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洲美食之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葱、西红柿、苹果、大蒜),再放入欧芹、月桂、胡椒、朝天椒,用醋、白糖、酒等调味。  “包”也应该能在家中做,妈妈的手,是什么都能做出来的魔法之手。  “嗯,你等一会儿。”  妈妈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走进厨房忙了起来。我呢,就钻到被炉底下,成了被子的“馅”。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妈妈拿着笼屉出来了,笼屉里放着四五个包子。  我冲上去咬了一口,顿时,夹杂着咖喱味的热气飘遍了屋子。  ——所以,在我念经似地嘟囔着数咖喱种类的时候,“包子”这家伙自己就晃悠出来了。  当时我每天都缠着妈妈吃咖喱,所以她为我做了咖喱味的肉包,直到二十年后,超市的货架上才出现了咖喱包子,所以妈妈的构思非常前卫。不过,还是觉得妈妈做的包子有些不对。  ——我想让妈妈吃到正宗的包子。  应该祭奠妈妈了,于是我拿出了捏钵。


第九部分:舍利包子(包子)做包子(图)

  我想,既然要缅怀故人,最好一切都采用古代的方式,我甚至还翻出了中国古代的烹饪书籍《齐民要术》。    首先在白米粥中加入同等量的浊酒来做酵母。  掺到面粉中,使其发酵。  如果在面粉中加入髓脂和蜜则更好吃。    我按照一千五百年前的这个食谱,在面粉中加入了酵母、酥、蜂蜜、水,然后搅拌在一起。  酥是表示黄油的古典汉语,在此用来代替髓脂。另外,《齐民要术》中还有在面粉中掺入牛或羊的乳脂的做法。我也非常想按照书上介绍的,用浊酒做成发酵功能很强的酵母,却没有合适的酒,只好凑合着用做面包的发酵粉。  包子是发酵面食的一种!  如果蒸,就做成了包子或馒头。如果烤,就和西方的面包差不多了。妈妈为我做的肉包,只是把面粉揉和好做成了皮,所以没有松软地膨胀起来。  现在的饭店中,为了使包子松软可口,在面粉中加入了发酵粉、牛奶、山芋、猪油、砂糖等。这在配料上有秘诀,不过没有必要像烤面包那样使劲揉,如果过于用力地揉面,做出的包子反而不会膨松。  另外,《齐民要术》中还有以下的介绍:    用菜刀把又肥又嫩的鸭子剁碎,  加入切碎的大葱和盐豉汁炒,  撒上胡椒粉和姜粉。    在饭店里,一般都用猪肉、香菇、笋三种材料做包子馅。不过为了遵守古风,我决定只用鸭子和葱两种简单原料。鸭子和葱,在日本菜中也算是最高组合之一。  所谓的盐豉汁,是把大豆发酵后做成的豆豉放在水中煮出来的汁,是酱油的原形。我家中常备有豆豉,煮一煮就做成了类似大酱汁的调味品。  把做好的馅分成两份,一份加入了胡椒粉和姜末,另一份加入了咖喱粉。胡椒粉和姜粉,相当于现在中国菜中用的五香粉,是混合调料,和印度菜中香料粉的用法一样,和咖喱粉也有些类似。  然后我还决定做没有馅的馒头。  在揉圆的面团上,加上了眼睛和鼻子,做成了妈妈的脸。我觉得她一个人太寂寞,于是又做了久已入鬼籍的父亲的脸。两人的脸颊都圆鼓鼓的,面相看上去很有福气,冲我笑了笑后就变形了。  姐姐给我打来了电话。  “喂,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中国旅游?”  “唉?”  “我中奖了,是‘北京—天津—青岛巡回八日游’。两人一组,可我老公要上班不能请假,我身边认识的人中,只有你一个人整天闲着没事。”  “我绝没有那么清闲……”  “我觉得呀,是咱妈的在天之灵,送给了我们这次旅行机会。她和咱爸在去世前都说想去中国旅行。”  我的父母,都是从旧“满洲国”返回日本的。


第九部分:舍利包子(包子)北京幻想

  仿佛撒满了咖喱粉的天空覆盖着腊月里的北京,这是明年开春左右就会到达日本的沙尘暴。  我伫立在紫禁城门前的道路上仰望天空,不知不觉中似乎感觉自己正站在印度德里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都是行人、车辆、马车、摩托三轮车,道路两侧的商店和小摊的店主都用沙哑的声音高声叫卖着。  怎么回事儿?我揉揉眼睛,这里还是黄色肌肤的中国人的街道。  为什么我的思绪会飞到德里呢?是因为堆积的时间所带来的味道吗?  北京和德里,都是公元前就有的城市。不过,它们得到长足发展却是在十到十五世纪,都是在成为从中亚蜂拥而至的异民族的首都之后。德里作为土耳其民族高鲁朝的首都,北京作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首都,各自焕发出新的面貌。  从此以后一直到今天,二者作为南亚、东亚的中心城市不断发展着。在十五世纪以后,分别以德里和北京为首都兴起的莫卧儿帝国和清朝的历史也极其相似,而且,在十九世纪,二者都蒙受了欧洲人的掠夺,陷入了混乱……  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空气中和德里相同的味道,又一次渗入到了我的体内。  不是咖喱的味道,而是面粉酸化后的酸味,这刺激得我的鼻子深处发痒。  不论是德里还是北京,主食都是饺子、馕、饼、面等小麦制品。  渗透到这个街道上每个角落中的小麦味道,刺激了曾长期居住在德里的我的某处脑神经,所以才带来了幻觉。  而且,北京是“包”的发源地。  但是——    “大家好,你们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不过请不要在外面吃饭,特别是绝对不要在小摊或小店中吃,因为那些地方不卫生……”犹如京都延历寺僧兵一样可怕的导游大声地说。  我们免费跟着十几个人组成的旅行团旅行。  饭店很高级,饮食是中国旅游的一大招牌商品,所以为我们安排了各种美食。还预定要在北京烤鸭名店全聚德吃晚餐。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发牢骚,可北京烤鸭并不是老百姓能经常吃的食物,各地独有的风味,一般都是在“不卫生”的地方。  而且,包子原本是地位低下人的饮食。


