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攻击不全面的情况下,美国天军的反击肯定会来得非常迅速。    前面已经提到,战略防御系统是国家安全基石,遭到攻击之后,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会全力以赴的发起反击,而且是战略反击。
    从道理上讲,美国天军发起反击的时候。也就是美国战略反击开始的时候。
    也就是说,除了对付共和国的军事卫星系统与战略防御系统之外。美国很有可能投射了战略武器。即向共和国发射了战略弹道导弹。虽然有人认为,美国会首先攻击共和国的战略预警卫星,使共和国无法知道美国是否已经发射了战略弹道导弹,但是只要战略预警卫星受到攻击,共和国就会立即展开战略反击。而战略预警卫星不受到攻击,就会立即发出战略警报,共和国的战略打击部队也会立即展开反击。也就是说,在美国发射了战略弹道导弹之后不久,共和国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从时间上推算,在导弹升弈旬书晒细凹口混姗不一样的体蛤工刚讨候,双方的战略防御系统肯定没有完全瘫痪。    …”
    虽然有人认为,攻击卫星系统的能量武器的反应速度要比导弹快得多。但是要攻击整个战略防御系统,怎么也要半个小时左右,而从美国本土发射的战略弹道导弹只需要力分钟就能飞过半个地球,落到共和国本土上。更重要的是,在发射战略弹道导弹前,双方都会想方设法的清除掉导弹飞行路径上的障碍。拿共和国天军来说,在国家元起战略反击之后,天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掉导弹发射区域上空的美国拦截卫星,而且不见得要动用天基拦截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使用地基与空基拦截系统。如此一来,就算美国天军抢先攻击,也无法阻止共和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升空。
    战争打到这一步,双方的目标都是彻底毁灭对手,并且保全自己。
    严格的说,是首先保全自己,再设法摧毁对手。
    如此一来,中段拦截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前面已经提到,共和国的战略防御系统、仅天基拦截系统就能在一次交战中拦截数千个目标,而美国的陆上机动部署战略弹道导弹的数量只有几十枚,即便算上诱饵弹头。也很难使达到天基拦截系统的上限。为了提高导弹的突防效率,除了采用大量新技术之外,还得在战术上下功夫。说直接一点,就是主动损失部分真弹头,即在弹头的飞行路线上,提前引爆几枚真弹头,用核爆炸来摧毁附近的拦截卫星,从而使跟在后面的真弹头能够顺利突破敌人的防线。
    这是很简单,也很关用的战术。从理论上讲”枚爆炸当量为田万吨的核弹头能够使半径四千米范围内的所有拦截卫星失效因为受到电离层保护,在外层空间爆炸的核弹头对地面上的人员与设备的影响并不大,最多损毁一些电子设备。因为爆炸的作用距离与爆炸当量的3次方成正比。所以要想瘫疾 奶千米范围内的拦截卫星这是大部分能量拦截武器的最大交战距离。只需要引爆一枚烈口万吨级的核弹头。毫无疑问,对共和国与美国来说,生产与制造口万吨级的氢弹不是什么难事。
    陆基机动部署战略弹道导弹还能得到己方力量的支援与协助,海基战略弹道导弹、也就是部署在战略潜艇上的潜射弹道导弹的突防环境就更加恶劣了,所以更有必要采用这种看似单调,却非常管用的突防战术。事实上,这也是潜射弹道导弹为什么至少要配备3枚核弹头的主要原因。如果一切顺利的话,3枚弹头中。最多只有 枚弹头能够在敌人的国土上爆炸,其他2枚弹头都得在突防的时候牺牲掉。
    正是如此,当天晚上除了在北极上空与北太平洋上空出现了核爆炸之外前者是美国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射向共和国的主要通道,后者则是共和国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美国的主要通道,实际上,连接共和国与美国的最短球面距离是通过北极,而共和国舍近求远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北面的俄罗斯,还在其他几处地点上空发生了核爆炸。也正是如此,美国后来指责共和国违反《伦敦条约》附加条款的规定,向南大西洋部署战略潜艇发生在南大西洋上空的核爆炸就是共和国战略潜艇的杰作,共和国据此指责美国在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部署战略潜艇发生在南印度洋与南太平洋上的核爆炸就是美国战略潜艇的杰作。因为双方都违背了《伦敦条约》附加条款的规定,所以相互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在共和国与美国本土上空均未出现技爆炸,所以有理由相信。双方的战略防御系统都足够强大。足以保证本土安全,而且双方的战略反击都没有收到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自爆”开路的核弹头到哪里去了?
