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刀军有两个任务,而且都是快速突击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攻占吉申根杰东南面的赖根杰,打通从孟加拉国到吉申根杰的铁路交通线,为后面获的来自孟加拉国的作战物资打下基础。因为印军正面防线已经崩溃,驻守赖根杰的2个二线步兵师肯定不会比主力师更加善战,甚至会在全线崩溃之后主动撤退,所以凌云霄只派出了第刀3装甲突击旅,并且明确无误的告诉该旅旅长,占领赖根杰后,如果印军向南溃退,就留下打手 个战斗营守卫赖根杰,主力不许追着印军南下。直到攻占了英吉利巴扎尔,才停下来等待补给与增援。
    不得不说,凌云赏是个很有主观能动性的战地指挥官。
    按照裴承毅的计划,攻占赖根杰之后,并不需要急着打下英吉利巴扎尔,只有在印军妄图从英吉利巴扎尔向孟加拉国推进的时候,占领赖根杰的部队才应该尽快南下。以当时的战场情况,留在赖根杰就能确保获得来自孟加拉国的作战物资,攻占英吉利巴扎尔的行动没有多大必要性。即便为了尽快打通前往巴哈兰布尔与帕德巴拉的地面通道,也可以等到弘军在正面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是占领了布尔尼亚,印军全线溃退之后,再兵不刃血的占领英吉利巴扎尔。
    凌云霄不是没有耐心,他只是不想抢了风头。
    除了甲突击旅南下攻打赖根杰之外,第切装甲突击旅与第们装甲突击旅均沿着凹军的前进路线。在到达印军第一道防线之后,迅速向西转向,度过伊拉姆河,向布尔尼亚方向发起突击。期间。第装甲突击旅还要分出一支部队,攻占位于布尔尼亚与焦格伯尼之间的阿拉里亚,打通从焦格伯尼到布尔尼亚的地面通道。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的这一部署有点画蛇添足。
    弘军有足够的能力打到布尔尼亚。有必要让刀军发起重复进攻吗?
    回答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
    布尔尼亚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攻占布尔尼亚是地面进攻的第一个重要目标。换句话说,占领了布尔尼亚,等于在恒河北岸立下了足根,打开了通往巴特那比哈尔邦首府与瓦拉纳西的入口,也为前往达卓彭加打下了基础。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完成战役包抄与分割之后,首先歼灭恒河北
    即便从小范围来看,尽快攻占布尔尼亚,就能切断印军第一集团军3个主力师与个二线师的退路,完成第一轮战术包抄行动。
    由此可见,越快占领布尔尼亚。后面的战斗就越轻松。
    在正面吸引印军第一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然后让刀军奔毒布尔尼亚,充分利用了2个军的优势。
    正面进攻,刀军不如4军,快速突击。弘军肯定不如刀军。
    按照裴承毅的命令,亲自率领部队突击的凌云霄没有招惹路上遇到的印军。用裴承毅的话来说,能不打就不打,把消灭印军的任务留给后面的作战部队,刀军不能在路上耽搁半点时间,如果不能在弘军之前攻占布尔尼亚,就别吹什么战略反应军比重装甲军更擅长打突击战的牛皮了。
    这句激励的话有没有起到作用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凌云霄不会让刀军输给弘军。

第一章第一百零七章 风暴中心
    辽日点坠分。刀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年尔尼亚,艳山陛地的印军第引口步兵师展开巷战,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这座个于恒河下游地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小城市。
    虽然布尔尼亚的战斗还在进行,但是印军第一集团军的末日已经临近了。
    刀军的第巩装甲突击旅已经攻占了赖根杰,并且派出主力向南推进。攻打英吉利巴扎尔。只要英吉利巴扎尔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不但被刀军与凹军围在北面的印军第一集团军将彻底完蛋,留在布尔尼亚南面格蒂哈尔的第二集团军的第口装甲师、第屯步兵师与第3口步兵师也在劫难逃。
    战役仅仅开始几个小时,共和国陆军就包围了印军第仁集团军,速度不可说不快。
    与以往一样,一些鸡毛蒜皮的麻烦事总会恰到时机的分散裴承毅的
    。
    为了宣扬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国防部派来了3个记者团,要求前线指挥部尽快把记者团送往前线。当然,裴承毅不会把记者送往空降打手 乃旅,不是战地记者的胆子不够大,而是裴承毅不想让非军事人员冒险。如此一来,只能把那些叫嚷着要上前线的记者送往布尔尼亚。
    正是如此,共和国的电视台才对布尔尼亚的战斗进行了全程现场报道。
    不得不承认,那些有服役经历的战地记者都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一个个都不怕死。
    为了让观众过足战争瘾”个由3名记者组成的战地报道小组到达布尔尼亚之后,一直跟在刀军的尖刀部队后面,扛着摄像机穿梭在布尔尼亚的大街小巷内,用最直接的方式把战争的残酷性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战争的残酷,不仅仅体现在血淋淋的战斗中。
