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他要捉拿反贼,与这些百姓有什么关系?
正说间,有人叫道,过堂了。金掌柜还在发愣,已经被两个军兵推搡了出去。金掌柜自然连叫冤枉,那主审官道:“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肯承认的!”
金掌柜血肉之躯,如何经受的住这样的严刑,当场昏死了几次,到拖回牢里时,已经不成人形,夜里便断了气。
当天晚上至次日,牢里陆续又关进十多个商人,号称疑犯,加起来竟然有三十多个。被拿到狱中,无外乎便是一番拷打,一夜间死于棍棒酷刑的就有近十个。外面的家人亲属,上下奔走,号呼喊冤,但与事何补。一时间西市风声鹤唳,寻常百姓们惶恐不安,都唯恐祸从天降。
这日,金掌柜的妻子带同孩子给丈夫和婆婆上坟回来,面对满屋疮痍,心中悲痛,又放声大哭,这时却有一个人找上门来,这人正是钟绍京。
钟绍京路过西市,听闻附近哭声震天,十多户人家都在办丧事,三十多人竟然齐齐在短时间内丢了性命。钟绍京诧异之余觉得事情十分蹊跷,当下前来走访各家,探问事情始末。
听完事情的前后经过,又听到金妻说事发当晚曾经同时抓了一个叫周波的人,钟绍京猛然站起,叫道:“刘震南啊刘震南,你竟然干出此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天理难容啊。周波啊周波,你可知因为你,害得这么多无辜百姓惨死。这世间天理何在?”
金妻见他神情激动,问道:“看来大人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
钟绍京叹了一口气,道:“这话说来长了。”
当下向闻讯赶来的众人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前不久突厥来犯,刘震南以兵部尚书之职挂帅拒敌。周波本是一名游骑将军,跟随刘震南率领军队攻打突厥。大军最初遭遇突厥大军,因不熟地形连吃败仗,刘震南却又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不肯听从周波等人侧面偷袭保存实力的正确建议,贪功冒进,反强令众人带兵正面迎敌,结果陷入敌军包围,全军大败损失惨重。
朝廷追究责任,刘震南竟然将过错全部推到周波身上,奏请朝廷要杀他顶罪。
危急关头,幸亏刘震南手下的一名校卫通封报信,周波只得连夜带领自己的两名部下王林兄弟逃离边关,准备到长安面见皇帝说个清楚。
不料到了长安城,却见街道上贴满了告示,竟然是全城通缉周波,说他临阵抗命,贻误军机,有提供线索者,重赏千金。
原来刘震南已经先前一步率领大军还朝,而且说动宗楚客定了周波罪名。周波先前在军中的部下,也都被刘震南分拆,编入他手下几支队伍中了。
周波看见局势如此,拿出自己积蓄,要两名部下返回老家从此隐姓埋名安稳度日,但王林兄弟却不甘大哥受此冤屈,非但不肯离去,还执意劝说周波告御状,讨回公道。
于是,周波来到御史台,击鼓鸣冤。
第二百七十一章平反正名
刘震南没想到他真敢来告状,惊怒之下,立即去找宗楚客。
宗楚客秘密命令自己心腹传令御史台主管官员,私动大刑。御史台得到命令,不惜动用火龙等酷刑,打的周波死去活来,写好认罪的口供,趁他昏死时拿起手指按下了手印,将他打进了大牢,定于三天后半夜处死。
王林兄弟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到这一步,后悔莫及之下决定铤而走险,当下两人动用关系,秘密联络周波从前在军中的部下,商量一起劫狱救出周波,反出长安,再寻机会报仇。
王林兄弟已经集结了三百多人,定于三更时烧香为号,各自臂缠白布,到大牢前集中。万万想不到的是,消息竟然走漏。刘震南得到消息大惊,立即传令京城兵马司长官,连夜通宵查营,凡是偷藏白布的,一律抓起。
这一夜九城不宁,军营中人心惶惶,被查出的三百多名军士纷纷被押到牢中,骂声叫喊声一片,满街道的火把兵马。王氏兄弟见情形不妙,知道消息泄露,情急之下,想到刘震南肯定忙着抓人查人,牢房中说不定反倒防范不那么紧,俩人决定想到兵行险招,去大牢中劫狱。想不到这一招竟然奏效,二人一路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原来周波因为伤势严重,一直昏迷,不能自己行动,看守的人也放松了警惕,看守的狱卒也都被临时抽调去巡查各个牢房了,王林打扮成狱卒的模样,竟然顺利拿到牢房钥匙,将周波救出。
三人仓皇奔逃,一路到了西市,暂时隐藏在东街附近。
且说刘震南控制住了反叛的军士,却被周波这个正主儿逃走,恼羞成怒,将命令全城大搜捕,务必要找出人来。
手下将长安城几乎翻了个。却毫无结果,最后只剩下西市了。西市人员杂居,多有外国胡商,刘震南也不敢轻举妄动,先找来西市署令梅登商量。
于是才有了梅登亲自带人在西市搜查反贼的一幕。当时周波正躲藏在近处,见到金掌柜等人无辜被缉拿,再也忍耐不住。自告奋勇出来自首以救众人。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非但没有救下众人。反而第二次又被关进监牢,而金掌柜等人此刻都已经横遭不幸。
众人听完钟绍京这番话,都咬牙切齿大骂刘震南。
钟绍京道:“我大唐清平世界,怎能有这样冤枉人的事情?死去的人蒙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在九泉之下怎么瞑目?活着的人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今日我把我知道的详情已经告诉大伙了,我还要为大伙上书鸣冤。”
众人都泪流满面。
接下来几日,钟绍京多次上书,要为众人平反。然而朝廷迟迟不肯对此事做出回应。他知道,肯定是宗楚客从中作梗。无奈之下只好求到了李陶这里。
……
“居然会有此事?”李陶听罢也是大怒。
这些日子,李陶忙着天慈寺的案子,没想到竟然会出如此大事。
“下官以性命担保,句句属实!”钟绍京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
李陶似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你为何不去找相王或者太平公主,却偏偏找到了我的门上?”
