道。

“我刚刚接到信报,法人有大队援军正自赶来,要抄我军的后路。”刘仁义说着,转头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传我的命令,全军火速撤回大营!”

“大……军门,战场难道也不打扫了吗?”杨著恩看着战场上战死的法军和滇军丢下的枪械,面现可惜之色。

“告诉大伙儿,能顺手捡走的东西就拿着!太沉的东西一概不要!”刘仁义似乎也觉得这些军械丢了实在可惜,想了一想。命令道,“法国人丢下的大炮,能找到驮马的话就拉走!找不到的话就炸了!不要耽误功夫!”

“是!”

傍晚时分,黑旗军全军撤回了大营。这一次河内之战。就此落幕。

夜渐渐的深了,但躺在床上的今野岩夫却丝毫没有睡意。

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白天战斗时的情景。

这是他从来到越南之后,第一次参加的大规模战斗。

这场战斗的结果,可以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这次进攻河内之战。看似打败了法军,但对于黑旗军来说,损失要远远的大于收获。

在这次战役中,黑旗军一共有732人阵亡,168人受伤,而杀死的法军,却仅有84人,并且打下河内城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黑旗军最大的收获,便是法军丢弃的5门65毫米大炮和4门40毫米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4挺加特林机枪,以及战死的法军留下的未损坏的52支格拉斯步枪了。

由于担心法军援兵的追击。刘仁义急急忙忙的下令撤回大营,但穷惯了的黑旗军士兵不肯放弃战场上的物资,杨著恩所部黑旗军执意的将战场打扫了一下,并且将战死的法军官兵和自己人的尸体都给运了回来,并未遭到法军的攻击当然这也并不等于刘仁义的撤退命令是错误的,事实上,黑旗军的斥候已经发现了到达河内城外的法军援军2000余人,只是因为外围堡垒的丢失,担心黑旗军突破河内城已然没有多少防御作用的城墙攻进城内,因而同突围的法军会合。就地转入防守,没有发起进攻,留在战场上捡破烂的黑旗军官兵们侥幸躲过了一劫,并且满载而归。

但这一仗下来。本来前来支援的滇军却给吓破了胆。

而乾国地方部队的作战能力之低下,也的确超出了今野岩夫的想象。

相比法国在越南的少得可怜的兵力,大乾帝国至少在纸面上维持着一支亚洲最为庞大的陆军力量,但是这支纸面上最庞大的陆军中,却并没有多少可战之兵。

据今野岩夫来越南前在日本陆军省情报课了解到的情况,当时乾军的正规军编制分两大部分。其一是被渤人统治者视为根本的渤人八部兵,人数为30万。剩下的就是由中原人构成的青旅兵,人数多达60万,这两类武装力量共同构成了当时大乾帝国正规国防军的基干力量。这两支部队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职业化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可以实行“世袭制”,也就是说,父辈年迈不能再战的时候,子辈可以“子承父业”、顶了老子退役留下的缺额继续服役、拿军饷、领俸米(放到另一时空,就是十足的终身制“铁饭碗”,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更有甚者,担负地方守备任务的青旅兵就把一家老小都安顿在守备处附近,每到日出三竿的时候扛着刀枪出门去上岗,到日落时分就拖着“家伙”回家,搂着老婆、抱着孩子一起热炕头,真正做到了按点上班、到点下班。省掉了去军营报到点卯的“麻烦”,当兵成了彻头彻尾的“生活”和“职业”。也就是说,八部青旅不过就是勉强能够充当维持地方治安的角色,其战斗力早就沦丧殆尽。而其存在关乎大乾帝国的国本和“祖宗旧制”,因此这支多达90万人的部队无论如何是一个人都裁撤不得的。更有甚者,为了养活如此庞大的两支军队,乾国政府每年要花费超过2000万两白银的巨款给他们发放薪饷。

可是到了后来,就算是维持治安这样的工作他们也干不好、或者是根本不愿意去干,宁愿花钱雇佣穷人去顶他的名额服役当差,而自己却开小店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或者赚点外快。八部青旅的花名册上的勇丁放在现实中有可能是小贩、有可能是混混、更有可能是花花公子,甚至早就成了坟冢里的枯骨世上已无此人(此人已死、有事烧纸),真正在营中像模像样操练的很有可能是顶替者;真正的兵不想当兵,只想拿饷银;顶替的兵只想着拿辛苦钱,不会想着上战场。时日既久,在八部青旅军中拿饷银的往往不一定是士兵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军官手下的管家、仆役、轿夫、吹鼓手甚至丫鬟、厨娘、仆妇都能顶士兵的名额拿饷银,外国观察家们甚至有极端的说法:60万青旅兵中真正的士兵不过几万人!虽然有夸张之嫌,但是顶空名、吃空饷的情况在八部和青旅中早就泛滥成灾、积重难返了。歌舞升平的时代倒也能粉饰太平,一旦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刻,决计成不了擎天之手、国之柱石。

今野岩夫现在还记得,一个落第的可能有点精神疾病的广西穷书生靠着半本《圣经》,竟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召集起一支乱兵,裹胁千万民众,纵横东南各省,最后割据江宁,和大乾朝廷分庭抗礼达十余年!(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七百九十章远距离遥控

在长毛教匪气势汹汹的紧逼之下,疲于奔命的八部青旅早已糜烂而不可用,却又事关几十万人的福利,绝对裁撤不得。乾国政府不得已打发京官(比如曾伯函、吕先及、李绍泉之父李玉川)回乡办团练以抗发匪。朝廷给优惠政策,但是户部不出一个子的招兵费,完全由这些返乡的京官“绿林化”的翰林靠自己的关系网,依靠亲情、友情甚至姻亲的纽带拉起的队伍起先被称为“团练”,其后称为“勇营”。曾伯函拉起了湘军,后在其基础上又派生出了左季皋的楚军,鲍春霆的霆军,以及李绍泉在安徽拉起的淮军,最终依靠这些勇营,乾国政府才勉强将各地的暴乱逐步地镇压下去,而当天下重新归于平静的时候,勇营这种地方武装力量就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履行起“国防军”的重担大梁来。

由于勇营的招募全赖于亲情的纽带,朝廷并不出一文铜钱供养,所以军队的所有权仅仅归于招募者所有,“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很显然,这种勇营不是国家供养的军队,地位类似于民兵。

虽然从长毛教匪之乱后,勇营就成了大清帝国国防实质上的主体和柱石,可受到的对待根本无法和八部青旅相比。危急时刻需要招募勇营的时候,国家只是给部队编制和政策,但是根本不负担勇营的军饷和福利,一旦乱事毕了,那么临时组建的应急部队自然是首当其冲要裁撤的对象,原因再明显不过,勇营没有正式的编制,朝廷是说裁撤就能裁撤的,就算朝廷不说裁撤,一旦战事结束,维持一支听命于个人的地方武装无异于给言官御史们一个极好的参劾靶子。曾伯函的湘军全盛时期曾达到过240余营12万之众,可是在天京被攻克,北有绺军、南有教匪军余部的情况下。曾伯函为躲避猜忌,避免尾大不掉、引火烧身,毅然决然的将大部分的湘军裁撤,只留下湘系的长江水师。可算是保全了其“中兴名臣”的名声。如果动作稍稍迟疑,那就不是“忠臣”而是“贰臣”了。李绍泉偏偏不急流勇退,反而让他的淮军顶了国防柱石的重任,还在淮军的体制内,建起了继船政水师之后的又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