第九部分:舍利包子(包子)麻婆豆腐的起源

  某一天的晚饭。  在硕大的圆桌上,摆着十几盘热腾腾的菜,有肉片炒青椒、清蒸鲳鱼、豆腐虾仁汤……或许顾及到我们是日本人,还有一盘麻婆豆腐。  “我做的麻婆豆腐比这要好吃。”  坐在我旁边的老太太客气地对我说,为了征得和她一起的老人的同意,说道:“是吧,老头子。”  老太太并非在夸耀自己的烹饪水平,而是非常自然的语气,这让我颇有好感。看到她丈夫嘴巴咕噜咕噜地不置可否,我就插嘴道:“是啊……酱不够味。”  “对了,没有酱的香味。”  她好像终于找到了知己,说:“我在家里,在自家做的酱中掺入大蒜和香料后使其发酵,作为麻婆豆腐专用酱。这样说来,我家的酱才是个别的,不好意思。”  “没有,在中国也是。在农村,酱都是自家制作的。做麻婆豆腐的豆瓣酱,先把蚕豆蒸好,等蚕豆发霉后,和盐、辣椒一起放入缸中使其发酵(见第一章)。即使制作方法完全相同,各家的酱却味道各异。这种麻婆豆腐中用的姜,是工厂中批量生产的,没有时间慢慢地发酵,所以香味很淡。另外,四川正宗的麻婆豆腐中会放胡椒。”  “唉,还要放胡椒?”  “放很多,甚至让人感觉舌头发麻。麻婆豆腐原本是劳动者盖在米饭上大口吃的一种菜。肉也不会用好肉,以前用羊肉,而且还是蹄筋肉,有些腥,不过和豆瓣酱及胡椒配在一起味道很好。”  传说中麻婆豆腐的起源是这样的: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住在四川成都的陈某由于事故突然去世,一家人陷入了生活困境。两个邻居一家是卖羊肉的,一家是卖豆腐的,由于可怜这一家人,就把每天卖不出去的蹄筋肉和压坏的豆腐周济给他们。  陈某的妻子温巧巧,据说特别喜欢做饭。为了孩子,她绞尽脑汁想做得好吃些。  由于蹄筋肉很硬,所以先把肉剁碎。当时不可能有绞肉机,她就用坚硬的木头做成圆树墩状的菜板,把蹄筋肉放在上面,用大菜刀耐心地剁。十分钟后,就能剁成细小的碎肉。  豆腐形状乱七八糟的也不好看,她切成了小四方块,这样就看不出原来的形状了。  然后加入自家制的酱,把弄好的碎肉和豆腐煮上几个小时,因为蹄筋肉即使剁碎了仍然很硬。经过咕嘟咕嘟地慢炖,蹄筋肉会变软。而且还能炖出黏稠的美味胶脂。中国的豆腐也有韧劲,很适合炖,而且吸入了肉汁,味道更好。  最后出锅时,撒上充足的胡椒,蹄筋肉独特的动物胶腥味因此而消失了。  吃一小口,满嘴充满了肉滑润的甜味。稍隔片刻,浓重的辣味接踵而来,还有蚕豆酱独特的发酵味,微微残留的羊肉腥味反而感觉很好。而且,胡椒清新的香味,像清风一样从舌头上吹过。  这是以前从未吃过,而且只要吃过一次就绝不会忘记的味道。  温巧巧靠这个菜开了家餐馆。由于这菜又便宜又特别好吃,所以生意非常兴隆。因为她的脸上有麻子,所以她擅长的这道菜后人就称为“麻婆豆腐”。    “哎呀,那应该很好吃。”老人发出了呻吟般的声音。  “那里面包含着麻婆的气魄呀,比起这么高档的菜,我更想吃那位婆婆做的豆腐。”  “有的说温巧巧不是老婆婆,而是年轻的寡妇。”  “老头子,你死后我需要做的饭菜,现在就应该开始构思了。”  “喂,你胡说什么。”  老人瞪了一眼老妻,然后转向我说:  “你真了不起,竟然知道这样的故事。”  “我弟弟的妻子是中国人,他经常来中国,可从不送我礼物。嘻嘻嘻。”  姐姐微笑着说。


第九部分:舍利包子(包子)孔明的包子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老人说。  “什么?”  “你注意没有,咱们吃早饭时有包子。”  旅行团的早饭是在饭店食堂吃的自助餐,可以自由选择粥、汤面、包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