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糜氏也遭到了抢劫,不少成员被杀,糜竺不得不带着弟弟和妹妹南下逃难。他们已经得到了情报,如今整个中原都在闹黄巾,北上西去都不成,那只有南下了。好在他们和自治区也有点交情,在自治区也建立了几个小商店,只希望那里不要遭灾了才好。

不仅仅是糜氏,眼看中原到处都是黄巾贼,不愿意从贼的百姓只能被迫南下,进入到吴越之地发展,这个人数在不断扩大。而张角已经事先告诫过各大渠帅,百姓若自愿南下,则不能加加以阻挠。渠帅们也有利益在自治区,自然是听从了张角的吩咐。

这些南下的百姓,有不少历史名臣,也有不少历史的猛将。当然随着甄氏开始南下,甄逸的几个女儿自然也跟着他一起南下;同时还有一人,那就是随母亲南下避难的步练师!

黄巾贼的叛乱几乎没有在长江以南爆发,实则最南边也就是江夏郡的赵慈,再往南就没有任何黄巾军了。这不仅是这个世界,原本的历史里面也是如此,或许就如同李煜猜测的那样,黄巾军主要渠帅的后裔,其实都隐藏在了吴越之地吧?

此刻的雒阳,气氛可谓是非常的凝重。黄巾军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还有破坏力,这已经超乎了他们的预计。本来农民运动再厉害,也不可能没办法控制住。说到底这些贱民就算有造反的勇气,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内政,不懂得如何裂地为王。

他们大多只是如同流寇一样到处流窜,然后不断的抢劫。等到被固定在了一个地方,没办法洗劫别人,本身又不生产,粮食消耗殆尽之后,就是他们完蛋的时候。

本来,应该是这样才对,谁知道这群家伙如今声势如此浩大,直接聚众已经快要达到百万人,浩浩荡荡朝着虎牢关这边杀了过来。别的不说,河东那边的白波黄巾,还有宛城那边的南阳黄巾,都在逼迫着雒阳。

甚至已经有大臣表示,或许应该迁都了!表示长安才是大汉原本的都城,眼看大汉建立已经二百余载,不若搬回去如何?

“黄巾蟊贼,大多不过是普通难民聚集而成,未受过训练,不懂得兵法韬略。只需要朝廷愿意剿灭,将士用心,未必不能平定!”却不想立刻有人站了出来,却是河南尹何进!

“可有计谋?”刘宏看向了这个自己扶持起来的外戚问道。

说真的,他对何进其实还是很失望的。一开始提拔他起来,无非是看到他不是什么大世家出身,和他们也没什么瓜葛,所以应该能够为自己所用。

谁知道他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世家结交,似乎抱着世家的大腿比他皇帝的大腿还要舒服一样。他却不知道,对于何进来说,自己已经是外戚,不管如何都已经是皇家的人了,这大腿早就抱上,那自然要扩大范围,争取更进一步,最好做到窦武的程度那才好。

更是组建了一个世家幕僚团,如曹操、袁术、袁绍等世家子弟都在其幕中。此番出列,其实也是袁绍那边给出的提醒,虽然有风险,但也能够让他更进一步。

何进虽然不是那种三大五粗的存在,但本身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和那个读了很多书却假装粗鲁的张飞不同,他是真的不懂事,最后被那些幕僚们忽悠着,却也成了别人的傀儡。

得知此事后,刘宏对这个外戚彻底失望了,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

只是如今满朝文臣都说要迁都,只有何进站出来说要打,顿时让他稍微缓和了一些。且听听他打算如何去打。

“臣以为,天下之间虽然有犯上作乱之人,自然也有忠良之辈。可诏令天下,给予各地州牧招募兵力抵抗黄巾贼的权力;令可让地方忠心卫国的良家子弟,让他们组建义勇军抗击黄巾贼,事后予以封赏便是;最后朝廷出四路大军,以应对司隶、河东、南阳和冀州黄巾,只要司隶危机解除,即可全力攻打冀州黄巾!只要张氏三兄弟伏诛,则其余太平教余孽则不足为虑!

最后臣请陛下,调派吴越之地和荆襄的士卒,甚至是自治区的士卒北上,对抗江夏、徐州和豫州等地的黄巾!”何进侃侃而谈,为了背下这段奏对可没少下功夫。

这些建议,都是袁绍出面提议,其他人也表示赞成,甚至许攸帮助补充完善。何进却不知道的是,这些提议其实都是袁隗的暗示。

刺史掌兵权,那就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是故恢复州牧制度已经是箭在弦上,容不得刘宏不做;让地方良家子弟组建义勇军,则可以把更多忠心皇家的世家逼上战场。这种义勇军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如今如此。

最后的安排南方的士卒出战,其实主要也是消耗自治区的实力,若是能让自治区的士卒全部阵亡那就最好。反之,可以光明正大的怀疑自治区,是否存在拥兵自重,甚至有图谋不轨的情况,哪怕只是离间自治区和刘宏的关系也好!

