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醐Z可以借口替朝廷维护巴蜀稳定。

作为巴蜀本土系的中坚人物,严颜无论如何不愿意荆州势力进入巴蜀,自古以来楚蜀之间就有一种仿佛天生的矛盾,也使蜀人对楚人有一种莫名的排斥。

尤其大量东州士进入巴蜀,和蜀人争夺利益,使蜀人和东州之间有了很深的利益冲突,二十几年来,这种鸿沟越来越深,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严颜和庞羲之间的矛盾就是一种典型的蜀人和东州人的矛盾。

军队连绵起伏的山地中行军,起伏的山丘是军队的天然掩护,使他们越来越逼近巴东军营。

鱼复县是三峡入口,这里山势陡峭高峻,奇峰突兀,县城便位于一片地势平缓的盆地内,四周修建了一圈低矮的城墙,在县城十几里外,便是修建在山上的白帝城,东依夔门,三面环水,是一座地势险峻的要塞。

白帝城原本是庞羲的住处,有一千军队驻扎,不过由于庞羲已迁去巫城,白帝城便空置了,只有百余驻军,而留守鱼复县的驻军驻扎在县城东北的一片旷野里,紧靠长江码头。

目前留驻巴东的军队约四千余人,由庞羲之弟庞俊和幕僚邓芝率领,此时,邓芝也得到了刘璋暴毙的消息,这仿佛是一个信号,使他立刻意识到,荆州军的西进就在眼前了,他格外警惕,建议庞俊派出大量探子去四周探查情况。

大帐内,邓芝正和庞俊商议对策,他刚刚接到成都送来的牒文,刘循已经继承益州牧之位,要求各地太守前往成都表示效忠,庞羲作为益州第一元老,又是刘循的岳父,自然倍受重视,刘循亲自给庞羲写信,请他无论如何去成都替自己坐镇。

如果是庞羲接到这封信,他十有**是要去成都,或许他就放弃了引荆州军入蜀的想法,全力支持女婿为益州之主,偏偏庞羲不在巴东,而是去了建平,使这封信被邓芝和庞俊得到了。

邓芝就不用说,他已暗中投效了刘璟,而庞俊也是全力支持荆州军入蜀,他从来不喜欢刘璋父子,当年庞羲把小女儿嫁给刘循时他便强烈反对,现在他更不看好巴蜀的前途。

“这次刘循继位,名不正,言不顺,既不是朝廷认可的世子,也没有任何封爵官号,我估计没有多少郡县承认他。”

邓芝沉思片刻道:“将军说得不错,除了汶川郡和蜀郡会支持外,其余都应该以观望为主,不会轻易站队,关键是二公子一定会和刘循争位,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太积极表态确实是愚蠢的行为,更何况刘荆州在一旁虎视眈眈,沉默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庞俊眉头微微一皱,“我很担心大哥,就算我们不把信给他,他一定会从别的渠道得知刘循继位的消息,我就害怕他改变心意,拒绝荆州军入蜀,那就麻烦了。”

邓芝也叹了口气,他们现在也无可奈何,就在这时,帐外有士兵急声禀报:“启禀庞将军,有探子发现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正向我们这边疾速赶来,好像是严颜的军队,距县城已经不到二十里。”

这个消息让邓芝和庞俊都大吃一惊,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严颜过来抢占巴东了,“我们现在怎么办?”庞俊急问道。

“我们只有四千五百人,远不是严颜军队的对手,要么放弃鱼复县东辙。”

“可是.....这不就是把巴东郡拱手让给严颜吗?”庞俊有些迟疑道。

“这也没有办法,我们实力不如人,县城城墙又太矮小,根本守不住,如今之计,只有保住军队要紧。”

庞俊点了点头,“那就依先生之言。”

他站起身喝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立刻集结,向东撤离!”

命令传达下去,四千余军队迅速集结整军,这时探子又传来消息,严颜前锋距离大营已不足十里,庞俊和邓芝立刻率领离开了大营,向东撤退。

但就在他们刚刚从大营撤退之时,四周忽然喊杀声震天,从水路先至的张翼五千军已埋伏多时,就等待这个机会。

张翼一马当先,率军冲杀而至,黑暗中,他的战马冲至庞俊面前,长枪一摆,疾刺庞俊咽喉,庞俊躲闪不及,被一枪刺穿了咽喉,当即毙命。

张翼挑翻庞俊尸体,大喝道:“给我杀!”

五千军队从两边掩杀而来,杀得巴东军节节败退,就在这时,严颜的一万主力军杀至,巴东军再也无法支撑,兵败如山倒,被严颜军队一路追杀,投降者不计其数。

邓芝在几十名士兵的拼死保护之下,逃出了敌军追杀,向巫城落荒逃去。

第512章引刀待发

宜都县外江面上,一千五百艘战船密集地铺在江面之,俨如过江之鲫,规模浩大。

这便是即将西征巴蜀的七万荆州大军,他们在宜都城外的江面上已经集结了两天,等待着最后的出命令。

所谓的荆南之战不过是他们大军集结的借口,荆州为此做了数月充分的准备,三十万石粮食,无数军械物资,一万多匹骡马牲畜,并动员了两万船夫和三万后勤民夫。

荆州几乎将赤壁大战的战利品几乎全部投入了这场战争之中。

七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老将黄忠为主将,廖化为副将,率两万军走陆路,另一路则是刘璟亲率五万大军走水路,水陆并举,将一举夺取巴蜀。

码头上,刘璟正在向数百名军侯以上将领进行出征前的最后动员。

“各位将军,益州刘璋已在不久前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继承之位而爆了内战,而在巴东郡,东州士军队和巴蜀本土军队也爆了战争,这是我们的机会,荆州军的大旗从此要在巴蜀上空飘扬......”