钟绍京苦笑道:“我也不瞒蓝田王,事实上在蓝田王府上之前。我也去过相王府和太平公主府了。”
“他们不愿意管么?”
“那倒不是,他们告诉我,若要此事尽快解决,只能来求蓝田王,于是我就……”
李陶摇摇头小声嘀咕道:“这两个老狐狸!”
说罢,李陶盯着钟绍京看了好半晌:“这事与你无关。你为何要出头?”
钟绍京叹了口气:“我虽然位卑,可若碰到这样的事却装作不知,怎能对得起良心?”
李陶笑了:“没问题,此事交给我了!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情!”
“蓝田王尽管吩咐!”
“我写一封信,你帮我带给临淄王!然后,剩下的事情你就听他的吩咐便可!”
“没问题!”
……
李隆基看完手中的信,盯着钟昭京。脸上露出了怪异的目光:“钟总监若没事了可经常到我府上来走走!”
“在下感谢临淄王的厚爱,临淄王可以吩咐了!”钟绍就郑重道。
“吩咐什么?”
“蓝田王说过,让我听您的吩咐!”
“我已经吩咐过了!”李隆基笑道。
“啊?吩咐过了?”钟绍京懵了。
“你再想想?”
“难道就是让我经常到临淄王府上走走?”
“正是!”
……
当天夜里,李陶连夜进宫。
第二日,中宗下旨,说西市烧灰商人,属被误杀,给予平反正名,并补偿各家丰厚抚恤金。金掌柜等人终于可以安笑九泉了。至于周波一案,着御史台重新审理。
钟绍京知道事情只解决了一半,这刘震南权势冲天,虽然说重新审理周波案,但是他若在其中继续做手脚,谁能保证这真相何时能大白,当下又来找李陶。
“此事交给我了!不过你可别忘了临淄王的吩咐!”
说罢,李陶笑着送客了。
……
“不知蓝田王召下官来有何指教?”李陶的所作所为,刘震南做为兵部尚书都看在眼中,他对李陶颇为忌惮,故而十分恭敬。
李陶笑道:“刘尚书好大的威风,眼下长安,百姓或许不知有皇上,却人人都知道有个刘尚书,可真是闻风丧胆呀。”
刘震南听罢浑身一颤,他知道李陶所指,赶忙解释道:“下官知道此事惊扰了百姓。但这周波是朝廷钦犯,下官也是不得已。”
李陶道:“关于你们军中打仗的先后经过,我也知道一些。这周波卓有劳绩,并没有大的过失,刘尚书所作所为,确实也有点逼人太甚。再说此人在军中还有不少下属,倘若今日将他杀了,只怕也难服军心,不如刘尚书卖我一个面子,就此算了,怎么样?”
望着李陶像刀子一样的目光,刘震南忙不迭点头道:“一切听蓝田王的吩咐。”
“将周波移交给刑部,此事你不用再管了,你放心,周波以后不会再与你有什么牵涉,你就安心做你的兵部尚书吧!”
刘震南正担心李陶将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如今听他这么一说,赶忙就坡下驴道:“下官马上照办!”
第二百七十二章萧家家主
长安城北郊外十里处的大萧庄外,两个年轻人静静地站在一棵大柳树下。
“郡王,我们直接去拜访,会不会打草惊蛇?”说话的是李白。
“大萧庄上千口人,全部姓萧,你觉得我们暗中去查,能查出什么结果吗?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去拜访!”李陶淡淡道。
“这要万一他们……”李白有些担忧道。
“我觉得不大可能,萧家世受皇恩,应该不会做那大逆不道之事的!”李陶摇头道。
见李白还是不放心,李陶笑着安慰道:“再说了,不是还有岳叔在暗中呢吗?你就放心吧!”
听李陶提起了裴岳,李白笑了:“对呀,我怎么把师父给忘了!”
李陶见李白对裴岳如此有信心,不由苦笑,早知是这样也省得自己白费半天口舌了。
“好了,去送拜帖吧!”李陶吩咐道。
“是!郡王!”
……
“蓝田王李陶?他怎么会来我们萧家?”萧家家主萧靖允看着拜帖不由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