刘宏也意识到了这点,只是的确北方自保尚且有问题,到处都缺人,说不得还真的要把自治区的人手给调出来才行。只是那里只有一万人,这还是为了当初保险起见,更是世家打压的结果。

早知道太平教会失去控制,只怕他早就让自治区扩军三万以上。如今可好,就算临时征调了一批人手,只怕也不堪一用啊!

何进的话获得了武将,甚至太尉杨赐的认可,甚至其他文臣也闭口不言,算是默认。

刘宏当然不能打击大家的热情,最后大手一挥,宣布任命何进成为大将军,总统天下各路兵马。同时让朝臣们推荐人才,组建那所谓的四路大军。

世家和帝党的又一次较量开始,这一次却是打了个平手。四路大军,世家推荐的人手占据其二,分别是卢植和朱儁;帝党那边也获得了两个推荐额,分别是皇甫嵩和董卓。

皇甫嵩原本是北地太守,去年开始被发展成为阉党。皇甫世家从其爷爷辈开始出仕,到他父亲皇甫规那一代走到巅峰,死后还能追封为大司农。只是到了皇甫嵩这一代,只有他一人出仕,而且还是一个北地太守,其实主要还是打打酱油的存在。

为了更进一步,皇甫嵩不得不投靠阉党,其实他心里更清楚,阉党的背后便是帝党!

董卓也不过是良家子弟,虽然屡立战功但出身问题使得他也不受待见。关键还是他长得有点凶悍难看,不符合主流的审美。

这年头就是看脸的时代,甚至整个封建时代都***是看脸的时代,长得丑甚至都不给你去参加科考,若非有董太后这条线,只怕董卓要成为如今的河东太守一职也没那么容易。

皇甫嵩和董卓还好说,卢植和朱儁却是牛脾气上来了,说得冠冕堂皇的,其实本意就是:你不给我兵,不给我粮食,不给我钱和马匹,不把以前禁锢的党员放了,不为自己犯下的过错道歉,我们还就不动了!就看别人把你的江山打没了!

嗯,一番谏言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无奈是朝臣似乎早有准备,纷纷劝谏,这个时候反对只怕是不可能了。国难当头,就算是刘宏也不得不妥协,好在事已至此世家也不敢太放肆。

在刘宏许诺后,立刻高速运作起来。世家出人,刘宏出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五万新军。再加上北军五校,也有将近八万可战之军!(未完待续。)

第4章征程的起点

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任命朱儁为南中郎将,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任命董卓为右中郎将;提拔李煜为讨逆将军,可自行扩军到三万规模。

这个任命让世家和军方有点不满,要知道东汉是以左为上,右为下;南北更不必说,更在左右之后,其中以北为上,南为下。如此看来,卢植和朱儁的排名,更在董卓和皇甫嵩之后,这叫世家如何能满意?

只是好在刘宏做出了补偿,朱儁部允许有三千马军,而卢植更是统御北军五校二万五千人。反而皇甫嵩麾下几乎都是步卒,董卓麾下有些私兵,但大多还是以步兵为主。

董卓如今尚未是凉州刺史,是故还没有更多的财力去豢养更多的骑兵。麾下目前五百骑兵,都在他的私军,已经快要耗光了他的储蓄。

至于李煜的讨逆将军,大家直接无视。将军的确难得,四镇四征姑且不说,左右前后四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汉有规矩,非军功者不得为将,想要当将军哪有那么简单。

讨逆将军,其实就是个杂号将军,算是临时工一样的性质。能不能转正也不得而知,关键是也不被军方和官方认可,空有将军之名却没有将军的荣耀和地位,在大家眼中,若非李煜还是自治区主事,只怕宁可要这个南中郎将的职位,也不愿意当什么讨逆将军。

扩编三万人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如今国难当头,世家们也不好反对刘宏的决定。

对于李煜来说,兵权才是重要的,名义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大汉本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到了群雄割据之后一大堆的杂号将军谁在乎过?手里有兵有钱有粮就好!

诏书迅速发往自治区,至于何进表示让吴越之地的守军北上的请求,自然是驳回了。一则这些地方人口就不多,士卒也不多,同时受限于南方人的身材,根本不适合北上作战。

为了确保无庾,刘宏甚至通过墨门的渠道,给李煜送去了诏书。

眼看国难当头,王越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派人把东西送出雒阳,直奔自治区而去。在三天之后,就送到了李煜手中。真正的诏书当然不可能送到那么快,不过墨门使用了驯养的信鸽,写:诏封李煜为讨逆将军,扩军至三万,即日北上讨贼。

自从有了廉价的新纸后,信鸽的联络也变得普遍了起来,也能传输更多的信息。信鸽在天上飞,是故能绕许多弯路,甚至能避免被黄巾军拦截。

如此原本十几天才能到达的诏书,在三天内就到了李煜手中。

此刻的李煜,也在等待黄巾起义的后续发展,甚至想要看看刘宏打算如何面对。得知这次黄巾起义的规模,居然远胜历史。关键是后续才会陆续起义的青州黄巾、白波黄巾、黑山黄巾、徐州黄巾和江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