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呀,亲军负责守卫皇城,事关重大,现在他们确实不适合再来皇城驻守。”张太后闻言若有所地点了一下头,认为越王言之有理,万一亲军中有人发生叛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来人,传太师和武平侯。”随后,张太后沉声吩咐侍立在一侧的女官,她准备将陈天雷手下的亲军先调出皇城,以防不测。
  “儿臣告退。”越王知道张太后的用意,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向张太后躬身说道。
  “你留下,把案情告诉太师和武平侯。”张太后一伸手阻止了越王,她要让张辅和崔安知道调离陈天雷手下亲军的用意。
  越王闻言再度一躬身,留下来与张太后商议着目前朝堂上的局势,他可以敏锐地感觉到张太后日益倚重他,这使得他心中不由得万分得意,感到有些飘飘然。
  “太后,此事是否已经查实?”张辅和崔安来到慈宁宫后,张太后把陈天雷和武通等人的供词给两人看,两人看了后纷纷倍感震惊,张辅神色愕然地望向了张太后。
  “证据确凿,他们已经对罪行供认不讳。”越王闻言随即开口,神情严肃地说道,“包括镇国公的事情在内,近来京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暗中搞得鬼,妄想着借助汉王世子东山再起。”
  张辅闻言顿时沉默了,现在这个案子已经不是简单的官场上的争权夺利,也不是简单的谋反,而是涉及到大明皇室的正统,要是在这上面行差踏错一步的话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尤其是张辅,此时的处境非常敏感,当年虽然他站在了宣德帝一边,并且将汉王派来秘密联络的人捆起来交给了官府,但由于张辅与汉王关系密切,而且有传言说永乐帝驾崩的消息是他暗中通传给了汉王,使得汉王布下重兵拦截进京的遗诏。
  这令宣德帝心里始终对张辅有着芥蒂,汉王的叛乱平定后张辅不仅失去了兵权而且连新成立的军阁都没有进入,军阁的第一任首辅是忠国公周征。
  直到后来,宣德帝对张辅的态度才逐渐有了好转,在周征的劝说下任命勋贵中资历最高的张辅为军阁首辅。
  如今陈天雷和武通等人的案子涉及到了汉王世子,作为曾经与汉王关系密切的人,张辅现在最好的抉择就是静观其变,以免说错了话。
  “太后,如果文远伯真的图谋不轨,那么他麾下的亲军不宜再留在皇城,请太后早做决断。”崔安此时已经明白过来张太后召他和张辅进宫的目的,于是躬身说道。
  “太师,你觉得如何?”张太后闻言微微颔首,开口问向了沉默的张辅。
  “太后,臣也觉得将文远伯手下的亲军暂时调离皇城为好。”张辅自然也清楚张太后的用意,因此沉声回答。
  “那你说该如何调换?”张太后闻言不动声色地望着张辅,毕竟她是后宫之人,这种调兵遣将的事情还是由张辅这个军阁首辅说出来为好。
  “太后,臣对案情不明,不知朝中是否还有文远伯等人的同党,越王既然主审此案,那么不如听听越王的意见。”张辅肯定不会回答这个问题,随即开口推脱,一是为了避免受到猜忌,二来也是防止万一调皇城的军队是陈天雷等人的同谋,那么后果可就麻烦了。
  “太后,依臣看来亲军不宜大动,不如让他们与居庸关的守军暂时调换,等案子审结后再换回来。”张太后闻言看向了越王,越王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回答。
  “太师意下如何?”张太后点了点头,向张辅说道。
  “臣觉得此举甚好。”张辅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觉得居庸关守军的变动也太频繁了一些,他的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不过最终没能说出口,而是向张太后一躬身,赞同了越王的这个提议。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交给军阁和亲军都护府去办,尽快换防!”张太后闻言望了张辅和崔安一眼,郑重其事地说道。
  由于亲军都护府不归军阁管理,因此亲军与京军的调换必须要经过两个衙门的协调,这也是张太后让张辅和崔安前来的原因。
  “臣谨遵懿旨。”张辅和崔安齐齐向张太后一躬身,沉声将此事应了下来。
  越王的双目闪过一道亮光,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事到如今所有的事情都按照阿仇和他的计划在走,这使得他的心情万分舒畅,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实施最终的计划。


第839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元宵节过后,京城的百姓发现街上又有大规模的军队在调动,而且竟然是皇城的亲军与外城的京军之间调防,自从大明立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顿时引得市面上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校尉和力士四处出击,在京城大肆抓捕陈天雷和冯长安等人的“同党”,包括工部右侍郎武通等众多高官显贵被抓,使得京城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可是“阎王殿”,只要进去了就很难全身而退,更何况还有越王坐镇,在各式酷刑下已经年过半百的武通等人根本就熬不住,纷纷开口“招供”,承认了与陈天雷和冯长安等人合谋的事情。
