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样的时间内,巡航飞行速度在4马赫以上的战略轰炸机能够飞行上百千米,而动能导弹没有装填炸药,只有在落地或者击中目标的时候才会将动能释放出来,所以要想击中飞行中的轰炸机,至少需要数万枚导弹进行全方位覆盖。
    也许有人会说,应该给动能导弹装上制导系统。
    暂且不说开放式制导系统会不会受到干扰,在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后。飞行速度高达每秒数千千米的动能导弹与空气摩擦时将产生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而已知材料中,没有哪种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也就无法在导弹上安装探测窗口,无法让制导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制导也就无从谈起了。正是如此,所有用来攻击的面目标与大气层内悬浮目标的动能导弹都只有最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没有精确制导系统。
    除了攻击难度大之外,从外层空间精确跟踪高速飞行的轰炸机也很困难。
    可以说,要想击落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唯一的办法就走出动重型制空战斗机,在预警机与地面远程雷达的引导下发起攻击。
    母庸置疑,战略轰炸机不会在边境线附近巡逻,俄罗斯也不缺乏战略纵深。
    比如在这次攻击中,4处导弹发射空域与共和国边境线的距离均在 助千米以上。隔着这么大段距离,就算制空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也很难突破俄罗斯本土防空网,并且在重重阻拦之下完成攻击行动。再说了,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上又不是没有飞行员,遇到威胁之后,肯定会转向逃逸,不会给敌人的战斗机靠近的机会。
    重要的是,无法精确跟踪轰炸机,不等于无法探测到轰炸机,也不等于无法掌握轰炸机是否发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洲,桌着探测距离在联口千米以上的远程战略警戒秘世训八无源时代,部署在共和国西北与东北地区的两部警戒雷达就能监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并且对升空巡逻的轰炸机做大致定位。更重要的是,只要俄罗斯的轰炸机发射了导弹,远程警戒雷达就能探测到由此产生的电磁场扰动,从而发出警报。
    除了远程警戒雷达,太空中还有专门用来探测巡航导弹的战略预警
    星。
    总而言之,只要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发射了巡航导弹,共和国天军的战略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
    当然,拦截导弹要比拦截轰炸机容易一点。
    在俄罗斯轰炸机发射了导弹之后,位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上空的拦截卫星就进入了作战状态,而且所有配备了高能激光器的拦截卫星均在接到指令之后,自动攻击探测到的高危目标。
    问题是,有拦截。自然就有反拦截手段。    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没有速度优势,也不能提前抛掉主发动机。相对而言,巡航导弹的唯一优势就是能够得到达载平台、也就是战略轰炸机的支持。不管怎么说。巡航导弹是弹药,而不是武器平台,自主性非常有限,如果完全依靠巡航导弹自身的突防能力,肯定很那突破共和国的防御网,甚至不大可能进入共和国领空。
    针对这一情况,俄罗斯空军开发了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对抗设备:虚像仪。
    当然,这不是俄罗斯空军的专利。共和国与美国空军也有类似的设备。
    说简单点,“虚像仪”就是一种专门用来欺骗拦截卫星的设备,工作原理很简单,即利用轰炸机与拖拽吊舱内的激光投影仪,在轰炸机周围制造出多过虚拟三维图像,让那些依靠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线来探测巡航导弹的拦截卫星将其当成巡航导弹,从而在这些毫无价值的虚像上浪费时间,让真正的巡航导弹获得突防机会。由此可见,虚像仪也不能保证巡航导弹能够百分之百的突防,只是大幅度提高了突防率。
    正是如此,拦截开始的时候,共和国天军的拦截卫星要面对的不是劲多个目标,而是刃为多个目标!
