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认为是永恒的;而作为基督徒,他相信宇宙并非自在永恒的。但在神学与 

哲学的关系上,他又认为哲学服务于神学;认为神学的原理是凭启示,直接 

由神而来,不须凭借其他科学。神学的确实性来自神的光照,不会犯错误, 

而其他科学的确实性来自人的理性,可能犯错误。神学探究的对象高于理性 

探究的外部世界,神学的目的在于永恒的幸福,因此,神学高于哲学。神学 

可凭借哲学,将它发挥得更清楚,但不是非要哲学不可。神学使用哲学,哲 

学是神学的奴仆。 

     在“理性真理”与“启示真理”的关系上,托马斯·阿奎那持一种信仰 

高于理性的“双重真理”说。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理性真理”,神学的 

对象是“启示真理”,它们的最终实体和源泉都是同一的上帝,因此它们彼 

此之间不可能有原则上的矛盾和冲突。启示不仅同理性不矛盾,而且使理性 


… Page 52…

更加完善。他说,神圣的学说需要人类的理性来证明,但实际上不是证明信 

仰的真理,而只是把这个学说提出的其他问题分辨得更加清楚。所以启示并 

不摧毁理性,反而使它更加完善。当然,理性也会有助于信仰。在他看来, 

属于信仰的“天启真理”的一部分,如上帝存在、灵魂不死等等是理性所能 

理解和证明的;而“天启真理”的更根本的部分,如三位一体、原罪、神恩、 

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世界等等则是理性所不能理解和证明的。它们不是违反了 

理性,而是超越了理性。对它们我们只能相信,而不能提出反对的异议来,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证明那些能被证明的天启真理,而不去证明那些不能 

被证明的天启真理,但却一定要去反驳那些对不能证明的天启真理提出的异 

议。 

     托马斯总结说,通过启示而得到的真理形成至高无上的第一原理,以它 

为出发点,可以用理性的方法继续证明其它真理。启示的真理除了作为第一 

原理之外,也作为哲学和科学研究中的指导。正如在数学当中,我们知道了 

题目的答案之后,就比较容易解答问题了。 

     托马斯·阿奎那的“二重真理论”,虽然谈到了理性的作用,但其重点 

在于强调信仰和启示,旨在保持神学的地位,把理性和科学限制在一定的地 

盘里,这和后期唯名论旨在为理性和科学争夺地盘的“二重真理论”是不同 

的。 

      (2)上帝存在的论证 

     托马斯·阿奎那非常清楚,上帝的存在这条教义是基督教的基石。为论 

证上帝的存在,托马斯·阿奎那首先阐明了存在的含意。在他之前的实在论 

者认为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非物质的实体,即一切存在的普遍共同之点,它 

从属于上帝的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 

虽也考虑这些问题,但这些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的主题应是一般 

存在。在运用亚里士多德哲学阐述基督教信仰时,托马斯·阿奎那把存在区 

分为一般含义的存在与“创在”,“创在”中包含着实现存在的作为或行动。 

形而上学者要从各种物上追溯那最完善的“创在”,它是其他一切存在(包 

括形式)的由来。“创在”即上帝,或称作神。这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 

上学的基本出发点。 

     托马斯·阿奎那反对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他认为上帝的 

存在可以借助上帝的创造物即世界的存在间接地加以证明。他利用亚里士多 

德和其他哲学家、神学家的观点,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托马 

斯·阿奎那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运动”、“因果关系”、“偶然事 

物”、“不完善的事物”以及“宇宙秩序的和谐结构”,推论出必有一位“第 

一推动者”、“第一原因”、“必然的实体”、“绝对完善的存在”以及“无 

限完善的创造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帝。 

     第一是“运动的证明”:“在世界上,有些事物在运动着,这是确凿的, 

感觉也是肯定的。凡是受动的事物,必为另一事物所推动。因为没有潜在的 


… Page 53…

运动也就不会有实际的运动。凡是现实的事物,就是在运动。运动无非是使 

事物从潜在变为现实。如果不存在现实的东西,就不可能使某事物从潜在变 

成现实。例如火烧柴,就是由现实的热使潜在的热变为现实的热。火就是这 

样的运动柴、变化柴。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既是现实的,又是潜在的,即 

同时并存,相反只能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例如凡是现实的热,不能同时又是 

潜在的热,只能说它是作为潜在的冷。因此,如果说某事物在同一条件下既 

是推动又是受动,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既是受动又是自动,也都是不可 

能的。所以,凡是受动的,必为另一个所推动。因而,甲为乙所推动,乙为 

丙所推动,如此类推。可是又不能无限地推下去,否则就没有最初的运动了。 

没有始动,也就无其它运动可言。因为后者的运动必然由在先的运动所推 

动。例如手杖自己不会动,除非手去推动它。所以,最后追溯到一个非受动 

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帝”。(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第1集,第2部,第3题)。 

