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泪。

但他心中又是一阵害怕,自己的供词,还有被人搜走的那些信件,后果不堪设想,他越想越怕,可是让他去向家主坦白,他又没有这个勇气,他脑海里不由想起华歆的话,‘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们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不会再为难你,大家都保持沉默,如果你要把事情捅开,我们可以奉陪,你自己想想后果吧!’

虽然不知道华歆为什么不再继续追查此事,但杨训的心中多少存了一点希望,或许这件事真如华歆所说,就这样不了了之,如果是这样,自己犯不着再把它说出来。

想到这里,杨训低低叹息一声,就当是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恶梦吧!

。。。。。。。。。。

刘璟的车队进入汉中后,是从陈仓道入关中,一路朝行暮宿,在三天终于出大散关进入了关中,又走三天,这天中午,距离长安只有十里路程,远远地可以看见长安巍峨的城墙。

此时的长安还是汉长安,大兴城还未修建,著名的唐朝长安还在一片荒芜旷野之中,汉长安紧靠渭河而建,城池周长三十余里,城池北面便是著名的未央宫。

这座大汉王朝的都城曾经一度辉煌,又几经沉浮,在钟繇出任司隶校尉后便渐渐修复,城池已恢复了正常的防御功能,而北面未央宫在贾诩历时一年的拼凑修复后,长乐宫和建章宫被拆除消失,三宫面积比从前缩小一半,但未央宫的修复得到了大量现成原材料,很快便使一座完整宫殿渐渐露出了轮廓。

对长安和关中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恢复城廓,而是恢复人口,汉末的董卓和李催之乱后,关中人口大量逃亡,尽管后来又逐渐恢复,但和全盛时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刘璟只能用最优厚的税赋政策吸引人口回流,关键是吸引并州、河北及中原的人口。

对人民而言,轻徭薄赋永远是最吸引人,关中的优厚税赋政策吸引了大量民众回流,短短一年时间,关中人口便增加数万户,长安人口也从十万余人,迅速恢复到近二十万人,大多是长安的老居民归来,使一度冷清的长安又再度热闹起来。

刘璟的队伍沿着官道缓缓而行,这时,远处尘土飞扬,关陇都督赵云,副都督张任,偏将刘虎,长史法正以及京兆太守陶政等一班文武高官赶来迎接汉王刘璟的到来,片刻,众人驰马而至,在刘璟面前勒住了战马,赵云上前抱拳道:“卑职参见殿下!”

众人纷纷上前行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着摆摆手,“各位免礼,这一年辛苦大家了。”

众人对望一眼,都笑道:“这一年无战事,谈不上辛苦。”

“虽然无战事,但要训练士卒,剿匪平盗,维护秩序,事情很多,贾军师告诉过我,大家并不轻松,这次我就来看一看大家近一年的训练成果。”

这时,赵云上前道:“殿下请吧!卑职领殿下进城。”

刘璟点点头,回头对随军大将王平和吴班道:“你们可安排军队在城外驻营休息,就不用进城了。”

“遵令!”

旁边张任连忙领两位大家前去驻营,刘璟率领马车队,在一千骑兵侍卫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向城内而去。

赵云骑马跟在刘璟身旁,低声问道:“卑职看了殿下的来信,殿下要准备对关内杂胡用兵,不知准备何时动手?”

刘璟微微一笑,“不用急,我们先蓄势,战备充分,然后文攻,若文攻无效,再雷霆出击。”

赵云叹息道:“这一年虽说是养精蓄锐,但也将大家憋坏了,眼看关内杂胡猖狂,都恨不得立刻出兵攻打。”

刘璟点了点头,“我理解大家的急切,但这些杂胡也并非弱旅,骑兵尤其犀利,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军先进的武器对其打击,我这次来关中也是为了视察匠学。”

说到这,刘璟回头看了看,问道:“马校尉为何不在?”

马校尉便是马钧,从前年秋天开始,江夏匠学正式分拆为军匠和民匠两大部门,民匠官学依然留在夏口,而军匠则在去年搬到了长安,改名为军械院,专门负责研制和改进各种武器军械,有大匠和学员二千余人。

赵云连忙道:“马校尉去雍县考察城池防御去了,这两天就会回来。”

一边说着,车队便进了长安城,一进城门,喧嚣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城门内两侧是密集的店铺,高高矮矮,参差不齐,有三层楼,描梁画檐的酒馆,也有显得破旧的平房店铺,街道宽阔,足有二十余丈,地面铺着平整的石板,干净整洁,空气中没有刺鼻的马粪臭味。

刘璟暗暗点头,他看得出这不是临时清扫,这应该是陶政的功劳,他在城池整洁方面做得确实不错,能够培养人们的清洁意识,自觉维护城池的干净,这对防止疫病流行非常有效果。

和成都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城内气势巍峨的建筑很多,随处可见斗梁飞檐,不愧为大汉王朝中央都城,整个城池充满了一种雍容大器的帝王气象。

