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依然固执地认为,吐蕃人还是会从松州方向进的。只不过这个因为他是穿越人,而对原来历史的洞悉,不可能当作一个理由讲出来的而已。

    “朕也认定,吐蕃人会从松州一向进攻!我们可是英雄所见略同!哈哈…”李世民着得意地笑了两声,看向王易的目光也充满了赞赏。

    王易彻底松了口气,看来今日所的,非常合李世民的意,李世民应该会采纳他的意见了,当下也趁热打铁,马上把他早就想好的一个建议了出来,“陛下,臣觉得,苏定方将军所领的特种作战人马,应该在这次战役中露露身手了,这次战斗力远非其他一般军队可比的人马,若让他们出征,臣敢肯定,他们会给陛下带来惊喜的!”

    “的这个提议,朕许!”李世民几乎没作考虑,就同意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样一支战力出众的军队,朕一定会派他们上战场的,希望他们能取得让朕惊喜的战绩!希望一战能将吐蕃人的主要力量歼灭,消除我大唐最大的边患!”

    “陛下,一定会的!”王易心内的热血在沸腾,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涌上心头后,马上站起身,昂首高呼,“陛下,臣愿领兵出征,为陛下扫除我大唐的边患,请陛下恩准!”

    满以为马上会答应他请命出征要求的王易,却看到了李世民很坚定地摇摇头,“不,此次朕不会让出征的,朕答应过长乐,以后不会再让出征了!”

    李世民的拒绝让王易很是意见,不可置信地看着神色复杂的李世民,疑惑地问道:“陛下,这如何可以,臣是武将,率军出征是武将的本份,岂可因儿女之事,而…”

    王易的话还未完,就被李世民打断了,“贤婿,我大唐军中善战的将领非常多,有他们出征,已经足够了,朕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事要做,就留在长安,随时听候朕的召唤!朕已经决定了,由哪些人领军出征,就不必再请求了…”

    不知怎的,请命出征的要求被李世民拒绝,王易满心的失落,见李世民的很坚定,只得垂头丧气地应承,“是,陛下!”

    就在大唐朝廷决定出征迎战吐蕃人入侵之时,李世民接到了弃宗弄赞派人送来的战书,弃宗弄赞的战书如我情报人员传回来的相似,那就是李世民不许婚,他亲自提兵百万,来长安迎娶公主。

    贞观十二年年底,李世民发布了举大军反击吐蕃人入侵的诏令:

    吐蕃大军在攻击归附我大唐的多弥和白兰诸地的同时,还侵犯我大唐的边州,为避免松州、叠州、青海一带的百姓遭到吐蕃人的虏掠,朝廷决定举大兵反击吐蕃人的入侵。

    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检校左卫将军苏定方为副大总管并领当弥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左领军将领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步骑五万,反击吐蕃大军的入侵…

    第七十章请战未果

    第七十章请战未果

第七十一章 学学老夫的样

    第七十一章学学老夫的样

    卫国公府中,同为李靖门下弟子的候君集、苏定方、王易都来看望他们的师尊。

    一身戎装的侯君集在进到李靖书房,施了礼后,马上对李靖明了来意:“恩师,弟子马上就要率军出征了吐蕃了,还请恩师对这次征战中要注意的事项指点一二!”

    上次出征青海回京后,侯君集不知哪根筋搭牢,恳请皇帝李世民同意他入李靖门下,学习兵法,李世民竟然也同意了,并要求李靖将侯君集收入门下,李靖没法,只得应允。

    不过李靖教授侯君集的兵法之道与教苏定方、王易时候有所不同,只是与侯君集讲解一些战例,并没有教授王易和苏定方时候那般详尽,事无巨细,都会讲到,这让侯君集有点不满。

    但某一次李靖了一个寓言,就是关于一个杯子的:空的杯子可以倒进去整杯的水,已经装着半杯水的杯子最多只能倒进去半杯的水,不然就要溢出来,满的杯当然什么都装不下了。若要将一定容积的水全部装下,装有水的杯子只有把水倒空了,才能装下去。

    侯君集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一下子明白了李靖所的道理,自此以后没有再抱怨过,用心领会李靖所教他的那些兵法之道,并把心内不解之处都向李靖咨询。

    此次作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的侯君集,在大军将要出征前,也想向李靖面讨机宜。

    李靖在几十年的征战中立正了卓著的战功,在大唐军中的威望是没有人可以比及的,即使李靖不是侯君集的师尊,作为领一道兵马出征的大将,临行前来问询李靖作战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也是非常正常的。

