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秦记之我是韩信 作者:一枝秃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陈平的随从回到临济,入到大殿,呈上陈平留下书简。魏咎阅毕,将那书简往阶下重重一摔,怒道:“陈平那厮,自称鬼谷弟子,有纵横捭阖之能,却原来不过如此!”
  魏咎便开廷议与群臣商议对策。那一帮朝臣,不少是魏咎招贤榜招来的,当初口若悬河,自诩有安邦定国之才。此刻一个个脑袋恨不得缩到脖子下,惟恐被在王座上的魏咎看到。
  那魏咎连点了几个重臣之名,那些平日里高官厚禄的“爱卿”,此时也拿不出什么主意,装模作样支支吾吾。
  众臣皆是心知肚明,秦军大兵压境,除了投降还有什么办法。
  只是那“投降”二字无人说得出口。投降秦人是什么结果,有被秦二世胡亥斩了头的张楚大将宋留为榜样,不说也知道。那魏咎身为反贼之首,又岂会有好的下场。
  忽有人来报,三晋盟副盟主张良张子房先生来到城门,递给守兵一封书信。
  那张良在泗水用矫旨三道,退去了魏相周市的大军。又用一系列手段,帮助刘邦夺回被占城池。他虽昔日与魏咎同在三晋盟,此时已成了魏国的敌人。想不到那张良竟有胆量再次来到魏国。
  魏咎急忙问道:“张子房何在?”来人禀道:“子房先生呈上书信后,便飘然而去。”魏咎又问:“他去时可留下什么话没有?”来人答道:“子房先生云,他为救我魏国而来。”
  国破在即,魏咎也无心找张良算账了。他此时想的是,那张良不顾被擒危险,在魏国覆灭之际来到临济,还算对得起我这老朋友。张良雄韬伟略,声称是救魏国而来,定然有所说教。不知他信中写的什么?
  魏咎展开书信,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只见那信上只写就八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那智谋多端的张良给他们的大王出了什么主意。
  魏咎脸上现出痛苦的神情,忽毅然宣布:“寡人意欲以死向秦谢罪,以换得举城百姓不受刀兵之苦!”
  魏咎此言一出,殿上扑通跪倒下一片。群臣痛哭涕零道:“吾王乃万金之躯,怎能以大王性命换得吾等残活于世?吾等纵粉身碎骨,也要保得吾王性命。”
  以当时根深蒂固的愚忠观念,这魏国便是魏咎私有,纵然这临济城中军民为他战死殆尽,那也是臣民们应尽的本分。大凡亡国,那亡国之君要么孤注一掷,裹挟百姓负隅顽抗,要么便是卑膝投降。那些投降者,明里大多打着怜惜臣民生命的旗号,却哪一个不是想以此换得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这魏咎即位以来素有贤名。为了复兴他大魏,整兵缮甲,广纳贤才。对民只征收薄税,给了饱受暴秦之苦的黎明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魏人皆是称颂他是自魏文侯以来国中第二个明君。若不是那无能的周市把持朝纲,军事能力一塌糊涂,何至于会有亡国。
  而魏咎竟要以自己性命,来保臣民的平安。这等胸襟,叫群臣又是羞愧,又是感激涕零。
  魏咎扫视众臣,鄙夷一笑:“尔等说要保寡人性命,又有何办法?寡人不死,秦人怒气难消,难道要这临济化为尸山血海,尔等方才如愿?”
  众臣听他一问,顿时哑口无言。
  魏咎目光变得坚定无比,朗声道:“寡人今日之死,实为我大魏他日之复兴也。”
  众臣疑惑问道:“大王此言何意?”魏咎道:“存吾丁壮,保吾实力。他日天下有变,由吾弟豹东山再起。寡人以一己之死,唤起国人悲愤之心。国人知今日之耻,必效死辅助吾弟,重兴我大魏江山社稷。”
  大殿内一片哭声抢地。
  (那张良为何不在沛县,却来到魏都临济,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
  临济城头,一堆柴禾高高架起。烈火雄雄,魏王咎一身缟素,在烈焰中慷慨自焚。万民匍匐于地,无不潸然泪下。
  那章邯的大兵已到城下。章邯跨着一匹大马,举头望着在烈火中焚烧的魏咎,喟然长叹:“此人虽然懦弱,却也是贤德之王!我二世皇帝若具其一半仁德,何至天下混乱如此。”
  原来章邯昨日接到魏咎之书。书略云:魏咎聚集魏地豪杰,与强秦一争高下,深知罪重难免。今被困孤城,国亡在即。久闻章邯大将军勇武神威,明理通达,城破之日,当无屠城之厄。魏咎愿以死谢罪,换得全城百姓不受刀兵之苦。章将军若许诺不容士卒入城伤民,魏咎当即自焚于临济城头,以告慰家乡父老。君若不许,城中粮草可经数月,带甲之士亦有万余。魏咎愿誓死一战,与君玉石俱焚。请将军自行斟酌。
  章邯阅毕,寻思魏咎既愿自裁,再战徒费军力。且大军正在缺粮,听得城中粮草丰足,不由眼前一亮。便与来使道:“若魏咎自裁,城中再献粮十万斛,章某即时退兵。”章邯这老狐狸,这当口还不忘敲诈魏咎一笔。
  那魏咎得使者回报,即献出十万斛粮。章邯验收完毕,遂往城下来看魏咎自焚。
  那魏国兵马早已解散到民间去了,魏咎之弟魏豹,也由一干死士护送去了吴中投奔项梁。魏咎又将嫔妃一一遣散,心事已了,遂沐浴更衣,身着白色罪服,登至临济城头,引火自焚。
  临济城头烈焰熊熊,魏王咎在一堆柴禾中慷慨赴死。
  章邯拔马转身,喝道:“传令三军,绕城而走,东去追击齐军,剿灭齐国叛逆!”
