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李云天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京都城的政治格局,隐然成为了影响到幕府将军继承人的第三方势力。
  很显然,倭国与琉球国一样,都是受到大明天子册封的藩属国,而幕府将军既然接受了册封那么就要视大明为宗主国。
  虽然以前由于倭国与大明之间隔着千里大洋,使得大明无法有效对倭国进行控制,再加上倭国曾经两次击败东征的元军,故而倭国对大明并无敬畏之心,只不过关注大明与倭国的朝贡贸易而已。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然发生了改变,这些年来,随着大明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的繁荣,大明的水师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水师实力比郑和下西洋时更为强大。
  尤为重要的是,大明史无前例的专门设立了水师,不仅仅用于给南洋海外贸易的船队护航,而且还进行海上作战。
  无论是琉球国还是我国的萨摩藩,在强大明军水师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尤其是萨摩藩在出水港的海船,短短时间里就被明军水师击沉,损失惨重。
  要知道萨摩藩可是倭国海上力量最为强大的藩国,竟然连丝毫的还手之力都没有,由此可见明军水师的战斗力非常可怕。
  由于萨摩藩的海上力量被消灭,进而使得明军水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萨摩藩最为重要的出水郡,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中,不得不仓皇集结力量与明军水师在陆上进行决战。
  虽然倭国对陆上作战颇为自信,当年元军两次东征都是登陆后没能立足,可是大明与援军不同,是清一色的明军部队,并不是元军裹挟投降的宋兵和朝鲜兵所组成的杂牌部队,故而比元军的战斗力更为强悍。
  毕竟,李云天率领的骁武军曾经在辽东战场上正面击败元军的骑兵部队,打得北元残部落荒而逃,远远地跑到了漠北避难。
  如果倭国军队在战场上面对元军骑兵,而且还是援军精锐骑兵的话,那么倭国军队绝无取胜的可能。
  因此,在京都城的那些对大明形势有所了解,特别是清楚李云天过往战绩的高官显贵看来,萨摩国此次面对明军水师恐怕很难取胜。
  而且一旦明军水师固守出水城待援,那么有着火炮和火枪明军水师将将给攻城的萨摩藩军队带来一场灾难。
  正是因为明军水师展现出来了强悍的战斗力,以及李云天以往的辉煌战绩,使得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心中感到忌惮。
  两人都清楚地知道,就在不久前李云天支持琉球国尚巴志王的世子继承了琉球国的王位,如果能获得李云天的支持使得李云天承认足利义成或者足利义庆是日本国的世子,那么将来十有八九双方爆发冲突时会得到李云天的帮助,这是两人最为看重的一个因素。


第939章 打探虚实

  一连几天,李云天都在京都游山玩水,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好像已然忘记了出水郡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令京都的倭国高官显贵们是颇为惊愕。
  李云天前去京都拜见足利义仁的消息在他离开出水港的时候就已经在出水郡散播开来,现在肯定整个九州岛的大名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岛津鸣云攻打出水郡的好机会,可实际上不然,李云天这么看似不管不顾地一走,使得岛津鸣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究其原因,李云天代表的是大明,此次前去京都去见代表倭国的足利义仁,意味着两人会商讨和协调出水郡的事情,在结果未出之前足利义仁如果轻举妄动的话很可能会受到幕府的惩处。
  况且,李云天的这次京都之行表明了他无意对倭国发动战争,攻占出水郡只不过是为了惩罚窝赃袭扰大明南直隶松江府倭寇的萨摩藩,这样这样一来九州岛的那些大名肯定不会贸然随着岛津鸣云进攻出水郡的明军水师。
  萨摩藩的军队虽然能征善战,但岛津鸣云很显然不愿意在九州其他大名不参战的情形下与明军水师火拼,届时那些大名将坐收渔翁之利,搞不好他还会腹背受敌。
  因此,李云天断定岛津鸣云在他前去京都期间肯定不会向出水郡发动袭击,如此一来的话就给出水郡的明军水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处置地方上的事务。
  正是因为这样,李云天才把山口惠子也带了过来,在他看来让山口惠子结识京都的高官显贵对其以后在倭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这天晚上,京都城内一处豪华府邸。
  “禀主公,松山铭到了!”山名持丰正在与几名亲近的家臣议事,一名下人走进来沉声禀告。