    在攻打布尔尼亚市区的时候,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们装甲突击旅不但出动了大批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还动用了很多专门为城市巷战准备的高科技装备,比如配备了自动武器的全地形战斗机器人、能够从窗户飞进屋内的微型侦察机、可以穿透墙体探测墙后情况的单兵雷达、能够一下摧毁整栋建筑的温压火箭弹。如果说缸年前,巷战能让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都感到头痛,那么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巷战已经变得对进攻一方有利,特别是在防御一方没能充分利用城市复杂环境的情况下。进攻一方拥有很大的优势。
    军长的性格,决定军队的性格。
    刀军的官兵没有与印军缠斗,除了每次在进攻前向躲在建筑屋内的印军喊话之外,没有给负隅顽抗的印军太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为了避免战斗伤亡,刀军的进攻部队会在喊降无效之后,用最直接的方式摧毁印军固守的建筑物。等到助攻部队上来之后,再派工程兵去清理废墟。搜寻残存的印军。
    军人战死泌场无可厚非,可是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军人,而是平民。
    面对布尔尼亚的居民,刀军采取了另外一种办法。进攻前,刀军会出动携带了高音喇叭的无人机。向该区域内的平民喊话,让平民前往由77军控制的路口,然后用车辆把平民送到临时设置的难民营。虽然有部分平民拿起武器参加了抵抗战斗,但是绝大部分平民都没有听从印军的召唤。
    优先安置平民,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战地记者的现场报道。凌云霄不会考虑那多。问题是,在全世界都看着77军攻打布尔尼亚的情况下,就算凌云霄再残酷冷血,他也不敢拿共和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他与刀军官兵的前程冒险。
    现场报道不但有好处,也有坏处。
    当天上午,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就根据共和国电视台播放的战场实况指出,参加攻打布尔尼亚战斗的只有第7刀装甲突击旅,没有第切装甲突击旅。由此断定,刀军猛攻布尔尼亚的目的是要迫使北面的印军第一集团军加速南下,与正面进攻的凹军配合,争取在布尔尼亚成为歼灭印军第一集团军。部分西方军事评论员还认为,刀军猛攻布尔尼亚,将给留在格蒂哈尔的印军第二集团军造成很大的压力。就算印军第二集团军不会北上救援第一集团军,也会为了获得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派遣部队袭扰刀军。如果印军第二集团军反攻布尔尼亚,正在向英吉利巴扎尔推进的第7乃装甲突击旅很有可能转向,趁印军后方防线空虚的机会一举攻占格蒂哈尔,围住印军第二集团军的3个师其中2斤,为主力师,扩大第一场歼灭战的战果。
    真要走到这一步,印军毒个东北防线都将彻底崩溃。
    不管西方军事评论员的分析是否合理,裴承毅确实在考虑要不要扩大包围范围,一口气吃下第二集团军。
    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及时转向,而是扩大歼敌范围对整个战役造成的影响。
    最应该考虑的就是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战役前天的后勤保
    可以说,这两个问题是完全矛盾的。
    如果仅动用刀军与凹军,虽然能够有效控制作战物资的消耗兜及。但是作战时间必然延长。对?个主力军的持续作战能姚  工联响。最终影响到整个战役计发。如果派上已经到达吉申根杰的其他作战部队。比如战斗力很强的24军,虽然能够有效缩短战役时间,确保主力军的持续作战能力,但是会加快物资消耗速度,最终仍然会对整个战役计发打手 产生负面影响。
    在考虑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裴承毅还得考虑印军的行动。
    第二集团军的实力并不强,其主要任务也不是正面防御,而是守住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的结合部。虽然第一集团军还在奋战。但是全军覆没已成定局。如果拯救第一集团军的意义并不大,第二集团军的任务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说,第二集团军再也不用守在原来的阵地上。在此情况下。印军东部集团军群肯定会调整第二集团军的作战行动。按照裴承毅的猜测,印军很有可能让第二集团军在第三集团军北面构筑防线,替第三集团军争取到更多的调整时间。如果印军仍然对东部战场抱有一线希望,更加会让第二集团军就地固守,让第三集团军集中力量歼灭巴哈兰布尔与帕德巴拉的空中突击旅。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第二集团军坚持得越久,印军就有越大的把握歼灭瓦拉纳西的空降打手 强旅,从而盘活整个战局。
    断定第二集团军不会北上攻打布尔尼亚之后,裴承毅没对件战计戈打手 做出调整。
    旧点刃分,引军与出军沿着刀军的进攻路线到达布尔尼亚。
    虽然布尔尼亚的战斗还在继续。但是引军与出军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只是在布尔尼亚分道扬镀,引军绕过布尔尼亚,南下前往格蒂哈尔。凹军则沿着铁路线,向西面的达尔彭加挺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