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置完这些,已经差不多快过年了。

    而过年前的这段时间,王易意外地得到了李世民的特别批准,在府中休假,将手上的事交给其他人办,因为长乐公主快生了。

    十二月十八,超过预产期十来天的长乐公主,终于产下一个八斤多重的儿子,这让王易惊喜异常,也让闻知消息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欢喜得不得了,立即派人送来了丰厚的贺礼,长孙皇后还亲自到王易府上,来探望长乐公主。

    李世民亲自为长乐公主所生的儿子取名为王晔,意思就是希望如王易一样,这个刚出生的东西以后才华横溢,有所作为,失去命名权的王易只得接受这个不算很好听的名。

    长乐公主为王易生下嫡长子的消息可以让大部的人都欣喜,但也让王易的其他妻妾很是失落,已经先后有身孕的长孙凌和苏燕也希望她们肚子里怀的是儿子,不要在府中都要失去地位了。

    长乐公主为王易新添一子的消息传出,来王易府上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连这些年不经常到长安来的孙思邈,也不知从什么地方知道消息,风风火火地上门来祝贺了。

    李恪这无赖的王爷,有更多的理由往王易府上跑,当然这家伙来府上更多的时间也是缠在王昙边上,而已经长成大姑娘,并得知最终将会当上蜀王妃的王昙也和李恪打得火热,对此王易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心里在恨恨地骂,李世民为何还不打发李恪这家伙去封地上呢?当然这只是他无奈的想法,未大婚的皇子都不能算成年皇子,也不会单独置府弟,并到封地上去的。

    转眼就是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朝廷大动作不断。

    在新年朝会上,李世民除了宣布一系列军事民生方面新政,包括诸多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外,还对宗室亲王重新进行分封。

    以赵王李元景为荆王,鲁王李元昌为汉王,郑王李元礼为徐王,徐王李元嘉为韩王,荆王李元则为彭王,滕王李元懿为郑王,吴王李元轨为霍王,豳王李元凤为虢王,陈王李元庆为道王,魏王李灵夔为燕王,蜀王李恪为吴王,越王李泰为魏王,燕王李祐为齐王,梁王李愔为蜀王,郯王李恽为蒋王,汉王李贞为越王,申王李慎为纪王。

    任城王李道宗也被改封为江夏王。

    贞观十年二月,李世民又下发诏令,以李元景为荆州都督,李元昌为梁州都督,李元礼为徐州都督,李元嘉为潞州都督,李元则为遂州都督,李灵夔为幽州都督,李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李祐为齐州都督,李愔为益州都督,李恽为安州都督,李贞为扬州都督。

    这些被分封的诸王,年后大部即要离开长安,到封地上置官,包括还未大婚的李恪也是如此。

    李世民在单独召见王易时候也威胁,在李恪去封地前,一定要让他完婚,也就是让选定的王妃王昙嫁过去。

    对李世民的威吓加yin,王易只能屈服,答应一定听从李世民的安排,准备王昙的婚事。

    不过他可是十万个不愿意让刚刚才十五岁,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的王昙嫁过去。心里话,王易还是挺欣赏李恪这无赖王爷的,也希望王昙能成为李恪的王妃,但希望王昙嫁过去在几年以后,而不是现在。李世民这样强迫,加上大哥王昂早就答应李世民了,王易也是抗不住,只得同意。

    但在重新分封诸王的诏命刚发布不久,李世民又发了一份特别的诏命,在这份诏命中朝臣们发现,魏王李泰成了这些皇子里面惟一的一个特别例外,成年的皇子里面,只有魏王李泰不置官,也就是不要到封地上去,以金紫光禄大夫张亮为相州长史,行都督事。李世民以李泰好学,礼待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允许李泰引召学士。

    李世民如此大的举动震撼了诸多皇子、亲王及朝臣们的心,许多人雀跃欢喜,一些人则忧心忡忡。李世民给予李泰的特例,让许多人想到当年时任秦王时候的李世民,李世民那时也被李渊允可以在府中置文学馆,从而有了著名的十八学士,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兵变。

    因为李世给予李泰的特殊待遇,李承乾与李泰的矛盾日益尖锐,有点得意忘形的李泰也学李世民当年的样,广召有为之士到他府中,而李承乾也招兵买马,广笼有才之士。

    兄弟两人间还时常起公开的争执,还令手下人在外面广传抹黑对方的话。

    对于两个儿子间这般明争暗斗,李世民仿佛聋了瞎了一般,没有任何措施采取,这让王易吃惊不已,在疑惑难道历史真的走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了?

