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名门公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给你了,不过荀小郎三言两语就刺得那个讨厌的诸葛诞没话说,还真是过瘾呢。”……
    在那不起眼的乌篷船上的夏侯徽也觉得这危机解决的实在太快了,她不由向蔡琰说道:“师尊,难道就这样这个抄袭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蔡琰微微摇头,只是娴静道:“媛容,荀奉倩此言,只能解决一时,但按照此人的谋略,应该是希望借此争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我原本还以为他会直接以才华证明自己,却没想到他会这样,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听到向来睿智的蔡琰的话,夏侯徽依旧保持着期待之色,而这时蔡琰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恍然道:“学子无法质疑博士,但博士却可以质疑博士,我明白了,或许马上就有更加有权威的博士出场了,这一切都按照着荀奉倩的计划进行着呢,这诸葛公休算计来算计去,也只是荀奉倩玩弄的棋子罢了!真是悲哀的小丑呢……”
    蔡琰的话语刚落,忽然岸上的学子们都纷纷发出惊呼之声,他们发现,在太学之中,几个地位崇高的白发老者,居然也来到了这里!这些老者,可不仅仅是博士,还是北汉末年的经学大家,这样的人,在文学上的造诣自然不俗,而以他们的资历,完全有质疑荀粲的资格!
    诸葛诞一见众博士到来,不由大喜,见荀粲依旧一脸淡定,不由心中再次骂一声装逼,然后对他阴阳怪气的说道:“荀博士,本学子虽然没有资格质疑你,但那些博士呢?”
    这时一些看不惯荀粲的诸生们,听到诸葛诞那得意的话语,不由纷纷欢喜道:
    “公休说得太对了,为首的那位是董遇董博士的吧,他可是儒家宗师呢,善治《老子》,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那一位,这样的博士,足以质疑这个荀粲!”
    “没错,我还上过董博士的课哩,可惜他的风格就是让我们自己读,不过以董博士的学问,足以当得儒宗的称号!”
    “这样一来,这个荀粲就一定会被戳穿他那虚浮的才华了吧……”
    “啧啧,董博士,薛博士,隗博士,杜博士,乐博士,苏博士……这个阵容也太强大了吧,不愧是诸葛公休,居然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请动这么多的经学大师……”
    ……
    这些博士或许有的并没有在史书上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在当时却的的确确是太学有名的博士,其中有好几位都是儒学宗师,那位董遇或许听名字很生疏,但他撰写了《周易章句》、《老子训注》,尤精《左氏传》,为之作朱墨别异,对治经开一新法。人有欲从学者,遇不肯教,只说:“必当先读百遍。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又说:“读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些教言,对于鼓励后学扎扎实实地打好基本功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名篇

  
    《魏略·董遇传》中记载,他为人质朴而又喜爱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除了董遇之外,那位薛夏薛博士同样名气很大,德高望重,他字宣声,天水人,博学有才,曹操在世时,他曾被天水豪族姜、阎、任、赵迫害,然后被曹操救下,接着就任用他为军谋掾,而等到曹丕在位后,现在被任命为秘书丞、博士。曹丕和薛夏讨论书传的意义,总是在一起用上整天的时间。常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薛君。薛夏的生活十分贫困,曹丕又看到他的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袍服赐给他。
    隗禧,字子牙,黄初中,为谯王郎中。王宿闻其儒者,常虚心从学。禧亦敬恭以授王,由是大得赐遗。禧既明经,又善星官,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撰作诸经解数十万言,他在经学上的造诣,令人折服。
    乐详,字文载,少好学,建安初,详闻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诣该问疑难诸要,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撰也。所问既了而归乡里,时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於是河东学业大兴。
    至黄初中,徵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於远近。详学既精悉,又善推步三五,别受诏与太史典定律历。
    乐详不仅博学,而且官路亨通,在历史上等到曹丕去世后,在太和中,转拜骑都尉,这可是两千石俸禄的高官。
    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博学,多通古今字指,凡诸书传文间危疑,林皆训释。建安中,为五官将文学。黄初中,迁博士,给事中,封安成亭侯。
    杜宽,尚书仆射杜畿之子,比起前面的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他的年纪较小,年不过四十,其人清虚玄静,敏而好古。以名臣门户,少长京师,而笃志博学,绝於世务,其意欲探赜索隐,由此显名,当涂之士多交焉。经传之义,多所论驳,皆草创未就,惟删集《礼记》及《春秋左氏传解》。
    不过这杜宽看起来比较显老,而且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显然身体较差,他的侄子杜预乃是历史上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杜宽对于《左传》的研究对于他的侄子杜预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杜预写成巨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叔父的启发。
    这么多分量极重的太学博士来到这心湖水榭,让原本觉得荀粲的三言两语就让这危机不了了之的情况彻底改变了,况且荀粲何德何能,能够同这些真正的大师们并肩?
