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论从人性自利说出发,经过对自然状况的分析,又经过对权力转让的分析, 

  终于得出君主专制的结论,不免令人失望。但这在他那个时代,确也事出有 

  因。资本主义文明起源于城邦,而这个文明的发达,需要强大的统一的国家 

  政权作保证。因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君主专制的希望便成为一种潮流。 

  霍布斯溯源而上,从经验主义的方式达到他的国家起源与权力转让的发现, 

  又顺流而下,作出君主专制论的结果。正是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他政治学说 

  的历史命运。 

        他认为,为着权力转让的顺利,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权利无条件地交 

  出去,因为个人之间的权力转让是不可能的。唯有把每个人的权利都交给国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397 页。 

② 同上书,第397—398 页。 

③ 同上书,第398 页。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98 页。 


… Page 97…

  家,再由国家把这些权利分配给每个人才是可能的。而所谓把权利交给国家, 

  说到底就是交给国家元首。他说:“每一个人把他们所有的权力与力量交给 

  一个或者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根据多数赞成,把大家的意志变成为一个意 

  志。这就等于说,指定一个人或者由一些人组成的议会担当起他们的人格。” 

  ①而“承担着这个人格的人,叫做‘元首’,拥有主权,另外一些人都是他的 



                 ② 

   ‘臣民’。” 

       这办法其实不好。霍布斯仿佛一个精明的大夫却开出一张愚蠢的药方。 

  每个人都把权利统统交出,就等于没有权利,而受权者一人享有大家的集体 

  人格,就等于使大家共同丧失了人格。联想到后来的希特勒政治,更感到霍 

  布斯的结论毫无道理。 

       (4)君权人授说 

       霍布斯政治学说最有价值的部分,不在于他的人性论,不在于他的自然 

  状态说,更不在于他的国家人格论,而在于他的君权人授思想。 

       因为资本主义文明脱胎于中世纪,所以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教会文化 

  划清界线。但这种历史界线的划清,既不是可以孤立完成的某种社会有限目 

  标,也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历史任务。虽然在人文时代已有马基雅维利 

  的新的政治哲学,但马氏政治哲学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世俗权力与教会 

  权力的关系问题。马基雅维利的作法有类于培根的对科学分科的办法,他只 

  是把教皇权力暂时搁置勿论。到了17世纪,教权与政权的关系问题,已到了 

  非理论清楚不可的时候了,于是霍布斯的君权人授说应运而生。 

       按照中世纪传统,只有君权神授,没有君权人授。或者换个说法,只有 

  天赋神权,没有天赋人权。人都是上帝所造,你在上帝面前能有什么权利? 

  唯其如此,教会才有资格成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而依照《利维坦》的学说, 

  世俗权力根本就与神权无关。不但神权可以弃而勿论,连上帝本身都是一种 

  虚幻。世俗权力的性质是由人的性质决定,而且它应当也必然高于一切神权。 

  霍布斯确确实实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的人物, 

  就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西方近代史上的大思想家了。 

       然而,霍布斯得出的君主专制的结论,显然与英国革命的走向并不一致。 

  它虽然与克伦威尔的作风相和谐,与查理二世的欲望相一致,却与英国历史 

  的发展大相径庭。他大约没有想到,在他的《利维坦》发表20年后,英国又 

  迎来一次光荣革命。而在光荣革命前后才显露头角的新一代思想家,无论是 

  温斯坦莱也好,还是洛克也好,竟都后来居上,把他远远抛到后面去了。尤 

  其是洛克,虽然洛克的政治学说也可以说是霍布斯国家学说的某种继续,但 

  从他们的结论上看,却又像是对霍布斯理论的一次革命。或者形象地说,他 

  们两位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是相通的,但各自的发展却彼此不同。他们的脚 

  虽然都站在经验主义的基石上,他们的头却处在不同的历史层次。霍布斯的 

  君主专制论只是一场春梦,而洛克的分权思想却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理 

  论旨圭。 



                               3。霍布斯的哲学思想 



① 《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294—295 页。 

② 同上。 


… Page 98…

        霍布斯的哲学具有雷厉风行的风格,内涵肯定,不容商量。他是一位无 

  神论者,又是一位经验主义者,还是一位唯物论者。他的哲学思想既不复杂, 

  在后人看来也不深刻,但在当时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战斗气氛。 

                                                        ① 

        首先,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物体”,而且除去物体,别无他物。这在 

  他以前的哲学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他说:“哲学的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的 

