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燃放多少”。晚上莫斯科燃放了各色烟火,五彩缤纷,到处喜气洋洋。 

从元旦开始,两百多门大炮被安放在红场上,对着克里姆林宫连续鸣放6 

天,礼炮声隆隆不绝。 



     (4)征收胡须税 

     俄罗斯人素有蓄胡子的传统,因为东正教会把胡子视为“上帝赐予 

的装饰品”,俄罗斯人自豪的标志。“俄国人对胡须抱有宗教式的崇敬。 

他们留胡须,让它垂到胸前。他们加以梳理,使之光滑发亮,还要小心 

翼翼地使其一根也不脱落。这是俄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标志。”彼得一 

世认为胡须是对文明的辱没,是俄罗斯落后的标志。1698年8月26日, 

即彼得一世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第二天,他在接见前来向他致意的显贵 

们时,突然拿起一把大剪刀,剪掉了所有人的大胡子,地上布满了一络 

络胡须。“那些特权贵族面面相觑,都惊呆了。自从他们进入成年期以 

来,他们的下巴第一次领略了与新鲜空气接触的凉爽感觉。”彼得一世 

发布敕令,除神职人员外,禁止所有人蓄须。凡是想保留胡须者,要根 

据其社会地位而交纳一定的税额:富商每年100卢布;领主和官吏每年 

60卢布;城市居民每年30卢布;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缴纳一戈比。特制 


… Page 42…

了一种小铜牌,作为缴纳留须税的收据。留须人把铜牌挂在脖子上,牌 

子的正面画着胡须的图案,写着“须税收讫”字样,有时还刻有这样的 

忠告:“胡须是无谓的负担。”大多数贵族和商人嫌税款太重,不得不 

剪掉胡须。但是,普通民众对剪掉胡须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广大农民 

宁愿交纳摊派的胡须税,“以便能带着胸前随风飘摆的胡子,象一个真 

正的男子汉和虔诚的教徒一样,回到自己的村子。”在边远地区随处可 

见“一片一片象森林一样茂密的胡子”。萌子成了守旧的象征,成了反 

抗新事物的旗帜。于是彼得一世发布了更为严厉的敕令:如果留须者为 

一件请愿的事而进入办公机构,则必须拒绝他的申请,并迫使他交纳50 

卢布的罚款。如果来者付不起款项,则送到罗杰利克去,让他以自己的 

劳动所得来补交罚款。任何人遇到一个胡须不合格的罗杰利克人,都有 

权将他送到警察局。作为报酬,他将分享顽抗者交纳的罚款的一半以及 

顽抗者的衣服。在彼得一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俄国人终于接受了不留 

胡须的习惯。俄国人的面容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没有什么两样 

了。 



     (5)建造圣彼得堡 

     从1703年起,彼得一世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涅瓦河口的荒岛沼 

泽上建起了新的都城——圣彼得堡。彼得一世痛恨莫斯科这个历代沙皇 

久居的城市,在那里弥漫着各种古风旧习以及落后的东方式的精神状 

态。如果他要与旧俄国决裂,就必须修建新的都城,以全新的生活模式 

规范未来的首都居民,塑造一个移风易俗的样板。因此,圣彼得堡这个 

从无到有、强行修建、发展起来的城市,就成了彼得一世改革和新俄国 

的标志。 

     彼得一世聘请法国建筑师负责建城规划。圣彼得堡是一个典型的欧 

化城市,在建筑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与俄国其他城市毫无共同之 

处。圣彼得堡拥有一条又长又宽、铺着石头路面的林荫大道——涅瓦大 

街;拥有美丽的夏宫,夏宫犹如一座荷兰乡村别墅,金色屋顶,淡黄色 

墙壁,白色浮雕,宫内外有布局整齐的小径、修剪得体的乔木和灌木丛, 

以及花坛、凉亭、喷泉、池塘、草坪和雕像,“一切的一切都具有凡尔 

赛宫的特色”。 

     圣彼得堡亦是俄国的主要港埠,是开向欧洲的窗户。  1724年,开 

到彼得堡港的外国海船共计180艘,进口的毛料、丝绸、染料、饮料、 

咖啡、香料、玻璃等,从这里散发到俄国其他地区,改变着俄罗斯人的 

日常生活。 

     圣彼得堡是新式城市建设的荟萃之地。在这座城市里,各种新生事 

物层出不穷:1719年俄国第一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一座巨大 

的剧院拔地而起;1721年街头亮起了595盏路灯;《圣彼得堡新闻报》 

在此排版印刷…… 

     彼得一世将莫斯科的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强行迁入这座欧洲式的、 

与传统一刀两断的城市。  1714年,圣彼得堡居民为34550人,10年后 

达到70000人,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他们都有“一种远离俄国来 

