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失在那巨大的深坑里,而深坑的底部,便是东京。

乾国,北京。

北京人重视人之身后事,把棺材上漆,是北京人的一件大事,愈好的棺材愈要上漆,甚至年年上漆。没漆的棺材是穷人的。乾国人讲究养生送死,送死比养生更考究,北京城的送死比其他城更考究。北京城的送死特色是“杠房”,杠是不同粗细的圆木。交叠起来,由“杠夫”抬起,上面放着棺材。杠的数目有“四十八杠”、有“六十四杠”,愈多愈神气、愈多愈稳。稳得上面可放上满满的一碗水,不论怎么抬杠。保证水不洒出来。不洒的原因是杠夫走路不用膝盖,腿永远是直挺挺的,像僵尸一般。指挥他们的人叫“打香尺的”。“打香尺的”像赶一堆僵尸,不说一句话,只凭敲打一根一尺长、两寸宽的红木尺来发号施令,不论上下快慢、转弯抹角、换人换肩,都以敲打为记。北京城送死的另一特色是“一撮毛”。“一撮毛”是职业性撒纸钱的,他在腰间扎了条白带子,陪同丧家穿孝,以示敬重。出殡时候。每经十字路口或衙门庙宇,就由“一撮毛”出面,把几十张碗口大小中有方孔的白色冥币往天空撒去,撒上天的时候,一定要一条白练式的上去,高达九、十丈,然后像一群白鸽般的飘下来。使路人侧目,然后鼓掌叫好。

这些特色,都表示了北京人对给死者送行的郑重,活人对死人的事。是含糊不得的。

北京的内城有九个门,俗称“里九”,外城套在内城南边,有七个门。俗称“外七”。内城外城之间的三个门是中央的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和西边的宣武门。一队人向门兵付了贿赂,脱出了宣武门,就朝左边的胡同里走去。他们一转再转,转入一条死胡同。死胡同中有一间空屋,屋前有个小院子,有两个人等着他们。地下一口棺材,棺材盖是打开的,里面是一个形削骨立的老人的尸体。

一个中年人上前,用一张薄被盖了上去,棺材上了盖,打下了木钉。中年人点上了一至香,插在上头,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这时一个人突然扑到棺材上,大哭起来:“老爷啊!你死得好惨啊!好惨啊!”他喃喃喊着。多少个小时的紧张与麻木,都随着泪水化解开来。

其他的人,忙着在棺材前后穿绳子,穿出两个绳圈,用一根木杠,贯穿过去。这棺材没有“四十八杠”,也没有“六十四杠”,只是两人抬着吊起的单杠。棺材没有上漆,是最廉价的那一种,木质是轻飘飘的。

但里面装着的人,其实却是大有身份的。

四个人两前两后,把棺材抬起来。中年人擦了眼泪,拿着香,走在前面。清早四更的天气,北京已经很寒了。

他们快步走着,来到一大片红墙边。红墙上面铺着灰瓦,下面敷着灰泥。他们沿着红墙走着,红墙尽头,便是三座大门。大门中门最大,两边各有一座石狮。一位和尚站在中间,招呼他们进去。进去右首有一间房,房中摆好两个长板凳,棺材就放在板凳上。见他们一到,和尚们立刻便开始准备起佛事来。

“敢问施主,这位老爷是……”和尚问起死者的名讳,为首的中年人叹息了一声,拿过和尚的纸笔,写下了“徐延旭”三个字。

那和尚显然见多识广,听说死者竟然是前广西巡抚徐延旭,不由得吃了一惊。

“徐老爷不是蒙恩遣送张家口了么?怎么会……”

“大乾国头号越南事务专家”徐延旭因擅启边衅之罪被解京下狱问罪,当时是轰动京城的一件大事,刑部念其年事已高,没有过堂,而是待其调养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审讯,老徐对于自己的罪过并没有做太多的辩解,也没有将责任推给朝廷或是下属赵沃,而是自己承担了下来,称自己是“心愤法人侵越,欲保桂境平安,故暗中支援刘仁义黑旗军与法军相抗”,只是“赵沃用人不当,未能察觉,致干大戾”,对于朝廷的任何处分,他都表示愿意接受。

老徐的这种态度显然赢得了上边不少的好感,所以刑部装腔作势的以“斩监候”报上去之后,敬亲王和不少清流健将上疏为其说好话,最后仁曦太后批示否了这个比较严重的处分,改为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

那和尚怎么也没想到,徐延旭竟然会突然死了,出现在他的庙里。

“徐公是为歹人所暗害致死的。”中年人恨声道,“此事绝不甘心!我定然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听到中年人的回答,和尚吓了一跳,他不敢再问下去,而是赶紧指挥徒弟们布置。专心做起佛事来。

中年人定定的看着笼罩在香烟中的棺材,握紧了拳头。

此时的他知道,有一个人能够帮他查清楚,到底是谁害死的徐延旭。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免贵姓张。名霈伦。”