  秦军势如破竹,连灭张楚,魏两国。在秦军兵锋之下,齐国亦是风雨飘摇。山东各路英雄,谁能阻住那章邯连战连胜的势头,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点燃的革命之火继续燎原?请继续追读本文。


第十章 项军骄女
  沛县城外,皆是沃野良田,一马平川。
  艳阳高挂空中,发出耀眼金光。日交正午,寒风凛凛,正是肃杀的时节。
  平野之上,两路人马狭路相逢。两边列成阵势,各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鼍鼓喧天,彩旗迷目。
  这两支军马皆着红色战服。乍眼望去,好像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那南面的军马,人人头上扎了一条白巾。门旗中,立了一杆大旗,上绣一个斗大的“项”字。
  这红色的战服乃是楚军所有。春秋时强大的楚国,便以这战服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有那“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率领红色大军于公元前597年,与晋国大战一场,把晋景公的军队杀得落花流水,一举登上霸主地位。从此楚国便成了公认的强国之一。
  这北面的军马,由一位目光阴沉,短小精悍的将军统领。
  可别小瞧了这位将军,他便是一直跟随秦嘉左右,为秦嘉打下东海一郡的有勇有谋的上将军朱鸡石。
  听说他一身横练功夫练得登峰造极,纵是一矛刺到他胸口,也只能在他衣甲上戳穿一个窟窿,却不能刺透他的皮肉。而死在他那一手赫人的红砂掌下的秦军将卒更是无可计数。
  原来那东海郡的秦嘉,与那魏相周市一样,要对软柿子刘邦开刀了。
  那一边秦军犹在乘胜追击,欲一举灭了齐国。这一厢诸侯间的战事却仍然无休无止,各自大打出手,纷纷抢夺地盘,扮演者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仿佛不知道灭亡的魏国就是他们的榜样。
  秦嘉立楚王后裔景驹为王,自号上柱国。国事方稳,即派符离人朱鸡石为帅,以东阳人甯君为军师,督三万大军攻入泗水郡,欲一举吞并沛公刘邦。
  被视为鱼腩的刘邦,刚吃了魏军国的败仗,元气还未恢复过来,又要与秦嘉的楚军交战。几个仗打下来,被打得屁滚尿流,刚收服的十余座城池,除了沛县一座孤城,又统统落入了朱鸡石手中。
  而南面的项家军,战鼓擂得震天响。只因为他们的主将大小姐项追,已在垓中连取三阵,击毙了三位敌军大将。
  英姿飒爽的项追,跨着一匹栗色的战马,内穿白银嵌金束身细甲,外罩一件红色披风,小腿裹缚,头顶银盔,足蹬鹿皮战靴。那小蛮腰在战甲披风掩映之下仍若隐若现。掌中一杆长枪,腰间一柄长剑,要多招风就有多招风。
  女爱俏,一身孝;女爱美,一身红。那项追银甲红袍,把这些美丽的颜色都占尽了。
  琼鼻杏目,粉面桃腮。自从项追来到中原,远离大漠风沙,小妮子越发出落得水灵灵好似鲜花一般。那绝伦的美艳,只看得人眼红心跳。
  偏偏这小妮子不爱红妆爱武装,就喜欢打打杀杀。用一句话说,就是有暴力倾向。
  可不是,那龙翔阁阁主龙且,就被这小妮子成日逼着与她较量枪法。也只有龙且的那杆火龙枪,才能与她的飞虹枪一较高下。结果是龙且总被她战败,灰头灰脸地甘拜下风。
  那龙且的枪法已是打遍江浙一地无数英雄,怎会败给一个大姑娘?那些项氏子弟总是拿这取笑。龙且被人问起,腼腆一笑,个中原因心中自知。
  成日面对一个如花似玉的妙人,那龙且血气方刚,怎能不动心?他暗恋项追这个暴力女来日已久。与项追较量枪法,先与她打得难分难解,最后在最关键时让她一招,哄得小妮子心花怒放,自以为龙且也不过如此。
  其实龙且自从老爹龙在吼被大蛇吞入肚中,便开始发愤图强。在门中长老以灌顶之法传功之后,一身“哼哈二炁”已隐隐有他老爹七层功力。假以时日,达到龙在吼当日修为也不在话下。收拾那小妮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他当然不会对小妮子动以绝招,想追人家姑娘,这点觉悟自然是有的。
  可惜他的一番苦心却没有结果。项追只把他当成了练枪法的对象,却从不对他敞开芳心。还取了一个绰号给他,叫他小且子。
  就连这统兵的将印,也是项追骗来的。
  那日,项梁接到沛公刘邦使者陆贾求援书信,说秦嘉大兵压境,恐难抵挡。愿举兵投效武信君帐下,请项公速派兵救援。
  (这武信君乃项梁自封,与赵王武臣相同。笔者也弄不明白,为何这两人会选择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