  “传!”山名持丰闻言向那名武士点了一下头,坐在他下首左右两侧的那几名家臣纷纷望向了门口处。
  “下官松山铭参见右京兆大人。”不一会儿,一名穿着倭服的年轻人被先前离开的下人带了进来,向山名持丰下跪行礼。
  “坐!”山名持丰微笑着向那名年轻人点了一下头,伸手指了一下下首左侧的座位。
  “谢右京兆大人。”那名年轻人向山名持丰一躬身,抬步双腿盘坐着坐在了左侧一排人的最末处,他就是松山铭。
  松山铭是倭国派往大明的留学生,虽然大明和倭国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但由于大明是世界上顶级帝国,故而倭国时常派留学生到大明求学,松山铭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成绩最为优异的一个。
  两年前,松山铭从大明留学回国,他并没有选择加入幕府成为幕府的家臣,而是接受了倭国朝廷赐予他的官职,成为了倭国朝廷民部省的一名判官。
  虽说松山铭担任一个闲职,但由于其博学多才故而深受包括足利义仁在内的京都高官显贵的器重。
  松山铭三个多月前去了北海道省亲,原本要在家待上半年尽孝,可是昨天提前回来了京都,立刻被山名持丰派人喊了过来。
  “松山判官,本官问你,那个人可是忠武王?”等松山铭落座后,山名持丰不动声色地问道,在京都的所有人中恐怕除了松山铭外没人见过李云天的模样。
  为了弄清来京都的是不是忠武王本人,山名持丰暗中安排松山铭见了李云天,他现在特别想知道结果。
  由于松山铭在倭国朝廷中有职务,故而山名持丰按照倭国朝廷的职务来称呼松山铭,与幕府和大名的那些家臣不同。
  “禀右京兆大人,据下官仔细观察,此人正是大明的忠武王,当年他曾经到大明京师国子监给我们讲过课,下官曾经还问过他问题故而印象深刻。”松山铭向山名持丰一躬身,沉声回答。
  “噢?”山名持丰闻言不由得感到颇为意外,有些好奇地向松山铭说道,“忠武王还给你们授课?”
  在山名持丰看来,李云天是一名武将,而大明京师国子监则是文官学校,让一名武将给文官学校的人上课,这可着实有些意思。
  “大人有所不知,忠武王是大明进士出身,曾经在大明的都察院当过监察百官的御史,后来才凭借战功进封为王爵。”松山铭知道山名持丰对李云天了解有限,御史有条不紊地答道。
  倭国的高官显贵对李云天的了解非常少,毕竟两国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双方之间除了留学生外,官方交流和民间交流都没有,故而对李云天的消息有限,主要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至于李云天的仕途则不知晓,本能地认为其是行伍出身。
  “竟然是这样!”听闻此言山名持丰顿时吃了一惊,他对大明的科举有所了解,知道要想金榜题名十分容易,可谓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万万没有想到战功卓著的李云天竟然会是文官出身。
  端坐在下首两侧的家臣们也不由得惊讶地对视了一眼,说实话,当见到李云天如此年轻后,不少家臣对李云天产生了轻视之心,认为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战功十有八九是因为李云天是大明皇帝面前的红人,故而受到大明皇帝的热捧,那些漂亮的胜仗是下面的部将所为。
  不过,当得知李云天竟然能考中大明的科举成为进士,心中着实吃惊不小,看不出来李云天竟然还有如此的文采。
  “松山,忠武王给你们讲了什么课?”山名持丰惊讶之余,有些好奇地望向了松山铭,松山铭可是倭国进士级别的人物,文采斐然,从他对李云天的态度上来看好像对李云天颇为推崇。
  “山河地理。”松山铭说着,从怀里取出了一张叠在一起的纸,然后双手捧着向山名持丰说道,“本来,下官是不能前去听课的,不过下官向忠武王提出了抗议,故而得以进入课室,下官觉得忠武王所讲的山河地理精妙无比,故而就把它给画了下来,特此献给右京兆大人。”
  “为何不让你听课?”山名持丰示意一旁的侍者把松山铭手里的纸拿过来,有些不解地问道。
  在山名持丰的印象里,虽然倭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但是大明对倭国的留学生却着实不错,国子监通常都会对向松山铭这样的海外留学生以优待,岂会不让他听课?
  “大人有所不知,大明由于有两个京城故而有两个国子监,在南方的叫南京国子监,在北方的叫京师国子监。”
  松山铭闻言躬身向山名持丰说道,“其中,下官等海外学生在南京国子监并无受到限制,可京师国子监则不同,里面的新式学科要对下官等人保密。”
  “保密?”山名持丰不无惊讶地望着松山铭,没想到京师国子监竟然还有这样不合时宜的规定,这可与大明的待客之道不符。
  “那些新式学科并不是国子监的固有科目,而是从大明京师讲武堂传过去的,按照京师国子监的解释里面涉及到军事上的机密事宜,故而只教授大明本国学生,以及与大明关系密切的国家,例如朝鲜国和暹罗等国。”
  松山铭的双目浮现出一丝黯然的神色,“据下官所知,京师国子监的新式学科涉及到天文、医学和火药等,内容无比奇妙,如果能学之对我国将大有裨益。”
  “看来忠武王果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