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殿下的洪福,下官来到滑州以后一切都很好,姜老刺史对下官也十分照顾,公事上处理的也很顺手,总之一切都好。”
见到周维民只报喜不报忧。李泰摆手说道:“行了,那些顺利之处就不必和我说了。我想问的是,你在滑州有没有什么不顺心为难之事,不管怎么样,你也都是在我府上出来的,我不能对你不管不问,有什么难处就说说吧。和我你也别客气,那样就太假了
周维民笑道:“殿下,谢谢您还惦念着下官,不过下官真的没什么为难之处,下属也好,同僚也好,姜老刺史也好,对下官都很照顾,真的没有什么为难之处。小小
“没有就好李泰叹息的说道:1“我还怕你当惯了主官,一时屈人之下,会有不习惯的地方呢。只要没有就好,那我也放心了。小。
李泰轻轻喝了一口茶水,润了一下有些干涩的喉咙,说道:“对了,你的那个姜老刺史已经年过六旬了吧?”
“回殿下,我赴任前,姜老刺史刚刚过的六六大寿。”
李泰侧头一笑:“那么说,这个姜老利史也快致仕了?”
这个姜老刺史的年纪问题李泰也是在周维民离开长安之后才知道的。姜老刺史早有退意,他在刺史位置上还是朝廷尽力挽留才继续任职的。将周维民安置在姜老刺史的手下,也是吏部尚书,李泰的老师房玄龄的做法。这明显是看在李泰的面子上,给周维民一个机会。过个一年半载,姜老刺史致仕之后。周维民作为仅次于他之下的长史,接任刺史的位置也算是顺理成章,而且周维民还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从四品上的品级。
姜老刺史也是明白了这点,在这最后的刺史任期内,也给周维民不少帮助,尽力的为周维民顺利提拔刺史铺平了道路。
周维民明白李泰话中的意思,笑着回道:“回殿下,姜老刺夹最近口公叨着要致仕呢,也报给吏部了但连续两次吏部都没批准。小么耽搁了
李泰听言哈哈一笑:“朝廷可不能放姜老刺史就这么离开,怎么也要等上一年半载的。还有你;也好好好干,别出砒漏,将来的事情还是好说的。”
周维民的到来,使李泰压抑的心思平复不少,看见周维民在滑州为官如鱼得水的样子,让李泰也感到甚为欣慰。而且周维民一副对李泰感激涕零的神色,更让李泰高兴。
两人闲聊了几句,就将话题转到了正事上。
李泰笑着对周维民问道:“你这次来洛阳所为何事?不是单纯的来看我的吧?”
周维民在李泰面前犯不着说假话:“殿下,您还真说对了。我来洛阳本意是来听杜侍郎交代关于赈济灾民的事情的。却没想到,月网走进洛阳城,就遇到了河南府的同僚,听他们说殿下来了。我也就没顾得上去见杜侍郎,直接就来见您来了。由于不知道您在洛阳;这匆忙之间也没来得及准备礼物,还请殿下见谅。”
李泰哈哈一笑:“准备什么礼物,能见到你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等晚上别去驿站了。就来我这里,咱们两个一醉方休。小。
“那感情好了,晚上一定要叨扰殿下一顿
两人相视一笑,同时想起李泰在越王府摆宴为周维民送行的时候了。不管怎么说,周维民也算是李泰第一个门人。当然得重视起来。那天李泰特意将长孙涣、程处亮等人叫来为周维民送行。就连太子李承乾,也被李泰强行拉了过来,喝了几杯酒才走。
周维民现在对李泰实心实意的感激,也是因为李泰为了他没少费心,他从来不说感谢,却将这份感激埋在了心中。
如今又是酒席,难免会让周维民想到那一幕:“殿下
周维民话网出口,就被李泰打断:“你刚刚说你这次来洛阳是为了和杜侍郎商讨赈灾的事情。我也听说了,滑州也是在重灾区,具体情况如何?有什么难处吗?”
听到李泰问及正事。周维民的神色一正:“殿下,滑州正处于水患的中心,说起来,真的是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的不计其数。下官正想尽办法赈济灾民
李泰问道了他最关心的问题:“那百姓的可有果腹之物?粮食可还够用?你们州弈衙门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吗?”
周维民叹道:“州府衙门已经下令让下边各个县城开仓放粮,并且在城外搭了无数的粥棚,统一为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舍粥。目前来看,这些灾民虽然不一定能吃饱肚子,但也还都饿不死
听到周维民将话说的很满,李泰没有一皱,沉声说道:“你别和我竟说好听的。你要实话告诉我,你们滑州从州府粮仓,到下边的各县粮仓存粮可还够数?”
