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牌夼巴蹶嫉热耍サ剖欣锟慈饶帧

    为让长安城的百姓能更热闹、方便地过年,自贞观七年元日开始,每天晚上的宵禁时间都延迟了,这个新年长安城内的热闹景象,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特别是上元节几天放夜,城内的嬉闹声响彻半城,许多人在大街上通宵达旦地玩乐。

    上元节过后,全国各地的城市,宵禁时间都推迟了,城市内居住的百姓夜间玩乐时间更多了。

    盛世盛景,百姓安乐,君王也高兴,当然也马上有人站出来,狠狠地拍皇帝马屁了。

    正月末,大朝会日。

    此前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彟等诸多朝臣以天下大安,盛世已临等理由上表请求皇帝到泰山封禅,但被李世民所拒,今日又有人站出来提相似的议,在朝会刚开始时,特进、赵郡王李孝恭第一个站出来,请求皇帝封禅泰山。

    李孝恭一提议,马上就有众多的大臣站出来,以如今天下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定,文治武功取得了鼎盛,理应将这般盛事通过封禅的方式诏告天下。

    看着黑压压站出来请求的一大群大臣,满是得意的李世民有点嘴都笑得合不拢的样子,但还是推辞,“众位爱卿皆以为封禅乃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大安,百姓安居乐业,四夷臣服,虽不封禅,又有何关系?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矣?且事天扫地而祭,在宫中即可,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但李世民这话却马上遭到李孝恭的反驳,“陛下,臣以为不然,天下连年丰收,此是天地幸然之故,必当要以封福音祭祀的形式告慰天地,威服四夷,因此臣等恳请陛下,封禅泰山!”

    其他站出来请命的大臣都随李孝恭行礼请命,见如此场景,李世民神情有点犹豫了。

    就在这时,秘书监魏征站了出来,大声奏道:“陛下,臣反对陛下到泰山行封禅之礼…”

    在李孝恭等请命封禅的大臣惊异之中,魏征款款而道:“陛下,如今天下虽然大安,四夷臣服,然今承隋末大乱,户口未复,仓廪尚不够充盈,若陛下决定东行封禅,那车驾出巡之时,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所费颇巨。且陛下封禅,万国来使咸集,远夷君长,皆有扈从,如今我大唐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凋零之像尚未除,此乃将我大唐之虚弱,呈示在戎狄人眼前…况且这些胡夷来使,需要的赏赐供给无数;为陛下车驾出行便利,需要运用无数的民工修筑道路,徒增百姓之劳苦。封禅之举,实是只崇虚名而受实害,臣觉得陛下万不可行封禅之举的”

    魏征此语,让兴致勃勃的李世民顿然间觉得无趣了,而在魏征之后,御只大夫温彦博也马上站出来附议,表示在我大唐刚刚开始丰足之时,不可行封禅之劳民之举,这更让李世民扫兴,“魏爱卿、温爱卿言之有理,如今我大唐刚刚开始富足,我们万不可得意忘形,需要时刻不忘记贞观初年时候天下遭灾的惨状,或许今年,老天爷就不会如前两年这般善待我们了,灾祸无情,随时都会来,朕要带头勤俭节约,多为百姓谋利,封禅之举,朕没作考虑,诸卿不得再提!”

    不论李世民真心还是假意,他这般后,赞成皇帝去泰山封禅的大臣也不敢再言语了。

    李世民在这次朝会上的警言果然得到了应验,贞观七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正月过后,连续的寒潮来袭,二月间,都下了好几场雪,原本应该暖和的清明时节,都是冻得人发抖。

    三月间,天气转暖后,河南、河北一带连续的暴雨,黄河数处决堤,许多州县被淹,灾民无数,闻报后的李世民忧心忡忡,严令各级官府,赈救灾民,并派出了以特进李孝恭为首的朝廷赈灾团,赴河南、河北一带指导救灾。

    所幸李孝恭行事果断,再加上其在朝中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带领下,河南、河北数州的百姓群起抗洪,终于将决口一个多月的黄河大堤堵上了。

    这几年天下丰产,各地官仓存粮非常多,再加上朝廷的严令,各级官府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安置灾民,家园被洪水冲毁的百姓,都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吃的东西。

    就在李世民及诸臣稍稍松了口气的时候,夏天来临,山东、河南一带再连降暴雨,河堤决裂无数,许多州县一片汪洋,数不清的良田和房屋被冲被淹,受灾面积和人口远比两个月前更甚,一些地方是连续的遭灾,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得不再集中力量,赈救灾民。