  在此期间,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鲁坤大出风头,对那些不肯招供的人下了狠手,使得他们不得不屈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忠武伯李满山被调去南京,再加上北镇抚司的人自从年前李云天涉及到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后就被朝廷有意无意地晾着,以免干扰办案,故而现在在北镇抚司做主的其实是年前从南镇抚司来的锦衣卫。
  越王对锦衣卫北镇抚司异常看重,为此想要从中扶植势力,而南镇抚司的那些人无疑是绝佳的人选,既与京城官场的人没有什么交集,同时又鼓着劲想调入北镇抚司,因此肯定会尽心尽力给越王办事。
  面对着以鲁坤为首的那群锦衣卫南镇抚司的人在北镇抚司的诏狱里兴风作浪,北镇抚司的几名千户在梁胜的带领下意外地保持了低调,不仅没有与鲁坤争权夺势,反而放手让其瞎折腾。
  锦衣卫指挥使、义成伯魏鑫坐镇北镇抚司诏狱,他从京城目前的局势中以及越王看似无意地暗示中感到方良一案将会酝酿成一起惊天大案,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他不得不牵涉到里面去。
  其实,魏鑫原本不想过多地介入这起案子里,毕竟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明太祖时期的两任锦衣卫指挥使都是因为办了当时轰动天下的两起谋反案,既胡惟庸大案和蓝玉大案,在事后相继掉了脑袋。
  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北镇抚司镇抚使李满山远在南京,北镇抚司的事务自然离不开魏鑫,因此魏鑫根本就没有退路,唯有老老实实地按照越王的意思办差。
  值得一提的是,越王并非只顾抓人,他还平反了两个人的冤案,被方良与陈天雷一同供出是幕后主使人的内阁阁员杨浦和工部左侍郎王辉在锦衣卫大肆抓人的离开了北镇抚司的诏狱。
  经越王彻查,杨浦和王辉并没有涉及到陈天雷和冯长安等人的案子,方良之所以供出杨浦和王辉,是因为方良受到了陈天雷的欺骗,误认为杨浦和王辉也参与了此事。
  陈天雷等人这样做一是为了虚张声势,借助杨浦和王辉的名头使方良死心塌地给他们办事,二来也是保护武通等文官。
  其实,杨浦和王辉并不是随意被选中的,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在内阁的四名阁老中,杨士奇是内阁首辅,而杨荣是内阁资历最老的阁员与杨士奇在官场上的影响力可谓平分秋色,而陈山是宣德帝的东宫旧臣,故而算来唯有在内阁地位最低的杨浦有谋反的可能。
  至于王辉,则是武通在公报私仇,武通在工部被王辉牢牢地压住,这使得他心中怨念甚重,因此故意阴了王辉一把。
  杨浦和王辉出狱后特意登门拜谢了越王,如果不是越王在审理中秉公断案的话两人可就要深陷这个案子的泥潭,到时候可就成为了屈死的冤魂。
  越王丝毫没有摆出恩公的架势,而是劝勉杨浦和王辉不要介怀先前进入诏狱的事情,继续给大明效力,现场气氛异常融洽,双方可谓宾主尽欢。
  离开越王府后,杨浦面无表情地坐在马车里,虽然现在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已经开始办公,不过由于他在诏狱里待了一段时间,故而得以回家休养。
  对于这次无辜被方良一案牵连,杨浦觉得非常意外,他行事沉稳低调,自认为在京城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很诧异为何有人要对他下如此重的手。
  不过随着事态的发展,杨浦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嗅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他原本以为这次要倒大霉,可谁成想越王竟然把他和王辉又给放了,反而将冯长安和武通等人给抓进了诏狱,对他和王辉是大力安抚。
  这一下,杨浦立刻就意识到越王这一番行为是做给外人看的,确切的说是做给朝堂上的文官集团看的,想借此拉拢朝堂上的文官。
  杨浦对越王的举动感到异常担忧,按照大明定制皇族子弟不得从政,尤其藩王不仅不能踏入官场更不得结交朝廷上的文武大员。
  可越王近来异常活跃,借着主审陈太累等人的案子在京城大肆拉拢朝中文武大员,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职责。
  “难道天要变了!”杨浦望了一眼车窗外熙熙攘攘的行人,禁不住自言自语了一句,他这个时候不由得怀念起李云天来,如果李云天不死的话那么绝对不会使得事态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坤宁宫。
  “忠国公,如今越王在京城权势日盛,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在京城翻云覆雨?”孙皇后一脸忧虑地望着周征,虽然她身在后宫但是对京城的局势还是了如指掌,清楚越王现在在京城里大肆拉拢朝臣,这使得她无比担忧。
  孙皇后不得不关注京城的局势,毕竟太子现在还没有登基,在坐上龙椅前一切事情都可能发生,她不得不防。
  “皇后,古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