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还是将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始祖,认为他才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这两位伟大人物对笛卡尔情有独钟? 

       首先,因为笛卡尔与他的同代人相比,他是一位更具渊博学识和科学独 

  创性的大思想家。 

       论其博学与成就,笛卡尔是完全可以和人文时代的巨人们平起平坐的历 

  史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并 

  且在物理学、光学、磁学、地质学、地球成因学、解剖学、胚胎学、医学、 

  心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内都有卓越建树,以致无论翻看任 

  何一种西方近代特别是16、17世纪的思想史、科学史或文化史,我们都会在 

  不止一两个乃至五六个专业领域中发现笛卡尔的大名。他的地球成因学被视 

  为近代早期最有意义的学说;他的磁学理论,被科学史家认为“虽然充斥任 

  意的假设,但在力学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预示了现代的磁 



① 《数学精英》,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39 页。 


… Page 102…

               ① 

  感应概念”,并说:“笛卡尔的思想为他的门徒雅克·罗奥所继承,并加以 

  阐释(1671年)。这些思想被推广到电现象,并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的 

  大部分时间里一直主宰这个领域,只是作了某些修改。事实上,在这个科学 

                                                                            ② 

  分支 (牛顿大大忽视了它)里,笛卡尔的权威保持时间最长。” 

       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尤其出类拔萃,罕有其匹。他是解析几何的创造 

                                                                        ③ 

  者,史家认为:“笛卡尔并不是修改几何,他创造了几何。”他的同为数学 

  家的某个同胞评论他说:“数学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全部概念,发生了彻底变 

  化,直接促成这一变革的是笛卡尔本人。而后来,人们在下一个世纪,在相 

  反的方向又间接地促进了这一变革。笛卡尔确实完全知道他所作出的发明的 

  重要性,他夸口说,就象西塞罗的修辞学超过了ABC一样,他到目前为止已 

  经超过了在他以前的全部几何学,他这样说是正确的。”④ 

       即使在心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美国心理学家 

  杜·舒尔茨对他十分敬重,在自己的 《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给他另立专 

  节,单独介绍,并且评论说:“有一个学者的确对现代心理学史直接做出了 

  贡献;他超越了任何一个人,他把研究从统治了几百年的僵化的神学和传统 

  教条中解放出来。”“这位伟大人物就是笛卡尔,他象征着从文艺复兴到现 

  代科学时期的转变,很多人感到,他代表了现代心理学的开始。”① 

       一个人,能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作出如此出色的贡献,真真令人羡慕。笛 

  卡尔的绝妙之处,在于他博而能专——既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又有扎实雄 

  厚的专业知识;专而能精——不但学识兼备,而且富于创造,精而能思—— 

  不仅在某些专业领域作出划时代的成就,而且长于思索,能具体也能抽象。 

       笛卡尔博而能专,胜过培根;专而能精,胜过霍布斯;精而能思,又胜 

  过伽里略。在这方面,即使17世纪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除去后来的莱布尼 

  茨,几乎无人堪与其匹。但他也非完人:重视实验,不如培根;破除迷信, 

  不如霍布斯;忠贞不屈,也不如伽里略。 

       其次,因为17世纪乃是一个科学的世纪,伟大的牛顿即生长于斯。应该 

  说,17世纪之前,影响最大的是路德的宗教改革;17世纪之后,影响最大的 

  则是牛顿力学。以17世纪之后的相当年间,也可称为牛顿时代,生在科学时 

  代,非有相当的数学知识不能成功;与牛顿为伍,必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 

  诣才有可能。恰恰在数学方面,笛卡尔比之培根、霍布斯所代表的英国经验 

  主义哲学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培根并非全然不知数学的重要,但他本人的 

  数学知识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霍布斯对数学倒是情有独钟,可惜,这先生在 

  数学方面有些志大才疏,又有点自以为是。尽管他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化圆 

  为方的数学难题,还是让真正的数学行家批驳得灰头灰脸。即使像斯宾诺莎 

  这样影响巨大的哲学人物,其数学功力与成就,依然不能与笛卡尔相提并论。 

  17世纪既是科学的世纪,笛卡尔焉能不成为这世纪的宠儿? 