周维民在别人面前或许会说假话,但在李泰面前他却是犯不着说假话。而且他刚刚赴任滑州长史几个月的时间,就是有问题也和他没什么关系,自然是实话实说:“回殿下,这也不怕你说,若是真讲究账实相符,滑州从州府到县衙。没一个地方能够做到,但各个粮库的存粮都还在八成以上。这是我在水患过后亲自查点的,肯定不会有错。”
周维民说这些话也感觉有点口干,一口茶水润喉之后,缓缓说道:“粮仓里的粮食虽然没有做到账实相符,但这八成粮食也足够应付道朝廷调粮过来的了。所以下官并不担心灾民的口粮问题,下官担心的是马上就要入冬了。这天天渐冷,那些被大水冲毁了房子,无家可归的人可怎么办。所以下官来找杜侍郎讨要个章程
李泰对周维民的话是十分的相信。周维民是从最低的官员做起的,而且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些欺上瞒下的手段不说是尽数了解,也差不多。
不会发生被下边的县衙糊弄的情况,他说粮仓里最少存粮在八成以上,就一定会有那些的粮食。
“你做的很好。”李泰夸奖了周维民一句之后,叹息的道:“先不忙着灾民过冬的问题。杜侍郎和我现在的心思都放在了灾民口粮的问题上,过冬的问题在考虑中。却还没有明确的想法。如今这灾民口粮的问题却是重中之重啊。这点上,你们滑州做的很好。”
周维民傲然的一笑:“殿下,滑州可不像某些州县,粮食问题我们还是能保证的,肯定不会为殿下带来麻烦。”
周维民的话中有话。让李泰对他打量了一番:“这么说,你们也知道这河南府粮仓存在的问题了?”
周维民点点头,左右看了一下小声的说道:“殿下。您要做好准备,可不止这河南府一的。具下官所知怀州、郑州、汝州、许州、陈州、汴州、宋州等等,好多州,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像河南府这样的情况。
听到周维民一连说了这些个州府,开始李泰还感觉到愤怒,后来却只剩下悲哀了,为这些灾民悲哀。叹息一声:“唉 ”就连你们滑州,在姜老刺史这样一个马上就要致仕的老人的带领下,都做不到账实相符,更别提别人了
周维民也跟着李泰叹息了一声:“殿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出了长安,这官员只有永业田和职分田,却没有了银钱俸禄,这这就难免了。”
周维民看着李泰提到粮食之后满面愁容,细细思量了一番之后,主动的说道:“殿下,您若是为了河南府的粮食发愁,我那里多少还能挤出来点,或许不够洛阳这些灾民卑用的,但多少也能顶上一眸子。您也别着急,我明天就赶回滑州,派人给您送来。”
“胡闹!将滑州粮食运来河南府,滑州百姓会指着你鼻子骂娘的。小。李泰口中呵斥着。心中却十分欣慰,不管到什么时候,还是自己人用着舒心。
随后李泰冷笑一声。对周维民说道:“你管好你治下不出乱子就好,这个河南府我有办法整治他。只要不是太过,我还是有办法让百姓饿不着的。小。
第一第二百零一章未雨绸缪 0
900214778第二百零一章未雨绸缪
…幸泰了解了周维民在滑州的情况。毋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夷州”在灾民口粮问题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才让李泰稍减为他的担心。
周维民来到洛阳是为了和杜正伦商讨赈灾问题的,作为周维民最大的依仗,李泰自然要带着周维民去见杜正伦。
杜正伦的小院中还是人来人往的忙忙碌碌,各位书吏见到李泰急忙站在一旁侧身行礼,李泰一一的点头微笑,表示还礼。当李泰带着周维民走近房间的时候,低头忙碌着不知道在书写什么的杜正伦慌忙的起身见辛山
李泰将周维民介绍给杜正伦之后,就安静的坐在一边喝茶。听着周维民不断的和杜正伦争论着滑州的赈实事项。杜正伦给周维民的答复和李泰一样。目前只要能安排好灾民的口粮问题,不让他们饿肚子就可以。至于周维民最关心的灾民过冬问题杜正伦现在也一样没有考虑到。
到不是杜正伦不想考虑这个问题,而是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解决。目前来看,灾民的吃饭问题仍然是赈灾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的周维民有些失望的离开了杜正伦的房间。李泰在送他出门的时候,偷偷的嘱咐他。先别着急,让周维民回李泰的小院先等等他。
周维民听从李泰的吩咐回到了小院,等待李泰。李泰却留在杜正伦的房间,将在洛阳县令郭明勋那里得到的推断一五一十的详细的告诉了杜正伦。
“不可能!”
听到李泰的转述,杜正伦的一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看着一脸无奈苦笑的李泰,杜正伦不敢置信的再次确认到:“殿下,您说的都是真的?这事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或许还要更糟。”
李泰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事实摆在面前,让他不敢肯定这河南府存粮情况到底如何。只能是做最坏的打算。
杜正伦也没有那副成竹在胸的神色,而是苦涩的跪坐在地面的毛毡上。无奈的连连摇头,半响才缓缓说道:“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这河南府粮仓里没有粮食了,但下边的各个。县的存量还有八成。好歹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