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国公,如何移民?”宣德帝自然知道要想守住小琉球和琼州不易,故而皱着眉头问道,显得有些担忧,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洪武帝又岂会内迁海外岛屿上的居民?
  “皇上,臣准备在小琉球建立海鹰舰队的一个分驻地,在琼州建立海狼舰队的一个分驻地,并往两地各移居骁武军军民万人。”
  李云天早有应对,从容不迫地向宣德帝说道,“皇上,小琉球和琼州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臣恳请皇上免除两地赋税并颁布开荒令,定能吸引大量内陆百姓迁往两岛,进而稳固我两地的局势。”
  “朕准了。”宣德帝见李云天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知道李云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于是微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反正朝廷就没收过小琉球和琼州这种蛮夷之地的赋税而且还要时不时地进行救济,如果李云天能让两地的百姓自给自足,那么对大明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因此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镇国公,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去办。”
  “臣遵旨,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皇上重托!”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应了下来。
  “散了吧。”宣德帝闻言微微一笑,随后用手帕捂着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边咳嗽边冲着李云天等人回了一下手。
  “臣等告退。”现场众臣见状纷纷起身,向宣德帝一躬身后倒退着离开了东暖阁。
  走出东暖阁的时候,李云天禁不住忧心忡忡地忘了一眼咳嗽着的宣德帝,要是宣德帝有什么意外的话那大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局将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传方良!”李云天一行人离开后,宣德帝的咳嗽声逐渐停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手帕上咳出的一滩血债,皱了皱眉头后将手帕攥了起来,沉声向一旁的金英说道。
  金英闻言向宣德帝一躬身,快步走到门口向一名立在门外的内侍低声交代了几句,那名内侍就快步离开了。
  方良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与李云天年龄相仿,是宣德八年癸丑科二榜进士,癸丑科三十名庶吉士中的佼佼者,由于文采斐然和圆滑世故,故而甚得宣德帝的青睐。
  “臣叩见皇上!”没过多久,当宣德帝轻声咳嗽着的时候,一名相貌堂堂、嘴边留着两撇胡子的国字脸男子快步走进了东暖阁,在宣德帝面前跪了下来。
  “起来吧。”宣德帝向方良虚空向上一托手,然后冲着在边上伺候着的金英说道,“让旁人都退下。”
  金英闻言微微一躬身,朝着在东暖阁里侍立着的宫女和内侍挥了一下手,那些人就躬着身子退了出去,将东暖阁的房门轻轻地关上。
  “拟旨!”等宫女和内侍走后,宣德帝平复了一下心境,冲着方良沉声说道。
  方良连忙坐在了一旁的桌案上,桌案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金英上前细心地给他砚墨。
  “镇国公为大明南征北战,堪称大明的中流砥柱,他日若镇国公清除了倭患并开疆拓土,给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不世大功,可进封为王爵以示皇家恩典。”宣德帝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说道,“以后除谋逆大罪外,悉数赦免其以及子嗣罪责,只惩俸禄!”
  听闻此言,方良顿时大吃了一惊,虽然宣德帝没说这道圣旨给谁,可他此时说出这番话来无疑是给太子的遗诏,由此可见宣德帝对李云天的恩宠,同时也意味着宣德帝的身体已经到了一个足够糟糕的地步,竟然没有信心见到李云天清除倭患。
  虽然倍感震惊,但方良不敢有丝毫的异样反应,连忙按照宣德帝的意思写下了圣旨,当然了,他要对宣德帝所说的话进行润色,使得其更有文采。
  等方良写完圣旨,宣德帝一边咳嗽着一边看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后示意金英在圣旨上用玉玺。
  “等太子登基后交给他。”盖好了玉玺,宣德帝把两道内容一样的圣旨交给了金英,边咳嗽边嘱咐道,“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可提前泄露出去,以免引发朝堂不安。”
  之所以有两道内容一样的圣旨,是因为按照规矩皇上所下的圣旨一式两份,一份给接圣旨的人,另外一份要在宫中存档保管,以备查阅。
  “老奴遵旨。”金英的双目闪过一丝黯然的神色,跪在地上接过了那两道圣旨,作为宣德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他自然清楚宣德帝的身体状况很糟。
  “皇上,臣知道镇国公为了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臣觉得镇国公并不是一名值得托付之人。”就在这时,方良迟疑了一下跪在了地上,忧心忡忡地向宣德帝说道,“皇上,镇国公为人谨慎小心,与朝中文武重臣关系密切,又是太子的老师,臣担心他会成为一个人!”
