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容慈祥的老太太。魁梧的中年壮汉,胖嘟嘟、戴着花头巾的大婶,五官深邃的帅小伙,腼腆羞涩的大眼睛少女,一头卷发却缺了颗门牙的漂亮小男孩——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温馨的六口之家。
  “他们一家人都死了,就剩下了相片里最小的这个男孩……还被压断了腿。”一个沙哑苍老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
  蒲英一抬头,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站在自己的面前,目光却呆滞地看着那个相框。
  他缓缓地向蒲英伸出一只手,“把它给我吧,我把它带给那个孩子,让他别忘了自己的家人。”
  蒲英默默地将相框递了过去。
  戎飞走上前,用阿拉伯语问道:“大爷,您是住这儿的吗?”
  “是,我住在这儿一辈子了。”
  “大爷,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
  “我叫法蒂玛,今年七十三了。”
  戎飞见这老人七十多岁,还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又问:“那您家里人好吗?这次家里没被炸吧?”
  法蒂玛老人摇着头说:“怎么没有啊?幸好我的儿子孙子们都在国外。过去,我老想让他们回来,他们嫌这里在打仗,不肯回来。哎,不回来也好啊——”
  老人长叹一声,指着周遭说:“你们看,都炸成这样了,我现在就是想让他们回来,也没有房子给他们住啊。”
  这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说话时并没有表现得很激动。
  但是,从他看似平静的、逆来顺受的外表之下,蒲英等人还是能感受到老人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力抗争的悲愤。
  这时村子里的其他幸存者,也纷纷从临时搭建的栖身之所走了出来,围住了救援队员。
  梅骅骝马上指挥医疗组的人员,立刻跟着他们去看看伤员。
  他让蒲英稍等她一会儿。蒲英当然能够理解,并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幸存者营地看了看。
  这些人多多少少,身上都挂了点彩,全身上下都完好无损的人,就几乎没有!
  梅骅骝忙着率领属下给这些重新验伤,区分了轻重缓急后再进行救治。
  蒲英就向法蒂玛老人打听,昨天是谁去那个被炸了的联合*事观察哨现场的?
  “就是我啊!我带着两个小伙子去的。”
  “是吗?那您能带我们去那儿吗?”
  “当然没问题。你看——”
  老人伸手指向村边的一座山坡,那里岩石众多,生长着许多橡树和剌柏属的矮丛林。
  “看到那个山峰了吗?原来还要高一点的,我们站在村子里,随便都能看得见哨所的塔尖,有时还会看到那里的望远镜的反光……”
  蒲英循着老人指点的方向,却只看到了被薄薄的白色雨雾笼罩的茂密的丛林。顺着希亚姆村子到山坡的方向,倒是依稀可见一条蜿蜒的山路。
  她指着山路问:“法蒂玛大爷,那条路。是不是可以到哨所?”
  “是的。”
  蒲英紧抿着嘴唇,半响才说:“那您,真的,在现场。没有找到,还活着的人?”
  “没有。哨所的塔楼都炸没了,怎么还会有人活着呢?哎,本来我们也想把你们联合国的人挖出来的,可是那里还有好几个没爆炸的航弹——都是大家伙!我们也不敢在那儿待久了,只好下山了。”老人抱歉地说道。
  戎飞站在旁边,一边听着他们的对话,一边观察着地形。
  他不明白这个没多少人口的村庄,怎么会遭到这样的饱和轰炸?而这一片面积大约十公里的山坡上,也随处可见以军的弹坑。
  难道是因为这里距离黎以边境只有几百米的原因?
  戎飞转身询问同行的那名被冯垚安排下哨的爱尔兰籍的军事观察员。
  对方告诉他。真主党过去几年就在这片山坡的内部,建立了一个可怕的军事基地。它包括武器弹药库、隧道和掩体等设施,而且隐蔽措施做得特别好。
  即使是近在咫尺的他们,也只是偶尔在哨所上,看到一些穿制服的人和武装民兵。在附近的丛林里巡逻。
  前几天,双方交火特别激烈。
  以色列对希亚姆村和周边的山坡,进行了轮番轰炸。但是,观察员们看见每天仍有数十枚火箭弹从这一片山坡飞向以色列境内。
  这大概就是昨天这一带遭受到饱和轰炸,和联合国哨所也没能幸免的主要原因吧!
  当梅医生将医疗队的事务安排好后,马上就过来和蒲英、戎飞等人汇合,跟着法蒂玛老人。准备向山坡上开进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钟。
  因为下雨的关系,天光有些昏暗。视线倒是没有问题,只是道路有些泥泞。
  这些问题对军人来说,都不算什么。
  但是即便是他们,一路上看到了散落在村外的道路、果园、丛林中的起码上千枚未爆的航/弹/炸/弹后,依然很是震惊。
  所以。最后当他们登上了观察哨所在的小山顶,看到两层高的塔楼被炸得只有半人高,房顶、楼板和地基像三明治一样紧紧贴在一起的惨状时,已经觉得一点不奇怪了。
  而且,只要是看到这一场景的人。都不会认为当时在塔楼里的人还能够活着出来了。
  在大家都在为看到的景象默哀的时候,戎飞却发现蒲英的脚步几乎没有停留,还在向着那坍塌的楼体走去。
  他急忙快步上前,拉住了蒲英的胳膊:“你,还是别过去了!”