    李靖对侯君集的到访没有任何的意外,但在得报侯君集来访后,并没马上接见,而使人将苏定方和王易一道叫来,一些事他想和三人一道。

    此次侯君集和苏定方分别以大总管和副大总管的身份领军,这其中有李靖推荐的缘故。

    李世民在决定举大军反击吐蕃人的入侵后,也亲自到李靖府上来问询这位老将的意见。李靖当即与李世民了他对这次战事的看法,还提了不少的提议,在李世民问询何人可领军之时,他也推荐了侯君集、李道宗和苏定方几人,最终李世民决定让侯君集总领军事,苏定方副之。

    同为李靖弟子的侯君集、苏定方领军出征,如果立下不错的战功的话,作为师尊的李靖面上也是很有光的。

    听侯君集开口即这般问询,李靖在有点满意心情起来的同时,也马上开始了他的讲述。

    “我大军从未与吐蕃人交过手,所以此次征战,们两人要慎之又慎!”李靖盯着侯君集和苏定方道:“不过吐谷浑人曾与吐蕃人交过人,从吐蕃与吐谷浑人交手的情况来看,吐蕃军队的战力并不怎么样,此次吐蕃大军有近三十万,而我方出征的才五万人,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我军明显利于劣势,但此次出征的我大军人马,俱是富有经验的老兵,或者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军,老夫对我大军取得此战的胜利,一点都不怀疑…”

    坐在李靖下首的三人都没插嘴,听李靖继续往下。

    “依老夫的想法,此战我大军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行动的突然性,我大军的行踪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吐蕃人侦知。吐蕃人没察觉我大军的逼近,一力攻击我边城,那正是我大军发动突袭的好时机,”李靖这话时候,用赞赏的神色看了一眼王易,继续道:“们必须要记住,擒贼先擒王,若能出其不意地攻入吐蕃人的大营,击毙或者俘虏弃宗弄赞,那此战我大军就可以轻松获胜,至于具体如何战,此不需要老夫详了…”

    侯君集站起了身,恭恭敬敬地对李靖行了一礼,“多谢恩师的教诲,弟子必定牢记在心!”

    李靖示意侯君集坐下,“还有一些事,老夫要与们两位细讲!”

    “是,恩师!”侯君集再行一礼,坐回座上。

    “松州一带,山势险阻,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吐蕃军队人数占优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们一定要利用地势,与我守城的边军一道,将吐蕃人牢牢拖在岷山一带,让那个地方,成为吐蕃人永远的长眠之地吧!”李靖口气淡淡,但让人不寒而栗。

    近三十万的人马,在李靖眼里丝毫没觉得什么,轻飘飘话间,就是要把这三十万人永远留在岷山一带,如此豪气,没有几人会有。连主领大军出征的侯君集,都没有这般想法,在听到李靖此话后,侯君集甚是惊愕。

    以侯君集所想,皇帝李世民只给他五万人马,能将三十万吐蕃军队击退就已经万幸,从来没有过要把这三十万吐蕃人全部歼灭的念头,今日听李靖这般,他非常的动容。

    看到侯君集愣在了那时,苏定方站起了身,对李靖行一礼道:“恩师,弟子一定不负您所望,定将来犯的吐蕃人全部歼灭在松州城外!”

    侯君集也马上站起身,大声地表示自己的决心,向李靖保证,一定不会让他失望的。

    李靖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细细地为几人讲述了作战中一些要注意的事项。自入李靖门下后,侯君集从来没有听到过李靖这般详细讲述行军作战之道,听的非常认真。苏定方也听得非常仔细,还不时地插嘴问询一些不解的地方。没有机会率军出征的王易,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此前他已经单独和李靖讨论过这场战事的情况,两人交流了大半天,能的几乎都已经过了,今日李靖所的这些,他大部已经听到过了,因此李靖所讲的一些虽然让侯君集和苏定方很是惊喜,但王易却没有表示一点惊异。

    李靖在讲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左右才讲完,听完李靖的讲述后,侯君集和苏定方都长吁了口气,对于他们两人来,在接受命令后心里产生的许多疑惑,随着李靖的讲述迎刃而解。

    李靖接着又单独吩咐了侯君集一些事项,作为行军大总管的侯君集,肩上所负的担子非常的重,再加上此前又没有单独指挥过数路大军出征,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的李靖,自然要详细讲述。

    王易也从李靖的吩咐中体会到了一点,虽然李靖推荐侯君集主领此次大军的出征,但对这位大唐的兵部尚书并不是完全放心。

    侯君集听完吩咐后先一步离去,他有要事要去处理,苏定方和王易留下继续听李靖吩咐。

    李靖又单独吩咐了苏定方一会,随即苏定方也离去,只剩下王易陪着李靖。

    “恩师,您对侯尚书是不是还不太放心?”王易心翼翼地问道。

    “此战关系重大,不是为师亲自领军出征,自然不能完全放心,呵呵!”李靖笑了两声后,收起了神色,很严肃地看着王易,“侯君集此人在军事方面天资不错,如果再心胸开阔一点,能虚心接受其他人的意见,在指挥作战时候能考虑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