    在李世民这些诏命公布后,又继续到兵部衙门去忙着事儿的王易也不断地接到太子李承乾,还有魏王李泰的邀请,让他这个妹夫多和他们联络,甚至还以探望长乐公主和刚出生的外甥为由,数次到王易府中来,试图拉笼王易。

    对此王易早有对策,也记着当初李世民含蓄的警告,两边都不得罪,也不对两人表示亲近。

    但皇城内起的风云让王易惶惶不安,不过后面发生的一件事,让王易松了口气。

    贞观十年二月初,久病的太上皇李渊在大安宫病逝。

    李渊病逝,原本打算在上半年让李恪迎娶王昙的李世民,也只好暂时把这事搁置了下来,因李世民要为李渊守教,而令太子李承乾监国,太子的地位暂时稳固,与李泰间的争斗也暂时平息下来…

    第六十五章惶惶不安

    第六十五章惶惶不安

第六十六章 火上浇油

    第六十六章火上浇油

    “夫君,有没有听过我大哥和四哥之间的事?”刚刚激情过后一会,全身不着寸缕、挤在王易怀里的长乐公主冷不妨冒出了这么一句。

    王易那正贪婪地在长乐公主生产后更加丰韵的身体上游走的手停了下来,眯着的眼睛睁了开来,刚刚还未完全尽兴的感觉也全消散了,盯着昏暗中长乐公主那满是担心的眼,轻声地问道:“丽质,为何问起这个事来?大哥和四哥,太子和魏王间并没什么,不要担心…”

    怀孕后专事养身体、养胎,王晔出生后,亲自喂奶,还时常自己抚带孩的长乐公主,在李承乾、李泰、李恪等兄弟来看望她时候,也没多少时间和他们聊事,按理不应该知道李承乾和李泰之间争斗的事,也没有其他人会告诉她,为何今日会突然提出来呢?

    长乐公主柔滑的手在王易的胸膛上抚摸,话的语气却很是担心,“夫君,别瞒我了,妾身知道,一定清楚其中的事,妾身也知道,是刻意避免与他们过多的亲近…这是为何?是不是父皇有什么特别吩咐于?还是看出了什么?告诉妾身吧,好不好?”

    王易将长乐公主搂紧在怀里,温言问道:“丽质,这些事,就不要去操心了,有父皇在,还有那么多朝中的大臣在,他们会操心这些事的!”

    “可是…他们是妾身的亲哥哥,同父同母的哥哥,我不希望他们起争斗!”

    “是不是母后和起这事了?”王易反问道。

    长乐公主点点头,“母后只是略略提起,母后…她也是很担心,只是这段时间母后又有了身孕,行动不方便,对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也没时间去管教,我真怕…”

    王易将长乐公主紧紧抱在怀里,还在她脸上亲了一口,“有父皇在,有母后在,不会有事的!别去想这些事了,那是父皇要处理的国事,我和都不能参与进去,太子和魏王年岁都不了,他们知道事情的轻重…我只希望我们这一家子平平安安,其他的事,我们没法管,也管不了,可明白?”

    “嗯!”长乐公主似懂非懂,但也听话地点点头,“的有理,父皇和母后肯定知道这些事,他们一定会办法阻止我大哥和四哥起争斗的,唉…不这个了,夫君,妾身累了,也累了,想睡觉了,若是…还…还不想睡,去雪儿姐姐的房中吧!”

    王易摇摇头,“不去了,今晚我陪着睡!”

    长乐公主满意地冲着王易一笑,闭上了眼睛,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王易却是没有睡意,皱着眉头想事儿。

    时间已经是下半年了,离李渊的去逝已经好几个月了,对于皇帝来,并不需要和普通人一样守孝三年,李世民的孝期可以已经过去,但李世民不顾群臣的功谏,依然在守孝中,不理朝事,仍令太子李承乾监国,命长孙无忌、房玄龄、温彦博等重臣辅佐。

    因为李渊的病逝,王昙的婚事缓了下来,李恪等诸多原本要去就藩的皇子,也延缓成行,李承乾和李泰间的争斗也缓和了,这是好事,但不好的地方却很多。

    因为李世民不理朝事,一心为李渊守孝,年初计划实施的一些新政都没很好地进行下去,特别是兵制改革的事,比较重要的计划都要李世民拍板才能实行,李承乾这位监国的太子,对这些事根本没有决策的权力,但李世民专心守孝,任何朝臣都不见,这让很多人抓狂,包括王易。

    许多改制的计划都到了骨节眼上,因为没有李世民的意见,只能停滞在那里,接下来的事也不好做。前期的事基本都在正常实行中,而后续的事不能做,王易这样的官员有些无所事事了。

    这关系大唐国力强大的事,王易可不希望中间有中断,他期望一直良好地持续下去,他和其他大臣一样,眼巴巴地盼着李世民能早日出来主持军国大事,但李世民却一点没有这方面的意思,让人泄气。这样的场面已经好几个月了,该处理的事都基本处理完毕,该实施的计划正在实行当中,自有其他官员负责,不能继续后续的事,王易许多时候闲着没什么事做,只能回家陪老婆〃》女儿。

    这日子过得虽然挺悠闲,但并不是王易所喜欢的。

    与前面那些开发江南、鼓励商业的计划不同,王易夺军备改革注入的心血更多,他希望因为他的参与,有一支实力更加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