  “不!”蒲英一甩手没甩掉,便瞪着他说:“我要过去看看!”
  梅骅骝此刻倒是能够理解戎飞为什么这么做。
  他也走上前,扶着蒲英说:“这样,让我们先过去看看,你就在这边看着——毕竟,你是孕妇,不能太受刺激!还有,那边可能会有*细菌,万一沾上了,对你和孩子都不好!”
  提到孩子,蒲英不得不让步了。
  而且,她似乎也有点害怕最终揭晓真相的这一刻。
  如果所有的希望,最终证实还是一场悲剧,她也需要在等待中做好一个心理缓冲,之后再从别人的反应中得到一个暗示,从而不会因为猝然直面现实就被击倒了。
  无论如何,自己不能在这时候倒下!
  于是,蒲英对梅骅骝和戎飞说道:“那你们一定要好好地,仔细地找!”
  “一定。”两人同时向她保证。
  ps:
  昨天整半天,说有违禁词,所以章节被锁。【补上对诺诺筒子的感谢~(≧▽≦)/~啦啦啦】

☆、14章 粉身碎骨

  哨所的遗址附近,肉眼可见的就有散落着五六枚哑弹。
  为了安全起见,戎飞和爱尔兰的军事观察员安德鲁,先行过去探路。
  他们仔细辨认着这些未/炸/实/弹的型号和爆炸当量,并用黄色带子把哑弹一一圈起来,警示其他人远离这些危险。
  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他俩就走了将近五分钟。
  最后好不容易来到了废墟之前,他们看到还有一枚航弹,赫然嵌在已经坍塌重叠在一起的两层水泥板之间。
  另外,在砖石和钢筋水泥的缝隙里,依稀可以见到两具穿着军服的尸体。因为雨水的冲刷,尸体暴露出来的皮肤很苍白,旁边还有血水在缓缓流淌。
  毫无疑问,那应该是遇难的联合*事观察员之一。
  戎飞一见那军装样式,知道肯定不是冯垚,轻轻地舒了口气。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心里也很阿q。都已经这样了,也不过就是晚几分钟发现冯垚遗体的问题了。
  所以,戎飞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爱尔兰人安德鲁,则是一看到那熟悉的军装,就有些崩溃了。
  他的眼眶里盈满了泪,嘴唇哆嗦着,结结巴巴地说:“施兰茨?!恩克尔曼?!兄弟们,对不起……”
  戎飞见他的脚步踉跄,急忙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大喊道:“冷静!冷静!”
  安德鲁扭头看他,脸上的泪水和雨水已经纵横交错,难以分清了。
  戎飞叹息了一声:“我们得先排除这些哑弹,才能搬运……遗体!”
  安德鲁点了点头。
  戎飞拉着他退回了安全地带,招呼救援队的意大利士兵们帮忙一起过去拆弹。
  本来,司令部是安排中国工兵营扫雷连来这里执行扫雷任务的,可是他们因为道路被炸没能及时赶到,而且还不知道下一个安全窗口什么时候开放,所以。这些本来是执行警卫任务的意大利分队,也只好硬着头皮来干工兵的活儿了。
  好在这些哑弹不是复杂的地雷,很多都是因为引信失灵或是脱落了,落地后才没有爆炸。
  戎飞也受过相关的弹药知识培训。只不过很久没有拆过实弹,特别是这么大当量的航弹。
  蒲英见状,主动请缨,却被所有人一致否决了。
  就算她的拆弹技术还不错,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戎飞绝不会让她去冒险的。
  于是,蒲英只能坐在安全地带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远远地看着戎飞和安德鲁指挥着士兵将一枚枚哑弹小心地挖出来、搬运走。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天色完全黑了。士兵们只能在应急照明灯下小心地工作。
  虽然戴了手套,但是哑弹的金属外壳浸了雨水,变得更滑了。
  戎飞不时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
  手上一定要把握好,脚下一定要踩实了一步再卖出第二步。
  这样一来,士兵们只是在搬第一枚哑弹的时候。走了还不到二十米,就已经大汗淋漓,汗水都打湿了后背的衣服。
  后来,梅医生带着医疗队的人,也过来帮着士兵们一起抬。
  这样士兵们能换换手,休息一下,总算是加快了一点拆弹的效率。
  蒲英在帐篷里。和几名联黎司令部雇佣的文职人员一起,给士兵们煮咖啡,好让他们在休息时能就着热咖啡吃点干粮。
  一个名叫莱亚乐的黎巴嫩姑娘,曾经到过中国留学,在司令部的指派下担任过历届中国维和部队的翻译,所以对中*人的感情很深。
  这次因为有蒲英和戎飞。中国医疗队本来是不需要翻译的,但莱亚乐还是主动要求参加救援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