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章的内容各不合样,面对每份奏章,崇祯的心情,固然不合样。只看到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无可奈何,一会儿抽搐不已,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摇头叹息,不一而足。皇帝,是通过奏章来了解天下苍生的。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就集中在他的方寸脸上了。
    “废料”
    突然间,崇祯愤愤的骂了一句,将一份奏章狠狠的揉搓在一起,然后扔到一边。这完全是习惯性的下意识的动作,熟练无比。
    老太监无声无息的将奏章捡起来,慢慢的摊平,却是没有看上面的内容。可是,下面的这笔批红,实在是太显眼,他还是看到了。批红的字体,可不是什么好话,可见崇祯内心的怒火。
    “废料”
    忽然间,崇祯又骂了一句,又将一份奏章扔揉搓一起,然后扔在地上。动作还是那样的熟练无比,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
    刚才那两个小太监,在西暖阁里面的主要职责,就是不竭的将这些纸团捡起来,然后细心的展开,压平,再重新轻轻的放在崇祯的身边。现在,两个小太监离开了,这份职责,就只有老太监独自完成了。
    崇祯一边批阅奏章,一边乱扔纸团。他每扔一个纸团,老太监都要慢慢的捡起来,然后用枯瘦的手指,将纸团展开,压平,再细心的叠放在一起。奏章的内容是什么,老太监很自觉的不看,可是后面的主笔批红,实在是太显眼,他只要睁着眼睛,就不克不及不看到。
    老太监情不自禁的轻微的摇摇头。最近皇上的批复,太多这样的话语了。一句两句尚可,过犹不及。要是以前,大臣接到这样的批红,肯定会惶恐不安,惶惶不成终日的,一份谢罪表是绝对不克不及少的。甚至是上吊自杀。可是现在……唉,除直接派遣锦衣卫拿人,已经没有太多人害怕这样的朱笔批红了。
    “窝囊废就知道伸手要钱”
    忽然间,崇祯又怒骂一声,狠狠的将数份的奏章都揉搓起来,下意识的抬头,想要扔到养心殿的外面。结果,他一抬头,眼睛的余光终于是见到了老太监。他的手,慢慢的停在半空,然后又慢慢的缩回去。手里的纸团也就不扔了。
    看到老太监有点佝偻的身影,崇祯皇帝的怒色马上慢慢的缓和下来,好像是看到了亲人一样,欣慰的说道:“大伴,你来了。”
    能够有资格被崇祯皇帝叫做大伴的,自然是从小就服侍崇祯的信王府老太监王承恩了。崇祯身边的宠任太监很多,高起潜、曹化淳、张彝宪都在名单之内,可是自始至终最信任的,还是这位从小玩到大的“大伴”。
    王承恩将所有的奏章,都全部展平,露出一丝关爱的笑容,慢慢的说道:“皇上,夜深了,您先吃点工具吧。”
    崇祯摇头说道:“不饿。”
    王承恩素知自己主子的性格,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跟他说得太多,他也不会改口的。他立即轻轻的招招手,让小太监将食盒提进来,将宵夜摆放在旁边的小餐桌上。其实,食盒外表精美,里面的宵夜却是很是的简单,只有小米粥、咸菜、薄饼等。
    为了节省开支,崇祯下令将自己的伙食费,从原来的每个月一千零六十四两减少到不足四百两,尚膳监也减少了大量的人手。菜式也要求以素菜为主。固然,所谓的节约,不过是做给人看的。在崇祯看不到的角落,不知道有几多的银子,都被吞没了。
    果然,闻到小米粥的香味,崇祯就忍不住了,他是简直饿了。在大伴的面前,他也不需要矜持什么的。他站起来,伸伸懒腰,就坐到一边去喝粥了。崇祯吃饭有个好处,就是比较随意,不需要人侍候。因此,其他的小太监,都全部退到了暖阁的外面。
    崇祯喝粥的时候,王承恩将所有的奏章,都整理了一遍。若是另外太监,在整理奏章的时候,肯定会飞快的浏览一遍,然后将内容记下来,作为自己获取利益的资本。可是,王承恩历来不干这样的事。奏章的内容,他是肯定不会主动去看的。
    和其他的太监不合,王承恩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将来,都没有什么揽权的**。他虽然是东厂提督太监兼司礼监章印太监,权力和以前的刘瑾、魏忠贤完全持平,不过,他历来不插手具体的事务,对政事也历来不颁讲话论。
    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不干涉政事,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坏处是东厂被瘫痪了,国家机关失去了作用。以前的东厂,尽管极尽压迫文武百官之能事,让文武百官深恶痛绝,可是在情报系统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用处的。东厂和锦衣卫可以迫害任何人,唯独不会迫害皇帝。东厂瘫痪,锦衣卫的势力又大大的缩减,其实对崇祯皇帝来说,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嘉靖、万历两个皇帝久居深宫,几十年不上朝,朝里的大小消息转变,却是历来瞒不过两人。国家的机器照样运转,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侦察得力?只要掌握了东厂和锦衣卫,皇帝对天下的掌控,就是杠杠的。故有人说,只要抓住厂卫,天下皆不是问题。