  材料,乃是每一个这样的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 

  通过对它的思考,把它同别的物体加以比较,或者是,这种物体是可以加以 

                                                                                      ② 

  组合与分解的,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或特性我们是能够认识的。”又说:“哲 

  学的任务乃是从物体的产生求知物体的特性,或者从物体的特性求知物体的 

                                                                      ③ 

  产生。所以,只要没有产生或特性,就没有哲学。” 为着强调物体是哲学的 

  唯一对象,他还用很长的篇幅,说明哲学应该排除那些与物质对象没有关系 

   的各种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哲学排除神学,我指的是关于永恒的、不能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神的 

           ④ 

  学说” ; 

          “哲学排除关于天使以及一切被认为既非物体又非物体的特性的东西 

              ⑤ 

   的学说” ; 

                                                                                       ⑥ 

          “哲学排除历史,既排除政治的历史,也排除自然的历中” ; 

          “哲学排除一切凭神的灵感或启示得来的知识,排除一切并非由理性引 

  导给我们,而是在一刹那间凭神的恩惠,也可以说凭某种超自然的感觉获得 

              ⑦ 

   的知识” ; 

                                                                                            ① 

          “哲学不只排除一切错误的学说,并且排除无确实根据的学说”; 

                                                               ② 

          “最后,敬神的学说也排除在哲学之外” 。 

        哲学将上述种种内容不分青红黑白一律排除,大约只有像霍布斯先生这 

  样的哲学家才能发明的观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信念的坚定与激烈。他 

  只承认物体是哲学的对象,虽然不那么经得起历史考验,却是历史赋予他的 

  一个特别使命,他的主旨无非是要将宗教神学从哲学视野中排挤出去,而且 

  他成功了。 

        不唯如此,霍布斯还进一步认为“物体不信赖我们的思想”。他认为物 

  体是独立存在的,尽管物体可以为感觉所感觉,并且为理性所了解,但是知 

  觉尽管知觉,了解尽管了解,它却实实在在,不依人们的感觉和理性为转移。 

  他给物体的结论是:“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 

  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③ 

        霍布斯既然认为物体独立于人们的思想而存在,这就奠定了他的经验论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385 页。 

② 同上书,第385—386 页。 

③ 同上书,第386 页。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同上。 

⑦ 同上。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386 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书,第392 页。 


… Page 99…

  基础,而且他的经验论在后人看来也就是唯物论的。只是经验论未必都是唯 

  物论。经验论重视经验的作用,其哲学视点,从感觉、知感和知觉入手,但 

  其逻辑结论,却可以是唯物论的,也可能是唯心论。英国经验主义,自培根、 

  霍布斯以至洛克,可以说是唯物论式经验论的三位代表,到贝克莱、休谟, 

  就走向二元论或唯心论了。 

        霍布斯经验论的唯物论性质,至少在他那个时代是明白无误的,而且是 

   比较彻底的。他不但直接了当否定神的存在,而且也不承认在物体后面还有 

  灵魂之类的神秘力量。他坚决不能同意经院哲学关于自然背后另有“抽象的 

  本质”一类的胡言乱语,他断言,认为存在“非物质实物”就等于说存在着 

   “圆的四边形”。他干脆就认定诸如神呀,天使呀都是莫须有的东西,不但 

  与哲学无关,与人类也不相干,他的这些思想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