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聘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不要想得太多,他是做大事之人,不会为过去的小芥蒂而耿耿于怀,再说他还需要蔡家替他稳住荆州,所以只要你忠诚正直,蔡家的前途命运就不会差。”

蔡进默默点头,他扶住船舷,望着黑亮的江水,不由心潮起伏,襄阳,他又回来了!

........

襄阳城和樊城一线目前有一万曹军驻守,由大将徐晃统帅,尽管襄阳城是整个荆州的中心,但曹军主力却驻守在樊城一线,连徐晃本人也大多时候在樊城。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曹军各种粮食辎重都堆放在樊城,必须用重兵把守,另一方面徐晃也受够了江夏水军之苦,如果他驻守襄阳,一旦江夏水军封锁了汉水,那么他们就要重蹈去年逃亡上庸的覆辙。

这段时间徐晃的心中格外担忧,由于风向转为东南风,那就意味着江夏军进攻的日子越来越近,而曹军在荆州的兵力只有两万人,却分守两地,这让徐晃觉得极为不妥,虽然放弃江陵有点可惜,但兵力分散会导致江陵和襄阳最后都保不住。

就在昨天,徐晃得到了消息,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将江陵让给了江东军,这终于使徐晃稍稍松了口气,这是明智之策,不管将江陵让给刘备还是孙权,都是对江夏军的有力牵制,有利于曹军控制襄樊战略要地。

但与此同时,徐晃也担忧起来,江陵发生如此大的变故,江夏军会不闻不问吗?

天刚亮,邓塞城头上的精钟便猛烈地敲响起来,‘当!当!当!’精钟声传到了樊城,一队队曹军飞奔上了城头,徐晃也大步上城,扶住城垛向东眺望,他最担心的一刻终于来临了。

只见远方江面上,一支船队正浩浩荡荡开来,船队在强劲东风的鼓动之下,劈波斩浪,渐渐驶近了樊城。

徐晃的目光向停泊在樊城码头上的近百艘渡船望去,他很清楚,只要江夏水军到来,就意味着曹军所有的船只都保不住了。

果然,江夏军战船随即对汉江上的所有船只进行清剿,无论是民船还是曹军运货船,全部被驱赶到樊城码头一侧,放火烧毁,一时间,江面上烈火冲天,浓烟滚滚。

上万曹军在城头和城下默默注视着江面上的大火,他们一年多来早已经习惯了江夏军在水上的强势,江夏水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甚至连主将徐晃也暗暗庆幸自己昨天从襄阳返回,否则他也将被困死在襄阳。

想到这,徐晃抬头向对岸的襄阳城望去,城内还有五千驻兵,但徐晃更担心的是曹仁的军队,他正在北撤途中,现在江夏军封锁了汉水,曹仁军队又怎么回来?

徐晃心中忧虑之极,就在这时,东面有士兵大喊:“将军,快看比水,出事了!”

徐晃扭头向比水望去,他的心顿时沉入冰窟,只见比水上空浓烟弥漫,烈焰腾空十余丈,远在十里外的樊城也看得清清楚楚。

比水上停泊着曹军的数百艘战船,此时徐晃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断绝了。

第410章衔尾追击

编县是南郡最北面的一个县,只是一个中县,人口三千余户,由于编县紧靠襄阳郡,受襄阳郡的影响很大,自从曹军南侵以来,编县也和其他襄阳郡县一样,连续爆发了两次逃亡潮,大部分民众都逃去了江夏,使得整个县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这天傍晚,一支从南方过来的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了编县县城,这支万余人的军队正是从江陵北撤的曹仁军队,经过三天的急速行军,曹军即将离开南郡。

但曹仁并不高兴,三天来,曹仁两次大发雷霆,将十几名违规的士兵打得半死,又一连罢免了三名军官,让曹仁如此愤怒的原因很简单,他中了江夏军冒充江东之计,白白将江陵拱手让出。

虽然陈矫再三规劝,江陵兵力太少,一旦江夏大军杀至,他们很难守住城池,弃城也是明智之举,话虽这样说,可一想到自己是中计撤军,曹仁就感到无比窝囊,心中恶气难出。

一连三天,曹仁脸上都十分阴沉,没有一丝笑意,使他周围的士兵都战战兢兢,唯恐触怒了他,这时,副将牛金催马上前问道:“启禀大将军,天色将晚,我们是连夜赶路还是就地驻营?”

曹仁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已落山,满天布满了紫红色的晚霞,他马鞭一指远处的编县县城,“去县城里驻营休息,五更准时出发!”

“遵令!”

牛金立刻命人去通知各营主官,他自己则率领五百士兵向大营急速奔去。

曹仁之所以决定在编县休整一夜是有一定的原因,他尚不知襄阳的情况,他很担心江夏水军已经杀入汉水,封锁了北渡之路,如果是那样,他就需考虑直接撤退到上庸。

而编县正好就是西去上庸,北入襄阳的交叉口,所以他需要在编县得到明确的消息。

很快,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了县城,县城已是一座空城,绝大部分民宅都房门紧锁,整个县城内只剩下三百余户人家,由编县主簿留下来管理。

当大军进城之时,牛金将县主簿带了上来,主簿名叫辛治,南阳郡人,年约四十岁,他上前向曹仁躬身行一礼,“下官编县主簿辛治参见大将军!”