说到这,刘璟缓缓看了众人一眼,见众人神情肃穆,目光里充满了紧张,就仿佛要去参与一场血与火的大战,他笑了笑道:“各位将军也不用太紧张,夺取巴蜀,我们的实力占有绝对优势,刘璋新死,人心混乱,还有数万军队陷于汉中,这一战只要我们不冒险,不出昏招,最多两个月内,我们必能拿下巴蜀,到时所有参战将士都会有厚赏!”

最后一句话使军官们一片欢腾,码头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刘璟又摆了摆手,码头军官们再度安静下来,刘璟这才下令道:“一个时辰后出,现在都回去准备!”

军官们纷纷散去了,这时,司马懿带着一名报信兵匆匆上来道:“州牧,有巫城刚刚送来的消息。”

报信兵上前单膝跪下,将一封信高高举起,“这是我家太守给州牧的求援信!”

刘璟迅接过信,他心中也生出一丝莫名的担忧,在他出征前竟然收到了庞羲的求援信,使刘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看了看信,是庞羲被严颜击败,现在兵微势小,龟缩在巫城县内,恳求荆州出兵援助。

“究竟是巴东战败,还是巫城军队战败?”庞羲在信中没有写清楚,刘璟又追问报信士兵道。

“启禀州牧,先是巴东战败,庞俊将军阵亡,严颜军队一路追杀逃跑的残兵到巫城,气焰非常嚣张,庞太守愤恨出击,结果又中了埋伏,被杀得大败而归。”

“那现在巫城还有多少军队?”刘璟又问道。

“庞太守已把秭归县守军调去巫城,兵力不足三千。”

“我知道了!”

刘璟让亲兵将报信兵带了下去,这时,司马懿微微笑道:“看来这个严颜也颇会用计,将是一块我们西进的绊脚石。”

“军师不用太担心,严颜虽有点谋略,但螳臂无法挡车,我们大军西进,必会将他的两万军碾得粉碎!”

刘璟凝视远处的一片绿油油农田,他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春天出征,这是我的罪过啊!”

说完,他转身向大船走去,喝令左右,“准备出了!”

一个时辰后,随着巨大的战鼓声敲响,一千五百艘战船挂起风帆,千帆如云,异常壮观,船队浩浩荡荡向巴蜀驶去,正式拉开了荆州西扩的大幕。

.........

邺都,夜幕下,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丞相府前,荀攸在一名家僮的扶持下,从马车里出来,府门台阶上,十几人挑着灯笼,将府门前照如白昼,等候在台阶前的曹植连忙迎上前,躬身施礼道:“父亲在书房等候世伯,请先生随我来!”

荀攸点点头笑道:“究竟生了什么事情,你父亲这么急着找我来?”

“具体侄儿也不知,好像和益州有关。”

“哦!益州方面有消息来了?”荀攸捋须问道。

“就在刚才,益州有快信送来,父亲显得很震惊,估计消息不太好。”

益州传来不好的消息,是在荀攸的意料之中,月初他就给丞相说过,刘璟集结大军在江陵,名义上是攻荆南,实际上是在准备对巴蜀用兵了,他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让天子下诏,明确各诸侯的势力范围,不给刘璟越境进攻益州的借口。

其次建议曹军大举增兵汝南,对安陆郡施压,让刘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个建议则是提醒刘璋增兵巴东郡,加强益州自身防御,但不知为什么,丞相并没有采纳前两个建议,也没有向他解释原因,不过荀攸能猜到一二,关键是丞相心态和从前不太一样了,自从赤壁惨败后,丞相明显从进攻转为防御,关注点也从军事转到政治,失去了从前的锐劲。

当然,荀攸也能理解,赤壁大战使中原物资财力损失太大,至今还没有恢复,再想大规模出兵显然不现实,但更重要是丞相年事已高,不再有从前的锐气,转而更注重自己在汉朝的地位。

相反,刘璟却年轻锐劲,充满了朝气蓬勃,兵精民附,又有贾诩、司马懿这样的顶尖人才辅佐,扩张大业处于上升期也就在情理之中。

坦率地说,荀攸也没有抑制刘璟西扩的良策,除非让荆州生内乱,但似乎又不太可能,江东也更不是威胁,想来想去,也只有出兵干涉一条路了。

荀攸跟随着曹植快步来到内堂,这里是曹操召集心腹幕僚商议军国大事之地,只见丞相独自一人在堂上来回踱步,显得忧虑很重,这让荀攸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以前五大谋士,郭嘉病故,贾诩投降刘璟,叔父转向朝廷政务,不再为丞相谋策,而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