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1021浅谈触觉-韩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当他们年龄大时,性格上就会出现不愿让人触摸,适应力较差,社交能力欠佳等特点,与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得到触觉满足的孩子相比,在生活中会有更多焦虑和紧张,社交上有更多的退缩,积极主动性欠缺。 

  对成年期的人来讲,被别人触摸或触碰,或去触碰别人,已成为很重要的社会交际方式之一。例如:(1)在人的体态语言中就有触觉成分。人的身体动作能表达情感的微妙变化,常常比话语更能传递我们的感受,体态语言往往是会不由自主的泄露,难以有意识地控制。人与人交往中的触摸方式,随人的性别、年龄、周围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社交中运用触觉的情形是有文化差异的,例如在初次见面时问候方式的差异,有的书中记载,拉普兰人彼此闻对方的脸颊并擦一下鼻子,波里尼亚人互相摸一下脸,阿拉伯人互相拥抱,其他西方国家的人也多为互相拥抱,日本人只鞠躬,英国人或许是轻微地点头或晃头,而我们中国人现在通行的是点头示意或握手问好。如果不了解这些礼节,很可能会破坏友谊或失礼。(2)在人的情绪泄露方面,也涉及触觉,如有人会在害怕时手摸鼻子、害羞时手指碰嘴唇,或是用手遮眼睛。据观察记录中讲,一般来说人用手触摸头部或面部往往是表示自身的消极感受,这些迹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警察和海关官员询问可疑的人时很留意这些迹象。(3)触摸或触碰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交际方式,是很有效力的。能够引起从热情与友谊以至厌恶的种种反应。有的学者还认为触碰是力量的表示。她观察到在男女交往中,与女人触碰男人相比,男人更可能会首先触碰女人,并认为这不仅是兴趣或情爱的表现,把首先触碰者看成是力量较强的人、显示更多自信和热情的人。(4)还有人指出,触摸并非总是别人给我们的动作,还揭示出许多表示各种情感状态的自我触摸动作的形式(称其为“自我亲昵”),例如当人自己感到焦虑、忧郁或孤独时,自己做出叉手或交背的动作。因此认为触碰这种形体语言是很复杂的,而且可以从中发现表现触碰的人或是回避触碰的人的许多情况。 

  上面谈了触觉作为人的一种重要感觉的基本功能,谈到了通过触觉可认识客观事物,特别是人手的触摸觉,不但是认识器官,而且是劳动器官,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来讲,触觉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人的个体成长过程中,尤其对婴幼儿早期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下面再简单谈谈,对触觉的科学研究及其意义。 

  (二) 触觉的研究及其意义 

  对触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探讨触觉的个体发展规律,从出生到成年期直至老年期,毕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或某一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了解不同地域、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作为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的形体语言的特点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具有重要作用。如上面介绍的早期触摸满足,对婴幼儿的培养、教育,对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使婴儿身心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从心理生理、神经生理学角度研究触觉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要揭示在有外部刺激作用人的皮肤触觉感觉器官时,通过怎样的神经通路,怎样的过程在大脑中产生触觉的。现已明确,触觉分析器的活动是产生触觉的神经生理基础。触觉分析器由三部分组成:人的触觉感觉器官,即外周感受器,是分布于表层皮肤中的迈斯纳触觉小体和皮肤深层的巴西尼环层小体(前者感受轻微机械刺激引起触碰感觉,后者感受重一些的机械刺激引起压觉,统称为触压觉),此外还有自由神经末梢、触盘、毛发神经末梢和罗佛尼小体等,这些触觉小体,直接接受外界刺激,并进行能量转换,把物理能量转换成神经化学能量。再由与它们相连接的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即触觉皮质感受区,经过这一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最终产生触觉。这方面的研究是在实验室里,使用电生理仪器,如脑电仪、正电子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仪以及脑功能成像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不只限研究简单的触觉,还涉及触觉模式识别等复杂心理现象。 