  “何人?”宣德帝没想到方良会毫无征兆地向李云天发难,眉头皱了皱后问道。
  “西蜀之诸葛孔明!”方良闻言抬起头,一字一句地回答。
  “诸葛孔明?”宣德帝的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面色一沉,眉关紧紧皱了起来。
  虽说诸葛亮为了西蜀鞠躬尽瘁,但是对于皇帝来说谁也不希望朝中出现诸葛亮这样一个事必躬亲又大权在握的臣子,如此一来还要皇帝何用?
  太子年仅七岁,李云天不仅是朝之重臣还是太子的老师,太子以后绝对会跟李云天走得近,重用李云天来处理国之政务。
  无论大明的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与李云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李云天要是一心忠于皇家的话那么他就是大明难得一见的的贤臣,可如果李云天要是独揽朝政的话那么他可成为了大明百年不遇的权臣,比洪武朝时的权相胡惟庸还要难以对付,真的犹如西蜀的诸葛亮。
  蜀后主刘禅能在三国乱世中以“乐不思蜀”使得司马昭放弃了对其的杀心,以“安乐公”的身份安稳地在洛阳度过余生,又能岂会真的如传言那般不堪?倘若如此刘禅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在宣德帝看来,太子现在的处境与当年的蜀后主刘禅何等得相似,可以说都是少年登基,身边又都有一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臣子辅助,而且那名臣子还都是两人的老师,一旦李云天像诸葛亮那样执掌了大明的政权,那么后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向外提及。”很快,宣德帝的咳嗽声打破了现场的平静,宣德帝一边咳嗽着一边向方良挥着走,示意其退下,他现在要好好考虑以后的事情。
  “臣告退。”方良的嘴角顿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躬身离开了东暖阁。


第750章 另有隐情

  回镇国公府的路上,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着,刚才在紫禁城宫门前送别周征的时候,周征低声嘱咐他近来放下手头的事务多往宫里走动走动,尽可能地抽时间陪陪宣德帝和太子。
  李云天很清楚,周征不会无缘无故地向他说这番话,虽然他这一年来勤于政务但对京城里的局势却了如指掌。
  随着宣德帝的身体健康每况日下,朝廷的各方势力越来越活跃,相互间联合纵横,积极地为太子登基后的政局进行谋划。
  太子只有七岁,以宣德帝现在的境况看样子很难撑过两年,届时大明就会出现少年天子临朝的局面,势必形成君弱而臣强的态势,使得大明的君权被臣权牢牢地压制。
  这正是李云天所担心的地方,君权强盛时文武百官自然老老实实地臣服,可一旦君权势弱那么朝臣们必定会趁势崛起,到时候不仅君权受到压制而且朝廷各方势力间也会因为争权夺势而斗得不可开交,这绝不是李云天希望看见的一幕。
  不过,面对眼前的形势李云天颇为无奈,他现在还没有左右朝政的能力,因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不变应万变。
  “相公,那些为祸浙江和南直隶的倭寇真的有如此凶悍,那么多官军都拿不下他们?”
  晚上,镇国公府,面泛红潮的周雨婷将脸颊贴在李云天的胸口处,一边伸手抚摸着李云天强健的胸膛一边狐疑地问道,近来京城闹得最厉害的就是那四五十名把浙江和南直隶搅得天翻地覆的倭寇。
  说实话,周雨婷很难相信驻扎有二十多万大军的南直隶竟然任由四五十名倭寇横行无忌,总觉得是浙江都司和南直隶的官军畏战,刻意放跑了那些倭寇。
  “夫人,浙江都司和南直隶的官军虽有失职,但那些倭寇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来自日本的浪人。”李云天清楚周雨婷的意思,微笑着将她揽在了怀里。
  “浪人?”周雨婷闻言不由得抬头望向了李云天,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李云天笑了笑,低头在周雨婷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向她解释了浪人的背景和来历。
  所谓浪人,指那些失去土地的日本武士。
  日本在幕府时代,以幕府将军为首的武士阶层执掌着国家的统治大权,天皇和宫廷贵族只是作为最高统治的精神象征而已。
  幕府把社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统称“四民”,四民中的“士”,指的就是武士阶层,属于统治阶级,而农、工、商则是被统治的平民阶层。
  与此同时,幕府又把武士阶层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幕府将军位于武士阶层金字塔的塔尖,豢养着许多直属家臣;将军之下是各路诸侯,也就是“守护大名”,这些守护大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各自的领地被称之为“藩国”,日本的战国时代的国家指的就是这些藩国;大名的家臣叫做“藩士”,藩士又豢养着一批家臣和士卒。
  就这样,从将军到士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武士阶层。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士卒”并不是指普通的士兵,而是指亲卫之类的人,普通的士兵无法称之为武士。
  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武士的数量并不多,即使是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等级的大诸侯,虽然有着数万人马,但武士也不过两三千人而已。
  武士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通常练习剑道,拥有娴熟的刀法,在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