    这些博士们在太学诸生的仰视中,十分淡定的走到这心湖水榭之中,诸葛诞一时间心中狂喜,居然忘记了向这些博士们行礼。倒是原本人们认为狂傲不羁,蔑视礼法的荀粲,此时却恭敬的向诸位博士问好,并自称“晚辈”,他的礼节是如此的完美,令人挑不出一丝一毫的瑕疵。
    博士们或抚须微笑,或暗自点头,或面带奇色,显然这其中有的博士同荀家的关系不错,而有的对荀粲那完美的礼节觉得很有好感,还有的则是想看看今日荀粲到底能给他们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不过,博士们都对荀粲的第一印象十分不错,原本在他们想来,这荀粲年少成名,必定目中无人,恃才傲物,还有人传闻这荀粲放/荡不羁,蔑视礼法,目无尊长,但今日一见,他们都觉得之前的传闻果然是无稽之谈。
    其实,荀粲或许在早年成名时,以叛逆来标榜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叛逆却终究只是开始时炒作的一个手段罢了,面对那些无足轻重的“尊长”,荀粲自然可以狠狠的打脸,但面对这些真正的令人尊敬的大师,人脉名望都不缺的学者,他怎会那样无脑的叛逆?
    博士们见旁边的诸葛诞那副轻浮的模样,心中觉得隐隐不悦,而诸葛诞回过神来之后,却马上对着这些博士们说道:“各位博士,这荀粲人品卑劣,那两篇古文明明是抄袭之作,却不承认,请诸位博士让这荀粲当众写一篇汉赋,以观其是否抄袭!”
    博士之中比较年轻的杜宽看不惯这诸葛诞这样急切的想要让荀粲身败名裂的行为,他对这位荀家的后辈,很有爱才之心,虽然年少轻狂了一些,但假以时日,必定能在学术上有一番成就,于是他对诸葛诞喝斥道:“诸葛公休,休要多言,我等此来,非是要质疑荀博士,而是要为他正名。”
    诸葛诞面露愕然之色,这时他心中隐隐觉得不妙,这时他忽然想到,这些博士们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一齐前来了,难不成是荀粲的故意的吗?
    而外面的那些诸葛诞的托儿们也面面相觑,低声议论道:
    “怎么回事,难道这些博士都是荀粲请来的,他哪来那么大的自信?”
    “是啊,难不成这荀粲真的觉得自己的才华能经受得住博士们的检验?”
    “完了,看来这荀粲果然是有备而来啊,这诸葛公休完全被人家荀粲玩弄于鼓掌之中呐……”
    “不错,看来诸葛公休同荀粲的矛盾,反而被荀粲利用作为一个吸引目光的盛会,而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让那些博士替他正名,真是好算计啊!”
    “可是这还要看荀粲有没有真才实学啊……”
    “笨蛋,他当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之前的质疑,全是没有证据的凭空臆测,也就是说,以荀粲的才华,完全可以再写出一篇媲美之前两篇古文的存在!”
    ……
    众人轻声议论之时,众博士也没有浪费时间,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董遇,首先轻咳一声,对荀粲颇为温和的说道:“那么,荀博士请我们前来,可是真的有什么名篇出世,至于荀博士能否担当古琴音律的博士,老夫觉得无可争议。”
    看起来颇为威严的薛夏,也点了点头,道:“不错,荀博士在古琴上的造诣,我等早已在前几日领教过了,心服口服。”
    众博士一致对荀粲在古琴造诣上的认可,让围观的众人们暗自赞叹,原来这荀粲居然早就为这些博士们演奏过了古琴,难怪这些博士们,对于荀粲的称呼也是“博士”,看来荀粲的琴技已经将这些博士们征服了。
    荀粲听到博士们的称赞,没有表现出任何自得之色,于他而言,古琴为他带来的名声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项乐器,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抚琴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最佳的听众,永远是他自己。
    而荀粲的这种淡然自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