     在《反异教大全》中,托马斯·阿奎那这样说:“凡是受动的,都被另 

一个所推动。就这意义来说,显而易见有许多事物是受动的,太阳就是一例。 

所以,太阳是被另一个动力所推动。而这个推动者或者自己是被推动的,或 

者不是。如果这个推动者不是受动的,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必须存在着 

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就是我们说的上帝。如果相反,这个推动者是受动的, 

那么它为另一个所推动。如此类推,或者是无穷无尽,或者应当推到一个不 

动的推动者为止。可是无穷无尽的推论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存在着一个不 

动的最初推动者”。(托马斯·阿奎那:《反异教大全》,第1集,第 13 

部。 

     简而言之,托马斯·阿奎那通过从原因到结果的逐步升级方法,其中排 

除无限的推论,而得到最初的原动力。托马斯·阿奎那断言,这原动力就是 

他要证明的上帝。 

     第二是“作用因的证明”,即利用因果关系,对促使事物成功的最初原 

因的证明,也叫“最终因证明”:“在感性世界中,我们会发现事物因果的 

程序。可是我们无法找到某事物自身就是成功的原因。因为事物先于自己的 

存在是不可能的。至于作用因也不能无限地推下去,因为在一连串作用因的 

发展程序中,最初原因是中间的原因,而中间原因无论多少总有最后的原 

因。假如无因,则就无果。所以,如果不先有最初原因,则没有中间原因, 

也没有最后结果。但是,如果把作用因无限地推下去,则等于没有最初原因, 

同时也就没有中间原因和最后结果。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必须有一个最 

初的作用因。它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帝”。(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会》, 

第1集,第2部,第3题) 

     这第二个证明,在 《反异教大全》中也有过相同的论证:“在所有的作 

用因系列中,最初者是最中间的原因,中间者不论多少总有最后的原因。无 

原因,也就无所谓受动的原因。所以,无第一原因,也不存在中间原因。然 


… Page 54…

而,对中间原因进行无限地推论,也就无第一原因可言。这显然是错误的。 

所以,必须肯定存在着最初的作用因。它就是上帝”。 (托马斯·阿奎那: 

 《反异教大全》,第1集,第13部)。 

     这种证明和前面第一种是一样的。它们基于这样两个原则:第一,一切 

结果渊源于最初的原因,第二,无限推论的不可能性。从而得出其第一原因 

即上帝的结论。 

     第三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证明”:“我们发现许多事物能存在,也能 

不存在,因为它们在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所以,它们既能存在,又能不存 

在。至于说它们永恒存在,则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是能不存在的,总会出现 

归于无的时候。如果一切事物都是能够不存在的,则它们迟早一定会归于 

无。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什么都不存在了,因为事物无所依存,就 

无法存在。所以,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某事物开始存在,是不可能的。如此 

说来,现在什么都没有,这显然又是错误的。所以,不仅一切可能存在,而 

且必须还有必然的东西存在。这必然的东西,对其它事物来说,就是必然的 

原因。但又不可能把必然的原因无限地推下去,如同前面说的作用因那样。 

所以,必须有一个自身必然的存在,它不从其它事物那里接受必然的原因, 

但却是其它事物的必然原因。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上帝。”(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大全》,第1集,第2部,第3题) 

     这个证明是托马斯在晚年提出来的,在早先的《反异教大全》是看不到 

的。其中心思想是:世界上每个个别事物的存在都只是偶然的或可能的,而 

不是必然的,都必须以其它事物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或根据,因而必须有某 

种绝对必然的存在,作为一切偶然或可能的东西的理由或根据,否则就会碰 

到无穷追溯的困难。这个绝对必然的存在物就是上帝,就是万事万物的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