到异乡之感。当他们沿着长长的河道散步时,他们一会儿以为自己是到 

了荷兰,一会又以为自己到了意大利,或者到了法国”。居民的衣、食、 


… Page 43…

住、行、婚丧、娱乐,社会交往等全盘欧化了。随着圣彼得堡的崛起, 

一股巨大的移民洪流涌入该城。移民成分非常复杂,有贵族、官员、军 

人、海员、技师、教员、艺术家、帮闲、厨师、女管家、农民,等等。 

还有许多外国移民。来到圣彼得堡的芬兰人,每逢冬天在涅瓦河上砸冰, 

将凿好的冰块送到大户人家的冰窖中储藏起来。有些人从事铲除冰雪, 

每天挣半个卢布;另一些人赶雪橇,顾客出一二个戈比,他们就把顾客 

送到城里的任何一处。芬兰女人多半当贴身女仆或厨娘,由于她们面容 

娇好,彬彬有礼,往往能嫁给身份比她们高的人。 

     圣彼得堡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接受各种各样的移民、思想、习俗和文 

化。希腊教堂与新教教堂及其它教派的教堂毗邻,不同的民族互相通婚, 

不同的习俗混杂交织并互相影响。“世界上找不到别的城市和这里一样, 

人人都能讲许多种语言。最卑贱的仆人也会说俄语、德语、芬兰语,受 

过教育的人常能讲八九种语言”,“他们有时混合使用不同语言,听来 

颇为有趣。”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圣彼得堡人逐渐形成了喜爱新奇、 

追求时髦的癖好。达官贵人的趣味、情调与西方贵族相比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的住宅里拥有漂亮的地毯、挂毯、五斗橱、名贵家具、雕花包金的 

细木护壁板、古典式的彩绘天花板,“那里的套房与巴黎和伦敦一样隔 

成许多单人卧室,那里同样雇用数量极多的仆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街上开始通行马车。为了防止平民百 

姓在马车等级上“僭越”,沙皇颁布了一道敕令,规定只有上将或职位 

相当者可以在轿车上套六匹马,除了车夫还可以用两名骑手协助驾驶。 

逐级递减,中尉和资产者有权用两匹马驾车,工匠和商人只能用一匹马。 

根据主人的级别,对于仆人的制服也作了一系列规定。此外,“皇室举 

行招待会时,轿车到达目的地后照例多绕一个小圈,以便每个人都能看 

到其他人,也被其他人看到。”这样,贵族阶层就把追求纯种马和富丽 

堂皇的马车作为一项重要事务。“谁还敢随便雇一辆车,让毛色不纯的 

马和一身农民打扮的车夫使自己当众出丑?” 

     圣彼得堡的新风奇俗很快蔓延到俄国其他城市和地区,它们不同程 

度地模仿圣彼得堡的趣味和嗜好。彼得一世让这个文明窗口与俄国结 

合,从而改变俄罗斯人的陈规陋习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6)其它改革 

     彼得一世颁布诏谕,规定农村居民建造住房时,房舍间的距离不得 

少于30俄丈。穿堂的顶棚得抹上粘土。莫斯科居民建造房屋必须用瓦或 

木板盖房顶。“炉子必须砌造在炉基上,不得直接砌在地板上,烟囱必 

须砌得宽大一些,使人能够爬进去。” 

     彼得一世对臣民的卫生状况亦十分注意,规定臣民每周洗澡一次, 

居民应当保持街道的清洁,打扫街道的时间为“街上没有行人的清早或 

晚上”。每周六,瑞典俘虏负责打扫圣彼得堡的大街。首都居民“不得 

在规定以外的时间上街,需要时必须随身带着灯笼”。 

     彼得一世下令对葬礼进行改革,规定普通人死后“不要葬在城内”, 

装殓死者只准用普通的木料,禁止用厚松木板和橡木。 

     彼得一世为了使自己的改革措施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几乎每 

一道敕令、规章、指示,结尾处都要加上“严惩不贷”的威胁,如贩卖 


… Page 44…

俄式长袍和皮靴将被判服苦役。 



                          3。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1)社交礼仪 

     1697年3月,彼得一世随使团去西欧考察。由于他不了解西方社交 

礼仪,常常做出许多荒唐之事。他去柯尼斯堡访问时,在大街小巷来回 

乱串,“惊恐的行人见他就躲”。他甚至截住一名贵妇人,用手拿起挂 

在她外衣上的小表,看了时间后才走开,“可怜这位妇女吓得几乎昏倒 

不省人事”。彼得一世在汉诺威选帝侯索菲娅和其女儿夏洛特为他举行 

的豪华宴会上,手足无措,自卑不安,“两人象看怪物一样打量着他, 

使他感到非常尴尬”。彼得一世用手遮住面孔,窘迫地说:“我不会讲 

话。”“他在餐食上的表现很不合乎礼仪——用手进食,菜汁沥沥拉拉 

地洒了一身,也不会使用餐巾。”索菲娅母女对沙皇不会使用餐巾感到 

很惊讶,“显然,人们未教会他进食时要讲究卫生”,“他的趣味颇不 

风雅,殊堪惋惜”。 

     彼得一世回国后,立即下令在俄国推行西方社交礼仪、改变粗俗野 

蛮之风,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他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