  3. 从心理物理学角度定量研究触觉。例如,探讨如何定量测量人的触觉感觉能力。这里,仅举几个简单而易懂的研究例子来说明。感觉能力测量的研究中采用“触觉感受性”这一概念。感受性越高,就是感觉越灵敏。怎样衡量感受性的高低呢?需要用刺激的物理量来考察。就产生触觉来讲,把刚刚能够感受到的那个最小的刺激强度作为标准,这个强度就是触觉的绝对阈限值。阈限值与感受性成反比。最早有德国生理学家Von Frey曾用毛发触觉计,来测量触觉感受性。其方法是在一根细木柄的一端紧捆住一根人或动物的毛发。可选用一系列标定的不同硬度、长度直径的毛发,利用这些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强度的微弱刺激。测量者握住毛发触觉计的木柄,把未捆住的毛发正对着被测皮肤的一点,轻轻用力,使毛发刚刚弯曲,以引起触觉。用力的大小可用同样方法在精密天平上测出。皮肤上任何一点的触觉绝对阈限,可根据引起触觉的最弱的毛发来测定。毛发的直径可在显微镜下测得,因而可已用每平方毫米上的压力(每平方毫米克),或用毛发半径除压力来表示阈限。用这类方法测量人身体各个部位的触觉绝对感受性。发现头面部和手指的感受性最高,躯干和四肢的感受性较低。这和头面部与手在人们的生活、劳动中的重要作用是联系着的,这些部位在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有着较大的投射区。 

  触觉对空间特性的辨别首先在于它能区分刺激作用于身体的部位,这叫触觉定位,即对触觉刺激作用于皮肤的位置的确定。进行定位实验研究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实验者用一支碳笔,按压被测试者的一个皮肤点,作为参照点,要求被测试者用另一只碳笔点出刚刚被刺激过的那个点,作为反应点。参照点与反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定位误差,它表明触觉定位的准确程度。两点间的距离愈小,触觉定位就愈准确。实验结果表明,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定位准确性是不一样的。也是头面部和手指的定位较精确。 

  这类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如何定量研究触觉感受性,揭示刺激的物理量与感受性心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可将实验结果的数据绘制成二者关系的曲线图,为研究更为复杂的触觉模型奠定基础。 

  以上所谈的两个研究方面,即从触觉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和从心理物理学角度研究触觉刺激量与感受性的关系,都属于基础研究。所揭示的规律为进一步定量化研究更复杂的触知觉模型奠定了基础。这对现代高科技攻关,比如,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是有价值的。智能机器人的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当然,这不仅是与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有关,还有其他学科,如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等等学科共同参与的。但是,研制智能机器人,最基本的是要赋予它人的智能,尤其是它的手,要具有人手的一些基本功能,其中模拟人的触摸觉功能,是它进行操作的最重要的功能,必须准确、灵活,用力合适。否则,就连基本的抓握能力都不行,用力轻了,物体会掉落,用力过重,会把物体捏碎。这就需要基础研究来搞清人手的触觉功能,将其电生理规律、心理物理学规律,通过定量化建立一定的模型,以提供研制机器人可能模拟的原型。此外,对触觉的神经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也还对医学临床诊断有意义。 

  4. 触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的研究在工程技术中有实用意义,例如,在现代化生产中,有许多旋钮和操纵杆。为了减轻操作人员视觉的负担,改善操作,可以使旋钮和操纵杆的手柄具有不同的形状,利用触觉进行辨认。这就需要研究哪些形状容易被触觉准确地辨认,彼此难以混淆。这就需要研究触觉空间知觉功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此,我举一个触觉形状知觉基础研究的例子,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就专门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发现触觉形状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动触觉来实现。被动触觉难以正确物体的完整形状。实验确定,在排除视觉的参与下,如果把木制的或金属的简单几何图形(三角形、菱形、五角形和四边形等),平放在被试验者手心中,使整个图形都能被手心所容纳,而图形和手心都保持固定不动,然后让被试者把他所知觉的图形画出来。发现被试者把各种不同图形都知觉为圆形,但他能指出图形接触皮肤的位置、面积大小、接触时间长短,也能反应一些图形的物理特性,如光滑与粗糙、冷热等。但这些特性却不能被综合为一个完整形象。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物体静止放在手心上,手和物体都不动,会很快导致触觉适应(即刺激持续作用,使感受性降低),另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情况下,图形轮廓同时作用于皮肤表面,轮廓各部分不能相继被感知,从而不能把握轮廓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他们进一步实验时,变换为手静止不动,而把图形的边缘在被试者手指尖上移动一圈,由于客体的移动,就能让被试相继感知到轮廓的全部成分。就获得比前面所说的手、物都静止时较为正确的知觉图形。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