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瞄准,只能向所有有火光的地方胡乱的射击一通;相比丁槐的好运,负责攻击东门的桂军运气则差了许多,桂军士兵刚刚跃出掩体,星星点点的火把立刻成了法军绝好的射击目标,刹那间河内东门外高地炮台工事里的野战炮,城头掩体内的步枪以及红河河面上的炮舰上的哈乞开斯机关炮三面的弹雨铺天盖地的洒到了这支可怜的乾军头上,桂军右营统领陈德贵带队突击到了城下,但是顷刻间丧生在法军恐怖的交叉火力之下,随他一起战死的有100余人,另有200多人受伤。

桂军攻击不力,南门的丁槐军也就失去了策应,进攻也明显受阻,两支乾军在攻击了三个小时后终于支持不住败退下来,是夜的攻击就这么虎头蛇尾的草草结束了。

林苑生和丁槐当然不能就此罢休,又于4月27日和28日连续发动了两次攻击。但由于法军已有准备,乾军终究无法突破由野战炮、哈乞开斯机关炮和格拉斯步枪组成的炽烈火网,只能徒增伤亡。三日攻击下来,桂军和仓促招募、未及操练精熟的苑军暂时失去了战斗力。攻击河内的主力落在了丁槐的肩膀上。

迫于河内城外炮台威胁巨大,丁槐决定先将城外的炮台踹掉后再行攻城,由于桂军、苑军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继续攻击,当初被林苑生临时派去打援的何秀林部除留两营1000人帮助刘仁义打援外。剩下的都被调回参加进攻。

4月28日入夜,刚刚在白天击退乾军一轮攻击的东门外炮台内法国守军和武装教民刚准备休息,似乎发现炮台前二百丈处有所异动,颇感纳闷,不知乾军的葫芦里都卖着什么药,直到4月30日凌晨才猛然发现乾军已经不声不响的用坑道作业的方法推进到了离炮台仅仅数丈远的地方,随即慌忙以有限的兵力发动反击,可是法国士兵和武装教民待冲近乾军阵地的时候突然发现无数三尺长的草把竖起,大队的乾军以草把为掩护发动了对炮台的总攻,以草把抵挡法军枪弹的射击。并用劈山炮轰击法军。河内城外炮台的法国守军兵力本来就单薄,还混有不少越南土著士兵和武装教民,战斗力不如正规部队,在丁槐的攻击下,人数不多的法国守军被迫放弃了炮台,仓皇撤回城内。

“计数万束,滚掷前进,草把墙立,人不受枪,草压炮台。山炮轰击,即可立破。”林苑生在自己的《入越笔记》当中做了这样的记述。这就是滇军最最拿手的“滚草龙”战法,也正是凭借这个战术,乾军逐步控制了河内城外法军的所有据点。终于断掉了河内守军的一臂;而同时刘仁义也成功的用缴获的运输船封堵住了红河航道,河内终于陷入了四面被包围的绝境了。

但在同时,丁槐也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他引以为豪的“滚草龙”战法无法用于攻城,缺乏重型攻城武器的乾军只能用人海战术发动强攻。虽然城外的据点都被乾军攻占,但是城头守军和红河上的炮舰火力依然不减。乾军慑于法军的火力猛烈,根本无法在白天行动,但凡白天一有大队人马的移动,立刻会招致凶猛而准确的火力覆盖,只能借助夜色发动夜袭。

但就算能攻到城墙脚下,乾军也很容易被城头密集的火力死死压制得动弹不得,若夜间无进展,黎明时刻必须及时撤回;若天亮后再不能撤回,那这群可怜的官兵们就只能一整天趴在城墙根下、依靠占据城外高地的战友们不断的放枪放炮分散、削弱城头法军的火力、提心吊胆的等到天黑才能撤回营地。这一个白天的日子可是非常不好过的:不仅要窝在城墙根脚下忍受着炮火,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由于与后方的联系被法军火力阻隔,饭根本送不上去,送饭的兵丁们只能用布包裹着饭团用力投掷过来,如此做也是万般无奈之举,在密集火力的压制下,投饭团的兵丁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压力下投掷的准头自然也是“可想而知”了,这样的饭团到底能有多少能进入那些城墙根下趴着的可怜人的肚子里只有天知道了,更加倒霉的是如果哪天缺米,只能熬粥喝的时候,那么可怜人们就更加可怜了。这一天也只能饿肚子了,总不能用布包着黏糊糊的粥往前抛吧?