    崇祯上台以后,宠任东林党的各位骨干。东林党最痛恨厂卫,又痛恨太监,因此,对厂卫势力,还有太监势力,都极力进行冲击。崇祯开始的时候,也很恨太监,很恨锦衣卫,很恨东厂。因此,在即位以后,大力限制东厂和锦衣卫的权限。王承恩自己的权力**很小,加上皇帝的限制,厂卫自然是元气大伤了。
    比及后面崇祯发现,没有厂卫的帮忙,自己根本无法了解天下政事的时候,大错已经铸成,没体例更改了。文官集团是绝对不会让厂卫继续坐大的。在他们极力抗拒下,东厂和锦衣卫,始终不成气候。说起崇祯朝的厂卫,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大伴,你坐一会儿。”
    崇祯喝完小米粥,继续开始批复奏章。
    王承恩知道自己主子的性格,是宁愿自己累死,也不肯落个怠政的名声的,因此,也没有怎么劝阻。崇祯的脾气,比较执拗,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很少会改变主意的。即使是大伴,也无法劝说。这一点,连后宫的嫔妃都深有体会。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让崇祯稍微改变一下主意。这个人就是懿安皇后张嫣。可是她同样很少干涉政事。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忙了一天,干失落两个老鼠,真是累坏了大家给点推荐票抚慰一下谢谢】
    
    '  '
第582章 西暖阁,崇祯(2)
    第582章西暖阁,崇祯
    (0582)
    事实上,崇祯简直有很多的奏章需要措置。他桌面上的满满铛铛的奏章,都是今天从内阁转来的。这是一天的量,而不是累积起来的量。自从即位以后,崇祯都坚持每天的奏章每天批阅,绝不过夜,除非是生病了,连笔都拿不起来。
    一般来说,奏章在达到皇帝这里之前,会有内阁的批示,拟出大体的措置意见。皇帝看了以后,觉得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过一过目就算了。有些皇帝甚至自己都不过目,直接将奏章交给司礼监措置。刘瑾、魏忠贤的权力,就是这样极度膨胀起来的。
    可是,崇祯即位以后,所有的奏章,在内阁批示以后,他还要亲自批示。原因很简单,他信不过内阁。固然,这是心照不宣的,没有人会说出来。崇祯在十七年的时间里,换了五十位阁臣,换了十五位的刑部尚书。大臣的变动如此的频繁,焉能维持内阁的正常运转?
    因为崇祯太勤劳,内阁的批示基本不顶事,有的甚至被崇祯臭骂,慢慢的,内阁这边,干脆懒得批示了,有奏章直接就转给了崇祯。崇祯也不怕辛苦,只要是有奏章,都必定要措置完毕,才上床就寝。由于奏章太多,他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个时辰不到。
    内阁转过来的奏章,是分了几种颜色标签的,别离代表不合的类型。红色的,是军务。蓝色的,是民政。黄色的,是皇室宗亲。青色的,是锦衣卫送来的。紫色的,是东厂送来的。还有其他的颜色,不一而足。
    现在放在案头上面的,最多的就是红色的。这充分辩明,在崇祯朝,军事斗争乃是第一要务。在度过二百六十七个年头以后,大明朝已经是一片的风雨飘摇。在关外,在关内,都处于一片的战乱傍边。
    东北的鞑子,龙精虎猛,越打越强,控制了辽东之地不说,还深入到明国的内部来抢掠。对鞑子,明军已经基本没有还击之力,只能被动的防御。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是掌握在鞑子的手里。
    这些红色的奏章,有相当部分是从锦州、山海关前线送来的。情报反应,辽东的鞑子,又开始有活跃的迹象,只是不知道鞑子准备有什么动作。辽东监军高起潜于是伸手问崇祯要钱要粮,要增加军队的数量,结果被崇祯大骂“窝囊废”。
    陕西的民乱,情况也不是很好。洪承畴是有能力的,卢象升也是有能力的。崇祯要两人倾力合作,将民乱尽快的镇压下去。可是,两人不竭的策动进攻,简直是斩杀了很多的乱军,却是没有体例将其剿灭。因为,乱军四处出击,行踪飘忽,根本不成能将他们全部围困在一起。
    陕西民乱,是典型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军错过了车厢峡那样的大好机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由于乱军实在是太狡猾,官军还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其中,最大的损失,莫过于曹文诏的死。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在辽东参军,随熊廷弼、袁崇焕等抗击后金军。以功历官游击、参将等职。崇祯三年(1630)七月,擢升延绥东路副总兵。次年四月,杀害起义军首领王嘉胤,以功擢临洮总兵官。继在陕西晋先后击破多支农民军,受命节制陕西、山西诸将。后调之大同。
    崇祯七年七月,鞑子入寇大同,曹文诏固守怀仁。因失地,论罪流放边卫。山西巡抚吴<觯烁疵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