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16飞行器在实验中爬升到了600米,最后在发射位置1。5公里外爆炸,偏离预定航线1。4公里(简直可以说是乱飞一气)。经过改进后的216飞行器则获得了212的编号(天知道苏联人是怎么排编号的),212更进一步采用三轴陀螺稳定飞行系统(也叫GPS3,跟现在的GPS没关系哈)。

按照苏联当时的计划,212飞行器应该能打击三十公里外的地面目标。采用ORM65发动机,这是瓦伦汀。格鲁什科研发的发动机,重量大约是10公斤,但推力高达150千克,采用煤油和硝酸双组元推进剂,也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

但是,这个发动机的选择在当时的争议却很大,喷气院的总设计师偏向格鲁什科的发动机,但其他人却更喜欢火箭研究院由米哈伊尔。蒂霍拉沃夫研发的液氧推进系统。后者最大的麻烦是液氧需要低温储存,操作极不方便,而且实战中液氧瓶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当时科罗廖夫选择支持总设计师的选择(也就是ORM65),而液氧发动机支持者全是原莫斯科反推动力研究组成员(科罗廖夫也是),之所以要提一下,因为科罗廖夫后来入狱就跟这个选择有莫大的关系。

后来212项目一直持续试验,到了1937年也就是大清洗高峰时期,动乱也给试验带去了麻烦。先是各种拖延(这在当时是很要命的,上头不喜欢拖延),然后是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质量很糟糕,直接导致了生产212飞行器的计划没有落实。而这就给了科罗廖夫的反对者借口,很快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就被调离领导岗位,到了1938年更是被关进了监狱,如果不是图波列夫帮忙奔走斡旋科罗廖夫恐怕会被枪毙。

而这个212飞行器项目也因为大清洗的干扰并没有结出果实,在1939年被正式取消。从技术上说212飞行器跟V1差不多,如果能够继续研发下去苏联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

当然,这是历史上,在这个时空中212飞行器的结果要好不少,在1941年也就是卫国战争爆发前取得了成功。可能有同志要说了,老马,你之前说苏联的导弹研究可不是这么说的,如果212成功了为什么没有投入实战和使用呢?

原因很简单,212飞行器的性能不能满足苏联红军的需求。这么说吧,这种“导弹”发射重量为210公斤,弹头仅仅只有30公斤,最大射程约80公里,实际有效射程约50公里,速度为380米/秒。

30公斤重的弹头能干啥?只相当于203毫米火炮的威力对于坚固的固定目标只能说是挠痒痒,而且更要命的是这种“导弹”是惯性制导,其精度差得离谱,只能用来攻击城市之类的目标。这有毛用?

反正离红军精确打击的要求是相差万里,212项目成功之后就立刻转入了技术储备,其中格鲁什科负责研发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而制导系统已经全面从机械陀螺仪的惯性制导向激光、雷达制导转变。

当然,现在在雾风耶维奇手下科罗廖夫最重要的工作是研发一款最大射程超过300公里并能够搭载一枚两吨重弹头的弹道导弹。从后世的角度说这似乎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可是相当的要难了。

不过李晓峰也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将部分V2导弹发动机实物送给了相关部门。相信以苏联的科技实力山寨一下问题不是特别大。

只不过让李晓峰没有想到的是,最开始科罗廖夫并不打算搞一款弹道导弹,而是希望继续发展巡航导弹。因为在此之前苏联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强的技术储备,而且在最近两年中,苏联还获得了部分V1导弹的实物。可想而知当苏联专家看到德国同行的作品时,立刻就会联想到之前那个不成功的212飞行器,除了体积之外,两者太相似了。

更重要的是苏联专家对V1导弹的脉冲式发动机相当的有兴趣,因为这种发动机原理十分简单,对苏联来说仿制难度几乎没有,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发动机推力不够而且噪音太大(V1就有嗡嗡弹的雅号)。

在专家们看来,仿制V1发动机见效快,可以迅速使之前下马的212飞行器复活,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份报告刚刚送到李晓峰案头就被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V1的发动机推力不足,哪怕是苏联在核弹项目上进展顺利,可以预见第一颗实用型原子弹的重量也不会低于四吨,苏联版本的V1根本就带不动,而且最大射程依然太小(不到100公里)。而且V1的速度太慢容易被拦截,李晓峰可不希望自己耗费重金才制造出的核弹头被中途击落或者直接落在自己的国土上。

所以李晓峰当时交给了雾风耶维奇一项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全面推进弹道导弹项目的研究,暂时以弹道导弹为优先,尽早制造出能运载核弹头并在波兰境内就能攻击伦敦的弹道导弹。