    可以说,这就是拦截巡航导弹中最大的麻烦。
    别说拦截卫星均由计算机控制,就算由人来操控,也很难分辨出真正的巡航导弹。
    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一锅端,不管真假,依次攻击所有“目标”。
    问题是,要按照常规方式攻击所有目标的话,就得集中全部拦截卫星。事实上,就算共和国与俄罗斯全面开战,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也不会把全部力量放在俄罗斯这边,甚至不会把主要拦截力量转移过来。
    也就是说,用常规拦截方法,根本不可能做到一锅端。
    当然,在系统做出调整之前,位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上空的拦毒卫星仍然在一丝不芶的履行使命。按照对付巡航导弹的程序,用高能激光依次照射探测到的目标。因为存在大量虚假目标。所以拦截卫星不会对没有摧毁的目标进行重复照射。这也正是拦截巡航导弹与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区别。
    这个时候,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的冗余量统计程序开始发挥作用了。
    说直接一点,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会随时计算拦截效率,并且预测能否及时拦截所有目标,如果发现无法及时拦截所有目标,而且剩余目标的数量超过了其他拦截系统的最大拦截能力的时候,中央计算机就会调整拦截战术,比如启动专门用来对付巡航导弹的拦截系统。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在大约 分钟之后,确定还有近%次个,目标没有被击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得出了“拦截失败”的结果,在断定其他拦截系统也无法一次性拦截这么多的目标之后,启动了应急机制,开始调整拦截战术。当然。这些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完成的。不需要人为干预。事实上,整个计算只花了不到;秒钟,以人的反应速度,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
    随着中央计算机下达指令,近地轨道上空的拦截卫星几乎同时停止交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位于东经 力度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颗巨大的人造卫星上,受电流激发的记忆合金正在迅速膨胀展开,几十台小型机器人沿着舒展开的骨架。拉起了几十面巨大的柔性反射布,最终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反射镜。
    下方3万多千米的大地上,一座位于太行山区的军事基地也突然热闹了起来。
    眨眼间,一道比核爆还要刺眼的光柱拔地而起,以每秒刃万千米的速度奔向那面巨大的反射镜,随后又以同样的速度折返回来,落在了距离基地数千千米外的大地上。随着反射镜缓缓转动,地面上的光斑也在缓缓移动。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共和国天军手里还有这种毁天灭地的大杀器!

第一章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四十二章 大杀器
    汰时间卜看,针对钥比射向其和国的巡航导弹的拦截行动乓洲 7分钟。正是在这短短2分钟的时间内。共和国天军使出的大杀器彻底改变了外界对战略防御系统的认识,也改变了对防御战术的认识。
    “大杀器”的全名是“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
    很简单,含义却非同寻卓的名字。    虽然在实际作战使用中,激光武器远非常人想像的那样,能够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是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光斑,并且由光斑笼罩住目标,达到烧毁目标的目的,但是在各类能量武器中。激光武器仍然是“点武器。”即只能攻击某个目标在使用分光器的时候,能够同时攻击几个目标,不能攻击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目标。激光武器难以成为“面武器。的原因也很简单:对能量的要求太高。
    从理论上讲,激光武器应该具备面攻击能力。
    众所周知,激光武器实际上是将电能、化学能等能量转化为光能,在攻击目标的时候再将光能转化为内能。如此一来,只要输出能量足够大,就能在确保摧毁目标的情况下扩大攻击范围。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需要攻击一片区域的话,对输入与输出能量的要求将迅速提升。
    因为光斑面积与光斑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扩大攻击范围的时候。激光武器的输出能量与光斑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比如攻击弹道导弹的时候,光斑直径在 米左右,如果需要覆盖一块宽度为;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光斑直径至少需要达到;千米,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就愕提高四万倍,平均输出功率在旧的丛次方级。峰值输出功率在;晰茁次方级。母庸置疑,这么高的能量要求,别说那些用复合蓄电池供点的拦截卫星无法满足要求。就连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也很难满足要求。以引世纪中叶的技术,只有以国家电网为后盾。才有可能达到这个能量标准。
    这下,问题就很明显了。
    众所周知,国家电网属于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以共和国的国家电网来说,从力曰年开始,在电力革命的影响下,共和国当局就将建立新的国家骨干电网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工程之一,而且以适应未来田年发展需求为建设目的。改造工程经历了3代领导人。持续近力年,直到奶 年才全部完成,工程总投入近刃万亿元。相对而言,与巨大的工程投入相比,漫长的工程周期更让人无法接受。可以说,就算共和国的国家电网的承载负荷高达旧的互次方千瓦,峰值承载能力更是高达;0的飞次方千瓦,基本上能够满足区域性激光武器对输入功率的要求,但是负面影响却难以估量。
    正是如此,激光武器才没有能够成为“毁灭性武器”。
    准确的说,在田年代之前,将激光武器发展成具备区域打击能力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没有具体实施,甚至没有进行相关实验。
    问题是,追求更大的威力,永远是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全面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什么剖情都有可能发生。
    事实上,让激光武器具备区域打击能力,正是源自拦截巡航导弹的一个研究课题。早在勾年代初,利用相位干扰法产生虚拟影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