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益集团已经团结一致。
    毫无疑问,美国本来就是一个由利益集再控制的国家。
    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益集团。即有代表大财团、大资本家与大家族的各种产业联盟与利益联盟,也有代表中产阶级的国会游说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医师国会游说团与律师国会游说团,还有代表广大工人的各大工会,以及一些为底层民众说话的公益组织,因此美国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美国。
    利益集团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美国的政治风向上。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前将经济转向战时轨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没有丝毫耽搁,迅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严格的说,应该是美国首先迈出这一步,因为在历年月,即美国国会开始审议力巫到毖财年度联邦预算的时候,美国当局就提出为军火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以便保住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年度财政预算都是在每年的3月份起草,而美国是在每年的月初就得提交给国会,让国会有充足时间审议,而共和国则只要求在6月底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从时间上看。无法确定到底是共和国先为军火企业提供补助,还是美
    先。
    冉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双方同时做出了这一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蚌的军备竞赛,到历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历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召凶乙元提高到了照洲乙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历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大凶景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8相比,裴承毅在勉叩儿任其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军人,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军人。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发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餐,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历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等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愕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曰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姑姑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毖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以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什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历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曰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曰年7月刃日,全世界才会如此关注共和国,关注共和国新都的全体代表大会会场,关注即将宣誓就职的国家元首。
    在做前期报道的时候,删就预测”月刃日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纪念日。
    当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比较保守,但是包括共和国新闻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所有新闻媒体都相信。即便共和国国家元首裴承毅不会在宣誓就职的当天向俄罗斯宣战、或者发表类似的能够引发战争的声明,共和国当局也不会继续拖下去,肯定会在年内,以实际行动打破已经维持了7年的僵局。
    也就是说,全世界都相信,引发世界大战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共和国。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到曰年的时候,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而且在未来旧年之内,共和国仍然拥有战略优势。
    前面已经提到,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以维持现状为
    准确的说,只要美国的经济还承受得住,美国当局就不会在没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战争。
    事实上,田年以来,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当局一直妥协
    步。
    别的不说,口年,中非国家乍得发生政变,亲近西方国家的总统在逃亡的途中被政变军队逮捕,并且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被秘密处决。短短2个月后,共和国就公开承认了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乍得新政权,并且签署了援助协议,以帮助乍得完善国内基础建设的名义修建从苏丹通往尼日利亚的铁路线,将这两个共和国的重要盟国联系了起来,也使共和国在非洲大陆上的影响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当局除了发表过几次抗议之外,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要知道。如果放在 拜前,美国当局不但会采取行动。甚至有可能在这个被上帝遗忘了的国度与共和国干上一场,以确定谁才是非洲大陆的霸主。
    与之相对的,则是共和国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
    虽然在烈 年之后,共和国再也没有卷入过大规模局部战争,但是与美国相比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活动更加频繁,几乎年年都会卷入国家冲突。用美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共和国当局正在利用最后的和平曙光进行战略布局,而无能的美国联邦政府却在处处避战,其所作所为与孵年之前的英法并无差异。也就是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将美国联邦政府的避战行为比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两国的“佞靖政策。”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终引发战争的,肯定是共和国。
    显然,真要如此的话,美国就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即美国在舆论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要知道,世界大战绝非局部战争。虽然决定胜负的仍然是国家实力。或者是国家集团的实力,但是战争的正义性,特别是在谁制造了战争这个问题,仍然会对战争的总体局势产生影响。不管怎么说,到曰年,仍然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保会影响到战争结果。
    美国的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指责联邦政府无能,宣扬共和国扩张论。摆明了就是想让全世界的民众都认为,正在制造战争的、而且即将破坏和平的不会是美国,而是妄图称霸全球的共和国。
    实事求是的讲,共和国主动挑起战争的可能性确实更大一些。
    问题是,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吗?
    哪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共和国当局也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成为胜利者,而不是盲目满足于强大的实力,疏忽了谋略,最终遭受惨败。
    正是如此,做宣传的时候,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否认战争在年内爆发的可能性,但是在报道中,共和国的新闻媒体更加强调美国的经济问题,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已经出了问题,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