       再次,17世纪欧洲哲学,虽然有大陆唯理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之别,但 

  其总体倾向却是理性主义的。而最能代表这种理性主义倾向的哲学,显然不 



①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345 页。 

② 同上。 

③ 《数学精英》,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60 页。 

④ 同上书,第61 页。 

① 《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 页。 


… Page 103…

是英国早期经验主义,而是笛卡尔哲学。对此,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 

录》中,曾有几句言简意赅的评价,他说:“勒内、笛卡尔事实上是近代哲 

学的真正创始人,因为近代哲学是以思维为原则的。独立的思维在这里与进 

行哲学论证的神学分开了,把它放到另外的一边去了。”并且随即给了笛卡 

尔一个很高的评价。 

     唯其如此,笛卡尔哲学才比培根、霍布斯哲学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 

继承人。 



                       2。笛卡尔的文化性格与生平 



     笛卡尔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 

     笛卡尔的职业道路也充满了矛盾; 

     造成这些矛盾的却另有原因。 

     笛卡尔既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军人,还是一位绅士,同时也是一位 

大数学家和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把这些身份集于一体确实令人惊奇。他的一 

生经历其实并不复杂。但他的性格与生活习惯,却有许多有异于常人的地方。 

这种异常,自然也可以用中国人的观点去解释:夫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 

其实主要是他的个性有些特别罢了。 

     笛卡尔一生的追求,除去学问,就是安宁。为学问冥想苦想,为安宁东 

走西奔。自然,在一定意义上追求安宁也是为了学问。但像他那样对一个安 

宁平静的环境有如此强烈要求的,在有史以来的哲学人物中,确实也不多见。 

他自己说:“我只要求安宁与平静”。而且为了安宁与平静,他曾经多次隐 

藏起来,不让自己的朋友知道他的住处。他年轻时,曾在巴黎隐藏了两年。 

定居荷兰之后,也曾为了同样的目的,前前后后换了13个城镇,有过24处 

住房。在这一点上,他与西方近代以来的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不一样;作为一 

个法国人,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尤有鲜明的差异。尽管如此,把一位杰出的 

天才弄得东藏西躲,也真令人不好意思。 

     笛卡尔体质不是很好,心理负担有时还要沉重。他常常不能对自己的身 

体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他身体确实不算健强,他自幼年起,便养成早上卧 

床不起的习惯,这习惯大约一生也不曾改变。晚年去了瑞典,因为瑞典女王 

的原因,他的习惯不能不改了,但身体也很快垮下来,没过多长时间,便客 

死他乡。 

     而且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非有十分温暖的研究环境便不能产生 

灵感。这一点,刚好与古希腊圣贤苏格拉底相反。苏格拉底最喜欢在雪地里 

进行思考——他喜欢清冷的环境。笛公遇暖则灵,苏翁非冷不智,恰似梅花 

与芙蓉。 

     笛卡尔喜欢安宁平静,喜欢温暖舒适,喜欢高卧不起,但是他却选择了 

一条参军入伍的道路。据说,军人生活反而可以使他免去诸多烦扰,真可谓 

公衙之内好修行了。 

     但他并非一个书生,更非一个懦夫。他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风流倜傥,他 

着装讲究,他衣冠楚楚,他时装佩剑,他高兴戴一顶硕大、宽边、插着鸵鸟 

毛的帽子。他因为有人侮辱他身边的妓女便拔剑而起;他因为作战勇敢出众, 

受到上面的青睐,甚至要授与他中将军衔——幸而他有自知之明,没有接受 

这项任命。总之,他有非凡的才学,却不愿不屑做一名平庸的学者。 


… Page 104…

       笛卡尔是个以个人主义为主调的哲学家、思想家。这一点,罗素曾有中 

  肯的评价,他说:“近代哲学大部分却保留下来个人主义的和主观的倾向。 

  这在笛卡尔身上是很显著的,他根据自身存在的确实性建立全部知识,又承 

                                                                         ① 

  认 ‘清晰’和‘判然’(两样全是主观的)是真理的判断标准。”然而,他 

  却又是一位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人——至少他主观上是这样认识的,他曾 

  给自己制定“暂行的行为守则”,守则上规定:“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惯, 

  笃信上帝恩赐我从小就领受到的宗教信仰”,而且“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 

                                                              ② 

  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