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格物穷理”的认识论 

     朱熹认为,人心中包含万理,但是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 

能认识“天理”,唤醒“天理”呢?程颐把格物解释为“穷理”,以为“物 

我一理”,“穷究物理”也即是唤醒自己心中之理。朱熹对程颐的“格物” 

说作了全面的发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 

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 

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 

益穷之,以求 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 

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章句·补格物传》) 

这段话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其一,“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肯定人的心 

或精神有天赋的知识,有“明德”,这是认识的出发点。他认为人心如一面 

镜子,它之所以昏暗,是由于气禀所拘,为“人欲”所蔽。人的认识活动无 

非就是唤醒心中的“天理”,把“人欲”去掉,也就是把心灵这面宝镜擦拭 

干净,使它重新明亮起来。所以认识的最后完成就是“复其初”。其二,怎 

样来唤醒“天理”呢?回答是“致知在格物”。因为天下事物莫不有理,要 

使心里明亮,就要“即物穷理”,“理不穷则心不尽”。这包含着一个前提, 

即“物我一理”。程朱以为物和我,外和内是统一的,所以,一旦明白了事 

物的“理”,心中的“理”也就马上明白了;穷尽事物的“理”,也就唤醒 

了心中的“理”。转过来说,人们认识外物之理,也无非是拿心中的理去照 

见外物。其三,“即物穷理”,“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都只是认识 

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格具体的物,是不能认识真理的全体的。到了 

认识的最后阶段,由部分的理认识到全体的理,就有赖于神秘的顿悟,“一 

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在致知和格物关系上,朱熹认为,致知是就“自我”而言,即从“心之 


… Page 102…

所知”来说的;格物是就“物”而言,即从“穷理”来说的。“若不格物, 

何缘得知!” (《朱子语类》卷十五)似乎知是通过格物得来的。但在朱熹 

那里,知是固有的,而不是后天的,格物只是穷尽先验的理,就是通过“形 

而下”事物中的理,去体认“形而上”的理,这是因为理被人的“利欲所昏”, 

使得知有不至,所以要致知。 

     朱熹还探讨了认识论中的知与行的关系,他认为,所谓知,就是知理; 

所谓行,是按知得的理去践行。知与行的关系是:①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先 

行后。②从社会效果上看,行重知轻。其根据在于知易行难,力行是明理之 

终,行是检验知之真伪的标准。③“知行相须互发”。朱熹认为:“知行常 

相须”,相须,就是相资,“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 

明”。 

      (4)心性理欲论 

     朱熹继承了二程的人性论,认为理体现在人方面就叫做性;并采取了张 

载把性区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说法。朱熹认为,从人物之生 

来讲,理构成人的性,具有天理的人性叫做天命之性;气构成人的形体,理 

与气相杂的人性叫做气质之性。朱熹还认为,由于理是至善的,所以天命之 

性也是至善的;由于气有清浊昏明的差别,所以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人的贤 

愚就是因为所禀的气有清浊的不同:“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 

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 

浊水中揩拭此珠也”(《朱子文集·答郑子上》)。变化气质,就如在浊水 

中的宝珠经过揩拭一样,这个工作的过程就是所谓“明明德”。气质变化成 

功了,宝珠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肖的人成为贤人,即所谓“善反之,则天 

地之性存焉”。 

     在朱熹那里,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相联系的,还有“道心、 

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来源于“性命之正”,而出乎义理的是“道心”; 

来源于“形气之私”,而出乎私欲的是“人心,虽然两者截然不同,但“道” 

心只通过“人心”而显现。“道心”在“人心”之中,所以难免要受“人心” 

私欲的牵累和蒙蔽,而难以显露出来。由于具体的人是由天命之性和气质之 

性共同来形成的,所以,上智的人也不能不具有气质之性,不能没有“人心”; 

下愚的人也不能不具有天命之性,不能没有“道心”。朱熹说:“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论来只有一个心,那得有两样?只就他所主而言,那个便唤做人 

心,那个便换做道心。”(《朱子语类》卷六十一)朱熹要人们通过修心养 

性,使“人心”转危为安,“道心”由隐而显,“人心”服从“道心”,使 

 “道心”处于支配的地位。 

     朱熹还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的问题。二程认为道心和人心的 

区别就是天理和人欲的区别:“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 

灭私欲,则天理明矣”(《遗书》卷二四)。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与天理人欲 

有所不同,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则不尽同于人欲。人心包括为善为恶两种可 


… Page 103…

能,人欲则一定是恶的。所以天理和人欲是完全对立而不可并存的:“人之 

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语类》 

卷十三)。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 

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把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称为 

人欲,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同上) 



                             6。陆九渊的心学 



     陆九渊(公元1139年—1193年),宋代哲学家,他以儒家思想为骨架, 

糅合佛教禅宗思想内容,构成了与朱熹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的主观唯心主义心 

学学派。他的心学被明代的王守仁所发挥,故称为陆王心学。 

      (1)心即理 

     陆九渊哲学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全集》卷十一《与李宰书》)。“理”与“心”既 

然是完全同一的,那么宇宙万事万物之“理”,就是每个人心中之“理”, 

所以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朱熹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派生 

者,是第一性的,而人和人心都是被理所派生的,“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 

而已”(《朱子语类》卷四),既然人是被理派生,人心也当然为理所赋予。 

而陆九渊却把朱熹超越于事之先、之上,气之先、元之上理,拉到了我的心 

中,为我心所具有。这就是说,心是第一性的,理是被派生的。这便形成了 

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如陆九渊说:“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 

是心,心皆具是理。”(《杂说》)又说;“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 

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故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与曾宅之》)这是说,人人都有那个心, 

 “是心”只是一个心,心中都具有那个理,“是理”也只是一个理;从其最 

终处看,心与理是“归一”无二的,是不能分开的,从其不容有二来说,所 

以心即是理。 

     因此,与朱熹把“理”看作自然与社会最高的终极原则不同,陆九渊认 

为理的普遍性必须通过人“心”来证明,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最完满的体现。 

 “心”是陆九渊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他的哲学以“发明本心”为宗旨。 

      (2)切己自反,反省内求 

     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在认识论上提出了切己自反,反省内求的路 

线。陆九渊认为,宇宙之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因此要了解天理的真实面目, 

并不必向外追求,只需要向内反省,认识本心,发明本心,即能获得有关天 

理的真实知识。他说:“此理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明得此理,即是主 

宰。”“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吾之本心也”。 

 (《与曾宅之》)这就是陆九渊“心即理也”在认识论上的表现。朱熹以理 

为本体,体认理的方法是格物,以达到穷理;陆九渊以心为本体,使毋需通 


… Page 104…

过格物的方法来体认心,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因此, 

陆九渊认为接触外物不仅不能获得知识,而且会损害人的固有良知,损害本 

心。至于如何保存心中固有良知,而不为物欲所蒙蔽和损害?他说:“将以 

保吾心之良,必有以去吾心之害。向者?吾心之良,吾所固有也。吾所固有, 

而不能以自保者,以其有以害之也。……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 

之多,则心之存者心寡;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夫必之不存, 

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养心莫善于寡欲》)由于外物 

的引诱,使人们产生物欲,从而损害了蒙蔽了固有的良知。只有去欲,才能 

存心。怎样才能存心、去欲,不为外物所移,而能使本心不污染于“尘埃” 

呢?其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