至于巡航导弹,暂时交给海军和空军去发展,而且也不以搭载核弹头和对地打击为优先,而是优先考虑反舰需求。毕竟在未来红海军在这个方面的压力颇大。

当然,李晓峰也没有忘记催促雾风尽早解决个人问题,赶紧把小秘书拿下了再说……(未完待续。)

441开罗(上)

核弹的问题在苏联内部是掀起了一阵风雨,但是在苏联外部却没有任何影响,在KGB的严密封锁下,其他国家并不知道苏联已经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顶多他们能知道的是苏联突然成立了几个新部门。不过这在战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而且苏联使出了名的部门多,人民委员会里的部长都是一堆堆的,苏维埃和党的机关也是各有一摊,突然多了和突然少了几个部门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

实际上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主流们关心的还是土耳其问题,那一块苏联依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说法,既没有退让也没有进一步激化矛盾,反正就是那么干耗着。

这让丘吉尔和罗斯福很是不满,是的,在土耳其问题上,就轮到英美穿一条裤子了,遏制苏联扩张势力范围,将苏联封锁在黑海海峡之内,是英美的共识。尤其是在中东那嘎达突然变得有些重要的前提下,黑海海峡问题就显得更重要了。

丘吉尔亲自去了莫斯科,而罗斯福也给托洛茨基写了信,强烈的要求苏联在这个问题上保持克制,不要将土耳其逼迫到轴心国那边去。甚至不无暗示的表态:如果苏联在土耳其问题上不保持克制,那么将终止对苏联的援助。

不过让罗斯福有些始料未及的是,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极其强硬,当他这边刚刚表示要终止援助,苏联立刻就取消了托洛茨基参加开罗会议的日程安排,表示托洛茨基同志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出国开会。

不仅仅是终止了参加开罗会议,苏联还暂时中断了同美国之间的情报以及在太平洋战场的合作,红海军特混舰队做好了返回本土的准备。这一系列变化让美国人不禁又有些踌躇,不敢再进一步施加压力了。

“俄国人是公然要挟,就是拿算准在消灭轴心国之前,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这才为所欲为……不能助长他们的狼子野心,英美两国应该携手敲打俄国人,让他们守规矩一点!”

这是丘吉尔写给罗斯福的信,老烟鬼时刻都想将英美捆绑在一起,或者说让美国人跟着他的指挥棒走,而这一次,他认为是好机会。突出美苏之间的矛盾,强调英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这应该能拉近两国的关系。

只不过罗斯福的回应却不是那么热烈,老总统反对采取进一步的过于激烈或者带有谴责性意味的措施,尤其是英美的共同声明来给苏联施加压力。他不认为局势到了那个地步,而且他也不喜欢丘吉尔这种打蛇随棍的搞法,认为美国应该跟英国保持距离,没必要为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而跟苏联正面硬抗,相反,他很乐意看到英国被削弱。

最终的结果是罗斯福再次给托洛茨基去信,在信中他再次重申了盟国内部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再次强调团结。并告诫托洛茨基,不要在关键性的问题上进行挑衅,虽然美国无意维护英国制造的国际旧秩序,但是也不希望看到任何称火打劫的行为。如果苏联尊重这一点,那么美国很乐意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解决纠纷。

这么一来,托洛茨基和******自然也不能强硬的答复罗斯福了,在回信中托洛茨基写道:“苏联政府和人民无意搞侵略,不打算侵略土耳其的一寸国土。苏联政府关心的是斯拉夫民族和东正教信徒在土耳其享有的尊严和人权得到保障,更关心土耳其政府是否彻底的贯彻落实中立的原则……在之前的几年中,土耳其政府打着中立的旗号为法西斯份子大开方便之门,极大的损害了苏联的权益,对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制造了大量的困难……苏联人民必须要讨一个说法,土耳其政府必须端正态度,他既然无力维持中立,那么就该表明究竟是轴心国那一边的还是我们这一边的……”

这封回信不仅仅是寄给了罗斯福,更是公开在媒体上发表,苏联第一次表明了他们在土耳其问题上的态度,那就是要土耳其人端正态度给一个说法,否则苏联政府不介意用其他手段讨一个说法。

这项声明让之前英美舆论界一边倒的黑苏联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对于英美两国人民来说,他们不会考虑什么传统秩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想法很简单:支持咱们跟咱们并肩作战的就是朋友,而支持敌人的就是敌人。土耳其的行为很显然在他们看来就是敌对行为,至少是不友好的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会问:“我们的政府为什么对敢于直言的盟友说不,而对支持敌人的混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一时间媒体哗然了,丘吉尔立刻就感受到了压力,民众让他给出解释,为什么不帮朋友反而帮敌人说话?

“阴险的俄国佬!他们就是故意的!”丘吉尔气得牙痒痒了,不过办法也不多,因为保守党在英国确实没那么高的人望,不然怎么会出现战争一打完他这个首相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