但对于城池的整洁,刘璟更关心的是人,由于他的到来,军队已经进行了管制,所有的行人都站在街道两边,人越来越多,不断有人闻讯从四面赶来,街道两边早已挤满了前来欢迎汉王到来的民众,足有近十万人之多,人山人海,延绵十里,上万名士兵在人群前牵手站成一排,防止人群失控。

刘璟看到的长安民众在衣着方面确实不如成都,大多是布袍为主,色调灰暗,穿丝绸长衫的人明显比成都少得多,不过他们精神却很饱满,情绪激动,眼睛内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随着刘璟向两边路人挥手致意,两边成千上万的民众顿时欢呼起来,“万岁,汉王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

第805章视察长安

长安官员们最初的计划是让汉王及其家眷直接住进刚修缮完成的未央宫,但遭到了刘璟的反对,‘民田未治,民心未拾,先入奢侈,非兴邦之道也’,这是刘璟反对的理由。

长安官员们由此改变了方案,暂时关闭未央宫,让汉王和家眷入住西园宫,这是汉灵帝刘宏视察长安时的临时行宫,名义上是宫,实际上是一座占地百亩的大宅,远远不能和占地数千亩的未央宫相提并论,但也玲珑雅致,画阁长廊,清泉汇成湖泊,湖畔垂柳依依,别有一种意境。

王妃等家眷入住新居自有一番忙碌,而刘璟却直接来到北城外的大军营,视察并慰问将士,汉军在关中地区有十万驻军,在陇西、河湟及河西地区又有五万人,整个关陇地区有十五万大军,其中八万军队直接驻防长安四周,主要分驻三处,也就是著名的灞上、棘门和细柳三座军营,由于所处地理位置重要,至今仍在沿用。

刘璟视察军营是长安的直戍营,位于北城外的长乐宫故地,有士兵两万人,主要负责长安城防和维持长安秩序,军营占地规模很大,长乐宫被拆除后,留下了平整的地基,正好用来驻军。

刘璟在赵云和张任的陪同下,登上了气势宏伟的西阙台,长乐宫的西阙台和未央宫的东阙台相互呼应,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双阙景观,汉高祖刘邦便是登上这座西阙台俯览天下,分封诸侯王。

不过此时的西阙台被改为阅兵台,可以俯览占地数千亩的军营,当然,也可以看见西面气势巍峨的未央宫,刘璟来到栏杆前,扶住栏杆向远方眺望,远处是滔滔渭河,向东奔流而去,凭栏而望,令人心胸开阔。

阙台下则是密集的军营,可以看见士兵们在空地上列队训练,刘璟回头对赵云和张任笑问道:“怎么不见骑兵训练?”

张任上前道:“回禀殿下,这边是两万长安卫戍军,有三千骑兵,不过骑兵去西海军营集训去了,训练半年,要两个月后才能回来。”

去西海高原集训是刘璟制定的国策,几乎每名士兵都要去西海军营轮训半年,对于提高士兵体力有着显著的效果,这对于提高力量和体格皆较弱的南方士兵的战斗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璟点了点头,他俯览了整个军营全貌,又走下阙台,来到了士兵军营内,一群人走进了一座大帐,帐内几名刚训练完的士兵正在休息,忽见走进大群人,吓得他们纷纷站起身。

赵云笑道:“这是汉王殿下来看望你们。”

士兵们连忙上前行军礼,刘璟摆摆手笑道:“不用客气,请坐下说话。”

他坐了下来,三名士兵胆怯地坐在他对面,这时,又有几个营帐的士兵悄悄进来,围在两旁,刘璟回身对众士兵笑道:“大家都坐下吧!随便一点。”

士兵们纷纷席地而坐,刘璟笑问三名士兵道:“你们叫什么名字,都是哪里人?”

“回禀殿下,卑职杨青,河间郡人。”

“卑职罗小六,汉中人。”

“卑职钱川,陇西人。”

刘璟笑着问一名黑壮士兵道:“你居然是河间郡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当初被俘的士兵吗?”

黑壮士兵挠挠头说:“启禀殿下,卑职是今年才从军,听说关中税赋很低,我们全家七口人便从河间郡来关中谋生,我在家排行第三,为了多得二十亩军田,父母便让我从军了。”

士兵的坦率令众人都笑了起来,刘璟点点头,又笑问道:“那你们家现在在哪里?有多少土地?”

“卑职全家被安置在蓝田县,全家七口人,耕种一百二十亩土地,有两头犍牛。”

“土地是自己的吗?”刘璟又追问道。

“回禀殿下,七十亩是产田,属于自己,二十亩是军田,卑职只要从军满五年,军田就属于自己了,另外三十亩是租种的官田,只要连续耕作,不搁荒,五年内可免税赋。”

刘璟又回头问二十几名士兵道:“你们中间有多少人和他的情况一样?”

士兵中有十几人举起了手,这时,赵云在一旁道:“卫戍军士卒大部分都是新兵,七成以上是北方人,其中又以河北人居多,微臣有统计,河北籍士兵有八千三百余人。”

刘璟有些好奇地问黑壮士兵道:“为何你们河北籍士兵偏多?”

士兵叹口气说:“河北人大多怀念袁本初,曹操统一河北后,对河北各郡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