    事实上,核弹头在遭到拦截之后,即便被高能激光、或者高能粒子束产生的高温引爆也不会发生核爆炸。最多引爆弹头里的炸药。因为在爆炸前,弹头肯定会因为高温或者别的原因而变形,从而使引爆药变形。所以即便引爆了引爆药,也无法形成足够高的压力使核原料达到临界点,从而发生核爆炸。也就是说。遭到拦截的弹头在发生爆炸后,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完全烧毁。因为弹道导弹的大部分弹道都在海洋上空。所以燃烧后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区域也在海洋上空,对陆地的影响并不大。    这种两败俱伤的战斗,肯定不是双方领导人愿意见到的。
    只不过,对双方来说,本土没有遭到打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更重要的是,攻击对方的战略系统,只是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其他方向上的战斗不会因此结束。
    最先打响的,就是“卡尔斯伯格海战”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

第一章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五十九章 初次交手
    与当天晚卜发生在外层空间的战斗样,发生在北印度刚卜心斯伯格海岭北面的那场海战也显得格外神秘。直到战争结束,除了公布最终战果之外,交战双方多没有公布这场战斗的详细信息。用一位战争史学家的话来说,这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最为神秘的一场海战。
    客观的讲,这场海战斗不神秘。
    首先可以确认两点,一是双方的战略轰炸机并没像外界预测的那样参与战斗,二是双方都没有动用舰队之外的海上力量。
    早在 日白天,就有很多新闻机构预测,共和国天军的近百架战略轰炸机没有出现在北方战场上,没有按照预定计划;轰炸俄罗斯境内的战略目标,与即将爆发的中美战争有密切关系,甚至有部分军事专家将共和国的战略轰炸机与美国的第四舰队联系起来,认为共和国当局幕在调兵遣将,准备围剿印度洋里的美国舰队。
    这一猜测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
    众所周知,对共和国来说,印度洋、以及印度洋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虽然早在田年之前。共和国就以加强共同防御为名,在集约集团内部大搞基础建设,不但提高了中巴战略铁路的运输能力,还修建了一条经瓦罕走廊进入阿富汗、从埃斯坎山谷穿越兴都库什山脉、经过位于努里斯坦省的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隆道、最终在贾拉拉巴德连接到阿巴铁路干线上的第二条战略铁路,以及修建了从藏南地区经印度东北地区进入孟加拉国、最终到达达卡的东线战略铁路,使共和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从运输效率上讲,印度洋上的航线、特别是北印度洋上的航线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可以说,共和国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得充分利用南亚、中东、北非与东非的战略资源。就得确保印度洋战略航线不受威胁。这也正是共和国海军将被“重庆”级航母全部部署在印度洋,并且为印度洋舰队超额配备护航战舰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共和国海军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
    问题是,印度洋并不是共和国的印度洋。
    虽然在击败印度之后,共和国在环印度洋地区已无真正意义上的对手。
    就算澳大利亚也是印度洋周边国家,因为其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而不是西部地区,所以澳大利亚在印度洋方向上的影响并不大。考虑到澳大利亚在印度洋东部,北面是印度尼西亚,其对北印度洋战略航线的威胁更是微乎其微。但是这并不表示共和国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印度洋上还有一处美军军事基地。而且是综合军事基地,即查戈斯群岛的迫戈加西亚岛。虽然从法理上讲,迪戈加西亚岛属于英国王室的私石财产,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座能够部署上百架轰炸机、或者数百架战斗机、并且为一整支舰队提供支持的岛屿就以偿还战时欠款的方式租借给了美国。
    用“如芒在背”来形容迪戈加西亚对共和国的影响,一点也不过分。
    从战略意义上讲,迫戈加西亚的价值超过了西太平洋上的硫黄岛与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根据战后披露的一些资料,早在湘年,也就是全面军备竞赛开始的时候,共和国就在第一份战争计划中明确了必须在开战后占领、或者使迪戈加西亚失去利用价值,以保证北印度洋战略航线绝对安全。
    由此可见,就算共和国动用战略轰炸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即美国参战在即,战略打击与战略防御才是头号重任。虽然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性能超过了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共和国的战略打击能力也不在美国之下,但是在盾强于矛的情况下,哪怕共和国领导人并不指望用一次战略打击来击败美国。也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说的直接一点,如果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拦截失败,哪怕只有一枚核弹头在共和国本土爆炸,哪怕爆炸地点 在荒无人烟的荒漠里面,共和国也要还以颜色,至少确保有一枚弹头落到美国本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