即便如此,林苑生和滇桂军及黑旗军的将领们还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希望有所突破,5月10日、11日、20日和21日,黑旗军用地道突击加地雷爆破的方法连续发动了两次突击,但是因为埋雷不得要领,仅仅是“地雷发,城微崩,飞石毙我军数人”的结果,缺口炸开后,后续部队又无法及时冲上,法军封堵及时,缺口处几乎成了乾军的停尸场,缺口也很快被乾军士兵的尸首重新“封堵”。场面甚惨。

由于法军凶猛的火力,乾军的进攻一筹莫展。法国人托马斯在他的《印度支那征服史》是如此描述的:

“9084年3月21日至5月22日,法军二千名为乾军二万五千名(有夸张,直接参加进攻的乾军总数不过一万。而且还不是同时投入战场)围攻,乾军武器良好,作战勇敢顽强,其进攻河内之坑道及防守之工事,均获法军官一致赞扬。乾军七次进攻。三次摧破城墙,城墙缺口填满乾军尸体。”

面对惨重的伤亡,乾军的士气低落,林苑生也意识到这样的进攻只是浪费士兵的生命,没有任何效果,5月22日夜,林苑生召集诸将会议,桂军将领陈朝纲等人颇为沮丧,认为再打下去没有意义,应该撤兵。黄守忠和吴凤典等黑旗军将领和今野岩夫则认为应该等那门120毫米大炮到来后继续进攻(由于雨季提前到来使得道路泥泞难走,这门大炮还在来河内的路上艰难跋涉),刘仁义则默不作声,会议最后的结果,在林苑生的一意坚持下,还是继续进攻,但林苑生听从了今野岩夫的建议,不再盲目发动进攻,只是严密合围,只等那门120毫米大炮到来。同时林苑生还向赵沃接连求助。要求再派援兵。

由于原来助刘仁义作战的滇军炮手为主力的炮队在攻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苑生意识到了乾军攻坚武器的缺乏和洋炮的作用,这一次一改以前只要旧式劈山炮的作法,向赵沃打报告“请徐帅解大洋炮一二尊前来助力。则河内可破,法夷可灭。”

赵沃接到林苑生的报告后,立刻向顶头上司徐延旭发了呈文,请派援军和调拨前线需要的大洋炮,徐延旭倒是同意了,援军自然是可以派的。但大洋炮一时却上哪里找去?现在和船政及北洋方面联系调炮倒是可以,时间却来不及,徐延旭仔细阅读了以前往北宁调运的军械物资,发现曾经调拨给黄桂兰的火炮当中有两门船政用退役的海军舰炮改装的100毫米陆战炮,还有配足的弹药,于是他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沃,要赵沃从黄桂兰处调这两门大炮,送到前线给林苑生使用。同时他也给黄桂兰发了命令,要黄桂兰派兵支援林苑生。

赵沃得了消息后便立刻派人前去黄桂兰处索要大炮,并要黄桂兰派兵支援林苑生,黄桂兰答应得倒还算痛快,但声称那两门大炮因太过沉重,“转运不便,各营不愿领用”,一直放在仓库里没动,现在他那里军火物资也不少,得找一找才行,让赵沃耐心等待;至于派出援兵,黄桂兰答应派出张勋所部“精武营”1200人前往,但因“军械不齐”,请赵沃稍等几天,“俟军械齐备,训练完全,立刻出征。”

赵沃对黄桂兰的答复很不满意,一个劲的发函催促,半个月后,黄桂兰答复说两门大炮找到了,弹药也是齐的,他已经将这两门大炮交给了张勋的精武营,由精武营带去河内前线,交给林苑生。

黄桂兰还告诉赵沃,张勋所部1200人已经出发,前往河内支援了。

见到黄桂兰一反常态的没有和自己扯皮,赵沃一时间还有些不适应,但他并没有多想,马上派人通知林苑生,说大炮和援军已经在路上了,要他耐心等待,等到张勋所部一到,便重新发动进攻。

但赵沃派出的信使还在路上时,河内的攻防战已然再次打响。

历时两个半月的辛苦,从山西运送那门120毫米大炮的官兵们总算平安到达了前线,见到重炮在手,林苑生和麾下诸将全都信心大增,立刻便恢复了对河内城的进攻。

这次这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前膛大炮还是由今野岩夫带领炮手来操作,为了保证能够一举击破河内的城墙,今野岩夫精心选择了一处阵地,将大炮安放好,又在阵地周围布设了数重沙袋以为防护,还挖了一条隐蔽壕。

在一切就绪之后,今野岩夫操纵大炮瞄准了河内城的城墙,开始了轰击。

法军因为接连多次战斗的胜利,对乾军产生了轻视之意,对于乾军每次缺乏重炮配合的笨拙进攻,白人士兵和祖阿夫兵们都轻蔑的斥为“送死”。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乾军这一次开始使用重炮了。

今野岩夫用大炮猛轰城墙,同时乾军的5门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和3门以前的战斗中俘自法军的65毫米法国陆战炮也加入到了射击行列当中。(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八百一十四章昼夜交锋

法军完全没有料到会遭到乾军的重炮轰击,尽管河内的城墙得到了加固,但是仍然难以承受120毫米大炮的连续轰击,不久之后,城墙便被轰开了一个缺口,但乾军并没有马上从这个缺口进行突击,而是继续向城内开始了炮击。

面对乾军的炮击,法军炮兵经过短暂的慌乱,也展开了猛烈的反击,但并没有能够压制乾军的炮火,反而被摧毁了多处火炮阵地,一时火力大减。

而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炮击之后,乾军的炮火也变得有所减弱,原因倒并不是被法军的炮火摧毁了炮阵地,而是那3门俘自法军的65毫米大炮的弹药全部打光了。

由于是从死鬼李维业的手下里捡来的便宜货,这些火炮的弹药并不是很多,此前的历次战斗中都有不小的消耗,而在这次关键的战斗中,终于全部用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