    数不清的车架,运载着赈灾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往北方运输。

    就在北方的灾情还未完全消除之时,南方的梅雨季节又来临,给北方带来巨大灾害的雨带转移到南方后,倾盆的大雨,给富饶的江南大地也带去了灾难。

    梅雨季节从五月中开始后,持续了近一个月,集中性的大暴雨连续地下,江淮诸州,湖、杭、嘉、婺、越、江、饶、衢、岳、洪、鄂等这几年逐渐成为大唐主要粮仓的江南地几近成泽国,长江数处决堤,长江沿岸的几大湖,全部漫堤,其他大河流也是相似的情景,这一带几乎所有春种作物全部被泡在水里,将成熟差不多再过半来个月就可以收割的早稻,也在洪水不见了踪影,在洪水退去后,全部倒伏,并长芽、腐烂。

    消息传来,让李世民极度的震惊,也让参加朝会的大臣们惊愕不已,所有人都知道,差不多半个江南道的早稻粮食,几近绝收了。

    这几年江南一带极其丰富的粮食产量构筑了大唐丰收的盛况,大部的大臣都清楚,如今受灾的江南诸州,损失的一季粮食产量,甚至超过北方一个道的全年粮食产量,那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再加上北方河南、河北两道连续的遭灾,今年的粮食总产量,根本不要想超越去年,即使与去年扯平都是不可能的了,如今洪灾还在持续,谁也不知道,损失会是几何,还有,晚稻有没有机会播种。

    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天下遭水灾,且是最富庶的地方,无数的百姓生命和家园被洪水吞噬,损失的财物无以计量,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抗洪中去,再也没有人敢提封禅之事了,而原本曾有过提议的针对吐谷浑的战事,也被搁置了!

    但贞观七年的灾难却还未平歇,在南方洪水过后,连续的干旱,北方与南方同遭大旱,大旱持续时候,河南、河北一带更遭蝗灾,似雨点般从天而降的蝗虫吞噬着好不容易长大的田间作物,连长安一带都遭遇了蝗灾,王易的府中,还有太极殿中,都有蝗虫飞进来,啃食花木的叶子。

    北方从春末夏初的水灾连夏天的旱灾,再加上近秋天时候的蝗灾,许多州县一年近乎绝收,数十万失去家中粮食的百姓需要官府的救济才能过日子。

    万幸的是,南方在梅雨季节后,虽然遭遇了旱灾,但梅雨时节积蓄的大量雨水,通过修筑的水利设施流入播种了秋粮的农家田地间,让无数的百姓在绝望中看到了一点希望…



第二章 这是趁火打劫

    第二章这是趁火打劫

    (感谢大柱辉书友的两张月票,这个月的月票少的太可怜了

    太极宫武德殿内,已经很久未开颜过的李世民紧锁着眉头,叹了口气对坐在他身边的王易感慨道:“贤婿,,若我大唐连续几年这般遭灾,那如何是好?刚刚出现的繁荣,又成为过眼云烟,唉,朕在担忧,今年这般灾情,百姓还能安居乐业吗?”

    “陛下,天灾无法避免,那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但我们可以做的,却是可以将灾害所带的损失降到最低,”王易瞅了两眼眉眼紧锁的李世民,声地道:“陛下,今年内天下这般遭灾,但朝廷应对及时正确,赈灾的粮食和物质很快运抵灾区,各地并没有因为遭灾而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受灾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他们有饭吃,有衣穿,依然能很好地过日子,而且灾区没什么大的瘟疫出现,这本就是一个奇迹,这正是明,陛下所行之策的英明,各级官府应对灾情的及时有力,这只有盛世时候才会出现这般情景,陛下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李世民瞪了王易一眼,似有点不满意王易这拍马屁的话,见状王易马上改口,“陛下不必心焦,臣觉得,只要南方诸州晚稻收成好,晚稻的产量比早稻高,今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依然不会差的,只要粮食产量平均到全国各户口上,能保证每人一年所需,那就完全不必担忧…各地官仓的粮食所存还是很丰富的,陛下也不要担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让没有产出的百姓买不起粮…”

    王易这话让李世民有点满意了,点点头道:“唔,朕已经严令各级官府,严密监视各地的粮食价格,一旦有人哄抬粮价,必严惩不怠,朕也让各地官仓中的官粮,在必要时候大量投放到市场中,以平抑粮价,幸好前几天丰产,各地官仓存粮足够丰富…”

    “陛下,正是有前几年极大丰产时候下所存的大量物资、粮食,才能让朝廷在大灾之年做出这般有效的应对,官仓里的粮食本就不是堆着显耀的,而是在这种危急时刻派上用场的,陛下令各级官府大力赈救灾民,无偿提供无数的粮食物资,此举是非常得民心之举,一定会让天下人称道的!”王易绞着脑子想了一下,再带点吞吐地道:“陛下,大灾时候全民应对,是最能激发一个国家臣民的凝聚力的,若此时应对得当,就如陛下这般,天下间的臣民,一定会更愿意听服于朝廷,听服于陛下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也是件幸事!”

    听着王易这般并不是很自信的法,李世民斜着头看了王易一会,点点头,“的有理,朕也这么认为!这种时候,若应对失当,那对于我大唐来,就是祸乱的根源,历史上多少的大乱,就是从大灾开始的!”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