辛治并没有投降曹军,依然是荆州牧任命的主簿,不过他官微职小,他是否投降对曹军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他必须约束住当地民众,不要给曹军添乱。

曹仁冷冷哼一声道:“我们只是途径编县,休息一夜就走,你要约束好编县民众,若敢来捣乱,小心军法从事。”

“卑职不敢,我已将县中所有居民都迁到东南角,其余地方随便士兵住宿。”

曹仁又问道:“这两天襄阳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辛治摇摇头,“这两天没有人过来,也没有听到什么消息,若有消息我会立刻禀报将军。”

曹仁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便吩咐左右道:“赏他十两黄金!”

“多谢将军!”

辛治连连感谢,被士兵带了下去,曹仁随即对牛金道:“士兵不要住得太分散,集中在北城一带,另外搜查全城,不准有任何易燃引火之物,明白我的意思吗?”

“卑职明白!”

曹仁催马进了县城,进县城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北方,他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襄阳极可能已经出事了。

.........

天空的紫霞变成了黑色,夜幕终于降临了,在距离编县十余里外的一片树林内,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也悄悄进入,这支军队正是一路尾随曹军北上的江夏军,他们距离曹军较远,且不是走一条路,没有被曹军发现。

军队约三千余人,由大将赵云率领,这是赵云主动向刘璟请令追击曹军,三千追兵自然是无法和一万精锐的曹军抗衡,所以对赵云而言,最重要的是等待机会。

尽管刘璟认为曹仁在得知汉水被封锁后,极可能会向上庸方向撤退,但赵云根据一路观察的情况分析,曹军随身携带的军粮只能支撑六七天。

而从江陵前往上庸,最快也要十天左右,再加上沿途多是山区,人口稀少,难以补充军粮,所以赵云判断,曹仁军队一定会先回襄阳,在襄阳得到粮食补充后,再转道前往上庸。

和赵云一起北上的,还有年轻的军官邓艾,赵云尤其喜欢这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睿智、谦虚、好学,不仅文才谋略出众,武功基础也练得很扎实,看得出他将来一定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帅才。

实际上,邓艾一路上都跟随着赵云,他对赵云的武艺极为仰慕,希望能拜赵云为师,为此,赵云也一路上悉心相授,却不肯收他为徒。

树林内,邓艾在一片空地上苦练丹凤朝阳枪,一杆三十斤重的青影枪被他舞得呜呜风响,枪影神出鬼没,流畅得俨如行云流水,赵云则站在另一边,目光淡然地注视着邓艾练枪。

赵云也不得不赞叹邓艾天资聪颖,自己只教了他三遍,他便完全掌握了一百零八式枪法,已练得熟练无比,不过他在落凤功法的体悟上还是略有不足,和刘璟相比差得较远。

赵云也知道,枪法是靠才华,但功法却要靠天赋,刘璟是才华和天赋都具备,才练成今天的武艺,而邓艾正是因为太过于聪颖,他能很轻易地理解深奥的功法,可是怎么也无法在练武实际中运用,这就是缺少一种天赋。

正因为邓艾无法在功法上突破,他也就练不成十三式丹凤朝阳枪,只能最大限度在招式上出彩,而最终无法成为象赵云、刘璟那样的猛将,为此,赵云也颇为遗憾。

这时,邓艾枪法一收,漫天枪影霎时无影无踪,邓艾看见了赵云,上前行礼笑道:“世叔觉得侄儿最近练武可有进步?”

赵云笑着点点头,“看得出你下了苦功,三十斤重的铁枪已经很娴熟了,从明天开始,你开始七招一练,要想办法把七招变成一招,比如这样。。。。。”

赵云接过的枪,平平一枪刺出,虽然枪法很简单,速度不快也不慢,也使人感到一种强大的控制力,令人躲无可躲。

邓艾也感受到这一招的威力,不由叹息一声,“化繁为简,譬如写文章,三言两语中才见功力,我几时才能有这样的武艺?”

赵云把枪还给他,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需要恒心和毅力,当年我练了七年才有所成就。”

邓艾忍不住问道:“那州牧练了多少年?”

“五年!”

赵云微微一笑,“我师父说他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还要超过我,所以他只练了五年,而且是在水底练成,这份毅力令人敬佩。”

邓艾眼中一阵黯然,“不知小侄有没有这个机会?”

赵云笑了笑,“天下并没有所有人都有这个天赋,光有机会还不行,象州牧那样的天赋,天下不过十人,你也不用太自卑,虽然你不一定能成为万人敌猛将,但也能成为沙场大将,更重要是这里.....”

赵云指了指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才是你的目标,追求为将,有点舍本逐末了。”

邓艾深深行一礼,“世叔的教诲,侄儿铭记于心!”

赵云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