坐在进入清绮园的小火车车厢里的敬亲王宜欣,看着周围如画的景致,想到一会儿将要见到的那个女人,不由得一阵发怵。

想起那个女人的往昔,敬亲王的心中一时间有如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文宗显凤皇帝在清绮园的时候,有四个中原夏族女子分住四座花园宫殿,叫“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外加上一个渤族女人,住在“永庆长春”,被称为“五春共度”。这个渤族女人,姓耶诃纳兰氏,名叫杏儿,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他死的时候。这小孩只有六岁,继位做了皇帝,就是大乾帝国第十个皇帝穆宗彤郅皇帝。

这个渤族族女人刚进皇宫的时候,地位很低。她早年的身世,很费猜疑。官书上记载她是渤族人,她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做过中级官吏,三代的官场地位都不高。她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在安徽。十六岁以前,一直住在南方,传说她根本就是中原人。籍贯广东,父亲姓周,是一个下级军官,因犯罪被杀。她给转卖到渤族人惠征家里做了丫环,就这样冒充起渤族人来。十六岁后,她和妹妹北上,被当宫女选进皇宫,住在清绮园。因为她在南方住得久,会唱南方的流行歌曲。被皇帝注意到,于是开始晋级。当时皇宫女人的级位是:最高级是皇帝的祖母,就是圣祖母太皇太后;第二级是皇帝的母亲,就是圣母皇太后;第三级是皇帝的大太太皇后;第四级是皇贵妃,是姨太大的头儿;第五级是贵妃,等于二姨太,两个;第六级是妃,等于三姨太,四个;第七级是嫔,等于四姨太,六个;第八级是贵入,等于五姨太,人数不定;第九级是常在,等于六姨太,人数不定;第十级是答应,等于七姨太,人数不定;第十一级是宫女,人数不定。宫女只算是丫环,还不够资格做姨太太,要被皇帝看中,有了临幸后才能升级做姨太太。大乾帝国的宫女约在两千人以下,在中原各朝代里,还算是少的,因为瑭朝有过四万人的记录。古时帝王的横暴荒淫,光此一件事,就可想而知。

这个会唱南方流行歌曲的渤族女人,在清绮园里逐步向上爬,由于她为皇帝生了儿子,立刻身价百倍,她又会讨皇太后的欢心,所以不久,就升为贵妃。大家称她懿贵妃。

文宗皇帝死前,当政的是三个渤族人,由远房的亲王怿亲王承远、郑亲王承平和苏亲王承威。三人中以承威最有眼光、最为能干。承威是渤族中最能认清与夏族合作的先知先觉者,他深深知道夏族的人才多,要借重这些人才来治理国家。他特别改正了渤族防范夏族的毛病,而与夏族的卓越人士交往。曾伯函没有他,无法大用;左季皋没有他,也早被拿下砍头了。其他如郭筠仙、如王凯运,这些夏族的人才,都是他欣赏的。他为人豪爽,常请夏族的卓越人士到家里来喝酒。他对渤夏两族的评语是:“咱们部人混蛋多,懂得什么?中原夏人是得罪不得的,他们那支笔厉害得很!”

承威为了整顿政治的腐败,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认为渤族军人八部兵根本不能打仗,要减少俸禄待遇,得罪了不少人;为了考试舞弊,严办贪污,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年少气盛,心直口快,又得罪了不少人。这个毛病,使他还得罪了一个女人园子里的那个渤族女人。

英法联军逼近,文宗皇帝从清绮园出走的时候,走得很仓惶,清绮园的一些妃嫔都不能全带走,以致听说英法联军进入园子时,她们都跳水自杀了。文宗皇帝向热河逃难的第一天,晚饭只吃到烧饼。老米膳、粳米粥。第二天早上,才吃到一点猪肉片,连平常山珍海味吃惯的皇帝都吃不到好东西,别人可想而知。大家只能喝豆浆。但这些困难,一些娇生惯养的妃嫔却管不了那么许多,她们就迁怒于直接负责的头儿承威。在路上,那个渤族女人嫌她坐的车太不舒服了,要承威给她换一辆。承威骑在马上。不耐烦他说,现在兵荒马乱,是什么时候了,有这一辆就不错了。到了热河,物资缺乏,无法供应这些娇生惯养的妃嫔们过北京式的日子,于是承威就更不得谅解了。

文宗皇帝到了热河后,心情很坏,他把戏子们从北京找来,给他唱戏。除了《四海升平》一出外。他对听戏的兴趣高过对国事的兴趣。他听得很仔细,唱错一个字的四声他都要纠正。有一次纠正一个戏子的字音,戏子说根据旧谱是这样唱,但文宗皇帝却说:“旧谱错了!”

文宗皇帝身体不行了,虽然还精明得可以改正一个字的字音。但他不得不开始想到,如果他不行了,后事该怎么办?

大乾朝的家法,皇帝位子是父亲传儿子,但没规定一定传给老大。当时候选人有他这个弟弟宜欣,说实在的。自己比他行,以致他们的父亲宣宗韶光皇帝始终无法决定。有一次他们去打猎,作为弟弟的自己满载而归,可是他却两手空空。他的师傅教他,等下皇上问你为什么这样没用,你就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杀生对天地和气有害,所以宁肯空手回来。”

这一说词,使得宣宗皇帝觉得他比自己这个有才能的弟弟稳重。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